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锁深闺 > 第203章 掏钱救灾

锁深闺 第203章 掏钱救灾

    这一场雨连着下了半个月,桑山又出现几次塌方,一些懂经验的人说因为山上的树被砍了,全种上桑树,加上这一次雨量大才导致水土松散出现塌方。

    桑山损失了不少桑树,一大半快要吐丝的蚕被舍弃,最后剩了三成的蚕顺利吐丝,好在结成的蚕茧质量不错。

    养了那么久的蚕在最后十天死了七成,之前的投入全打了水漂。

    还有工人的受伤。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要往里面砸钱。

    崔知意头一次亏得这么多,细细算了一下,可以说今年下半年的收入全部补了这一次的亏损。

    她平时没有花钱太多的地方,这些钱倒是亏得起。

    让她最担心的不是钱的问题,是连着半个月的下雨,造成云州出现不少塌方,有些老旧的房屋也因为下雨塌了。

    云州的水灾带来的损失不算太大,损失最大的是曲州。

    曲州在云州下游,水位暴涨,把曲州很多地方淹了。

    楚晏在那边忙着救灾抢险,就连的云州的士兵都被抽调出三成去曲州抢险。

    随着大雨还在下,曲州灾情变得严重,到后来他兄长也带着人去了曲州。

    云州这边只要是能调动的士兵和衙役,都被调去曲州抢险。

    还有民间组织的抢险百姓,都过去了。

    期间楚晏派人给她送来一封信,信里请她做了几件事。

    她用库存里所有的绸缎跟杜家前来的商队交易,换取杜家名下的米粮。

    同时告诉杜家这些绸缎是最后的库存,想要下一批绸缎,要等到明年三月。

    杜家商队看到云州的情况,立马知道是什么意思。

    云州受灾,这里的绸缎变得稀少。

    物以稀为贵,有些东西一旦没了,价格直接上涨。

    杜家商队就这样带走最后一批绸缎,很快让人送来米粮。

    崔知意把这些米粮交给楚晏安排的人,由他们护送到曲州进行救灾。

    楚晏安排得及时,杜家送粮过来也及时,可曲州的灾情一日比一日严重,冲毁的房屋一日比一日多。

    好在百姓被及时疏散到安全地段,救济的粮食也及时送到,灾民算是被安抚住,并未发生大规模灾民迁徙的事情,也没有发生灾民死伤惨重的事情。

    下了半个月的雨终于停下,灾情没有继续扩大,可灾情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那些全村遭灾的百姓在洪水退去之后踏上回家的路,回到之后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很多民房被冲毁,良田和菜地被混着泥石的洪水给淹没。

    他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和房子就这样没了,洪水退去之后只看到倒塌的房屋和满地的泥石。

    那些建在低洼处的房子,可以说整个被泥石埋了,连清理房子的机会都没了。

    洪水之后他们都认不出自己的村子,找不到自己的房子,家里的一切都被泥石埋了。

    这些灾民没有吃的,没有住的,村子也没了,纷纷找到县衙寻求帮助。

    关于曲州水灾的折子一张一张加急送往长安城,希望朝廷给曲州百姓拨来赈灾粮食和灾后重建的银子。

    当地的衙门不算有钱,税收不多,想用当地衙门拨款重建都没有钱。

    这些百姓没有家,只能在县衙门口的长街上等着衙门是如何安置他们。

    衙门根本安置不了这些灾民,最后找到楚晏。

    楚晏回了云州一趟,把军帐和能用的东西都带去曲州,用于安置灾民。

    水灾结束时已经十一月份,天冷,若是没能安置这些灾民,那些老弱妇孺都会死。

    可惜军中军帐有限,只能安置老弱妇孺,那些年轻力壮的没办法安置,只能挤一挤。

    别说是灾民中的男子没办法安置,因为军帐被挪用,士兵只能打地铺。

    住的事情勉强安排好了,吃的成了最大问题。

    崔知意用绸缎换来的米粮到底是有限,即便杜家没有趁火打劫上涨粮食价格,即便一匹好的绸缎能卖出上百两,上百两能买上万斤粮食。

    可曲州灾民太多,一天煮粥都要花费几千斤米。

    曲州受灾严重的村子有五个,平均一个村子就有上千人,五个村子加起来将近六千人。

    这还是受灾严重的,还有一些村子种粮的地方被淹了,菜地被淹了,房子被淹了一半,家里的粮食泡在洪水中几天,早就泡坏了。

    吃的没了,这些也成了灾民,每三日前往救灾点按照人口发放米粮,让他们回家煮。

    吃的问题一直很难办,绸缎换来了杜家好几个铺子的存粮,他们也要做生意,不可能全部给他。

    加上受灾的不仅仅是曲州,岭南大部分地方都在下雨,连着下了十多天,地势偏低的地方都受了灾。

    每次有地方受灾,粮价都会上涨,普通百姓一听有地方受灾,会在第一时间屯粮,生怕这些粮食会涨价,更怕灾情严重会导致粮食严重不足,到时候想买粮都买不到。

    百姓一旦开始屯粮,市面上的粮食就会一下子减少,东西少了,价钱自然高了。

    受灾缺粮—粮价上涨—百姓屯粮—粮价持续上涨—灾民买不起粮。

    所有的一切就形成循环,而各大粮仓除非是产粮大县,否则粮仓的粮食有限,根本没办法抑制市面上的粮价。

    各地粮仓倒是有粮,可开仓放粮救济别的县市百姓,这种事除非圣上下旨,否则不可能。

    随着粮价上涨,杜家送来的最后一车粮食,崔知意知道接下来只能靠朝廷了。

    如今没有人会放粮,杜家那样的家底都开始控制米粮铺的买卖,不允许私人屯粮,每个人一次只能买十斤,多了不买。

    崔知意知道杜家要做生意,他们还要顾着一直在他们的米粮铺里买粮的百姓,若是都提供给曲州,那么他们的米粮铺就会没粮,一直在他们家买米的普通百姓就会买不到米。

    杜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不会为了灾民不顾当地百姓的死活。

    杜家尽力了,崔知意没那么不懂事,知道不能怪人家。

    她手里倒是有钱,可以从别的米粮商贩那里购买粮食。

    可惜啊,那些米粮商贩知道她要粮食,翻倍地加价。

    她没有那么伟大,也知道自己的家底不丰厚,即便高价买了那些粮食,也用不了几天。

    能想的办法想了,把最后一批粮食让人送去曲州,她写了信跟楚晏说明情况,之后就管不了了。

    距离灾情发生两个月后,就在所有粮食都吃完之后,千盼万盼朝廷的赈灾粮食来了。

    负责赈灾的人还是老熟人,一位大官加上几位副手,其中一位副手就是从岭南考出去的学子,当年跟她兄长在一个考场,考中榜眼的岭南才子刘恩。

    刘恩到来之后迅速开展救灾事宜,那位大官和其他副手似乎有别的事,让刘恩跟负责很多事情。

    朝廷来了,接手赈放粮的事宜,楚晏开始全面带领将士和受灾百姓一起重建家园。

    之前一直有帮着重建,只不过粮食短缺,灾民经常因为一碗粥一次放粮大打出手,将士需要维持秩序,负责放粮,所以重建家园的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

    如今朝廷来人,大批的官兵出现,灾民不敢再闹事,安安分分听从安排。

    这些消息一次次传回云州,崔知意听着消息传来,总算是安心下来。

    这一次水灾从开始闹到现在,已经过去两个多月。

    这两个多月里大宝二宝过了周岁宴,时间也开始逼近过年。

    水灾的事情可以说把她这几年来赚的钱全都砸了进去,她现在的身家恢复到刚来云州时,可以说这几年白干了。

    算一算也不算白干,她有桑山,有庄子,还有一些工人,曲州水灾的两个多月里,桑山毁掉的树重新种上去。

    因为冬季桑树停止长叶子,庄子里又没有需要干的事情,所以大部分工人被遣散,来年开春长了桑叶再开工。

    庄子事情了了,水灾的事情眼看要结束了,她也没什么钱了,虽说要过年了,却没有像去年那样大卖特卖。

    楚晏和她兄长都在曲州,就连阿瑜都随军过去,他们不在,热闹也没人看。

    日子逼近过年,她没有写信追问楚晏回不回来过年,他在办正事,她不能添乱,只是家里两孩子现在非常闹腾,王绫回来和奶娘一起看着孩子都看不住他俩。

    一周岁的孩子已经学会跑了,自从孩子会跑之后,就跟好奇宝宝一样,什么地方都会跑着去。

    有一次一个没注意就跑到大门口,准备跑到街上去。

    爱四处乱跑就算了,这两孩子还机灵得很,有时候把门杠杠上,他们根本够不着,想着这样他们就不会跑出去。

    结果人家新脑子好使,一个趴在地上,让另一个踩上去开门杠。

    当时她听到动静就在一旁看着,看着他们是如何团伙作案。

    她不是没养过孩子,对于这两孩子,她有种自己快要管不住他们的感觉。

    他们学习能力太强,而且兄弟俩非常默契,尤其是团伙作案的时候。

    更吓人的是他们俩还不会说话,靠着咿咿呀呀就能完美交流。

    她没少教孩子说话,可他们就是没学会,一直都是咿咿呀呀。

    她担心啊,她认识的孩子里面一岁以前基本上学会喊人,她的两个孩子没有一个会喊人。

    她急得问奶娘,问杨婆子,问大夫,担心孩子是不是有问题。

    他们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只说有的孩子说话晚。

    她不放心,孩子是聪明的,学东西很快,她又经常教孩子喊爹娘,教了那么久一直学不会,怎么看都是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