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聊斋之问道天涯 > 第138章 番外:《续夷坚志》逸谈:五百位蓬莱神仙谪降人间,有的迷失回不去

聊斋之问道天涯 第138章 番外:《续夷坚志》逸谈:五百位蓬莱神仙谪降人间,有的迷失回不去

    关于童子命、谪仙之说,古今有之,散见于各类小说及文人志异笔记中。

    上界神仙因犯错被贬至人间历劫的事迹,今略述一二。

    唐朝时期法术神通非凡的着名高道叶法善,寿至107岁,备受皇帝恩宠,“一生经历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五朝,发扬道教音乐,传承道家法脉,深得尊宠,累授金紫光禄大夫、员外鸿胪卿,册封越国公、景龙观主,加号‘元真护国天师’,建设‘淳和仙府’。”

    这么一位高道,其前世本非凡夫,据《仙传拾遗》《集异记》载:

    (叶法善)常游括苍白马山,石室内遇三神人,皆锦衣宝冠,谓师曰:“我奉太上命,以密旨告子。子本太极紫微左仙卿,以校录不勤,谪于人世,速宜立功济人,佐国功满,当复旧任。以正一三五之法,令授于子。又勤行助化。宜勉之焉。”

    叶法善的前世是太极紫微左仙卿,因为校录工作不太勤快,被贬至人间,积功累德,以回归仙位。

    唐朝时的崔少玄,也是神仙谪降,她对丈夫卢陲说:

    “少玄虽胎育之人,非阴骘所积。昔居无欲天,为玉皇左侍书,谥曰玉华君,主下界三十六洞学道之流。每至秋分日,即持簿书来访志道之士。尝贬落,所犯为与同宫四人,退居静室,嗟叹其事,恍惚如有欲想。太上责之,谪居人世,为君之妻,二十三年矣。又遇紫霄元君已前至此,今不复近附于君矣。”

    又据《夷坚乙志·玉华侍郎》载,莆田人方朝散前世为唐朝武则天时代的人,有一次河北瘟疫大行,他将救治之药方贴在街道上,因此救人无数,阴德上通于天,被天帝以仙班相召。

    在天上写诗深得天帝嘉奖,被授与修文郎一职,后为玉华侍郎。有一次和“侍女宋道华泛舟池上,执手眷眷,有人间夫妇之想”,因而被使者弹劾,天帝将两人贬至人间。

    替代他仙职的莫真君派来的神使对他说:“莫真君乃代先生为侍郎者,惧尘世易流,又有他过,则仙梯愈不可攀,故遣弟子来,郑重达意。”

    虽然是天上的神仙,既被贬至人间,若还迷失犯错,可能再也回不去。

    晚唐丞相卢钧,亦是蓬莱仙界之谪仙,据《神仙感遇传》载,神仙对卢丞相说:当享上寿,无息修炼,世限既毕,伫还蓬宫矣。

    神仙希望卢钧好好修炼,将来死后可以返回蓬莱仙山。

    故我对于有些人说修仙成就,成仙就可出轮回一说,常持怀疑态度,除非神仙证悟了。

    神仙应分等级,天人中有大菩萨,神仙中亦当有大圣者。密宗的持明仙,照样不死不老,飞天遁地,神变无穷,但是若未开悟,则未为出世圣者,寿一劫而尽;若悟,则可能是登地菩萨。

    这没有贬低的意思,而是基于佛教的基本正见,按佛教的观点,天界仍在轮回之中,而不可否认,天界也有出轮回的解脱成就者,如华严经中有的大菩萨,就住在忉利天。

    佛教中,解脱六道的根本是明心见性断见思惑,神仙若见性了自然也解脱,而未见性,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故也有些修道的人提出一些观点,早期通过炼气、存思、服仙药而成仙的,仙阶不太高,不如后世炼金丹又明心者。

    中国古代的修仙,早期上清派的存思、服气、炼外丹、服术盛行;唐朝时外丹术大盛,后来衰落;到后世的张伯端三教合一,以及后来大兴的全真教,融入禅宗明心见性的修持,性命双修,已是一种趋势与必然。

    这里要说明的是,做各种法事和修仙,是两回事。

    元好问的《续夷坚志》中,载有金末元初一个有知宿命者的事迹。

    王云鹤

    王中立,字汤臣,山西岢岚县人,博览强记,问无不知。

    他从小就研究周易,在科举考场中有名声。又因家境豪富,来客满门,招待客人所用极为丰盛,而自己却是每天吃淡汤面一碗而已。

    王先生年龄不到四十就丧妻,从此不再迎娶,也不再参考科举考试,独处一室,犹如僧人之苦行,如此过了三四年才出来。

    当时的人觉得他谈吐高阔,诗画超绝,仿佛有什么东西依附着他,问也不说。

    大安年初,王先生和赵公闲闲在平定相遇,他赠送赵公诗歌曰:

    寄与闲闲傲浪仙,枉随诗酒堕凡缘。

    黄尘遮断来时路,不到蓬山五百年。

    王先生说赵闲闲过去曾是蓬莱仙境中傲慢放浪形骸的神仙,因为纵情诗酒而堕入人间,被红尘迷惑遮断了来时的路,已经五百年了。

    他又说:唐士大夫五百人,都是仙人谪降,但被世味所染着,也有迷失而回不去了,如您和我,都是这类人。

    有一天来到都下,住在闲闲家,中秋时写下诗句:

    印透山河影,照开天地心。

    人世有昏晓,我胸无古今。

    赵闲闲感到非常惊奇。他又向闲闲索取一盘墨水,如言给他,第二天却不辞而别。唯有墙壁上留有“龟鹤”二字,广长一丈,墨水还在,不知道用什么东西来书写。

    不久,王先生从外面进来,问这是怎么回事,不答,在旁边题诗道:

    天地之间一古儒,醒来不记醉中书。

    旁人错比神仙字,只恐神仙字不如。

    先生还写过很多这样的诗:

    醉袖舞嫌天地窄,诗情狂压海山平。

    忽惊风浪耳边过,不觉神形来世中。

    因君感激从君说,凿破机关有亦惊。

    有人问他世外的神仙之事,也略说两句,平生喜欢写大字,形势极为飞动,闲闲极为喜爱。

    屏山的李之纯曾见到先生,探讨前代人物,先生引用古代先儒的论点几十条,就像一群人在互相诘难,然后他再用自己的智慧来评论,众人认为他是辨博中第一流的人物。

    王先生临终预知时至,最后在他说的时间去世了,享年四十九岁。晚年改名为云鹤,号为拟栩道人,形象如世人画的吕公,肩膀微耸罢了。

    倾莲池:赵秉文(公元1159~公元1232年6月2日),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省磁县)人。金代诗人。

    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金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兼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积官至资善大夫、上护军、天水郡侯。正大九年病逝,享年七十四。

    元好问称他“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至五言,则沉郁顿挫,似阮嗣宗;真淳古淡,似陶渊明”。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着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元好问即《续夷坚志》的作者,也是王先生故事的撰写者,与王先生、赵秉文是同时代人。

    按照王先生的说法,他和赵秉文都是唐朝时期从蓬莱仙境被贬到人间的神仙,轮转了五百年,迷失于红尘回不去。

    当时被贬的竟然有五百位仙人,结合叶法善、崔少玄、玉华侍郎的故事,似乎这个神仙体制,存在着淘汰机制,如果未能有效率地履行神职,是会被贬谪的。

    梁朝时,上清派着名的修仙宗师贞白先生陶弘景,一般来说,他羽化之后担任了蓬莱都水监一职。

    这个说法,最早当出自陶弘景的弟子周子良的《周氏冥通记》。周子良因为特殊的天赋和因缘,能够在梦境中游仙境,与各位仙真对话沟通。

    据此书载:“十三日夜,定录赵丞俱来。定录曰:昨与思和至太元府,仍诣南夫人,论陶某事,乃得由少时。

    子良问申几时,又曰:未测几时,或五年十年,事虽关我,亦由上府,继束华隶司命,未敢为定。赵丞仍曰:且已被束宫命令且住召陶某事。

    子良问:召为何职?仙官、鬼官?丞答:蓬莱都水监高光,坐治水事被责,似欲以陶代之。?既且停召,当更选耳。此是仙官隶司阴府掌水事,以陶有劳,故得补之。如陶意似不大欲为此位,既仙,陶当不知卿可以事白陶也。”

    仙人赵定录和女真魏华存讨论陶弘景的仙职一事,蓬莱仙境的仙人都水监高光,因为治水不利被上级责罚,计划将以陶弘景来代替。

    谪仙一说由来已久,甚至唐玄宗、杨贵妃,都说是神仙谪降,在神仙学中,未进入体制,未被天帝授职的,属于散仙,即在人间三山五岳各类仙境逍遥自在,没有公务之繁忙,又能享受长久之寿命。

    而神仙体制的淘汰制,和佛教的天道中天人福德衰减下堕人间,颇有类似。

    至于后世的性命双修,修内丹融入禅宗之明心见性,吕洞宾参黄龙禅师等,都似乎在提高修仙的品位和阶次,而不局限于早期的不死之追求,更是上升到了心性的证悟。

    如长春真人丘处机在《长春祖师语录》中提出:吾宗唯贵见性,水火(修命修仙)配合其次也。

    后来出现的伍柳派,则提倡以仙道为宗,参佛法为用。

    世间不乏童子命之说,神仙身边侍候之童子,犯错被贬至人间受磨炼,神仙被贬就像在体制内被大领导惩罚,而童子堕入凡尘则似被单位部门责罚。

    神仙的仙阶等级,还与因缘、利他之功行有关。

    据《中华道藏·神仙高道传·翊圣保德传》载,王叟因为长年虔诚信奉真君,最后成为了真君座下的铁轮将军,观修、供奉、相应什么,就成为什么的眷属,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我即王叟也,曾有至愿,乞侍左右,今蒙收录,使掌铁轮,位在四将军之下。汝今后或有醮祭,勿忘吾名也。”

    在此传中,提及陈抟的仙阶。

    “雍熙中,华山希夷先生陈抟,卒于张超谷石室中,世多传其羽化。守真朝礼之,次因焚香启告日:华山陈抟近卒,时人谓之尸解,未审其人功行证仙阶乎,敢希上真略赐指谕。

    真君降言日:抟之炼气养神,颇得其要;然及物之功未至,但有所主掌耳。”

    真君说华山陈抟的修仙功夫很到位,但是恩及万物、利他的功德还不圆满,只是有所主掌罢了,即有一定的神职。

    关于仙道,佛教有持明仙一法,通过持咒、服食仙药等而转化此肉身,飞腾虚空而去,住于仙境,寿命一大劫。一大劫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一字佛顶的相关密续中,佛说迦叶佛时代,有一个人成就了持轮仙悉地,住在阿修罗仙境,释迦佛出世,他持轮出来供养。

    解脱生死是每一个学佛者都要面对的问题,通途来说,就是现世证悟,或者往生净土不退转,慢慢证悟。

    第三种是去天界或者成为持明仙等待弥勒佛出世等等,佛经中说的五通仙人即此类。

    我看《茅山志》中,修仙大派上清派的四十五代宗师,除了魏夫人之飞升,其他几乎都是舍弃肉身羽化,因为生前的功夫,很多预知时至,无疾而终,往生到仙境,成为体制中的一位仙人,担任一定的神职,被天帝、上司所管辖。

    根据体制的特征,任职后再根据功绩,慢慢晋升,成为更高阶的神仙;当然若犯错,自然也被贬职或者投胎到人间历劫,若迷失也不好说。

    如前文提到的太极紫微左仙卿、玉皇左侍书、蓬莱都水监高光,都因为在体制内的工作不利而被贬。

    佛教中提到的天界,和神仙的政府体制不同,虽然也有天王,不过体制等级的特征相对比较少,其实对于人类,很不可思议。

    比如忉利天天人的寿命千岁,等于人间3600多万年,包含了无数个文明与宗教的生灭史。哪怕是一个正常不夭折的四天王天天人,寿命等于人间900多万年,多么漫长的时间!

    而像普陀山净土、兜率天内院、极乐净土中,则是一个学习型的净土,没有政府组织,也不讲神职,只论修证。

    法界是无比奇妙的,如《华严经》所说,法界中有无量无边的世界,自然也可能有无数的规则,噶玛恰美仁波切专门写过《选择刹土文》,教弟子如何选择将来往生的净土,他首推极乐世界,着名的《极乐愿文》即出自他之手。

    他很伟大,自己和母亲、舅舅、宠物狗等,不舍肉身一起飞去了极乐世界,在佛教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