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杏坛一笑 > 第136章 唐僧千辛万苦取回来的大乘真经,究竟是什么东西?

杏坛一笑 第136章 唐僧千辛万苦取回来的大乘真经,究竟是什么东西?

    作为一部古典名着,《西游记》全书不过百余回,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修心的故事。历经八十一难的唐僧师徒四人,终究如愿得偿,十余载光阴的苦度,终究是为中土百姓带回了高深正统佛法-大乘佛法。

    在《西游记》中,对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的事迹介绍较多,而故事毕竟要有原型,它的故事原型事件就是《玄奘西域记》。

    玄奘法师为了弥补中原佛法的不足,而独自一人前往佛家源头天竺求取经书,为求大乘佛法能够进入中原造福百姓。

    那么,所谓的大乘佛法究竟是什么东西?玄奘法师为何宁愿九死一生,也要将大乘佛法传到中原大地。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传入与扎根

    谈及这个问题,咱们先来看一看正史。佛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余载历史,在汉代时,佛教通过一匹白马将经书送进了中原大地,为纪念此事,中原大地上的第一座佛寺便取名为了白马寺。

    当时,通过西域丝绸之路,来到我国的佛教可谓是香火稀疏。首先,作为舶来文化的佛教,在当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下,可以说是丝毫无立足之地。

    同时,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也在压缩着佛教的生存空间,佛教想要发展信徒非常的容易。我们都知道,佛教的教义是需要通过阅读佛门经书来自行领悟的,可是民间百姓文化水平低下。

    再加上,文字的不同、文化风俗的不同,思想桎梏和信仰问题等等一系列的因素,都使得佛教在当时的社会很难有大规模的信众。时间来到三国以及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从上层统治者的桎梏中破碎,逐渐流入到社会中。

    大量的佛家经典被翻译成了汉族文字,由于那个天下战火纷飞的乱世年代,人们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在绝望中,佛教就成为了平民的最后一束精神之光,拯救流离失所的百姓。

    人们在佛教提供的精神安慰中寻求着解脱,由于信众群体的扩大,佛教的势力开始逐渐发展壮大,还出现了佛寺经济体制,佛教的发展程度已经到了能与道家一较高低的程度。

    及至唐太宗时期,佛教更是一举成为了官方的首推宗教,历史上第一次超越了道家的地位。可以说,经历了近千年的发展,佛教总算是在中华大地扎下了根,并且开始蓬勃发展。

    如上述所言,在历经了两汉时期,三国魏晋的乱世纷争后,佛教总算是经营有了起色,并且得到了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佛教在神州大地上的发展可谓是充满艰辛。

    四次的坎坷

    佛教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荆棘坎坷的一条道路,就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大规模针对佛教的清洗限制行动,就足足有4次。

    从北魏时期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的灭佛,唐武宗禁佛,再到后周时期世宗的限佛,每一次针对佛门都可以算得上是灭顶之灾。那么,四位君主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要将扎根于中原的佛教赶尽杀绝呢?

    上文曾提到,佛教的地位是在三国两晋时期开始显着上升的,也就是随着佛教传播范围的扩大化,才使得后来出现了一系列的祸事,时也命也。

    在南北朝时期,佛教达到了巅峰时期,那真是家家户户供奉佛祖,上层不断举办大型水陆法事,浪费钱财的同时毫无作用。平民家中则处处都是佛教装饰,一时之间,似乎国家中都成为了佛教乐土。

    佛教才是人们的信仰,佛祖释迦牟尼成为了人世间的统治者,这一点就与王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西方中世纪时期的天主教,宗教特权就是这等写照,可惜这在中原只会引来灭顶之灾。

    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权力的国家来说,这种情形十分危险也触及了君王的逆鳞。于是乎,在北魏太武帝时,触及到逆鳞的佛教,面对了第一次来自君主的怒火。

    太武帝以雷霆手段展开了这次佛门大清洗,也就是着名的“灭佛”,寺院所占土地被迫还于民,寺院僧人被迫还俗,寺院规格也被迫受到限制。

    对于不服从之人,君权的獠牙正在等待着收割他们的性命。时至北周时期,宇文邕时期,经过了近百年的恢复,佛教又一次卷土重来,并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佛教势力迅速膨胀,僧侣拥地众多地位崇高,却不服兵役、不事生产,这群人仅仅靠着信佛就能有大量社会财富。这一系列作死行径,都是在挑战着君主的尊严,无奈之下,北周武帝只好采取措施。

    本来一开始,他只是采取限制,希望佛寺能够让自己的心理自行收敛。但可惜效果不佳,盛怒之下的北周武帝,果断采取更加暴戾的措施,第二次的大规模灭佛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进行了。

    想来也是,身为君主,作为真龙天子岂能容忍虚无缥缈的佛祖凌驾于自己之上。后两次灭佛事件的起因、经过,基本上就是如同前两次的灭佛翻版,细细想来,宗教威胁到了君主权力的行使之时,自然会迎来君主的清洗,毕竟君主的权力不可侵犯。

    大小乘佛法的差异

    言归正传,唐太宗时期,李世民感受到了佛门势力又一次复苏,唐太宗并没有采用清洗的方式来灭佛。相反,作为雄才大略的君王,他选择了另一条变通之法。

    他选择抬高道教的地位来与佛教相抗争,作为君主的自己则选择了坐山观虎斗,不得不说,唐太宗对于权术手段的运用实在高明,既打压了佛道两教,令其等相互争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的同时还不落人口实。

    尽管作为君主的李世民,希图这样能压制压制佛教,但是僧众们却感到了不平与不安。毕竟,僧众触及国家君主的下场还血淋淋地摆在自己面前,真说得上是历历在目。

    玄奘法师为了缓解此等焦虑,选择了前往天竺,前去修习最正统的佛法-大乘佛法。出于自己的目的,唐太宗默许了玄奘法师的请求,由此才有了玄奘西游,当然也有人说玄奘是偷渡的。

    不管前因如何,十数载后,玄奘法师总算是成功归来,将大乘佛法带进了中原大地,也改变了自大唐盛世以来,佛教的走向和它自身命运。

    那么,玄奘取得的大乘真经是什么呢?在《西游记》中,如来佛祖是这么说的:“那南瞻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色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同时,如来又说:“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修真之经,正善之门......”

    其实,玄奘取得的大乘真经并没有那么玄乎,当时玄奘一行人带了足足六百多部佛经回来,但却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不过,这些所谓的真经应该是玄奘根据我国的本土文化,进行了相关的翻译,使它与我国的文化相结合。

    要不然,从后来佛教的发展来看,也不会在唐朝之后更加鼎盛。从最初,汉朝白马带来的佛法就是小乘佛法,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最大的不同就是两者的对象的不同。

    小乘佛法可以说是自私自利,以渡己、自渡为目标,一切为了自身,而大乘佛法的修行者心中则是怀有天下,修行的目标已经转换成了为普渡天下苍生,以众生为本,这也是现在的佛教主流思想。

    大乘佛法的传入,使得佛门子弟有了一种为天下而修行的责任意识,也更符合我国悠久岁月以来的历史发展,更加贴合我国国情,所谓的大乘佛法理解起来也不困难,将天下苍生作为己任。

    只是,纵览历史,能够学懂大乘佛法的人不多,可悲可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