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 > 第18章 合纵结盟

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 第18章 合纵结盟

    纹绣院隶属于内侍省。

    所谓的内侍省,就是掌管宫廷内部事务的衙署,由宫女和宦官组成。

    其中纹绣院是专门负责织造的,例如宫中需要的服饰,都出自纹绣院。

    李彦很快就到了纹绣院。

    “东西呢?”

    “在前面。”王元吉招呼着一群宫女跟上去。

    走进前面的织坊,里面就摆着一台木制的纺织机。

    李彦走过去仔细看了看,又凑到面前,仔细观察细节。

    “陛下,小心。”王元吉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李彦摆了摆手,示意王元吉不要多管闲事。

    王元吉急道:“陛下,这些都是粗活,您是至尊圣体,这些事您吩咐一下,下面的人就做好了!”

    “嘘……”李彦打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看了一会儿,他忍不住蹙眉,问道:“这里的……梳子,是谁做的?”

    沉默了一会儿,王元吉说道:“是造作局的陈凌制作的。”

    “陈凌人呢?”

    “臣在这里。”

    陈凌从人群中走出,顿时就紧张起来。

    听说皇帝陛下前几天连杀三个大臣,还抄家,最近京师闹得沸沸扬扬,自己今日该不会也被杀吧?

    “陛下恕罪,造作局之前没有造过纺车,臣从民间找了几个工匠,臣也是第一次做,请陛下开恩……”

    “朕没有要责怪你,你看这里的罗拉……哦不,是梳子,你看它们,这能把原料梳开吗?”

    李彦指着那个地方。

    用21世纪的话术,那叫罗拉喂入技术,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完善的。

    象征性的产品就是珍妮纺纱机。

    “这……”陈凌顿时脑袋问号。

    他心里苦啊,之前的纺织机都是一个纱锭,陛下您现在在上面搞出八个纱锭来,根本运作不了,你又问臣这个梳子的问题,臣……

    “你试试。”李彦示意了一下。

    陈凌便让几个宫女将纱的原料取过来,开始操作。

    陈凌用手摇了几下,上面有两个梳子,其中一个先动起来,带动另一个动。

    纺纱的纤维原料在梳子那里被梳理出来,然后进入纺纱的区域。

    这种技术叫罗拉喂入技术。

    那两个梳子在珍妮机中叫罗拉。

    但梳着梳着,两个梳子突然卡住了。

    “发生什么了吗?”李彦问道。

    “间隙不对,这里还是松动的。”陈凌愣了一下,指着固定梳子的地方。

    “梳子做的还不够精细,而且入口的梳子和出口的梳子是差不多快的,你看梳理出来的纱。”李彦抓住纱,递给陈凌。

    “的确,有一些比较粗糙。”陈凌似乎反应过来,“这两把梳子的作用不仅仅是梳理,还有牵引拉伸?”

    “没错!入口的梳子一定要比出口的慢,这样对纱线有拉伸,能让纱线更加精细。”

    “臣明白了!”陈凌兴奋地说道,“陛下圣明!”

    其他人都非常惊讶,好家伙!陛下这是要转行了?

    “现在就改。”李彦也激动起来。

    这个世界的生产力并不算低,已经到了宋朝那个程度,纺织技术可以做到很精细。

    不仅仅纺织业,种植业和农业都有一定的高度了。

    之所以第一个选纺织业,是因为衣食住行这种刚需里面,衣这个商业模式,可以规模化、易储存运输,且周期短,回报快。

    例如粮食,需要地里长出来,这个周期是比较长的,而且运输途中不宜储存,有保质期。

    住就更不必说,在这个时代,至少眼下这种生产力,想要搞地产,还不太现实。

    行也是。

    所以,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但珍妮纺纱机却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纺织业的发展,带动的不仅仅是服装业的崛起,而是一套产业链的兴起。

    当然,对于现在的李彦来说,靠纺纱机赚钱太慢了。

    他的目的还不是靠纺纱机赚钱,而是靠它搞外交。

    把纱巾和丝绸规模化、批量化、产业化,不仅仅可以带动产业链的形成,还可以把价格打下来。

    “陛下,您先回宫歇息,奴婢在这里看着。”王元吉说道,“等好了,奴婢给您拿过去。”

    “不必了,朕就在这里坐一会儿。”

    李彦坐下来,放松下来。

    周围的人都很好奇,皇帝陛下以前不是只喜欢皇后的吗,怎么现在对纺织感兴趣了?

    过了一会儿,王元吉过来:“陛下,杨大夫在外面求见。”

    “让他进来,不,朕出去找他。”

    想到这里人多,李彦站起来走出去,禁卫军紧随其后。

    “你们在这里做调整,待会朕再来找你们。”

    “是。”

    出了纹绣院,穿过前面的长廊,李彦走到一处凉亭。

    “臣参见陛下。”杨宁大步走过来。

    “不必多礼。”李彦看了一眼杨宁,又看了一眼站在杨宁旁边的那个年轻人。

    年轻人行礼:“临安县县尉赵禹参见陛下,恭祝吾皇圣安。”

    “圣躬安,杨宁说你从小精通纵横之术?”

    “臣略微读了一些。”

    “那好,你跟朕说说,当今局势如何?”

    赵禹道:“当今局势,魏有虎吞天下之势。”

    “不可乱说……”

    杨宁立刻提醒,但被李彦打断了:“但说无妨。”

    赵禹道:“魏国自魏无忌改制以来,国富民强,又有闻渊那样的当世名将坐镇,北驱契丹,西镇晋国,带甲之士号称百万。夏则国贫民弱,想要抗魏,无异于当臂挡车。”

    杨宁吓得连忙道:“陛下,赵禹他初来京师,口不择言,还请恕罪!”

    “不!他说的对!”李彦笑道,“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对的,继续说,无论说什么,朕不会怪罪你。”

    “如今陛下有两条路可以走。”

    “哪两条?”

    “一是联合晋国共同抗魏,二是效仿魏国改制,富国强兵。”

    “嗯,你说的这两点,朕都是认可的,朕让杨宁找你来,就是想让你走一趟晋国。”李彦直言不讳地说道,“朕想联晋抗魏,但晋国上下老派官僚把持朝政,不思进取,朕想以利益巩固与晋国的关系。”

    “仅仅是唇亡齿寒,已经足以让晋国深思熟虑,若陛下还有其他的妙策,便是更好!”

    “我大夏盛产几样东西:一是丝绸,二是茶叶。过去的千百年,南方和北方都有紧密的贸易往来,但这一次,朕想扩大规模。”

    “恐怕不行。”赵禹说道,“晋国也有丝绸,魏国也有丝绸,魏国的青州盛产丝绸,号称衣被天下,魏晋虽有打仗,私下在太行山也有贸易。至于茶叶,太行山下,无论是晋国还是魏国,都有茶园。”

    “魏国一匹丝绸多少钱?”

    “二两银子。”

    “晋国呢?”

    “也是二两银子。”

    “纱呢?”

    “一匹纱大约在六百文上下。”

    “那我们一匹丝绸卖一两银子,纱卖三百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