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436章 以省委副书记的身份推动机制系统走向全省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第436章 以省委副书记的身份推动机制系统走向全省

    潇湘省委办公楼。

    周一上午十点半,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如期召开。

    这是一次极具政治意味的会议。

    会议议题只有一个:机制语言系统,在潇湘全省的复制与调度规划。

    李一凡坐在赵建国右侧第一位,作为省委副书记,首次以“全省机制统筹提案人”身份参会。

    桌上,摆着他带来的核心文件:《机制调度系统在潇湘省试点城市复制实施意见(草案)》。

    文件不长,正文不过七页,却几乎颠覆了省域治理的运行基础。

    文件提出:

    - 将机制积分系统从星城市扩展至全省七个重点市州;

    - 在岳阳、常德、湘潭、衡阳等地设立“机制前哨节点”;

    - 所有节点与星城市机制语言平台对接,形成统一评估体系;

    - 干部适配画像统一纳入“机制评分数据库”,与项目调度、财税倾斜联动挂钩;

    - 平台接口由省委主控,星城市技术支撑,组织部与发改委共同监管。

    赵建国读完后,没有急于表态,而是缓缓开口:

    “机制语言平台已被中央接纳为治理结构的标准接口——这是共识。”

    “但——中央还没有部署全国入口。”

    “这意味着,我们潇湘,是第一个将机制从标准变成运行系统的省份。”

    他顿了顿,看向李一凡。

    “你不是推广者,你是第一个使用者。”

    会议室气氛顿时微妙。

    李一凡平静回应:“我从未想用机制取代权力。”

    “我只希望机制能成为权力之外——推动治理进化的一个稳定逻辑。”

    “中央给了我们试验场的权力,如果我们能跑起来,全国自然跟上;但如果我们自己把它束之高阁,那标准永远只是文件。”

    他一边说,一边递出第二份材料:

    《2025年上半年各市级机制适配试运行反馈统计》

    数字显示:

    ?\t岳阳、湘潭等地愿意参与测试;

    ?\t衡阳、邵阳反馈激烈,认为“机制评价标准未考虑本地差异性”;

    ?\t怀化、张家界保持沉默,明显观望;

    ?\t长沙市则提出“机制运行是否绕开市常委会权责”,表达出明确抗拒。

    陈松年眉头一挑:“我理解推进机制的必要性,但我们不能让它变成‘行政权力的替代体系’。”

    “我们是党委领导一切,不是机制领导一切。”

    “这个界限,必须明确。”

    赵建国没接话,而是看向李一凡:“你怎么看?”

    李一凡不疾不徐:“我们要的不是‘机制管干部’,而是——干部用机制管自己。”

    “机制不代替党委,而是帮助党委判断、赋能、甄别、选择。”

    “我们党委的核心职责,应该从‘定人’,变成‘定标准、定平台、定逻辑’。”

    “只要标准是公开的、逻辑是可追踪的、平台是共建的——谁在用它,都不会是威胁。”

    会议室短暂沉寂。

    许宏志看着李一凡,突然一笑:“我可以支持机制下沉,但有两个条件。”

    “第一,平台不能是你个人挂帅,必须挂在省委名下。”

    “第二,机制数据必须同步存储在省委平台中心,组织系统全程介入运行。”

    李一凡点头。

    “我不反对。”

    “机制早就不是我的了。”

    “但我希望它,能成为大家都用得上的。”

    “我们不能再用传统方式讨论干部使用,而要让机制生成画像——形成‘集体自然选择’。”

    “这样——不是谁主导的,而是‘自然演化’。”

    ……

    会议结束前,赵建国总结:

    “机制不是目标,是工具。”

    “但一个好工具,能解决我们十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从今天起,省委成立‘机制接入试点专项小组’,由李一凡统筹,许宏志、陈松年参与。”

    “你们要做的是——让机制在潇湘,跑得起来,跑得久。”

    “不是跑出一个李一凡,而是跑出一套省级系统。”

    ……

    三天后,潇湘省政府官网发布公告:

    “潇湘省机制治理试点系统正式启动,首批试点包括岳阳、湘潭、岳麓科技城、湘南产业带四大区域。”

    “省委副书记李一凡同志任试点统筹负责人,全面负责机制建设推进工作。”

    “机制平台由省委办公厅、组织部、发改委联合监管,星城市提供基础支撑接口。”

    公告一出,官场舆论震动。

    因为这意味着:省委正式承认了机制系统“转正”。

    李一凡从“制度试验者”,成为全省机制运行的“实际构建人”。

    尽管他的头衔仍是省委副书记,但在各级组织中,“机制试点指挥官”的身份,才是他真正的第二政治身份。

    ……

    与此同时,李一凡亲赴岳阳、湘潭,召开地市调度会。

    他没有摆省委的架子,而是直接走进机制运行前台,与市级组织部长、发改主任、招商局长直接对接。

    他只问三件事:

    ?\t项目有没有人负责到底?

    ?\t数据有没有闭环上传?

    ?\t干部是不是知道机制和组织打分是一个口径?

    “我们不再看你汇报得多好。”

    “我们看你——有没有跑出成绩。”

    “我们组织系统给你权,但机制给你绩效。”

    “这两者——必须统一。”

    ……

    潇湘产业带项目调度会结束,湘潭市委书记私下感叹:

    “李一凡不是来夺权的。”

    “他是来把你不愿意担的责任,变成你不得不干的机制。”

    “你敢偷懒,机制让你下线。”

    “你干得好,机制帮你提拔。”

    “这比任何党委会议更残酷,也更公平。”

    ……

    三天后,大夏社在评论栏目发布长文:

    “在潇湘,制度不是空谈,是系统。”

    “李一凡,不在权力顶端,但他定义了运行的轨道。”

    “这才是真正的——重写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