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后 第57章 吃醋的小梅无聊的闲事
热门推荐:
从太空垃圾佬开始
妖王他是御兽师
收徒,为师真的和你天下第一好
匹配三万场,打的职业哥哭爹喊娘
抗战:开局德械,我只打逆风局
天黑了叫你别回头
机甲战狂
神渊世纪续上
杀旗之特种兵1938
你就不能早点回来?那东家他们跟你说话都得喊着说,再说了,写几个字能累死你啊,臭架子还端上了。
还有徐姐像没盛过饭似的,给你盛饭,多了少了的。多吃一口,少吃一口,能怎么的?
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半碗饭扣你碗里,你还就吃。
王招艺什么都没说,他只是在想一点钱没有的小梅,要比现在的小梅好很多。
清晨,王招艺去的很早,实际上大伙去的都很早,但是开饭却不早,因为厨师要准备的菜很多。在写礼账的时候跟大家闲谈得知,江姑娘嫁的就是厨师,姓赵。
不过赵厨师跟村里的厨师可不一样,人家是柳河县政府的厨师,吃公粮的,据说人长的不错,家里还有钱,就是年龄大了点,还领了个小女孩。
但不管怎么说,江家姑娘还是进城了,不用跟她爹娘在土里刨食了,自己还是挺满意的。
等到王招艺写完礼账,谢地主将钱交给江家老汉的时候,第二波饭十桌已经快吃完了,只留下两桌给厨师和唠忙的,谢地主和王招艺会跟他们一起吃,因为他们今天也算是帮忙了。
刚坐下,还没有吃,徐姑娘就到了,她今天穿了一件大紫色的旗袍,右胸前绣了一串黄花。
这件旗袍是她嫁到柳河县的时候买的,这样的衣服在农村没有人穿,因为她弯不下腰,干不了活,甚至连坐着都费劲。
其实她不是来吃饭的,是他爹回家告诉她,大家快吃完了,她才来的。
她也觉得自己昨天的行为虽然好笑,但是不太妥当,所以她今天决定晚点来,不吃饭,到这影一影就走。
可正赶上最后这两桌开饭,江家人哪能让她来了不吃饭呢,把她安排到谢地主和王招艺身边。
谢地主一看徐姑娘本来就高,穿旗袍显着就更高,旗袍叉开的也高,又是夏天,站着腿都露在外边,坐着就更不用说了。
马上伸手拽过王招艺说,来兄弟,咱俩坐一块儿。
就这样,谢地主是把自己隔开了,但是王招艺又跟徐姑娘坐到了一起。
徐姑娘一身旗袍迎着阳光紫的有点发亮。坐下之后,他特意用手去整理一下旗袍,想盖住自己的腿,但是旗袍本身就很瘦,又开的那么大的叉。怎么能盖得住呢?
王招艺特别紧张,心里在想,千万不能低头看呐!但是由于紧张,把心里想的事情说了出来。
徐姑娘听到捂着嘴笑,他似乎也意识到,把自己心里想的话说了出来。脸非常红,低着头。
徐姑娘见他低着头说,哥,你不说不看吗?
王招艺抬起头,红着脸出着汗说,没看。
看就看两眼呗,女人穿漂亮衣服出来不就是给男人看的吗?要是没人看这么漂亮的旗袍,不白穿出来了吗?我想穿还没有呢。
大家回头看,不知什么时候,小梅已经站在了他们身后。
王招艺感觉她说话有点不在行就说,你不吃完饭了吗?吃完饭你就回家吧。
小梅说,那我不回家咋的?待在这不碍眼吗?小梅虽然走了,但是这顿饭大家吃的还是十分尴尬。
回家的路上,王招艺思来想去,小梅这两天的举动也没什么不对。
毕竟他是自己的媳妇,谁能不看着自己的男人呢?何况自己多少兜里从来不断钱。
但自己这两天好像也没什么不对,连话都没怎么说?徐姑娘就更不用说了,昨天给自己盛饭,也没什么恶意,今天穿旗袍也不是给自己看的。
合计了老半天,感觉没有人做的不对,关系怎么就这么尴尬呢?回到家小梅跟他吵一架,那是避免不了。
王招艺刚进屋,小梅就让两个孩子去西屋玩。对王招艺说,她腿比我白呀?白不白不好说,是不比我的腿长啊?
王招艺没说话,小梅继续说,还是他盛的饭比我盛的好吃啊,还是之地剩的饭比我剩的好吃。
王招艺非常冷静的说,你要无理取闹啊?
小梅高声喊,我再不无理取闹,你就得跟那彬彬有礼的人去过去了。
王招艺说,我说我不去,你非让我去,我去了吧?你整这个死出。以后有这事你自己去,我出车卖货,我不乐意去,你不知道吗?
小梅声音更高,我让你去干啥去了?我让你去吃饭,让你去写礼账,让你去是因为村里人都把你当成人。让你去跟她眉来眼去了吗?
王招艺声音也不低,说,谁跟她眉来眼去了。
小梅说,你是不是当我瞎?
王招艺说,你不瞎,我瞎行了吧?他们就这么争吵着,吵架从来都是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甚至连发泄情绪的功能也没有,吵完架,情绪只能更糟。但吵架一旦开始,好像就没有结尾,没完没了,无止无休的吵,从夏吵到秋,从秋又吵到冬,从冬天又吵到了开春。
会因为秋收忙不过来而吵架,会因为王招艺惯孩子而吵架,也会因为徐姑娘经常来买东西而吵架。有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了什么,也可能是单纯为了吵架而吵架,正吵着架,有人敲窗户。
王招艺抬头看了一眼,是谢地主。
谢地主进屋说,我也不知道这吵架是论回呀,还是论次啊?你家好像是论年吵,还是你家的气氛混合哈,天天这么热闹,哪像我家人挺多,一天连个动静都没有。
王招艺苦笑着说,吵架也叫气氛混和啊。你家有谢小妹和我大侄子在家,那才叫气氛混和呢。
谢地主说,那两个祖宗都抓不着影。吵架有什么大不了的,过日子,哪有舌头不碰牙的。
小梅说,那也不能天天碰吧,有几家像我们家三天两头吵架。
谢地主摇摇头说,呵呵,再过几十年。让你们吵,你们也不吵。
要是真有一天,舌头彻底碰不着牙了。那不是舌头没有了,很有可能就是牙没有了。行了,你俩也别吵了。
说点正事儿,县里要登记户口簿。咱村可没剩几家了,咱两家就是其中之一,你看今天要是有空,咱俩去趟柳河县。王招艺说,我都给忘了。就今天去,我赶车去回来我再带点货。
王招艺嘴里叼着烟赶着驴车,谢地主坐在驴车上,嘴里也叼着烟。
谢地主说,兄弟,你对前两天日本人的货车,被人打劫的事儿怎么看?
王招艺说,不张贴告示了吗?有土匪。
哈哈哈,谢地主一阵大笑说,现在这路上就咱哥俩,剩下的就只有这头小黑驴儿。
王招艺回头看了一眼谢地主,有人要造反。
谢地主说,造谁的反?
王招艺再次回头,谁说的算,就照谁的反。
谢地主说,那你说咱这满洲国谁说的算?
王招艺没有回头,谁拿枪谁说的算?
谢地主接着说,那你说他们能成吗,
王招艺很长时间才做出回答说,你往前看。
谢地主看见柳河县进城的边上有人拿着枪进行搜查。
两个人到达柳河县办理了户口簿,户口簿上记录的非常详细,家里都有什么人,多大年龄,什么关系,什么工作。
完事之后,王招艺又进了一些货,他们往回走。
谢地主接着来时候说的话,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造反吗?
王招艺沉默了一会儿,边赶车边点了一支烟说,你看到最近满洲国新发行的钱了吗?
谢地主说,看到了,我也有。
王招艺说,咱们都是读书人,你看到上面写的字了吗?
谢地主说,是日本人印的。
王招艺说,你知道我下去收货老百姓是怎么说的吗?
谢地主说,怎么说的?
王招艺前后左右看了一圈,重重的吸了一口烟,又吐出来说,日本人拿他们印出来的纸,来换我们的铜钱和银元,购买我们的粮食,时间一长,他们有铜有银子,有粮食,而我们只有纸。
所以老百姓根本就不认这钱,谢地主说,这是那些人造反的原因吗?
王招艺说,我不知道,但是下面的老百姓可不咋得意这帮人。
谢地主说,谁得意,是你得意还是我得意?我家老三说了,那帮人是专门反对日本人的,都是一些不要命的人。
王招艺今年的生意特别忙,倒不是因为他卖了多少货,而是因为满洲国发行的钱一开始老百姓不认。
大部分人都会用粮食去换货,这让王招艺挣了两面的钱。但别人可以不用,他必须用,因为有的商铺已经开始收新钱了。
所以王招艺除了进货和卖货之外,经常还要去换钱。
整个一个春天到夏天都是如此,到了秋天,老百姓已经渐渐适应了新钱。
王招艺做生意要交税,而老百姓种地也要交税。交税的钱是用新钱来计算的。他和谢地主并没有将自己手里的钱全都换成新钱,而是大部分留了银元,就是将来换不了了,银子到什么时候都值钱。
秋收到了,民国二十二年柳河县依然是丰收,每年秋收的时候,王招艺都不是很忙,只能靠早出晚归卖货,但是他从来没有停过。
今年小梅说什么也让他停几天,把地收了,去年就是老李家和老周家帮忙收的地,也不能全靠人家,何况自己家还有驴,还有车。
自从去年小梅种了五亩地,秋收打回来粮,冬底跟谢地主四六分账之后,还剩了一千多斤粮,税钱没有多少?
要是一般的人家这些粮连吃带卖,到年底肯定是不咋够。
但王招艺做生意不打粮也能活。有了这一千多斤粮食,一年的口粮根本就用不了。秋收耽误几天,也不赔账。
他第一次来到自家地的时候,发现这块地足足有1000多亩。特别平坦,在柳河县和谢家堡子中间,谢家堡子100多户佃农,大部分都在这块地里有庄稼,种的基本上是玉米和黄豆。
虽说他家种了五亩地,但是可没有几根垄,因为这块地的垄头子特别长。
他家东面是老吴家,吴大他家是九亩地,西边是老白家四亩地。
王招艺他家五亩地在中间,三家种的全是玉米。
玉米杆已经被放倒扒成堆,大家坐在地上,从玉米杆堆里往外扒玉米扔在一边,最后用车拉回家。
干活嘛?大家也是乐意凑个热闹,所以大家扒玉米的速度差不多少?王招艺家的两个孩子领着老白头的孙女在地头玩,因为她只有三岁。
他没干过这活,没到半天手上就磨起了水泡,每扒一穗玉米都疼的龇牙咧嘴。
倒是小梅虽然比不上吴大媳妇和老白太太,但比王招艺还是要快的多。
中午休息,三家围坐在一起,吃着从家里带来的饭。
看到王招艺手上的水泡,老白头咬了一口大饼子边吃边说,王老板,你是生意人会算账还识文断字。
挺有钱还种这地干啥?虽说剩点粮,去了种子,再耽误你点工没差多少。
王招艺嘴里嚼着馒头,有点干,喝了一口水说,拿水我手里的水泡都疼,我也不想种了,可小梅不干。
老白头咬了一口咸菜,接着说,不种就不种吧,你要是不种,明年我跟东家说,这五亩地我种。
吴大媳妇放下手中的大饼子和咸菜说,那可不行,今年春天我就跟东家说好了,我家左右两边要是空出地来,那得可我家先种。
老白头阴沉的脸色说,侄媳妇这你跟我抢啥,我家除了这四亩地,剩下的全是山地和沟地。
你家地最多,光这块地就九亩,过的已经够好了。
吴大媳妇说,白叔话可不能这么说呀,我家地是不少,可没有做工的呀,全指着地。
你家地少,可你儿子不也在东家那做长工吗?再说也得有个先来后到啊。
老白太太插嘴道,啥叫先来后到啊?你跟东家说了,我还跟东家说了呢。咱们东家谁不了解?从来不提前应事。
杨快腿的五亩地空出来之后,得有十个人跟东家说,最后谁种着了?
这是王老板种换一个人我能让?王老板要是不种,这地就必须我种,吴大媳妇和老白太太最后饭也不吃了,站在那吵。
小梅在劝架,王招艺嘴里嚼着馒头,喝着水,边看他们吵架,把手里的咸鱼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玉米叶子上,这条咸鱼实在是太咸了,但不管这条咸鱼有多咸,都没有旁边这两个站着吵架的人闲。为了一些没有影的事儿,吵得不可开交。
2023年9月14日
辽宁省新民市
还有徐姐像没盛过饭似的,给你盛饭,多了少了的。多吃一口,少吃一口,能怎么的?
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半碗饭扣你碗里,你还就吃。
王招艺什么都没说,他只是在想一点钱没有的小梅,要比现在的小梅好很多。
清晨,王招艺去的很早,实际上大伙去的都很早,但是开饭却不早,因为厨师要准备的菜很多。在写礼账的时候跟大家闲谈得知,江姑娘嫁的就是厨师,姓赵。
不过赵厨师跟村里的厨师可不一样,人家是柳河县政府的厨师,吃公粮的,据说人长的不错,家里还有钱,就是年龄大了点,还领了个小女孩。
但不管怎么说,江家姑娘还是进城了,不用跟她爹娘在土里刨食了,自己还是挺满意的。
等到王招艺写完礼账,谢地主将钱交给江家老汉的时候,第二波饭十桌已经快吃完了,只留下两桌给厨师和唠忙的,谢地主和王招艺会跟他们一起吃,因为他们今天也算是帮忙了。
刚坐下,还没有吃,徐姑娘就到了,她今天穿了一件大紫色的旗袍,右胸前绣了一串黄花。
这件旗袍是她嫁到柳河县的时候买的,这样的衣服在农村没有人穿,因为她弯不下腰,干不了活,甚至连坐着都费劲。
其实她不是来吃饭的,是他爹回家告诉她,大家快吃完了,她才来的。
她也觉得自己昨天的行为虽然好笑,但是不太妥当,所以她今天决定晚点来,不吃饭,到这影一影就走。
可正赶上最后这两桌开饭,江家人哪能让她来了不吃饭呢,把她安排到谢地主和王招艺身边。
谢地主一看徐姑娘本来就高,穿旗袍显着就更高,旗袍叉开的也高,又是夏天,站着腿都露在外边,坐着就更不用说了。
马上伸手拽过王招艺说,来兄弟,咱俩坐一块儿。
就这样,谢地主是把自己隔开了,但是王招艺又跟徐姑娘坐到了一起。
徐姑娘一身旗袍迎着阳光紫的有点发亮。坐下之后,他特意用手去整理一下旗袍,想盖住自己的腿,但是旗袍本身就很瘦,又开的那么大的叉。怎么能盖得住呢?
王招艺特别紧张,心里在想,千万不能低头看呐!但是由于紧张,把心里想的事情说了出来。
徐姑娘听到捂着嘴笑,他似乎也意识到,把自己心里想的话说了出来。脸非常红,低着头。
徐姑娘见他低着头说,哥,你不说不看吗?
王招艺抬起头,红着脸出着汗说,没看。
看就看两眼呗,女人穿漂亮衣服出来不就是给男人看的吗?要是没人看这么漂亮的旗袍,不白穿出来了吗?我想穿还没有呢。
大家回头看,不知什么时候,小梅已经站在了他们身后。
王招艺感觉她说话有点不在行就说,你不吃完饭了吗?吃完饭你就回家吧。
小梅说,那我不回家咋的?待在这不碍眼吗?小梅虽然走了,但是这顿饭大家吃的还是十分尴尬。
回家的路上,王招艺思来想去,小梅这两天的举动也没什么不对。
毕竟他是自己的媳妇,谁能不看着自己的男人呢?何况自己多少兜里从来不断钱。
但自己这两天好像也没什么不对,连话都没怎么说?徐姑娘就更不用说了,昨天给自己盛饭,也没什么恶意,今天穿旗袍也不是给自己看的。
合计了老半天,感觉没有人做的不对,关系怎么就这么尴尬呢?回到家小梅跟他吵一架,那是避免不了。
王招艺刚进屋,小梅就让两个孩子去西屋玩。对王招艺说,她腿比我白呀?白不白不好说,是不比我的腿长啊?
王招艺没说话,小梅继续说,还是他盛的饭比我盛的好吃啊,还是之地剩的饭比我剩的好吃。
王招艺非常冷静的说,你要无理取闹啊?
小梅高声喊,我再不无理取闹,你就得跟那彬彬有礼的人去过去了。
王招艺说,我说我不去,你非让我去,我去了吧?你整这个死出。以后有这事你自己去,我出车卖货,我不乐意去,你不知道吗?
小梅声音更高,我让你去干啥去了?我让你去吃饭,让你去写礼账,让你去是因为村里人都把你当成人。让你去跟她眉来眼去了吗?
王招艺声音也不低,说,谁跟她眉来眼去了。
小梅说,你是不是当我瞎?
王招艺说,你不瞎,我瞎行了吧?他们就这么争吵着,吵架从来都是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甚至连发泄情绪的功能也没有,吵完架,情绪只能更糟。但吵架一旦开始,好像就没有结尾,没完没了,无止无休的吵,从夏吵到秋,从秋又吵到冬,从冬天又吵到了开春。
会因为秋收忙不过来而吵架,会因为王招艺惯孩子而吵架,也会因为徐姑娘经常来买东西而吵架。有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了什么,也可能是单纯为了吵架而吵架,正吵着架,有人敲窗户。
王招艺抬头看了一眼,是谢地主。
谢地主进屋说,我也不知道这吵架是论回呀,还是论次啊?你家好像是论年吵,还是你家的气氛混合哈,天天这么热闹,哪像我家人挺多,一天连个动静都没有。
王招艺苦笑着说,吵架也叫气氛混和啊。你家有谢小妹和我大侄子在家,那才叫气氛混和呢。
谢地主说,那两个祖宗都抓不着影。吵架有什么大不了的,过日子,哪有舌头不碰牙的。
小梅说,那也不能天天碰吧,有几家像我们家三天两头吵架。
谢地主摇摇头说,呵呵,再过几十年。让你们吵,你们也不吵。
要是真有一天,舌头彻底碰不着牙了。那不是舌头没有了,很有可能就是牙没有了。行了,你俩也别吵了。
说点正事儿,县里要登记户口簿。咱村可没剩几家了,咱两家就是其中之一,你看今天要是有空,咱俩去趟柳河县。王招艺说,我都给忘了。就今天去,我赶车去回来我再带点货。
王招艺嘴里叼着烟赶着驴车,谢地主坐在驴车上,嘴里也叼着烟。
谢地主说,兄弟,你对前两天日本人的货车,被人打劫的事儿怎么看?
王招艺说,不张贴告示了吗?有土匪。
哈哈哈,谢地主一阵大笑说,现在这路上就咱哥俩,剩下的就只有这头小黑驴儿。
王招艺回头看了一眼谢地主,有人要造反。
谢地主说,造谁的反?
王招艺再次回头,谁说的算,就照谁的反。
谢地主说,那你说咱这满洲国谁说的算?
王招艺没有回头,谁拿枪谁说的算?
谢地主接着说,那你说他们能成吗,
王招艺很长时间才做出回答说,你往前看。
谢地主看见柳河县进城的边上有人拿着枪进行搜查。
两个人到达柳河县办理了户口簿,户口簿上记录的非常详细,家里都有什么人,多大年龄,什么关系,什么工作。
完事之后,王招艺又进了一些货,他们往回走。
谢地主接着来时候说的话,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造反吗?
王招艺沉默了一会儿,边赶车边点了一支烟说,你看到最近满洲国新发行的钱了吗?
谢地主说,看到了,我也有。
王招艺说,咱们都是读书人,你看到上面写的字了吗?
谢地主说,是日本人印的。
王招艺说,你知道我下去收货老百姓是怎么说的吗?
谢地主说,怎么说的?
王招艺前后左右看了一圈,重重的吸了一口烟,又吐出来说,日本人拿他们印出来的纸,来换我们的铜钱和银元,购买我们的粮食,时间一长,他们有铜有银子,有粮食,而我们只有纸。
所以老百姓根本就不认这钱,谢地主说,这是那些人造反的原因吗?
王招艺说,我不知道,但是下面的老百姓可不咋得意这帮人。
谢地主说,谁得意,是你得意还是我得意?我家老三说了,那帮人是专门反对日本人的,都是一些不要命的人。
王招艺今年的生意特别忙,倒不是因为他卖了多少货,而是因为满洲国发行的钱一开始老百姓不认。
大部分人都会用粮食去换货,这让王招艺挣了两面的钱。但别人可以不用,他必须用,因为有的商铺已经开始收新钱了。
所以王招艺除了进货和卖货之外,经常还要去换钱。
整个一个春天到夏天都是如此,到了秋天,老百姓已经渐渐适应了新钱。
王招艺做生意要交税,而老百姓种地也要交税。交税的钱是用新钱来计算的。他和谢地主并没有将自己手里的钱全都换成新钱,而是大部分留了银元,就是将来换不了了,银子到什么时候都值钱。
秋收到了,民国二十二年柳河县依然是丰收,每年秋收的时候,王招艺都不是很忙,只能靠早出晚归卖货,但是他从来没有停过。
今年小梅说什么也让他停几天,把地收了,去年就是老李家和老周家帮忙收的地,也不能全靠人家,何况自己家还有驴,还有车。
自从去年小梅种了五亩地,秋收打回来粮,冬底跟谢地主四六分账之后,还剩了一千多斤粮,税钱没有多少?
要是一般的人家这些粮连吃带卖,到年底肯定是不咋够。
但王招艺做生意不打粮也能活。有了这一千多斤粮食,一年的口粮根本就用不了。秋收耽误几天,也不赔账。
他第一次来到自家地的时候,发现这块地足足有1000多亩。特别平坦,在柳河县和谢家堡子中间,谢家堡子100多户佃农,大部分都在这块地里有庄稼,种的基本上是玉米和黄豆。
虽说他家种了五亩地,但是可没有几根垄,因为这块地的垄头子特别长。
他家东面是老吴家,吴大他家是九亩地,西边是老白家四亩地。
王招艺他家五亩地在中间,三家种的全是玉米。
玉米杆已经被放倒扒成堆,大家坐在地上,从玉米杆堆里往外扒玉米扔在一边,最后用车拉回家。
干活嘛?大家也是乐意凑个热闹,所以大家扒玉米的速度差不多少?王招艺家的两个孩子领着老白头的孙女在地头玩,因为她只有三岁。
他没干过这活,没到半天手上就磨起了水泡,每扒一穗玉米都疼的龇牙咧嘴。
倒是小梅虽然比不上吴大媳妇和老白太太,但比王招艺还是要快的多。
中午休息,三家围坐在一起,吃着从家里带来的饭。
看到王招艺手上的水泡,老白头咬了一口大饼子边吃边说,王老板,你是生意人会算账还识文断字。
挺有钱还种这地干啥?虽说剩点粮,去了种子,再耽误你点工没差多少。
王招艺嘴里嚼着馒头,有点干,喝了一口水说,拿水我手里的水泡都疼,我也不想种了,可小梅不干。
老白头咬了一口咸菜,接着说,不种就不种吧,你要是不种,明年我跟东家说,这五亩地我种。
吴大媳妇放下手中的大饼子和咸菜说,那可不行,今年春天我就跟东家说好了,我家左右两边要是空出地来,那得可我家先种。
老白头阴沉的脸色说,侄媳妇这你跟我抢啥,我家除了这四亩地,剩下的全是山地和沟地。
你家地最多,光这块地就九亩,过的已经够好了。
吴大媳妇说,白叔话可不能这么说呀,我家地是不少,可没有做工的呀,全指着地。
你家地少,可你儿子不也在东家那做长工吗?再说也得有个先来后到啊。
老白太太插嘴道,啥叫先来后到啊?你跟东家说了,我还跟东家说了呢。咱们东家谁不了解?从来不提前应事。
杨快腿的五亩地空出来之后,得有十个人跟东家说,最后谁种着了?
这是王老板种换一个人我能让?王老板要是不种,这地就必须我种,吴大媳妇和老白太太最后饭也不吃了,站在那吵。
小梅在劝架,王招艺嘴里嚼着馒头,喝着水,边看他们吵架,把手里的咸鱼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玉米叶子上,这条咸鱼实在是太咸了,但不管这条咸鱼有多咸,都没有旁边这两个站着吵架的人闲。为了一些没有影的事儿,吵得不可开交。
2023年9月14日
辽宁省新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