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466章 启动金融反围剿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第466章 启动金融反围剿

    清晨五点,星城市政府办公楼依旧灯火通明。

    天空泛起一丝浅灰,东方微亮,而李一凡早已换上西装,站在窗前,眼神沉静。

    这一夜,他没有合眼。

    不是因为疲惫,而是因为——太清醒了。

    整个国家都还没完全意识到这场危机的真正性质,但他已经站到了前线。

    不是代表星城,而是代表这个国家里,**唯一有可能对抗“非战争型全面封锁”**的城市系统。

    而反击,从这一刻起,真正开始。

    上午八点,潇湘省委办公厅对外发布通知:

    “组织部金融调研工作小组,即日起进驻星城市,围绕城市产业基金运作规范性、财政与金融联动机制、地市权限边界等问题开展专项调研。”

    通知用词极为克制,却传达出极为清晰的信号:

    中央不动,省里要先动了。

    星城市的权力、资金、组织节奏——到了他们必须介入的时候。

    但他们忘了,李一凡不是被动应对的人。

    同一时刻,李晓薇身处四九城。

    大夏社驻潇湘分社的办公室里,她正与来自欧洲三家智库的驻四九城代表进行视频连线。

    “我们不是要求你们为中微辩护。”李晓薇看着镜头,语气冷静有力,“我们是要求你们——还原真相。”

    “如果德国默克今天受美国施压切断与中微合作,你们可以保持沉默。”

    “但明天,美国就会逼你们断掉西门子在华自动化业务,后天,就是你们的大学科研团队进出口限制。”

    “我们帮你们挡第一刀,但你们必须把我们这一次的抵抗,写进国际智库文件、输入全球数据库。”

    视频另一端沉默良久。

    最终,巴黎战略研究院代表点头:“我们答应。”

    “但要你们把中微的技术路线、资金审计、国际合作结构全部透明开放给我们。”

    林晓薇回了一句:“我们等这句话,等了十年。”

    与此同时,香港中环金融区。

    凡星投资香港分部的办公室内,李明杰坐在交易室中央,一组清晨六点才更新的信号图闪烁在投影上。

    “华尔街的贝里顿量化对我们两笔基金下达观察标记,下一步极有可能联合其他Lp逼迫基金管理层交出底层持仓数据。”

    “摩根大通子公司试图冻结我们在新加坡那支对冲产品的美元清算通道,理由是涉嫌参与‘战略性敏感行业’。”

    李明杰眉头不动,只淡淡一句:“好,很清楚,他们要的不只是数据,是我们战略结构的全貌。”

    “把那批在开曼注册的子基金重组一下,动用瑞士信托通道,把与中微相关的那一部分资产,剥离成主权级封闭基金池。”

    助理愣了一下:“你是说……不再接外部资金?”

    李明杰点头:“对,这一池基金,只为一个目的存在——保护中微和与其耦合的全部生态。”

    “我们与他们不在一个层面上斗,他们玩的是金融工具,我们打的是技术存续。”

    中午十二点,李一凡在市委常委办公室内召开闭门会议,只有赵斌、林晓峰、赵维康、刘向力、彭学文五人参加。

    他将一份清单投到大屏幕上,上面写着:

    【星城市科技安全反封锁“护城河计划”】

    目标:构建三层防线,确保中微为核心的半导体链在未来五年内具备“封锁下存活能力”

    ? 第一层:关键材料全面国产替代

    ? 第二层:替代路线备份结构

    ? 第三层:供应路径多元化国际通道(中亚、东盟、俄罗斯)

    林晓峰一边看一边皱眉:“这些计划得烧掉上千亿。”

    “我们没法全覆盖。”

    李一凡点头:“我们不需要全覆盖。”

    “我们要做的,不是100%自主,而是关键节点可替换、整体系统可延续。”

    “哪怕他们断我们一条线,我们也能从另一条线爬回来。”

    赵维康问:“中央批吗?”

    李一凡看了他一眼,语气极轻:“不需要中央批。”

    “我们用的是地方基金,用的是政策窗口期,只要你们配合、财政兜得住,谁也挡不住我们。”

    彭学文接话:“财政压力我来顶,但有个问题……”

    “省委调研组一到,他们一定会在你这套计划里找‘不规范’。”

    李一凡没有表情,只缓缓地说:

    “那就让他们查。”

    “但你放心——我做的是护国之事,他们要动我,要敢站出来说:中微的路不该走,光刻机不该造。”

    “他们敢说这话,我就敢上大会堂。”

    当天傍晚,调研组正式抵达。

    组长姓高,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典型的条线干部出身。

    李一凡亲自接待,没有推诿,没有回避。

    短暂寒暄后,高组长直言不讳:

    “我们此行任务有三,一是调查城市基金使用结构,二是核查干部职责边界,三是提出资源配置调整建议。”

    “李书记,你理解就好。”

    李一凡微笑:“理解,当然理解。”

    “只不过——有件事,我希望你们也理解。”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室窗前,指着远方尚在建设中的半导体产业集群:“这块地,是全国唯一一个从设备到材料、从设计到制造,真正具备全套能力的集成产业带。”

    “从今天开始,我们是战略防线。”

    “你们来调研,我配合。但我也会保留我的态度。”

    “因为我知道,这不是我的产业,这是我们国家未来十年的命门。”

    高组长盯着他看了五秒,什么也没说。

    但从他沉默的眼神里,李一凡知道,这一仗——注定不会只打一场。

    夜里十点,市委三楼会议室内,一份最新《中微产业安全动态评估报告》被摆在李一凡面前。

    他一页页翻过,最后看着那句评估结论:

    “如无特别干预,中微将在未来三个月内完成全面国产替代路径搭建,逐步摆脱德系设备依赖,进入结构稳定期。”

    他轻轻闭上眼,低声一句:

    “反击,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