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十六岁,我爱上学习了 第91章 辩论决赛(中)
作为反方一辩,井时需要质询完就进行立论,做质询手要足够有气势和攻击力,但做陈词手需要冷静,需要娓娓道来。其中的状态切换对他也是个考验。
他坐下来放下质询的稿子手卡,拿起一辩稿手卡。一辩稿在赛前已经读得滚瓜烂熟,他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在主持人说道“现在,请反方一辩进行立论”时再次站起,开始立论陈词。
而姜凝在争分夺秒地根据对方刚刚的论和接质改驳论稿,她勾出稿子里提前准备到并且根据场况需要等会讲的段落,然后在空白的纸上写出有什么需要临场驳论的点。
井时读一辩稿她不需要听,因为他们肯定是对己方的论十分熟悉的。今天他们论证同样分为两点,第一点是从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来讲,随着社会发展,各阶层的分布会越来越像一个橄榄型,中间阶层是橄榄的中央,是最大块的。因此从底层到中层其实比中层到上层、上层到做出卓越贡献的世界级伟人要容易。
第二点就是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国家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会给底层提供资源倾斜。
这是留给她的黄金时间,姜凝不断构思等会驳论的排布顺序,要如何由浅入深地把驳论的点排列起来,以及有什么是必须在她的环节解决的问题。而且井时刚刚有没有推完的东西,她对辩稿也需要调整。
正方一辩开始质询井时,反方另外三个人都有点提心吊胆。
井时是他们这边接质最弱的一个,比较容易被对方带跑。而且他们的论并不新颖,这是他们看了多场这个辩题大赛定下来的论,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只要对方看过几场比赛,肯定是有准备到他们这套论的。这会给井时的接质带来更多困难。
对面同样是先拆他们的定义,因为这个“贵子就是实现阶层跨越的人”这个点显然对他们很不利。
正方一辩:“同学,已经在顶层的人还能跨越到哪里,按您方定义比尔盖茨的儿子永远不能成为贵子了吗?”
这个问题井时回答得很从容,在他们看的比赛视频里,这个问题是对反方很大的攻击,所以他们早就准备好了对“顶层的孩子怎么跨越”的攻防。
“可以成为,比如说比尔盖茨的儿子可以实现他父亲的慈善事业未竟梦想,在慈善领域做出世界级的远超他父亲的成就。”
正方一辩:“比尔盖茨曾经表明,去世后会把绝大多数遗产捐赠给慈善组织,他儿子是不是几乎不可能超越他父亲的成就了,您方框架下富人孩子直接就是不能成为贵子呀?”
“两层回复。”这个话术是谢愈知教给他们的,先讲出来有几点要回的,这样哪怕对方打断也会在评委心里留下刻意不听他们讲完,说不定他们真有答案的印象。只是这个话术不能使用太多次,否则会显得人很死板,很傻。
“首先,顶层很难再阶层跨域,包括中层也是,这是由橄榄状社会决定的。第二,比尔盖茨儿子自己可以赚钱做慈善,并且慈善也不是谁给钱多谁就伟大,他还有别的方式,我方框架下他依旧能成为贵子。”
“那农村出来的孩子只要不在农村,哪怕进城搬砖也是贵子了?”
“你说的情况没有跨越阶层。但是今天农村的孩子考到大学后,坐在空调费当白领确实是贵子啊,农村会评价这种为‘飞上山头做凤凰’。”
正方对争下定义十分执着,整个质询环节都在打定义,你来我往地,最终都是互相喷对面不给自己留论证空间。
姜凝觉得打得挺糊的,但她觉得他们的定义基本可以接住对面抛来的拆解,是没有什么漏洞的,应该是他们这边争了下来。
正方那边也觉得这个质询打得有点糊,而且环节推得太慢了,脸色很是难看。
谢愈知给姜凝传来纸条,上面写着:“先结一下定义,把这个战场收下来。”
姜凝对着他点了点头。
正方二辩开始进行驳论。他在初中时就有开始打辩论,来到观景中学后对进入校辩论队势在必得,水平颇高。前几场上场的比赛,他都是最佳辩手。
姜凝他们分析对手的录音时,觉得对面四个人里最需要警惕的人就是他。他是他们四个人里毫无疑问的核心人物。
他也是先对定义做了一个小结,觉得他们这边定义为阶级跨越不合理,因为社会阶层流动大,还有国家扶贫,当今社会摆脱贫困已经不再困难。然后举出古代文献来论证不是像反方说的,从贫困到可以温饱就算“贵子”。
虽然他讲的话很有条理,逻辑也足够严密,但姜凝听得眼睛发亮。他这样拆确实对反方的定义有很大的冲击,但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因为他们正方的论铺垫的前提是当今阶层固化,上层阶级资源垄断。可是他驳论里为了拆他们的定义却隐约地自己推翻了这个前提,说其实没有这么垄断,摆脱贫困简单,反方在降低自己论证义务。
关于“贵子”的定义确实重要,正方太想争下来,反而出纰漏。
谢愈知也抿了抿唇,心情放松了一点。最强劲的对手出现自我矛盾了,后面可以抓着来打。
然后他驳论着重反驳了反方的第二条论,他觉得资源倾斜在论证本质上寒门就是难出贵子的,如果寒门不难出贵子,国家不需要资源倾斜,平等对待就好。
姜凝他们出论时同样对这点要不要这样立进行过很激烈的讨论,理由就是如果是“不难”为什么要倾斜。
但最终分析下来还是决定要在当下的现实语境去聊,容易与否放在当下情况来看,而资源倾斜已经是现实的背景。
毕竟如果真和对面纵横古今中外来谈,他们这边实在太劣。古代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士人才能做贵子。但以前读书纸笔贵、书本贵、给师父的束修也不便宜,聊古代语境实在太难争下来,最终他们还是确定在当下语境来谈。
只是关于第二条论就要做很多攻防,姜凝听到正方二辩的驳论,就确定下来等会的对辩主要推论二。起码确定下来要聊当下语境才有意义。
他坐下来放下质询的稿子手卡,拿起一辩稿手卡。一辩稿在赛前已经读得滚瓜烂熟,他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在主持人说道“现在,请反方一辩进行立论”时再次站起,开始立论陈词。
而姜凝在争分夺秒地根据对方刚刚的论和接质改驳论稿,她勾出稿子里提前准备到并且根据场况需要等会讲的段落,然后在空白的纸上写出有什么需要临场驳论的点。
井时读一辩稿她不需要听,因为他们肯定是对己方的论十分熟悉的。今天他们论证同样分为两点,第一点是从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来讲,随着社会发展,各阶层的分布会越来越像一个橄榄型,中间阶层是橄榄的中央,是最大块的。因此从底层到中层其实比中层到上层、上层到做出卓越贡献的世界级伟人要容易。
第二点就是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国家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会给底层提供资源倾斜。
这是留给她的黄金时间,姜凝不断构思等会驳论的排布顺序,要如何由浅入深地把驳论的点排列起来,以及有什么是必须在她的环节解决的问题。而且井时刚刚有没有推完的东西,她对辩稿也需要调整。
正方一辩开始质询井时,反方另外三个人都有点提心吊胆。
井时是他们这边接质最弱的一个,比较容易被对方带跑。而且他们的论并不新颖,这是他们看了多场这个辩题大赛定下来的论,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只要对方看过几场比赛,肯定是有准备到他们这套论的。这会给井时的接质带来更多困难。
对面同样是先拆他们的定义,因为这个“贵子就是实现阶层跨越的人”这个点显然对他们很不利。
正方一辩:“同学,已经在顶层的人还能跨越到哪里,按您方定义比尔盖茨的儿子永远不能成为贵子了吗?”
这个问题井时回答得很从容,在他们看的比赛视频里,这个问题是对反方很大的攻击,所以他们早就准备好了对“顶层的孩子怎么跨越”的攻防。
“可以成为,比如说比尔盖茨的儿子可以实现他父亲的慈善事业未竟梦想,在慈善领域做出世界级的远超他父亲的成就。”
正方一辩:“比尔盖茨曾经表明,去世后会把绝大多数遗产捐赠给慈善组织,他儿子是不是几乎不可能超越他父亲的成就了,您方框架下富人孩子直接就是不能成为贵子呀?”
“两层回复。”这个话术是谢愈知教给他们的,先讲出来有几点要回的,这样哪怕对方打断也会在评委心里留下刻意不听他们讲完,说不定他们真有答案的印象。只是这个话术不能使用太多次,否则会显得人很死板,很傻。
“首先,顶层很难再阶层跨域,包括中层也是,这是由橄榄状社会决定的。第二,比尔盖茨儿子自己可以赚钱做慈善,并且慈善也不是谁给钱多谁就伟大,他还有别的方式,我方框架下他依旧能成为贵子。”
“那农村出来的孩子只要不在农村,哪怕进城搬砖也是贵子了?”
“你说的情况没有跨越阶层。但是今天农村的孩子考到大学后,坐在空调费当白领确实是贵子啊,农村会评价这种为‘飞上山头做凤凰’。”
正方对争下定义十分执着,整个质询环节都在打定义,你来我往地,最终都是互相喷对面不给自己留论证空间。
姜凝觉得打得挺糊的,但她觉得他们的定义基本可以接住对面抛来的拆解,是没有什么漏洞的,应该是他们这边争了下来。
正方那边也觉得这个质询打得有点糊,而且环节推得太慢了,脸色很是难看。
谢愈知给姜凝传来纸条,上面写着:“先结一下定义,把这个战场收下来。”
姜凝对着他点了点头。
正方二辩开始进行驳论。他在初中时就有开始打辩论,来到观景中学后对进入校辩论队势在必得,水平颇高。前几场上场的比赛,他都是最佳辩手。
姜凝他们分析对手的录音时,觉得对面四个人里最需要警惕的人就是他。他是他们四个人里毫无疑问的核心人物。
他也是先对定义做了一个小结,觉得他们这边定义为阶级跨越不合理,因为社会阶层流动大,还有国家扶贫,当今社会摆脱贫困已经不再困难。然后举出古代文献来论证不是像反方说的,从贫困到可以温饱就算“贵子”。
虽然他讲的话很有条理,逻辑也足够严密,但姜凝听得眼睛发亮。他这样拆确实对反方的定义有很大的冲击,但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因为他们正方的论铺垫的前提是当今阶层固化,上层阶级资源垄断。可是他驳论里为了拆他们的定义却隐约地自己推翻了这个前提,说其实没有这么垄断,摆脱贫困简单,反方在降低自己论证义务。
关于“贵子”的定义确实重要,正方太想争下来,反而出纰漏。
谢愈知也抿了抿唇,心情放松了一点。最强劲的对手出现自我矛盾了,后面可以抓着来打。
然后他驳论着重反驳了反方的第二条论,他觉得资源倾斜在论证本质上寒门就是难出贵子的,如果寒门不难出贵子,国家不需要资源倾斜,平等对待就好。
姜凝他们出论时同样对这点要不要这样立进行过很激烈的讨论,理由就是如果是“不难”为什么要倾斜。
但最终分析下来还是决定要在当下的现实语境去聊,容易与否放在当下情况来看,而资源倾斜已经是现实的背景。
毕竟如果真和对面纵横古今中外来谈,他们这边实在太劣。古代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士人才能做贵子。但以前读书纸笔贵、书本贵、给师父的束修也不便宜,聊古代语境实在太难争下来,最终他们还是确定在当下语境来谈。
只是关于第二条论就要做很多攻防,姜凝听到正方二辩的驳论,就确定下来等会的对辩主要推论二。起码确定下来要聊当下语境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