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第94章 第94集《妙法莲华经》
热门推荐:
为了成为英灵我只好在历史里搞事
异界召唤之武镇天下
带着荒田回过去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柯学:我的恋爱标准没有问题!
这一世,恋爱狗都不谈
天域丹尊
季汉刘璋
全职大主播:开局魔都五套房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一十七面。我们看庚一的“举三佛以劝持经”。
本科是整个迹门的流通分的第二品,<见宝塔品>。<见宝塔品>等于是,很难得地,释迦牟尼佛把十方二世诸佛请来。什么叫二世呢?过去世是多宝佛,现在世是释迦牟尼佛。当然未来世还没有成就,就不能请了。那么这两世请来以后,再把自己的十方的应身佛请来,就构成了十方二世诸佛,简称为三佛,过去佛、现在佛跟十方佛。在这么隆重的情况之下,这三尊佛做什么事呢?证明《法华经》所说的一乘的因地的殊胜、果地的殊胜。
什么叫因地的殊胜?看看空中你就知道了,宝塔在虚空中。就是不管你修什么法门,你念佛也好,持戒也罢……到底你今天念佛是不是成佛的因?当然念佛可以往生,持戒可以让你尊贵,但是这跟成佛其实没有直接关系,因为你们都没有找到成佛的正因。每一个法门都有它单向的功德,布施成就富贵,持戒成就尊贵,忍辱成就庄严。
但是单向的功德,我们前面说过,单向功德是没办法成佛的。成佛必须要有总持的功德。你要把这些单向整合起来,那就只能靠清净心、菩提愿了。所以成佛不是你修什么法门而成佛的,成佛是你的心地法门,你的理观的智慧,这个是成败关键。
你修的法门是影响你的成佛的快慢。你比较精进,广修六度,你成佛快一点;你修得比较少,成佛慢一点。但是,你是不是走在成佛的跑道上,那就完全看心地法门了,你的清净心菩提愿,就是看的是这个。你没有走到这个跑道,你怎么修都没有用,你只有得到单向的功德。如果你今天不安住一佛乘的因地,说实在,你今生的成就就非常有限了。依你的寿命来看,你今生也就跟三宝结个缘而已。
因为单向的功德,你完全靠事修,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上说,你不修理观,不站在成佛的因地上来念佛,就算你一句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然后你日课十万,一天让你念十万,这是极限啊。我们有试过,你一天要念三万声佛号就很难。给你念十万好了。然后呢?你念一百年,就给你念一百年,如救头燃地去念一百年,每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你消的业障如爪中土,未消的业障如大地土。
就是说,诸位!我们轮回到现在,如果你试图完全靠事修去找到突破,那我跟你讲,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无量劫来,你永远被阿赖耶识的业力跟妄想掌控,这个大魔王你没办法突破它的。就是你修单向,它根本不怕你。阿赖耶识就不怕你修单向功德,因为你逃不出它的手掌心。但是你从根本上去消灭它,你内观清净心,把你的摩尼宝珠拿出来,发起菩提愿,你从根本上去改变你的生命,那你今生会有大突破的。因为你从内在改变跟你外在事修是不一样。
但这种观念为什么一般人不容易理解?第一个,《法华经》佛陀本来就很少宣说;第二个,说了你也不信。所以怎么办呢?佛陀只好把十方二世诸佛都请过来,不是只有我这样讲,十方的应身佛跟他的本家的弟子也是这么说的。过去佛是这么说,现在佛也这么说,十方佛都是这么说的。所以,我们一个弟子疑根比较重,看到这么多佛都这样讲,那就接受了。这是佛陀把十方二世佛请来的目的,所以三佛劝持。
其多宝佛 虽久灭度
以大誓愿 而师子吼
多宝如来 及与我身
所集化佛 当知此意
诸佛子等 谁能护法
当发大愿 令得久住
这一段是讲到三佛劝持。说多宝佛已经是过去佛了,灭度了。他灭度以后,他老人家没有休息,以他的大誓愿力,还是在塔中现狮子吼,说:“善哉善哉!快说是法华经。我为听是经故,而来至此。”还请法。那么多宝如来跟我,我就是释迦牟尼佛,是现在佛,跟所召集的十方应身佛,那就三佛了。这三佛来到这个地方证法的目的,“当知此意”,弟子们要体会这里面的深意。为什么十方二世诸佛要会集一处?因为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地护持、受持这部《法华经》。
“诸佛子等”,十方诸佛子等,“谁能护法,当发大愿,令得久住”。这个是希望大家能够发愿,一方面受持,一方面弘传。这是三佛劝持。
看最后一段,护法功德。
其有能护 此经法者
则为供养 我及多宝
此多宝佛 处于宝塔
常游十方 为是经故
亦复供养 诸来化佛
庄严光饰 诸世界者
若说此经 则为见我
多宝如来 及诸化佛
这以下讲到我们能够受持、弘传《法华经》的功德。
说“其有能护”,能够自己受持、读诵、书写或者为人演说《法华经》的话,那么你这样子等同供养释迦牟尼佛、多宝佛这两个功德。因为多宝佛、释迦牟尼佛都是为了证明这个《法华经》的。而且你也供养了十方来的这些应身佛,他们放出光明、放出香气,来庄严这些依报国土的世界。这你等于是供养十方二世诸佛了。而且,你能够为人演说此经,你就是能够见到我释迦牟尼佛、多宝如来跟十方应身佛。
所以这段经文等于是怎么样说呢?受持《法华经》你有两个功德:第一个,等同亲见十方诸佛。那你能够见到十方诸佛,表示你的智慧善根成就。第二个,等同供养十方诸佛。那表示你的福德广大。
所以蕅益大师说,受持《法华经》就是受持佛身。你等于受持佛身,套一句咱们净土宗说的话,就等于“即众生心,投大觉海”。只是净土宗是靠他力,《法华经》是靠自力。就是你能够受持《法华经》,去读诵受持,回光返照,你就能够启动你的摩尼宝珠,等同供养十方诸佛,等同见到佛身。是这样一个情况。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在其他经典的流通分,当然佛陀讲完流通分,一定会赞叹本经的功德,但是没有这么大的一种场面,把十方诸佛请来,把过去佛也请来。这种心态就好像我们在穷子喻说的,就是一个老父亲,他知道即将死亡,而财产没有人可以依托,所以怎么样?内心可以说是非常的忧念。就是说,你只要肯回家,那么佛陀的内心就欢喜了。
就是说,如果《法华经》有一天没有人弘传了,那诸位你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你知道吗?就是《法华经》没有人讲了,大家只知道修其他法门了,只知道拜忏、布施、持戒,只修单向的,那表示佛种断灭,没有人可以成佛了。凡夫你怎么修都不可能成佛。你有可能往生,净土宗好一点,往生到极乐世界还可以亲近十方诸佛。那如果你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在娑婆世界,那就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没有人可以成佛,就表示未来的法也将断灭。因为佛种一断,法种就断。法种一断,就没有人真正成就圣道,那僧种也断。所以《法华经》一断,三宝种子都断。
这就是佛陀为什么那么紧张、那么的殷切?就是年纪大了,思念在外面流浪的儿子,赶快回光返照,赶快把你的自性功德力启动起来。而这样子只有《法华经》可以做得到,就是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所以佛陀才用这么大的阵仗,把十方诸佛——他的应身佛都请回来,过去、现在佛都来作证。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个地方佛陀说,弟子们当知此意:佛陀为什么要把这些佛都请来?就是因为《法华经》太重要。
庚二、举难持以坚誓愿 分二:辛一、正举劝持;辛二、结释劝意
辛一、正举劝持
诸善男子 各谛思惟
此为难事 宜发大愿
这个地方的劝持有三段。先看第一段,总标发起大愿。
说“诸善男子”,大家应该怎么样?“各自思惟:此为难事,宜发大愿。”就是受持弘扬《法华经》是很困难的,所以大家应该怎么样?坚定誓愿。
《法华经》容易理解,你要有善根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很难去实践,就是你很难长久相续地去实践。所以这个怎么办呢?只能发愿了,靠愿力支持。所以你不能只靠智慧,因为靠智慧,可能你一时兴起就回光返照,但是你经常懈怠,它的功力又退失了,所以一定要靠你的清净心、菩提愿。这个菩提愿是怎么样?帮助你能够相续地成就清净心。
所以佛陀说,那你们怎么办呢?佛陀说你就发个愿,要发愿,用愿力来以愿导行,去受持读诵,然后加强你的清净心。所以这个清净心跟菩提愿互相帮助,清净心净化你的菩提愿,菩提愿去做种种的修学,也加强清净心,就这两个变成相互的作用。佛陀在讲完这个清净心,就劝大家发愿。
看第二段“显示难易差别”。这个地方难易差别有六小段,先看第一小段。
诸余经典 数如恒沙
虽说此等 未足为难
若接须弥 掷置他方
无数佛土 亦未为难
若以足指 动大千界
远掷他国 亦未为难
若立有顶 为众演说
无量余经 亦未为难
若佛灭后 于恶世中
能说此经 是则为难
前面佛陀讲到“此为难事,宜发大愿”,那么《法华经》难就难在哪里呢?佛陀要稍微校量一下。
先校量演说的功德。他说:“诸余经典,数如恒沙,虽说此等,未足为难。”这个地方讲到权法,三乘权法的功德。“诸余经典”,就是《法华经》以外的讲到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法门。这个法门的修法很多了,比方说布施、持戒等等。你为大众能够宣说这种单向的功德,“未足为难”。因为单向的功德会让我们成就安乐,甚至于解脱,但是它没办法成就成佛的正因,所以这个相对是容易的。这个是讲到三乘的功德相。
或者你今天修神通相,怎么修呢?你用双手来接住须弥山,这个须弥山是三千大千世界最高大的山。然后呢?把它远掷到他方。须弥山是很重的,你把它丢到其他的世界去。那么丢多远呢?丢到无数佛土之外。这种神通也不算难。
或者你用小小的脚趾头来牵动整个大千世界。然后呢?把大千世界也是要远掷他国,丢到其他的国家去。这也是需要很大的神通力,但是这个也不难。
或者说你“若立有顶”,你用神足通飞到色界的四禅,叫有顶(有顶天就是色界四禅),为诸天人演说“无量余经”,无量余经就是《法华经》以外的人天乘还有三乘,就是整个五乘法门,这种单向的修学,“亦未为难”。
那么最难的是什么呢?若佛灭度以后,在恶世中能说此《法华经》,给众生成就成佛的正因,这个是真难。
这个地方比况两个东西:第一个,三乘的功德,或者你说五乘的功德也可以,广义来说。第二个,是神通相。当然三乘的功德好过神通相,因为神通这个东西它只是一个假相,它对你生命没有什么帮助。三乘功德对生命是有帮助的,虽然不能成佛,但是有帮助的。
这个神通是这样。过去有一个喇嘛尊者,他跟他师父两个,在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山洞闭关。闭关的时候他师父就要他打坐,他说你要内观你的智慧,把你心中的智慧找出来。他师父是谁?印度的一个教派叫山卡拉教派,可能也看过佛陀的经典,所以他那个内观智慧跟佛法很像。但是这个喇嘛尊者很年轻,他坐不住,所以他就跑来跑去,动来动去。一段时间以后,就跟他师父说:“我坐不住了,我没办法找到我心中的智慧。”他说:“那你要怎么办呢?”他说:“我要先到外面参学。”他师父说:“好,给你一年的时间,你去参访喜马拉雅山的大师。参访以后,一年以后这个时候你回来,跟我报告你参学的心得。”
那么,这个弟子喇嘛尊者就离开他师父的山洞,就到喜马拉雅山。那个时候有很多在山洞修学的人,各有各的法门,都是单向的法门。一年以后这个弟子就回到山洞。他师父说:“你这一年你修到什么东西呢?”这个弟子就很得意,就在师父面前把嘴巴打开,就嘴巴吐火。这是一种神通力。你嘴巴怎么能够吐火?嘴巴是吐水。他师父说:“你一年就学到这个东西,我一根火柴就可以把火点起来,你要修一年!”当然我们凡夫很喜欢这种幻相的东西。
不过蕅益大师讲一句话说,这个难易在哪里?就是说,既从心起,还从心灭。这个很重要!就是说,你要知道一件事情,你的烦恼、你的业力是从哪里生起的,然后你就知道从哪里用功了。如果烦恼业力是外来的,那你当然可以向外去改变。就是说你的痛苦、你的烦恼、你的业力,一切一切都是外来的力量给你的,那你就不需要修《法华经》了,你靠外在的力量就可以消灭。
但问题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一念的妄想,颠倒妄想变现出来的。三能变,初变业力。你为什么有业力?就是你一天到晚攀缘,就是真如不守自性,你离家出走就产生业力。业力结果就变成执着,执着变成妄想。所以既然所有的问题是从内心生起的,当然你改变也得从内心。你怎么可能靠外在的事修、外在的佛号的音声、外在的拜忏、外在的布施,去改变你内心的东西呢?
所以,你只有一个方法。你修外在其实是对的,但是你要能够把外在的事修跟你内在的清净心、菩提愿对接,就对了。“无不还归此法界。”你布施的目的不是追求福报,你布施的目的是透过布施调伏你的悭贪。所有的法都能够会归到你的清净心那个本体上,那你这个就对了。但是这样子,众生难信难解,你跟他讲这个道理他难信难解,比你把须弥山丢到远方去、比讲三乘的功德还难。
我们看第二段,校量书写。前面是校量演说,这一段校量书写。
假使有人 手把虚空
而以游行 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 若自书持
若使人书 是则为难
如果有一个人他可以用神通力,“手把虚空”,当然虚空是不可能抓持的,但是他竟然能够用神通力把虚空抓起来,而且不但抓起来,还到处游行。反正佛陀的意思就是,外相的东西,你怎么变化这个都不难。但是你能够在我灭度以后,受持书写回光返照,找到你的清净心,发起菩提愿,这件事情,“是则为难”。因为你今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誓愿,就是成就成佛的正因,你找到因地了。找到因地以后,那成佛是时间的问题了。就像你这个人的车子,已经找到你的高速公路了,上路了。修行最怕就是你还在市区打转,还找不到路头。所以这样子是很难能可贵的。
我们看第三,校量读诵。
若以大地 置足甲上
升于梵天 亦未为难
佛灭度后 于恶世中
暂读此经 是则为难
说你用神通力,这也是神通力了,你把整个大地放在你的足甲上,然后呢?然后升到大梵天,就是色界初禅,那这种神通力不难。但是你在佛陀灭度以后,到了五浊恶世当中,大家烦恼邪见这么粗重的时候,你能够读诵此经,把心静下来,回光返照你的清净心、菩提愿,这个是难能可贵,因为你找到了回家的道路了。这个是佛陀赞叹,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四,校量受持跟解说。
假使劫烧 担负干草
入中不烧 亦未为难
我灭度后 若持此经
为一人说 是则为难
假使大三灾现前,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这个劫火烧起了。这个劫火不是一般的火,是非常大。然后呢?你担负一担干草,入劫火中而不为所烧,那这也是一种神通力或者是咒力,但这种事相的东西都不算难。但是你在我灭度以后,能够受持《法华经》,乃至于为一个人演说,你把《法华经》里面的道理告诉你的同参道友,不管他听得懂听不懂,这样子是难能可贵。因为你知其不可而为之,起码给他种下一个因地。就是说,修行你不能只是外在的事相,你还有一种内观的智慧,你能告诉他这个观念就很难能可贵。
看第五段,校量听受解义。
若持八万 四千法藏
十二部经 为人演说
令诸听者 得六神通
虽能如是 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 听受此经
问其义趣 是则为难
你能够受持八万四千法藏,就是你这个人记忆力非常好,得到了陀罗尼,把整部经的经文都背下来,然后为人演说(这个地方指的是三乘法),而且可以使令听者得到六神通,三明六通八解脱,这个也不为难。但是在我灭度以后能够听受此经,能够受持此经,而且能够深解义趣,这个是非常的困难。
按照佛陀的说法,你第一次听《法华经》就能够把它听懂,那你这个人不是一般人,说实在。你别看你生死凡夫,你过去生一定生生世世亲近过很多诸佛,还有亲近很多的法。当然,亲近诸佛不一定是佛在世的时候,可能是在佛灭度以后的像法、末法。
就是说,你能够听懂《法华经》,那套一句经文的话,就是你大乘根熟了,你的根机已经成熟了。《法华经》,你是一听,第一次就听懂,那真的恭喜你了,你第一次就马上找到回家的道路了。所以佛陀说你这个人难能可贵。不但是听,还能够听懂,深解义趣。
看第六,校量如法受持。
若人说法 令千万亿
无量无数 恒沙众生
得阿罗汉 具六神通
虽有是益 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 若能奉持
如斯经典 是则为难
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善巧说法,使令千万亿无量的众生成就小乘的无生,证得我空的真理,而且你还教他修神通,修禅定神通,得到了这么大利益,也未为难,因为你还是在因缘法里面打转。若我灭度以后,能够如法地奉持这个经典,你能够回光返照,找到你的本来面目,这个是难能可贵。因为你正式地进入成佛的正因,也正式启动你的万德庄严。就是你未来的成佛,就从你这一刻开始算起,因为你因地成就了。
所以《法华经》的特色是怎么样?它因果同时。诸位!你千万不要以为,你在受持读诵《法华经》的时候好像只有读诵,其实你的真如,清净心跟菩提愿,你在成就因地的时候,你的三身四智在那个时候也慢慢在成就了,就像莲花一样。你不要看莲花,含苞待放的时候它里面就有莲子了,只是这个没有办法花开莲现而已。就是说,当你在读诵《法华经》、思惟《法华经》的时候,你要知道,你未来的万德庄严就是从你这个时候开始在成就了,慢慢成就了。所以佛陀说“是则为难”。
我们看结示,结示妙法难遇。
我为佛道 于无量土
从始至今 广说诸经
而于其中 此经第一
若有能持 则持佛身
佛陀亲自说“我为佛道,于无量土”,我成就佛道以来,我曾经到十方世界去“广说诸经”。那么在释迦牟尼佛自己的成佛经验当中,所说的经典,此经最为第一。当然,这个地方的第一指的是绝待论妙,因为它有总持的效果。《华严经》也很不错,但是《华严经》它还是属于相待论妙,它是单向的功德。那当然《华严经》的功德是不可思议,《华严经》是法身菩萨境界,虽然单向,但他理观已经成就了,所以他不强调理观了。理论上是先学《法华经》,才有这个资格修《华严经》。因为《华严经》讲到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他六度功德是互含互摄。他修布施,他同时具足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修一个,具足无量的功德。但是从凡夫的角度,你也修不来。所以,凡夫的角度,《法华经》对你来说第一,因为你先了解这个总持的清净心、菩提愿。所以你能够受持《法华经》,你已经开始怎么样?受持佛身了。看到没有?佛陀跟你保证,你受持《法华经》,你未来的佛身已经开始酝酿成就,就是莲花里面就有莲子了。
所以佛陀讲出六难,六种难。六种难,古德把它总结成两个:
第一个,从法的角度谈难。因为其余的经典都是带方便显真实,《法华经》以外的其他经典,包括华严、阿含、方等、般若,都是带方便。带方便当然就是方便道,有所得,佛陀给我们安乐道、解脱道、六度的功德等等。只有《法华经》是纯明真实,它是直接契入真如本性,直接,不跟你讲那些枝枝叶叶的事修了,直接契入理观。所以这个法,你很难听闻。
第二个,约人论难,难信难解。你听到以后,你也不见得能够接受。我们凡夫,喜欢一个马上的回报,这是我们的习气。我们在修布施的时候,可能已经在想来生的快乐果报;我们在持戒的时候,可能在想我来生的尊贵色身等等。我们好乐一种有所得的果报。这种情况就好像一只海豚,对不对?海豚做表演的时候,它要主人马上给它一只小鱼吃,就是表演完以后要给它。所以我们永远吃到小鱼。为什么?我们很难有长远的布局。
所以,一般人为什么难信难解《法华经》呢?因为他眼光太短,他想的就是这几生的事情。我今生很痛苦,所以怎么办呢?不行,我来生不能再这样过了。我做义工,你们不要做的事我来做。从事修的角度,这个人难能可贵。那佛陀为什么说它不难?因为他事修的目的在于,他马上要把这个事修换成结果,所以他就产生不了大的功德。
反正,诸位!你只有两个选择。你要追求果报,那你就要放弃佛道。因为你追求果报,你心就有所得,就开始动,心动,仁者心动,你就开始攀缘你未来的果报,结果真如的门就 close,就关起来。你说我什么都不需要,我所有修行的目的只有一件事情——开显清净心、发起菩提愿,真如门就打开了。
所以,如果你希望启动真如本性,你要做一件事情,把你这种向外攀缘的有所得心改一改。就是说,你要追求果报,你就失去真如;你放弃果报,真如就亲自回报你,那么你就是受持佛身,就这样子。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想清楚,就是向外是单向功德,向内是佛陀的三身功德。
辛二、结释劝意
诸善男子 于我灭后
谁能受持 读诵此经
今于佛前 自说誓言
佛陀第一个劝募大家能够受持,自受用。“诸善男子”,在我灭度以后,如果有谁能够发心,信解、受持、读诵《法华经》,那么你应该在十方二世诸佛前面心念口说,立定誓愿。因为怎么样?有愿力你才能够有恒心地长久地受持下去。这个是讲到自身的受持。
看第二段,诸佛称叹。
此经难持 若暂持者
我则欢喜 诸佛亦然
如是之人 诸佛所叹
《法华经》是难信难解,也很难受持。如果你能够信解,又能够受持而能够随文起观,那么释迦佛表示欢喜赞叹,十方诸佛也欢喜赞叹。如是之人是为十方诸佛所称叹,因为你愿意回家,当然做父亲的是欢喜的。因为怎么样?佛种不断了,有人继承家业了,你真的是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志为己志了,你跟佛陀住在同一个家庭了,所以佛陀赞叹、欢喜。
看最后一段,成就圣德。
是则勇猛 是则精进
是名持戒 行头陀者
则为疾得 无上佛道
能于来世 读持此经
是真佛子 住淳善地
佛灭度后 能解其义
是诸天人 世间之眼
于恐畏世 能须臾说
一切天人 皆应供养
这段经文等于是总结,总结赞叹自行化他法师。
先看自行法师。“是则勇猛,是则精进,是名持戒,行头陀者。”你成就诸佛的正因,发起清净心、菩提愿,你不管修什么法门,你是勇猛,你是精进,你是真正地如法持戒,你是真正地修苦行,因为这个是难能可贵的修法。而且是疾得无上佛道,因为你是直接地从真如本性趋向佛道,而不是在外相的修学、透过回向的这种绕弯子的方式趋向佛道。所以,能够在来世当中受持读诵此经,是真佛子,住在淳善之地。淳善之地就是安住在一念的清净心当中,这个是淳善,是真实的善。这一段是赞叹自行法师。
我们看佛陀赞叹化他的法师。“佛灭度后,能解其义”,而且能够为诸人天开显他的法义,作为世间之眼。你能够把这个《法华经》说的权法妙、实法妙,把这个智慧开导大家,做善知识,那么在这种恐怖的末法时代当中,乃至于你为你的同参道友简单扼要地宣说,那么你这个人就值得天人所恭敬供养。这个地方是说明化他。
蕅益大师说,<法师品>跟<见宝塔品>有一个共同点,是赞叹弘经功深福重。受持《法华经》,对你自己来说,你的善根快速增长;对别人来说,你去随缘说给别人听,你就成就广大福德,因为你帮助引导他走向于佛道。但是表达方式不同,<法师品>更多的是佛陀用语言文字;<宝塔品>是用见证的,多宝佛陀过来,佛陀把十方应身佛请过来,他更多的是表法。目的都是表示弘经功深福重。
不过这个地方,在佛陀赞叹受持《法华经》功德的时候,有两句话是真的很重要!他说:“是真佛子,住淳善地。”你能够受持《法华经》,你就是真实的佛子了。为什么?理论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儿子了,但是你不回家,这个儿子的意义就不能够真实存在。就是你不认同你的家庭,所以这个儿子只是个假名,他不能讲“真”。如果你作为佛陀的儿子,你也认同这个家庭,也认同这个父亲,佛陀说你是真实的儿子。虽然你现在还没有成佛,但是你是真佛子了,因为你已经成就成佛的正因了。那么这是从因地来说是真佛子。
那从果地呢?“住淳善地。”所有的善法,最圆满的就是清净心、菩提愿,因为它这个善法会总持所有的功德,它会把所有的功德都往上提升。所以这个地方等于是讲因果同时,犹如莲花。当你是真佛子的时候,你已经住淳善地;当你住淳善地,你就是真佛子。所以《法华经》的妙就妙在,妙因妙果同时存在一心当中。这个地方是值得我们体会的。
以前我们的因果思想都是异熟果。诸位!你布施的时候,你不会马上出现快乐。因为它怎么样?阿赖耶识要摄持这个业力,它要成熟,异熟。异,就是它的时间有差异。你今生布施,你可能来生或者再来生,或者再来生,这个因缘才会出现。这单向的功德它是异时而熟。《法华经》不必。你受持当下,你就是真佛子,就是住淳善地,它因果同时。你会得到你内在的自性功德力的加持了。
所以,如果能够把这个清净心跟菩提愿跟佛号合起来,那你第一个,你临终的时候你很容易达到正念;第二个,你往生以后花开见佛悟无生,阿弥陀佛跟你说的法,就直接讲《法华经》了,你就证得初地了,因为你的善根已经准备好。
所以,《法华经》它是一个总持。就是说,它可以跟你所修的任何法门对接。不管你修什么法门,它都可以加持你,因为它来自于内心的力量。
我们一般人没有学《法华经》,会落入两种极端:
一种就是执着权法。这是一般人,就事修。顶多,在事后好像觉得这样不太够,回向一下,愿成佛道。但是你这种事后的回向力量就有限了,因为你不是直接契入。所以我们一开始的成佛之道,是事修以后再回向,靠事相的回向。就执着权法。
第二种人是执着实法。像禅宗,执理废事。他呢,清净心以后他就不事修了,他也不拜忏,也不念佛了。
要么执着权法,要么执着实法,这两个都落一边。
所以,《法华经》它的好就好在哪里?它权实不二。它把你内观的智慧跟外在的事修圆满地结合在一起。就是分成理观事修:内观真如,外修三乘;或者内观真如,外顺弥陀。
所以外面的莲花重不重要?当然重要!没有莲花哪有莲子呢?所以事修的莲花会吸收养分,滋养你的莲子;那么莲子也会把它的养分分散给莲花。所以,它会达成一种好的相续,莲花帮助莲子,莲子也帮助莲花。
所以《法华经》的好处就是,它一方面照顾权法,一方面照顾实法。当然它的前提就是,你要先把理观建立起来。你还没有建立理观之前,你要花一段时间去受持、读诵、思惟,把你的摩尼宝珠先建立起来,你才有办法跟你的事修互动。因为你内心里面是自我意识,所以,你要把自我意识改成摩尼宝珠,叫称性起修,然后才能够全修在性。可能你要花一点时间去建立你内在的理观,但是你建立以后,快速成就。
就是说,你前面可能会耽误一点时间去学《法华经》,把你的清净心、菩提愿这两种因地建立起来,但你建立以后你的修学叫做大白牛车,是开始超车了,所以是值得的。
本科是整个迹门的流通分的第二品,<见宝塔品>。<见宝塔品>等于是,很难得地,释迦牟尼佛把十方二世诸佛请来。什么叫二世呢?过去世是多宝佛,现在世是释迦牟尼佛。当然未来世还没有成就,就不能请了。那么这两世请来以后,再把自己的十方的应身佛请来,就构成了十方二世诸佛,简称为三佛,过去佛、现在佛跟十方佛。在这么隆重的情况之下,这三尊佛做什么事呢?证明《法华经》所说的一乘的因地的殊胜、果地的殊胜。
什么叫因地的殊胜?看看空中你就知道了,宝塔在虚空中。就是不管你修什么法门,你念佛也好,持戒也罢……到底你今天念佛是不是成佛的因?当然念佛可以往生,持戒可以让你尊贵,但是这跟成佛其实没有直接关系,因为你们都没有找到成佛的正因。每一个法门都有它单向的功德,布施成就富贵,持戒成就尊贵,忍辱成就庄严。
但是单向的功德,我们前面说过,单向功德是没办法成佛的。成佛必须要有总持的功德。你要把这些单向整合起来,那就只能靠清净心、菩提愿了。所以成佛不是你修什么法门而成佛的,成佛是你的心地法门,你的理观的智慧,这个是成败关键。
你修的法门是影响你的成佛的快慢。你比较精进,广修六度,你成佛快一点;你修得比较少,成佛慢一点。但是,你是不是走在成佛的跑道上,那就完全看心地法门了,你的清净心菩提愿,就是看的是这个。你没有走到这个跑道,你怎么修都没有用,你只有得到单向的功德。如果你今天不安住一佛乘的因地,说实在,你今生的成就就非常有限了。依你的寿命来看,你今生也就跟三宝结个缘而已。
因为单向的功德,你完全靠事修,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上说,你不修理观,不站在成佛的因地上来念佛,就算你一句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然后你日课十万,一天让你念十万,这是极限啊。我们有试过,你一天要念三万声佛号就很难。给你念十万好了。然后呢?你念一百年,就给你念一百年,如救头燃地去念一百年,每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你消的业障如爪中土,未消的业障如大地土。
就是说,诸位!我们轮回到现在,如果你试图完全靠事修去找到突破,那我跟你讲,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无量劫来,你永远被阿赖耶识的业力跟妄想掌控,这个大魔王你没办法突破它的。就是你修单向,它根本不怕你。阿赖耶识就不怕你修单向功德,因为你逃不出它的手掌心。但是你从根本上去消灭它,你内观清净心,把你的摩尼宝珠拿出来,发起菩提愿,你从根本上去改变你的生命,那你今生会有大突破的。因为你从内在改变跟你外在事修是不一样。
但这种观念为什么一般人不容易理解?第一个,《法华经》佛陀本来就很少宣说;第二个,说了你也不信。所以怎么办呢?佛陀只好把十方二世诸佛都请过来,不是只有我这样讲,十方的应身佛跟他的本家的弟子也是这么说的。过去佛是这么说,现在佛也这么说,十方佛都是这么说的。所以,我们一个弟子疑根比较重,看到这么多佛都这样讲,那就接受了。这是佛陀把十方二世佛请来的目的,所以三佛劝持。
其多宝佛 虽久灭度
以大誓愿 而师子吼
多宝如来 及与我身
所集化佛 当知此意
诸佛子等 谁能护法
当发大愿 令得久住
这一段是讲到三佛劝持。说多宝佛已经是过去佛了,灭度了。他灭度以后,他老人家没有休息,以他的大誓愿力,还是在塔中现狮子吼,说:“善哉善哉!快说是法华经。我为听是经故,而来至此。”还请法。那么多宝如来跟我,我就是释迦牟尼佛,是现在佛,跟所召集的十方应身佛,那就三佛了。这三佛来到这个地方证法的目的,“当知此意”,弟子们要体会这里面的深意。为什么十方二世诸佛要会集一处?因为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地护持、受持这部《法华经》。
“诸佛子等”,十方诸佛子等,“谁能护法,当发大愿,令得久住”。这个是希望大家能够发愿,一方面受持,一方面弘传。这是三佛劝持。
看最后一段,护法功德。
其有能护 此经法者
则为供养 我及多宝
此多宝佛 处于宝塔
常游十方 为是经故
亦复供养 诸来化佛
庄严光饰 诸世界者
若说此经 则为见我
多宝如来 及诸化佛
这以下讲到我们能够受持、弘传《法华经》的功德。
说“其有能护”,能够自己受持、读诵、书写或者为人演说《法华经》的话,那么你这样子等同供养释迦牟尼佛、多宝佛这两个功德。因为多宝佛、释迦牟尼佛都是为了证明这个《法华经》的。而且你也供养了十方来的这些应身佛,他们放出光明、放出香气,来庄严这些依报国土的世界。这你等于是供养十方二世诸佛了。而且,你能够为人演说此经,你就是能够见到我释迦牟尼佛、多宝如来跟十方应身佛。
所以这段经文等于是怎么样说呢?受持《法华经》你有两个功德:第一个,等同亲见十方诸佛。那你能够见到十方诸佛,表示你的智慧善根成就。第二个,等同供养十方诸佛。那表示你的福德广大。
所以蕅益大师说,受持《法华经》就是受持佛身。你等于受持佛身,套一句咱们净土宗说的话,就等于“即众生心,投大觉海”。只是净土宗是靠他力,《法华经》是靠自力。就是你能够受持《法华经》,去读诵受持,回光返照,你就能够启动你的摩尼宝珠,等同供养十方诸佛,等同见到佛身。是这样一个情况。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在其他经典的流通分,当然佛陀讲完流通分,一定会赞叹本经的功德,但是没有这么大的一种场面,把十方诸佛请来,把过去佛也请来。这种心态就好像我们在穷子喻说的,就是一个老父亲,他知道即将死亡,而财产没有人可以依托,所以怎么样?内心可以说是非常的忧念。就是说,你只要肯回家,那么佛陀的内心就欢喜了。
就是说,如果《法华经》有一天没有人弘传了,那诸位你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你知道吗?就是《法华经》没有人讲了,大家只知道修其他法门了,只知道拜忏、布施、持戒,只修单向的,那表示佛种断灭,没有人可以成佛了。凡夫你怎么修都不可能成佛。你有可能往生,净土宗好一点,往生到极乐世界还可以亲近十方诸佛。那如果你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在娑婆世界,那就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没有人可以成佛,就表示未来的法也将断灭。因为佛种一断,法种就断。法种一断,就没有人真正成就圣道,那僧种也断。所以《法华经》一断,三宝种子都断。
这就是佛陀为什么那么紧张、那么的殷切?就是年纪大了,思念在外面流浪的儿子,赶快回光返照,赶快把你的自性功德力启动起来。而这样子只有《法华经》可以做得到,就是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所以佛陀才用这么大的阵仗,把十方诸佛——他的应身佛都请回来,过去、现在佛都来作证。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个地方佛陀说,弟子们当知此意:佛陀为什么要把这些佛都请来?就是因为《法华经》太重要。
庚二、举难持以坚誓愿 分二:辛一、正举劝持;辛二、结释劝意
辛一、正举劝持
诸善男子 各谛思惟
此为难事 宜发大愿
这个地方的劝持有三段。先看第一段,总标发起大愿。
说“诸善男子”,大家应该怎么样?“各自思惟:此为难事,宜发大愿。”就是受持弘扬《法华经》是很困难的,所以大家应该怎么样?坚定誓愿。
《法华经》容易理解,你要有善根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很难去实践,就是你很难长久相续地去实践。所以这个怎么办呢?只能发愿了,靠愿力支持。所以你不能只靠智慧,因为靠智慧,可能你一时兴起就回光返照,但是你经常懈怠,它的功力又退失了,所以一定要靠你的清净心、菩提愿。这个菩提愿是怎么样?帮助你能够相续地成就清净心。
所以佛陀说,那你们怎么办呢?佛陀说你就发个愿,要发愿,用愿力来以愿导行,去受持读诵,然后加强你的清净心。所以这个清净心跟菩提愿互相帮助,清净心净化你的菩提愿,菩提愿去做种种的修学,也加强清净心,就这两个变成相互的作用。佛陀在讲完这个清净心,就劝大家发愿。
看第二段“显示难易差别”。这个地方难易差别有六小段,先看第一小段。
诸余经典 数如恒沙
虽说此等 未足为难
若接须弥 掷置他方
无数佛土 亦未为难
若以足指 动大千界
远掷他国 亦未为难
若立有顶 为众演说
无量余经 亦未为难
若佛灭后 于恶世中
能说此经 是则为难
前面佛陀讲到“此为难事,宜发大愿”,那么《法华经》难就难在哪里呢?佛陀要稍微校量一下。
先校量演说的功德。他说:“诸余经典,数如恒沙,虽说此等,未足为难。”这个地方讲到权法,三乘权法的功德。“诸余经典”,就是《法华经》以外的讲到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法门。这个法门的修法很多了,比方说布施、持戒等等。你为大众能够宣说这种单向的功德,“未足为难”。因为单向的功德会让我们成就安乐,甚至于解脱,但是它没办法成就成佛的正因,所以这个相对是容易的。这个是讲到三乘的功德相。
或者你今天修神通相,怎么修呢?你用双手来接住须弥山,这个须弥山是三千大千世界最高大的山。然后呢?把它远掷到他方。须弥山是很重的,你把它丢到其他的世界去。那么丢多远呢?丢到无数佛土之外。这种神通也不算难。
或者你用小小的脚趾头来牵动整个大千世界。然后呢?把大千世界也是要远掷他国,丢到其他的国家去。这也是需要很大的神通力,但是这个也不难。
或者说你“若立有顶”,你用神足通飞到色界的四禅,叫有顶(有顶天就是色界四禅),为诸天人演说“无量余经”,无量余经就是《法华经》以外的人天乘还有三乘,就是整个五乘法门,这种单向的修学,“亦未为难”。
那么最难的是什么呢?若佛灭度以后,在恶世中能说此《法华经》,给众生成就成佛的正因,这个是真难。
这个地方比况两个东西:第一个,三乘的功德,或者你说五乘的功德也可以,广义来说。第二个,是神通相。当然三乘的功德好过神通相,因为神通这个东西它只是一个假相,它对你生命没有什么帮助。三乘功德对生命是有帮助的,虽然不能成佛,但是有帮助的。
这个神通是这样。过去有一个喇嘛尊者,他跟他师父两个,在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山洞闭关。闭关的时候他师父就要他打坐,他说你要内观你的智慧,把你心中的智慧找出来。他师父是谁?印度的一个教派叫山卡拉教派,可能也看过佛陀的经典,所以他那个内观智慧跟佛法很像。但是这个喇嘛尊者很年轻,他坐不住,所以他就跑来跑去,动来动去。一段时间以后,就跟他师父说:“我坐不住了,我没办法找到我心中的智慧。”他说:“那你要怎么办呢?”他说:“我要先到外面参学。”他师父说:“好,给你一年的时间,你去参访喜马拉雅山的大师。参访以后,一年以后这个时候你回来,跟我报告你参学的心得。”
那么,这个弟子喇嘛尊者就离开他师父的山洞,就到喜马拉雅山。那个时候有很多在山洞修学的人,各有各的法门,都是单向的法门。一年以后这个弟子就回到山洞。他师父说:“你这一年你修到什么东西呢?”这个弟子就很得意,就在师父面前把嘴巴打开,就嘴巴吐火。这是一种神通力。你嘴巴怎么能够吐火?嘴巴是吐水。他师父说:“你一年就学到这个东西,我一根火柴就可以把火点起来,你要修一年!”当然我们凡夫很喜欢这种幻相的东西。
不过蕅益大师讲一句话说,这个难易在哪里?就是说,既从心起,还从心灭。这个很重要!就是说,你要知道一件事情,你的烦恼、你的业力是从哪里生起的,然后你就知道从哪里用功了。如果烦恼业力是外来的,那你当然可以向外去改变。就是说你的痛苦、你的烦恼、你的业力,一切一切都是外来的力量给你的,那你就不需要修《法华经》了,你靠外在的力量就可以消灭。
但问题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一念的妄想,颠倒妄想变现出来的。三能变,初变业力。你为什么有业力?就是你一天到晚攀缘,就是真如不守自性,你离家出走就产生业力。业力结果就变成执着,执着变成妄想。所以既然所有的问题是从内心生起的,当然你改变也得从内心。你怎么可能靠外在的事修、外在的佛号的音声、外在的拜忏、外在的布施,去改变你内心的东西呢?
所以,你只有一个方法。你修外在其实是对的,但是你要能够把外在的事修跟你内在的清净心、菩提愿对接,就对了。“无不还归此法界。”你布施的目的不是追求福报,你布施的目的是透过布施调伏你的悭贪。所有的法都能够会归到你的清净心那个本体上,那你这个就对了。但是这样子,众生难信难解,你跟他讲这个道理他难信难解,比你把须弥山丢到远方去、比讲三乘的功德还难。
我们看第二段,校量书写。前面是校量演说,这一段校量书写。
假使有人 手把虚空
而以游行 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 若自书持
若使人书 是则为难
如果有一个人他可以用神通力,“手把虚空”,当然虚空是不可能抓持的,但是他竟然能够用神通力把虚空抓起来,而且不但抓起来,还到处游行。反正佛陀的意思就是,外相的东西,你怎么变化这个都不难。但是你能够在我灭度以后,受持书写回光返照,找到你的清净心,发起菩提愿,这件事情,“是则为难”。因为你今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誓愿,就是成就成佛的正因,你找到因地了。找到因地以后,那成佛是时间的问题了。就像你这个人的车子,已经找到你的高速公路了,上路了。修行最怕就是你还在市区打转,还找不到路头。所以这样子是很难能可贵的。
我们看第三,校量读诵。
若以大地 置足甲上
升于梵天 亦未为难
佛灭度后 于恶世中
暂读此经 是则为难
说你用神通力,这也是神通力了,你把整个大地放在你的足甲上,然后呢?然后升到大梵天,就是色界初禅,那这种神通力不难。但是你在佛陀灭度以后,到了五浊恶世当中,大家烦恼邪见这么粗重的时候,你能够读诵此经,把心静下来,回光返照你的清净心、菩提愿,这个是难能可贵,因为你找到了回家的道路了。这个是佛陀赞叹,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四,校量受持跟解说。
假使劫烧 担负干草
入中不烧 亦未为难
我灭度后 若持此经
为一人说 是则为难
假使大三灾现前,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这个劫火烧起了。这个劫火不是一般的火,是非常大。然后呢?你担负一担干草,入劫火中而不为所烧,那这也是一种神通力或者是咒力,但这种事相的东西都不算难。但是你在我灭度以后,能够受持《法华经》,乃至于为一个人演说,你把《法华经》里面的道理告诉你的同参道友,不管他听得懂听不懂,这样子是难能可贵。因为你知其不可而为之,起码给他种下一个因地。就是说,修行你不能只是外在的事相,你还有一种内观的智慧,你能告诉他这个观念就很难能可贵。
看第五段,校量听受解义。
若持八万 四千法藏
十二部经 为人演说
令诸听者 得六神通
虽能如是 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 听受此经
问其义趣 是则为难
你能够受持八万四千法藏,就是你这个人记忆力非常好,得到了陀罗尼,把整部经的经文都背下来,然后为人演说(这个地方指的是三乘法),而且可以使令听者得到六神通,三明六通八解脱,这个也不为难。但是在我灭度以后能够听受此经,能够受持此经,而且能够深解义趣,这个是非常的困难。
按照佛陀的说法,你第一次听《法华经》就能够把它听懂,那你这个人不是一般人,说实在。你别看你生死凡夫,你过去生一定生生世世亲近过很多诸佛,还有亲近很多的法。当然,亲近诸佛不一定是佛在世的时候,可能是在佛灭度以后的像法、末法。
就是说,你能够听懂《法华经》,那套一句经文的话,就是你大乘根熟了,你的根机已经成熟了。《法华经》,你是一听,第一次就听懂,那真的恭喜你了,你第一次就马上找到回家的道路了。所以佛陀说你这个人难能可贵。不但是听,还能够听懂,深解义趣。
看第六,校量如法受持。
若人说法 令千万亿
无量无数 恒沙众生
得阿罗汉 具六神通
虽有是益 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 若能奉持
如斯经典 是则为难
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善巧说法,使令千万亿无量的众生成就小乘的无生,证得我空的真理,而且你还教他修神通,修禅定神通,得到了这么大利益,也未为难,因为你还是在因缘法里面打转。若我灭度以后,能够如法地奉持这个经典,你能够回光返照,找到你的本来面目,这个是难能可贵。因为你正式地进入成佛的正因,也正式启动你的万德庄严。就是你未来的成佛,就从你这一刻开始算起,因为你因地成就了。
所以《法华经》的特色是怎么样?它因果同时。诸位!你千万不要以为,你在受持读诵《法华经》的时候好像只有读诵,其实你的真如,清净心跟菩提愿,你在成就因地的时候,你的三身四智在那个时候也慢慢在成就了,就像莲花一样。你不要看莲花,含苞待放的时候它里面就有莲子了,只是这个没有办法花开莲现而已。就是说,当你在读诵《法华经》、思惟《法华经》的时候,你要知道,你未来的万德庄严就是从你这个时候开始在成就了,慢慢成就了。所以佛陀说“是则为难”。
我们看结示,结示妙法难遇。
我为佛道 于无量土
从始至今 广说诸经
而于其中 此经第一
若有能持 则持佛身
佛陀亲自说“我为佛道,于无量土”,我成就佛道以来,我曾经到十方世界去“广说诸经”。那么在释迦牟尼佛自己的成佛经验当中,所说的经典,此经最为第一。当然,这个地方的第一指的是绝待论妙,因为它有总持的效果。《华严经》也很不错,但是《华严经》它还是属于相待论妙,它是单向的功德。那当然《华严经》的功德是不可思议,《华严经》是法身菩萨境界,虽然单向,但他理观已经成就了,所以他不强调理观了。理论上是先学《法华经》,才有这个资格修《华严经》。因为《华严经》讲到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他六度功德是互含互摄。他修布施,他同时具足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修一个,具足无量的功德。但是从凡夫的角度,你也修不来。所以,凡夫的角度,《法华经》对你来说第一,因为你先了解这个总持的清净心、菩提愿。所以你能够受持《法华经》,你已经开始怎么样?受持佛身了。看到没有?佛陀跟你保证,你受持《法华经》,你未来的佛身已经开始酝酿成就,就是莲花里面就有莲子了。
所以佛陀讲出六难,六种难。六种难,古德把它总结成两个:
第一个,从法的角度谈难。因为其余的经典都是带方便显真实,《法华经》以外的其他经典,包括华严、阿含、方等、般若,都是带方便。带方便当然就是方便道,有所得,佛陀给我们安乐道、解脱道、六度的功德等等。只有《法华经》是纯明真实,它是直接契入真如本性,直接,不跟你讲那些枝枝叶叶的事修了,直接契入理观。所以这个法,你很难听闻。
第二个,约人论难,难信难解。你听到以后,你也不见得能够接受。我们凡夫,喜欢一个马上的回报,这是我们的习气。我们在修布施的时候,可能已经在想来生的快乐果报;我们在持戒的时候,可能在想我来生的尊贵色身等等。我们好乐一种有所得的果报。这种情况就好像一只海豚,对不对?海豚做表演的时候,它要主人马上给它一只小鱼吃,就是表演完以后要给它。所以我们永远吃到小鱼。为什么?我们很难有长远的布局。
所以,一般人为什么难信难解《法华经》呢?因为他眼光太短,他想的就是这几生的事情。我今生很痛苦,所以怎么办呢?不行,我来生不能再这样过了。我做义工,你们不要做的事我来做。从事修的角度,这个人难能可贵。那佛陀为什么说它不难?因为他事修的目的在于,他马上要把这个事修换成结果,所以他就产生不了大的功德。
反正,诸位!你只有两个选择。你要追求果报,那你就要放弃佛道。因为你追求果报,你心就有所得,就开始动,心动,仁者心动,你就开始攀缘你未来的果报,结果真如的门就 close,就关起来。你说我什么都不需要,我所有修行的目的只有一件事情——开显清净心、发起菩提愿,真如门就打开了。
所以,如果你希望启动真如本性,你要做一件事情,把你这种向外攀缘的有所得心改一改。就是说,你要追求果报,你就失去真如;你放弃果报,真如就亲自回报你,那么你就是受持佛身,就这样子。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想清楚,就是向外是单向功德,向内是佛陀的三身功德。
辛二、结释劝意
诸善男子 于我灭后
谁能受持 读诵此经
今于佛前 自说誓言
佛陀第一个劝募大家能够受持,自受用。“诸善男子”,在我灭度以后,如果有谁能够发心,信解、受持、读诵《法华经》,那么你应该在十方二世诸佛前面心念口说,立定誓愿。因为怎么样?有愿力你才能够有恒心地长久地受持下去。这个是讲到自身的受持。
看第二段,诸佛称叹。
此经难持 若暂持者
我则欢喜 诸佛亦然
如是之人 诸佛所叹
《法华经》是难信难解,也很难受持。如果你能够信解,又能够受持而能够随文起观,那么释迦佛表示欢喜赞叹,十方诸佛也欢喜赞叹。如是之人是为十方诸佛所称叹,因为你愿意回家,当然做父亲的是欢喜的。因为怎么样?佛种不断了,有人继承家业了,你真的是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志为己志了,你跟佛陀住在同一个家庭了,所以佛陀赞叹、欢喜。
看最后一段,成就圣德。
是则勇猛 是则精进
是名持戒 行头陀者
则为疾得 无上佛道
能于来世 读持此经
是真佛子 住淳善地
佛灭度后 能解其义
是诸天人 世间之眼
于恐畏世 能须臾说
一切天人 皆应供养
这段经文等于是总结,总结赞叹自行化他法师。
先看自行法师。“是则勇猛,是则精进,是名持戒,行头陀者。”你成就诸佛的正因,发起清净心、菩提愿,你不管修什么法门,你是勇猛,你是精进,你是真正地如法持戒,你是真正地修苦行,因为这个是难能可贵的修法。而且是疾得无上佛道,因为你是直接地从真如本性趋向佛道,而不是在外相的修学、透过回向的这种绕弯子的方式趋向佛道。所以,能够在来世当中受持读诵此经,是真佛子,住在淳善之地。淳善之地就是安住在一念的清净心当中,这个是淳善,是真实的善。这一段是赞叹自行法师。
我们看佛陀赞叹化他的法师。“佛灭度后,能解其义”,而且能够为诸人天开显他的法义,作为世间之眼。你能够把这个《法华经》说的权法妙、实法妙,把这个智慧开导大家,做善知识,那么在这种恐怖的末法时代当中,乃至于你为你的同参道友简单扼要地宣说,那么你这个人就值得天人所恭敬供养。这个地方是说明化他。
蕅益大师说,<法师品>跟<见宝塔品>有一个共同点,是赞叹弘经功深福重。受持《法华经》,对你自己来说,你的善根快速增长;对别人来说,你去随缘说给别人听,你就成就广大福德,因为你帮助引导他走向于佛道。但是表达方式不同,<法师品>更多的是佛陀用语言文字;<宝塔品>是用见证的,多宝佛陀过来,佛陀把十方应身佛请过来,他更多的是表法。目的都是表示弘经功深福重。
不过这个地方,在佛陀赞叹受持《法华经》功德的时候,有两句话是真的很重要!他说:“是真佛子,住淳善地。”你能够受持《法华经》,你就是真实的佛子了。为什么?理论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儿子了,但是你不回家,这个儿子的意义就不能够真实存在。就是你不认同你的家庭,所以这个儿子只是个假名,他不能讲“真”。如果你作为佛陀的儿子,你也认同这个家庭,也认同这个父亲,佛陀说你是真实的儿子。虽然你现在还没有成佛,但是你是真佛子了,因为你已经成就成佛的正因了。那么这是从因地来说是真佛子。
那从果地呢?“住淳善地。”所有的善法,最圆满的就是清净心、菩提愿,因为它这个善法会总持所有的功德,它会把所有的功德都往上提升。所以这个地方等于是讲因果同时,犹如莲花。当你是真佛子的时候,你已经住淳善地;当你住淳善地,你就是真佛子。所以《法华经》的妙就妙在,妙因妙果同时存在一心当中。这个地方是值得我们体会的。
以前我们的因果思想都是异熟果。诸位!你布施的时候,你不会马上出现快乐。因为它怎么样?阿赖耶识要摄持这个业力,它要成熟,异熟。异,就是它的时间有差异。你今生布施,你可能来生或者再来生,或者再来生,这个因缘才会出现。这单向的功德它是异时而熟。《法华经》不必。你受持当下,你就是真佛子,就是住淳善地,它因果同时。你会得到你内在的自性功德力的加持了。
所以,如果能够把这个清净心跟菩提愿跟佛号合起来,那你第一个,你临终的时候你很容易达到正念;第二个,你往生以后花开见佛悟无生,阿弥陀佛跟你说的法,就直接讲《法华经》了,你就证得初地了,因为你的善根已经准备好。
所以,《法华经》它是一个总持。就是说,它可以跟你所修的任何法门对接。不管你修什么法门,它都可以加持你,因为它来自于内心的力量。
我们一般人没有学《法华经》,会落入两种极端:
一种就是执着权法。这是一般人,就事修。顶多,在事后好像觉得这样不太够,回向一下,愿成佛道。但是你这种事后的回向力量就有限了,因为你不是直接契入。所以我们一开始的成佛之道,是事修以后再回向,靠事相的回向。就执着权法。
第二种人是执着实法。像禅宗,执理废事。他呢,清净心以后他就不事修了,他也不拜忏,也不念佛了。
要么执着权法,要么执着实法,这两个都落一边。
所以,《法华经》它的好就好在哪里?它权实不二。它把你内观的智慧跟外在的事修圆满地结合在一起。就是分成理观事修:内观真如,外修三乘;或者内观真如,外顺弥陀。
所以外面的莲花重不重要?当然重要!没有莲花哪有莲子呢?所以事修的莲花会吸收养分,滋养你的莲子;那么莲子也会把它的养分分散给莲花。所以,它会达成一种好的相续,莲花帮助莲子,莲子也帮助莲花。
所以《法华经》的好处就是,它一方面照顾权法,一方面照顾实法。当然它的前提就是,你要先把理观建立起来。你还没有建立理观之前,你要花一段时间去受持、读诵、思惟,把你的摩尼宝珠先建立起来,你才有办法跟你的事修互动。因为你内心里面是自我意识,所以,你要把自我意识改成摩尼宝珠,叫称性起修,然后才能够全修在性。可能你要花一点时间去建立你内在的理观,但是你建立以后,快速成就。
就是说,你前面可能会耽误一点时间去学《法华经》,把你的清净心、菩提愿这两种因地建立起来,但你建立以后你的修学叫做大白牛车,是开始超车了,所以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