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破产后,祖宗逼我种地开荒 > 第189章

破产后,祖宗逼我种地开荒 第189章

    陈兴林和陈渝父子俩下田比较早,等他俩装满一箢篼秧苗时,这一冲口水田的主人家陆陆续续都来扯秧苗了。

    不一会,根本上每块田里都站着两、三个人,人们一边扯秧苗,一边大声交谈,说着一些近日见闻,谈论季节、天气。

    不过,当他们看到水田里的陈渝,首先就是纷纷开起玩笑来。不过,由于离得比较远,为了让人听得清楚,交谈的时候,大多都是扯起嗓子吼。

    “哦,今天我们村里的大学生也下田干活来啦?!”说这话的,一般是年长的、或者是辈份比他高的人。

    陈渝闻言,不敢有丝毫怠慢,只能打着哈哈回应:“是呀,老辈子都要下地干活,我们年轻人也不能闲着呀!”

    同辈人则更多的是调侃:“吔,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连我们陈总都亲自来干活了。”

    这时,陈渝就会笑着回应:“我不但亲自干活,一会我还要亲自吃饭。”

    话语轻松幽默,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也有一、两个小学时的同班同学,大家相互非常熟悉,开起了荤玩笑:“哟,陈大老板,你这么多年都没干活了,别累坏了腰,小心晚上你婆娘要骂你哟!”

    对于这种荤玩笑,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陈渝一点也不虚场合,立即笑着回怼道:“你别笑我,你也差不多,小心晚上老表嫂把你腰杆压断!”

    上上下下几块田里劳作的人们,都被这欢乐的气氛所感染,纷纷哈哈大笑了起来。

    甚至那些挑着秧苗路过的人,也忍不住停下了脚步,跟着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这时,与陈渝家隔着两块水田的三叔陈兴明喊话道:

    “说是说,闹归闹,你们难道没有发觉吗,自从陈渝回来后,我们陈家湾的人气增加了很多?”

    “我早就发现了,”另一块田里的远房大叔陈兴奎直起腰板,声如洪钟:

    “不但人气增加了,而且大家伙脸上的笑也比往常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耷拉着个脸!”

    听了这话,其他几块田的人纷纷接着说道:

    “可不是嘛,现在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居然每顿都敢吃肉了!”

    “我们陈家湾的人,再也不用过以前那样愁苦的日子了!”

    。。。。。。

    一时间,田间地头的人们都你一言我一语地感慨起来,气氛愈发热烈,犹如那被点燃的篝火。

    有人喊道:“多少年过去了,现在居然有了当时在合作社的时候,大家一起出工、一起领工分时那种热闹的感觉了!”

    这句话,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那些上了年纪的人的记忆之门,他们纷纷附和道:

    “是啊!自从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后,已经好多年没有这般热闹的场景了!”

    “我们陈家湾呀,也该起来了!”

    。。。。。。

    大家就这样一边聊天,一边劳作,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这时,马慧也下田来了,她手脚麻利,不知不觉间已经扯了一大堆秧苗了。

    陈兴林说道:“不用扯了,上午的秧苗差不多够了,先栽了再说。”

    于是,一家三口,一人挑了一箢篼秧苗,先去栽家里的另一块田。

    到了田里,按一定的间距,先把秧苗一把一把扔进田地,以免栽秧来回领取秧苗浪费时间。

    在水田的尽头,三人各自选位站好,手上拿着一把秧苗,然后开始插秧。

    插秧的时候,需要弯着腰,左手掌心托住一把秧苗,右手拇指和食指熟稔地从左手中分出两片秧苗,然后用手指快速地插入水亩泥土里。

    每窝间隔30厘米左右,一般每个人负责四窝左右的宽度,栽完一排后,脚就往后退两步,然后继续栽下一排。

    就这样周而复始,重复同样的动作,时间久了,腰、背和腿就很酸痛。

    这不,不到一个小时,陈渝就受不了了:“这身体是缺乏锻炼,才干一会背就痛得很。”

    马慧体贴地说道:“你先上田坎休息一下吧。”

    “妈,不用,我活动一下就好!”

    陈渝转动了一下腰,把腿从地里拔出来,顺手拍掉腿上的一条蚂蝗,然后轻微摆动了几下。

    然后继续开干。

    这时,陈渝小心翼翼地探马慧的口气:“妈,冬梅没下田干活,你怪不怪她哟?”

    马慧嘴里说着话、手上动作不停:“看你说的,我为什么要怪她?!人家嫁给你是为了享福的,不是来吃苦的。”

    “媳妇好不好,不是光看她会不会干农活、干多少农活,而是要看她会不会操持家务,会不会过日子。”

    “这些,冬梅都做得非常好,是个难得的好儿媳。”

    说完,马慧也不忘敲打一下陈渝:“以后,不管怎样,你俩可要好好过日子!”

    陈渝连忙保证道:“妈,你放宽心吧,我们会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陈兴林接话道:“这就对啰,钱多钱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

    一家人一边聊天,一边插秧,很快,又是一个小时过去了。

    陈渝实在来不起了,就到田坎抽烟休息一下。

    看到陈渝上了田坎,田里插秧的叔叔娘娘们,免不了对他又是一通打趣。

    两天下来,陈渝都成了村里插秧的“吉祥物”了,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欢声笑语。

    大家居然干得开心,不过,插秧始终是个体力活,效率也不是太高。

    陈渝不想大家太累了,就和陈兴凡商量,明年插秧的时候能不能弄几台小型的插秧机。

    陈兴凡听了他的建议后,摇了摇头否定了:

    “我们这里以前试过,但效果不好,主要是机器容易出故障,一修就是半天;还有就是插的秧容易漂浮起来,需要人工大量补秧,感觉也没节省多少时间。”

    “而且呀,我们的田本来就不多了,大家随便干了两天就把活做完了,谁还愿意花几百块钱买个机器来干??”

    陈兴凡的话有一定道理,在农村,最不值钱的就是劳力。

    再加上,以前的日子本来就过得紧巴巴的,自己能干的话,谁还愿意额外花钱雇个机器来种地?!

    这不是明摆着浪费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