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我和众美女一起种田! > 第93章 刘大力

四合院,我和众美女一起种田! 第93章 刘大力

    专案组已经把田慧芳这个人定为最大嫌疑人,为了不让田慧芳狗急跳墙,销毁图纸,专案组在各个出口安排人秘密排查。

    田慧芳这条线索查起来会很不容易,如果她藏起来,一时半会儿还真找不到。

    时间不等人,专案组等不起,轧钢厂也等不起。

    专案组早已启动了南锣鼓巷那条线。

    如果“老虎”代表洪大亮,那“乌龟”可能代表另一个人。

    如果画乌龟和老虎的都是田慧芳,那田慧芳拿到图纸会不会联系“乌龟”呢?

    所以,专案组早就开始派人盯紧南锣鼓巷,并秘密启动了人民群众这条线。

    那就是居委会大妈。

    毕竟在南锣鼓巷附近住的都是熟脸,冷不丁进去生脸怕会打草惊蛇。

    果然,居委会大妈很是给力!

    早上排查男工时,南锣鼓巷那边就传来了消息,那只缺腿的乌龟出现了!

    只是这次没有出现在菊儿胡同,而是出现在离菊儿胡同有段距离的帽儿胡同。

    这就很奇怪了!

    看来他们刚开始想错了,乌龟也许并不住在菊儿胡同。

    这条线索给专案组调查的难度加大了!

    整个南锣鼓巷像是个蜈蚣脚,那么多胡同,无疑是加大调查难度。

    可有弊就有利!

    帽儿胡同出现缺腿乌龟,那就说明“乌龟”有可能不是住在菊儿胡同。

    那他怎么能第一时间发现这只乌龟呢?

    那只有一种可能,这人能天天路过这里,可地点不同,他不可能挨个地方去看,那就是他必须去看。

    不然下雨浇湿了,或者被谁给擦掉了,他们还怎么联络?

    所以这人除了附近住户,那就是天天必须路过这些地方的人。

    就像是郑同以前扫大街的,他必须每天在南锣鼓巷每个胡同工作。

    所以答案呼之欲出。

    南锣鼓巷原来扫大街的是郑同,当然这“乌龟”不是郑同。

    居委会新安排一个四十岁瘸腿男人扫大街,这人是刚去的,自然也不是。

    运送垃圾的一般都在晚上七点到十点,所以这些人也可以排除。

    那么就剩下一个人。

    那就是掏厕所的刘大力。

    专案组立刻锁定了刘大力,可又怕惊动刘大力,毕竟那么多生面孔去监视他,很快就会被他发现。

    所以,公安同志决定,派一个刘大力熟悉的人去会会他。

    看他有什么举动,好确定他到底是不是“乌龟”?

    是不是跟田慧芳有联系?

    这人最好是自己人,脑子活泛的,遇到危险反应快的,还不能让刘大力升起防备心的。

    最后发现,具备这些条件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郑同。

    郑同觉得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我好么?

    可他不能拒绝,那样会站到人民的对立面。

    刘大力今天一天都在南锣鼓巷的每个厕所工作,路口的专案组同志没发现刘大力出过南锣鼓巷。

    难道他没看到那个联络暗号?

    或者他不是“乌龟”?

    亦或者田慧芳拿着图纸自己逃走了?

    不对!如果田慧芳逃走了,那“乌龟”是谁画的?难道还有另外的人?

    不管是谁?专案组都布下天罗地网,等着鱼落网。

    ……

    下午两点,郑同一手拎着二锅头,一手拎着下酒菜,溜达往家走。

    路过景阳胡同时,碰到了在厕所工作的刘大力。

    “大力!忙着呢?”

    刘大力抬起头,看到是郑同,点点头算是回应。

    郑同:大哥,我在跟你说话呢!你这一句就把天聊死,我还怎么继续下去?

    “大力,帮我拿下东西,我正好上个厕所。”

    刘大力:我两只手都沾上了屎,你让我帮你拿东西,你不是开玩笑的吧?

    郑同:我也没办法,谁让你一个特务去掏茅厕,也是没谁了?

    “没事,那也比我拎进去强,快点吧!我憋不住了,这尿说来就来,我这岁数也不大啊!”

    郑同把东西塞到刘大力手里,就急忙忙跑进厕所。

    过了一会儿,郑同提着裤子出来,夏天的厕所,经过发酵,那味道?

    还有那蛆,爬的那都是。

    也不知道刘大力是怎么想的?你就是干特务也找个好点的活,你们特务不是都不差钱么?

    “大力,我这换了工作,以后咱哥俩见面的机会就少了。走!我请你喝酒去,酒菜我都买好了。”

    刘大力看了一眼郑同,木着一张脸说道:“活还没干完。”

    “哎呀!不差这一会儿,咱们这活我还不知道么?少干一会儿也没事!”

    这话要是让居委会朱主任听到了,肯定会把郑同骂个狗血淋头。

    “大力,你是不是不给哥们面子?我这是劫后余生啊!差点死在轧钢厂爆炸里,好不容易捡条小命,必须喝点酒压压惊!

    走,陪我喝一杯?咱俩在一起干活这么久,十多年啦!还没在一起喝过酒呢!你也知道我没啥朋友,就陪我压压惊,陪我唠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