下书看 > 故事吉 > 重生之赵构的逆袭

故事吉 重生之赵构的逆袭

    赵构在一片混沌与迷茫中悠悠转醒,却惊觉自己回到了登基之初。熟悉又陌生的宫殿,那古旧的雕梁画栋、摇曳的烛火,无一不在诉说着这一难以置信的事实。恍惚间,前世那些偏安一隅、受尽屈辱的岁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徽钦二帝被掳至金国后遭受的种种折磨,靖康之耻那刻在大宋历史上的深深伤痕,如同一把把尖锐的利刃,一下又一下刺痛他的内心。往昔,面对金国的威胁,他怯懦、退缩,选择用求和与岁币来换取短暂的安宁,致使山河破碎、百姓蒙难。可这一次,重生带来的不仅是生命的重启,更是改写历史的契机。“这一回,朕定要让大宋重振雄风,一雪前耻!”赵构在心底暗暗发誓,目光中燃烧着从未有过的坚定与决然。

    登基之初的朝堂,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在朝堂中盘根错节、势力庞大。他们被金国的武力威慑,深信唯有求和才能保大宋太平,为求一时安稳,不惜牺牲国家尊严与利益。而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虽怀揣着满腔报国热血,一心想要北上抗金、收复失地,却处处遭受投降派的掣肘与打压,空有壮志难酬。

    赵构深知,要想实现抗金大业,扭转乾坤,首要任务便是清除朝堂内部的求和杂音,拔除投降派这颗阻碍国家复兴的毒瘤。于是,他精心布局,以商讨对金策略为契机,召集满朝文武。

    金銮殿内,气氛凝重压抑。秦桧率先出列,躬身作揖,脸上堆满谄媚,言辞恳切却尽显怯懦:“陛下,金国兵强马壮、势力滔天,我朝与之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依臣之见,求和才是保国安民的上上之策。如此,既能避免生灵涂炭,又可保我大宋江山社稷安稳。”

    赵构面色冷峻,目光如炬,仿若能洞悉人心,直直地凝视着秦桧,心中对其卖国求荣的行径厌恶至极,面上却波澜不惊,语气沉稳却暗藏威严:“秦爱卿所言,乍听有理,实则尽显怯懦。朕且问你,若一味求和,我大宋百年积累的尊严将置于何地?万千百姓挺直的脊梁又该如何安放?我等身为大宋臣子,不思收复失地,却只想着委曲求全,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

    秦桧闻言,顿时如遭雷击,身体微微颤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神闪烁不定,张口结舌却无言以对。

    见此情景,赵构乘胜追击,将此前暗中安排心腹搜集的秦桧通敌卖国的铁证一一呈于朝堂之上。一封封与金国往来的密信、一份份出卖国家利益的协议,桩桩件件,铁证如山。朝堂之上瞬间炸开了锅,群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满是震惊与愤怒,纷纷指责秦桧的叛国罪行。

    赵构见时机成熟,果断下令:“秦桧通敌叛国,罪大恶极,着即革去官职,打入大牢,其党羽一并彻查,严惩不贷!”随着这一声令下,殿前侍卫如虎入羊群,迅速将秦桧及其党羽控制起来。至此,投降派的核心势力被一举铲除,朝堂之上主战的声音终于得以畅快表达。

    清除了朝堂障碍,赵构将全部心力投入到支持主战派的事业中。他深知,要想战胜金国,必须依靠岳飞、韩世忠等一众将领以及他们麾下的英勇将士。于是,赵构亲自前往军营,深入士兵中间,慰问前线将士。

    在岳飞的营帐中,赵构见到了这位威名赫赫的将领。岳飞身着戎装,虽历经战火洗礼,却依旧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坚毅与忠诚。赵构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岳飞的手,眼中满是信任与期许,语重心长地说道:“岳将军,朕如今将北伐大业托付于你。恢复我大宋河山,洗刷靖康之耻,就全仰仗将军及诸位将士了。朕定当全力支持,粮草、兵器、兵力,但凡有所需,朕必无二话!”

    岳飞感动得热泪盈眶,“扑通”一声跪地,单膝着地,右手握拳重重地捶在胸口,声音激昂而坚定:“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不收复失地,不迎回二圣,誓不罢休!”营帐内的将士们见状,纷纷跪地高呼:“愿为陛下效死力!”声震云霄,气势如虹。

    在赵构的全力支持下,宋军厉兵秣马,积极备战。粮草、兵器等战略物资,在朝廷的统一调配下,源源不断地运往军营。各地精壮之士听闻朝廷决心北伐,纷纷踊跃参军,一时间,宋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涨。

    岳飞率领岳家军,作为北伐的先锋部队,一路北上,如猛虎出山,锐不可当。所到之处,金兵望风披靡。郾城一战,更是展现了岳家军的英勇无畏与岳飞卓越的军事才能。面对金兵引以为傲的“铁浮屠”和“拐子马”,岳飞镇定自若,巧妙运用战术,以麻扎刀、提刀、大斧等兵器,上砍骑兵,下砍马腿,大破金兵的精锐部队。战场上,金兵尸横遍野,哀号连连,统帅兀术狼狈逃窜,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绝望哀叹。

    然而,金国作为北方强国,怎会轻易咽下这战败的苦果。他们迅速纠集了更多的兵力,妄图对宋军进行疯狂反扑。一时间,边关告急,战云再次笼罩在大宋的天空之上。此时,赵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朝堂上,一些胆小怕事、目光短浅的官员,被金兵的反扑吓得心惊胆战,又开始蠢蠢欲动,纷纷上书建议与金国议和。

    “陛下,金国此次来势汹汹,恐难以抵挡。若继续交战,恐我大宋江山不保啊!求和才是当下的权宜之计。”一位老臣颤颤巍巍地说道。

    赵构面色阴沉,心中怒火中烧,但仍强压着情绪,目光冷峻地扫视着朝堂,厉声说道:“当初若不是朕力排众议,坚决抗金,我大宋早已沦为金国的附庸。如今稍有挫折,你们便又要朕求和。难道你们忘了靖康之耻的惨痛教训?忘了我大宋百姓在金兵铁蹄下的苦难?朕告诉你们,朕绝不做偏安一隅的昏君,绝不向金国低头!”

    在这关键时刻,赵构一面亲笔书信,鼓舞前线将士的士气,让他们坚信朝廷的支持与信任从未改变;一面紧急调配各地兵力,全力支援岳飞。同时,他深知仅凭大宋一己之力,要彻底击败金国并非易事,于是派遣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周边国家,试图联合他们共同对抗金国。

    在赵构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与西夏、大理等国达成联盟协议。各国约定,共同出兵,从不同方向对金国形成战略包围之势。至此,局势逐渐朝着有利于大宋的方向发展。

    决战的时刻终于来临。在一片广袤的平原上,宋军与金国军队摆开阵势,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大决战就此拉开帷幕。战场上,硝烟弥漫,遮天蔽日;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岳飞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他手持长枪,枪尖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动,都带着千钧之力,金兵纷纷倒下。岳家军将士们在岳飞的带领下,奋勇杀敌,如同一股钢铁洪流,势不可挡。韩世忠也率领水师,从侧翼对金兵发起猛烈攻击。战船如蛟龙出海,火炮齐发,炸得金兵晕头转向。

    在宋军的顽强抵抗和奋勇拼杀下,金兵逐渐陷入了困境。他们的战线被宋军突破,士兵们开始出现恐慌与混乱。但金兵毕竟凶悍,仍在做着垂死挣扎。

    关键时刻,赵构亲自率领的御林军赶到战场。赵构身着金色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他拔剑指向金兵,高声喊道:“将士们,今日便是我大宋雪耻之时,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杀!”御林军将士们齐声高呼,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数日的激战,宋军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金国军队元气大伤,主力部队几乎全军覆没。金国皇帝无奈之下,只得派遣使者向大宋求和。

    这一次,赵构没有再选择妥协与退让。他以胜利者的姿态,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接见了金国使者。在众目睽睽之下,赵构宣读和约条款,字字铿锵有力:“金国需割让燕云十六州等大片土地予大宋,岁岁向我大宋纳贡称臣,承认大宋的宗主国地位。唯有如此,朕方可考虑止戈息战。”

    金国使者虽面露不甘,但无奈战败,只能屈辱地接受了这些条款。消息传遍大宋,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百姓们走上街头,欢呼雀跃,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赵构站在皇宫的城楼上,望着欢呼的百姓和繁华的都城,心中感慨万千。这一次,他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果敢的决策,克服了前世的性格弱点,带领大宋走向了强盛,一雪靖康之耻。他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大宋,必将在他的治理下,重振雄风,屹立于世界之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