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 > 第309章 来自产业群的压迫感

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 第309章 来自产业群的压迫感

    “你听说过商会吗?”魏无忌突然问道。

    “商会?”

    “商人组成的一个组织。”

    “这个组织如何?”

    “如果某个商人被冤枉,商会可以出面提交上诉,县里的商会可以直接提交到县提点刑狱司。”

    “那也没用。”

    “但如果商会不满意,可以罢工呢?”

    “罢工?”王弘愣了一下,“是停止生产的意思吗?”

    “是的。”

    “商人怎么会停止生产?有钱他们不赚吗?”

    魏无忌说道:“某一个商人被冤枉,如果他们不罢工,以后冤枉的是更多其他人,他们当然会有意愿。”

    “但他们不是一个人,没有那么团结,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官员掌握权力,只要私下分开交谈,分别许以利益。”

    “所以才需要商会,商会的会长由商人自己选出来,他代表了商会,他是凝聚商会的。”

    “那简单,官员直接找会长谈,搞定会长,一样没问题。”王弘道。

    “那不一定,搞定会长,会长不作为,其他商人肯定有意见,除非你搞定会长,以及所有商会里的商人,否则其他人肯定会继续上报。对了,还有报社!如果有些事被报社报道出来,被大众知晓,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也是会影响官员仕途的。”

    “这更简单,只需要控制报社发表的内容,不利于地方官员的不许写就可以。”

    “但姑苏报社的社长,不是姑苏的官员任命的,而是由江宁统一任命。你知道的,权力只对来源负责。”

    王弘深吸了一口气,震惊地说道:“夏主如此维护商人,他不怕那些见利忘义的奸商发展大后,动摇他吗?”

    “这就是夏主目前在行政方面改革的巧妙之处。”魏无忌放下那本《国家市场经济》。

    “夏主在地方上拆分了原来刺史的权力,将行政权、兵权、司法权和财政权、人事权拆分开。这是横向的拆分,是为了防止大权集中于一人后,在地方以权谋私。又设立商会、工会,这是纵向权力拆分。一定程度上加强下面人的势力,来制衡权力天然大的官员,使官员在相关领域,不能肆意妄为。”

    魏无忌清晰地表达着,他似乎对李彦的各种新政都非常了解。

    “这样官员能在合法的范围内管住商人,却不能为所欲为。同理,我说的工会,是指工人的组织,如果工人遇到不公待遇,工会会出面,向商会提交申诉,惩治某一个商人。如果商会不受审,可以提交官府。”

    王弘错愕,一时间不知说什么。沉默片刻道:“地方的官员、商人、工人,层层相互制约,没有一方可以为所欲为!”

    “没错,商业的利益非常大。如果不壮大一点商会和工会,那些利益很容易沦为官员的砧板肉。那样商人和工人,都会没有动力再去赚钱和工作。”

    “此计甚妙啊!”王弘忍不住感慨,他是魏国的新政派,是魏无忌在地方上的心腹之一。

    要不然魏无忌此次也不会从徐州下手。

    “用这一套权力结构,是为了稳住地方商业,但其实也稳住了民生,让民间有充足的空间自己去发展。这是苏州分工协作的基础!”

    说完后,几人都陷入沉默中。

    “主要是现在徐州设立了一个经济特区。”孙惠接过话来,“在这个特区的商社,税减半,而且找银行贷款利息也减半。为了吸引更多商人,夏官方在特区修建了一座非常大的船坞,设立了徐州船坊,专门给徐州物流商社提供船。”

    “我们打探到,这些船不仅仅行驶在成河,从成河北上进入淮河,还沿汉江出海,北上辽国,南下南海。也就是说,徐州经济特区的商品,根本不愁卖。”

    王弘道:“这个经济特区为什么设立在徐州?”

    “据说是给徐州前线设立补给点。”

    “货都卖到别处去了,如何补给?”王弘摇了摇头。

    “通过这些,可以吸引更多人过去,使那里的商社赚到钱,产业链上更多人。人一多,自然需要的物质就更多,愿意往那里运输粮食的就更多。这些都可以攻击前线。”

    “一旦战争再次开始,我们的骑兵南下,可快速击破这脆弱的供给。”

    “陆康这两年在徐州修建了十座城池!”魏无忌坐下来,“此事以后再说,现在是布匹的价格,这种价格进入我们这里,我们大部分纺织厂都得倒闭,就别谈建设产业群了。所以现在需要像控制夏盐一样控制布匹。”

    “我们全部先买到手吗?”

    “是的。”

    “但很难控制。”

    “那也得控制,否则一旦铺开,将是灾难。”

    魏无忌太知道暴力倾销的局面了。

    不仅仅钱被赚走,国内工厂倒闭,产业被掏走一半。

    商业崩塌,商税锐减都是小事,一旦开战,魏国没有产能,没有足够的运输船,而夏国产能充足,运输工具多如繁星,将直接影响到战局。

    “这件事我会很快启奏陛下,我们必须在一年之内将布匹的价格压下来。否则夏主一旦把这布匹卖到辽国,辽国主战派通过这个获利,北线必然战火重燃!”

    如果说魏国是感受到了威胁,那么晋国则直接已经身处这种威胁中了。

    应该说是晋国老派公卿旧贵已经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林良沅已经在为精盐感到头疼了,还好精盐的数量相对于整个晋国市场是有限的,现在大部分人还在吃青白盐。

    精盐占领晋国需要一些时间,这些时间就是林良沅准备应战的缓冲期。

    可现在,布匹价格打到150文,直接来了个大的!

    150文一匹布,是晋国所有人想都不敢想的。

    问题是,这玩意儿,还他妈的量大管饱!

    仅仅是太康八年一月和二月,夏人就调度了三百万匹布进入晋国。

    这有一种,两年之内,给晋国百姓人人一匹布的架势!

    这将直接造成晋国国内纺织业的崩塌。

    晋国成规模化的纺织业几乎都掌握在公卿们手里。

    更要命的是,姬清颜从中赚得盆满钵满。

    从进入三月,姬清颜就开始招募新兵入伍。

    pS:今日家里有事,一章。明天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