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军婚首长暖又宠,羡煞军属院 > 第47章 下乡招生

军婚首长暖又宠,羡煞军属院 第47章 下乡招生

    第一天开学张艳红就管理的井井有条,宁晓晓没帮上什么忙,中午和张艳红一块回家。

    路上她没忍住夸赞几句,“你把孩子们教的真好,有规矩,懂礼貌。”

    张艳红面色微红,不好意思道:“哪有,是孩子们乖巧。”

    宁晓晓中午回家开始和面,付嘉鸣拎着铝饭盒进屋,见宁晓晓满手面粉,问她:“要做什么?”

    “家里剩了很多油渣,晚上包油渣酸菜包子吃呗,我先把面和上,晚上正好发面。”

    付嘉鸣要帮她和面,宁晓晓举着满是面粉的手拒绝道:“快好了,你别沾手。”

    付嘉鸣去切酸菜,问她:“今日累不累?”

    今日许是睡得足,宁晓晓没觉着累,上午没什么活,挺清闲的,中午回家做饭都没问题。

    付嘉鸣催她快点吃饭:“不累也睡一会。”

    还好听付嘉鸣的话午休了,宁晓晓下午就不清闲了。

    校长叫她一块去乡下招生。

    开学前,他在附近村统计,适龄儿童有六十多个,加上部队家属院的孩子,正好开设两个班。

    没想到第一天开学,就来了三十几个学生。

    校长愁的抓头发:“上面要普及义务教育,要求所有孩子必须上学,我提前两个月就去乡下做思想工作了,没想到,开学第一天,只来了一半学生。”

    “辛苦宁老师跟我跑乡下,任务艰巨,咱们得说服家长,让孩子入学。”

    校长叫宁晓晓一块,也是临时抓壮丁,办公室就她闲着。

    “不辛苦,都是人民教师应该做的,我一定竭尽全力说服家长。”

    宁晓晓深一脚浅一脚走在乡间土路上,还好她跟着赵连弟来过一次,不然这样的路况,她都得怀疑校长把她卖了。

    校长笑了,赞叹道:“宁老师政治觉悟就是高。”

    校长拿着统计名单,带着她在一户人家门前敲门,敲了很久没回应,问了隔壁老太太才知道,家里没人。

    都下地干活了,秋收,家家忙,从老到小下地挣工分去了。

    校长带着她转身去了隔壁,问老太太:“老人家,您家有八九岁的孩子吗?”

    老太太裹着小脚,佝偻着身子,耳朵不背,搭话道:

    “有,小孙子今年九岁了,都能下地干活了,懂事。”

    校长一听,第一个任务来了,带着宁晓晓进了老人家家门:

    “老人家,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军区附属小学校长,这位是学校宁老师,学校开学了,咋不让孩子去上学呢?”

    老太太听到是校长和老师,热情让他们坐,摆手道:

    “读书是城里人的事,我们乡下人天天种田,认不认识字有什么用?”

    校长急道:“咋没用?孩子就是祖国的明天,好好读书,报效祖国,全家光荣。”

    老太太不接话,心道,他们普通老百姓的娃,能报效啥祖国啊?在家好好种田,吃饱肚子不错了。

    宁晓晓笑道:“老人家,您想让孩子进城当工人吗?”

    老太太一个人在家,搓着玉米粒,锅里蒸上窝窝头,闲聊道:

    “那感情好,城里月月发工资发粮票,不用靠天吃饭,但我们家是农村户口,咋能当工人?”

    宁晓晓蹲过去帮忙:“让孩子去学校读书,毕业国家包分配的,进城当工人容易,户口说不定都能落在城里,家里下一代就是城里人了。”

    老太太心动,她不太懂,怕宁晓晓骗她,犹豫道:

    “等孩儿他爹回来,我让他爹去问问。”

    宁晓晓继续劝道:“若是怕孩子读不了那么多年,读几年级也行,到时候进部队当兵。”

    老太太抬起浑浊的眼眸,“读几年就能当兵吗?”

    当兵好啊,他们村隔壁就是军区大院,军属们经常拿着好东西来村里换吃的,军队待遇好。

    听说家属院里天天吃鸡蛋,还有肉吃。

    宁晓晓笑道:“可以报名,当兵要考试的,没上过学,不识字肯定不行。”

    “等孩儿他爹回来,我和他说说,让娃去上学。”

    老太太心痒痒,谁不希望自家孩子有出息。

    校长高兴,“明天一定让孩子去读书。”示意宁晓晓去下一家。

    出门,校长看着宁晓晓哪哪都满意,宁老师不仅画画好,还会说话,带她来就对了。

    下一户人家,家里女人刚好回来做饭。

    校长自我介绍后,问家里孩子咋不去读书。

    妇人烧火揉面,手里活计不停,随口道:

    “女娃娃早晚要嫁人,能下地会干活,以后早早给她找个好婆家就行,读不读书有啥用?”

    她大字不识一个,但干活麻利,婆婆可喜欢她了。

    在村里,能干活的女人才好嫁人,读没读过书不重要。

    校长:“毛主席说了,男女平等,女娃咋了,一样得读书,读了书,以后还能教育好下一代,家里代代出文化人。”

    妇人低头揉面,团窝窝头:“教育好下一代还不是别人家的。”

    宁晓晓:“这位同志,我是军嫂,我家里也是乡下的,家里困难,有段时间饭都吃不上了,我妈却让我读到小学毕业,弟弟都没我读书多。”

    妇人惊讶抬头,见宁晓晓长的漂亮,皮肤白嫩,一看就不用下地干活。

    穿的也好,身上没有一块补丁,手腕上还戴着手表,听说手表可值钱了。

    看着家庭条件就好。

    宁晓晓继续道:“我读书多,我男人才相中我,上门提亲,给了很多彩礼钱,还帮扶我娘家。”

    妇人有几分心动,酸溜溜道:“我家丫头不一定有那福气。”

    宁晓晓苦口婆心:“未来的事谁知道呢,给孩子一个过好日子的机会,就算不行,当父母的尽力了,对得起孩子了,不留遗憾。

    我们村里,好多人家羡慕我嫁的好,说自己女儿没用,不能贴补娘家。她们咋不想想,当初死活不让女儿读书的事呢?”

    妇人尴尬,面露犹豫:“我得和当家的商量。”

    “读书是好事,哪个当父母的不是为了子女好,谁也不想让孩子和自己一样,一辈子当个睁眼瞎。”

    宁晓晓跟校长离开前又补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