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别动,这个童养媳不好惹 > 第58章 早就结过梁子

别动,这个童养媳不好惹 第58章 早就结过梁子

    于氏那老屋子离苏家不远,还不到半里路的样子。

    因此,她虽然听话地搬了出去,但还是很安心。

    毕竟,儿女都在眼前了。

    面对村人那善意或者不善的询问,于氏却比以前泼辣了稍许。

    以前她是个胆小绵软的性子,也不怎么说话。

    如今,反正已经经历了这么多事儿,反正都闹得人尽皆知了,还有什么必要藏着掖着?

    若是有人同情她的遭遇,她便腼腆笑道:“多亏了我家木兰,知道护着我这个娘。都是我对不起她,她还给我这般出气。”

    若是有人嘲笑她,她则小小地反击:“人哪有前后眼?若是有前后眼,知道后来发生的事儿,就不会有后悔这一说法了。总之,我如今已经回来了,我儿女都争气得很,我不拖他们后腿就成。”

    苏喜儿有时候听到这些八卦,也会分享给苏木兰。

    于氏的这些应对,倒是苏木兰有些意外。

    看来,这妇人经历了人生坎坷,坚强了许多。

    不管怎么说,于氏如今吃饱穿暖,无人来欺凌,她已经很满足了。

    虽然不进去苏木兰那院子,但有空闲了她也给孩子们做双鞋子,纳个鞋底。

    中秋了,苏木兰买了月饼和一些点心,冰箱里也有不少好菜。

    她便让苏喜儿给于氏送去月饼,算是尽了孝心。

    自己则从冰箱里拿出精致可口的现代月饼,虽然不能和父母团圆,但也是一起过中秋吧。

    “长姐,这月饼怎么这么好吃啊!”

    “真甜,里面还有蛋黄呢。”

    香甜的月饼轻松征服了两小只的味蕾。

    看着他们贪吃的样子,赏着明朗的月亮,苏木兰觉得自己也被治愈了些。

    中秋过后,天真的凉快起来。

    苏木兰又让青牛叫上一个人,帮着自己把两亩田的稻子给收了。

    于氏连忙也下田帮忙。

    以前苏老三还在世时,她是不用下田,也不用上山的。

    如今,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是纯吃白饭的,她也想多做点活儿。

    令她意外的是,木兰给青牛和另一小伙开工钱时,也给她开了。

    都是二十五文一天。

    田少,三天就干完了。

    他们都得了七十五文,笑得合不拢嘴。

    苏木兰暗叹,此时的产量真是不高。

    一亩田也就二百七八十斤,交田税就要交十分之一。

    两亩田落到手里的,还剩下不到五百斤的粮食。

    很多村民都是靠着收了稻谷后,把粮食卖出去,好有一笔进账。

    然后再买更便宜的粗粮吃。

    苏木兰则没那样的想法,而是把稻谷都收到仓库里,方便自己家吃。

    虽然经过舂米的工序后,米就更少了,但好歹也是自家种的粮食。

    这个活儿就交给了积极表现的于氏。

    她每日里去舂米,倒像是找到了一份工作……

    见她积极,苏木兰便分了两百斤稻谷给她,其他的供应不变。

    于氏吃喝不愁,后来把这一百多斤的新米都卖掉了,得了差不多一两银子,自己攒着。

    苏木兰冷眼瞧着,于氏倒愿意卖掉她自己的那份新米,宁愿多吃她供应的杂粮米。

    倒是有点独立的感觉了!

    时间匆匆过着,苏木兰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在村里说了要招代理。

    “初步决定招五个人,我自己便不上街去卖卤豆腐了,你们要做代理的,可以从我这儿批发去卖。批发价是十文一斤,统一卖出的价格是十二文一斤。”

    这消息一出,许多人都动了心。

    也有人唱反调:“真黑心,自己坐在家里收钱,咱们累死累活地去帮她卖,才得两文钱一斤的利润。”

    哪知苏木兰当场就点了她的名:“孙婶子,你放心,我是不会要你做我的代理的。你实在多虑了。”

    孙婶子一愣,没想到自己就这样轻易被除了名。

    事实上,即使她不多话,苏木兰也不会让她代理的。

    这孙氏,以前就曾在牛车上逼迫过苏木兰,想让她说出卤豆腐方子,双方早就结过梁子了。

    有人合计过了,自家送菜到县里卖,一文钱一斤都是好的,到处都可见的这萝卜白菜,一文钱两三斤,有时候一文钱四五斤呢……

    这卖卤豆腐,卖一斤可得两文钱,也很合算啊!

    “成为我的代理,不能砸我招牌,不能缺斤少两,不能乱涨价,也不能乱跌价。拿多少货,就看你们自己的卖货能力。我建议是一开始不要拿太多了,免得卖不出去砸在手里,我可不会回收的。暂定为五个名额,若是谁砸我的招牌,永远不会再与其合作。”

    苏木兰说完后,就有好些人报名。

    她自然有私心,只想选关系还不错的村民。

    令她未想到的是,于氏自然报名了,而里正娘子也报名了。

    另外还有关系不错的刘婶子,张婶子。

    青牛也赶紧报名,生怕错过了这个机会。

    于是,五个名额就这样满了。

    于氏得了名额,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

    她按捺着激动的心情,这说明女儿在慢慢接纳她?

    次日辰时,五人便挑着统一的小桶,拿着统一的勺子过来取货。

    同时,她们还领了不少竹筒,那是苏木兰寻了村里木匠给做的,也就是“外卖盒”。

    免得有些人未带容器,想买又买不了。

    如今苏木兰一共需要一百多斤的豆腐,也就是二三百块。

    给五人分发下去。

    第一日可先记账,方便她们卖得了银钱,下午来结账。

    每人领了二十来斤豆腐,都坐着牛车,速速去了集市。

    五人都选好了自己的地址,各凭本事卖起卤豆腐来。

    而酒楼的,就由苏木兰自己供货。

    如今有三家酒楼,各需要十几二十斤不等。

    因此,如果出货顺利,苏木兰每天都至少能赚到一两二钱银子!

    这可比一般人去打短工一个月的工钱还高。

    有心人能大致算得出苏木兰的利润,除了暗自咂舌,羡慕嫉妒外,还能有什么话说?

    当日,五个代理算是凯旋而归,个个都卖完了。

    苏木兰也很满足,县城就这么大,有五个代理帮着卖,已经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