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478章 强势整顿地方官场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第478章 强势整顿地方官场

    11月6日清晨,邵陵市。

    灰蓝色的晨雾还未散尽,市委办公楼的红砖外墙早已斑驳。几十年未改的灰色水泥走廊、木门油漆开裂,透着一股刻骨的陈旧。

    李一凡站在市委办公楼门口,手中还拿着那份中央政策机制司最新下发的文件。

    “书记,这地方真合适做复制试点?”赵斌还是忍不住低声问了一句。

    李一凡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望着远处的群山和稀疏的工业园区淡淡道:

    “星城是长出来的试点,邵陵是种进去的样板。”

    “改革从来不是挑最合适的土壤,而是选择最难的环境——只要在这里能扎根,全国就没理由不接受。”

    赵斌一震,意识到李一凡此行的真正目的——这不是复制,是挑战整个体制的惯性。

    上午十点,邵陵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正式召开。

    会议议题只有一个:机制复制试点在邵陵市的部署安排。

    市书记陈荣海表面热情,实则满腹警惕。他不是不懂这场复制的意义,而是明白:一旦启动,邵陵原有那套“稳字当头、人情优先”的运转逻辑将被撕裂。

    果不其然,第一个提反对意见的是市政法委书记高继林。

    “李书记,机制体系我们非常支持,但邵陵与星城不同,平台配套不足、干部数据库几乎是空白,财政数据也长期缺项,这样贸然推进……容易‘水土不服’。”

    一语道尽“高明”的借口。

    李一凡扫了他一眼,淡然开口:

    “你说得有理。可你怎么解释,三个月前你们刚给省厅报送过‘干部数据整合初步完成,具备中期评估条件’?”

    高继林一下子变了脸色,想说什么,又说不出。

    会议室一时间静若寒蝉。

    组织部长何国庆突然冷声插话:

    “我们来,是来建机制的,不是来听理由的。”

    “邵陵不是做不了,是不想做。”

    “不想做,是因为有些人不想让数据进系统,不想让人事变透明,不想让旧规矩消失。”

    话音落地,所有人都明白了:今天这场会,是来动刀子的。

    当天下午,省委办公厅内,一封来自省委副秘书长周立德的建议函悄然送达赵建国案头。

    标题是——

    【关于机制试点节奏和资源协同的阶段性审慎建议】

    表面上,是“防止改革过速”,实则直指李一凡“过于激进”,要求收缩机制复制范围,避免“失控风险”。

    赵建国看完,没有多言,只在末尾淡淡批了一句:

    【试点不是讲条件的妥协品,是顶层制度的验证场。谁怕改革,谁就不配谈制度。】

    然后,他把纸一折,交给了秘书:“送中组部。”

    这个批示,等于把机制复制的节奏权,直接交给了中央。

    与此同时,星城市中微科技总部大楼内,尹志绕召集的闭门会议正在进行。

    “我们准备下一步,将中微‘硬件链路’全面嵌入机制平台系统——从数据采集、边缘运算、存储加密,到算法执行。”

    “设备我们全套提供,保障国产自主性。我们的目标是——不再依赖任何外部系统。”

    参会人员一阵沉默。

    这是一次实质性突破,也是一次技术与政治的联合进攻。

    赵斌嗓子发干:“尹总……你们这不是在交产品,这是在交一份国家命脉。”

    尹志绕神色坚定:

    “李书记敢做机制革命,我们就敢做设备突围。”

    “再不合上这条数据闭环,早晚我们的算法要跑在别人的芯片上。”

    李一凡点了点头,语气低沉却笃定:

    “你这步棋,走得对。”

    “我在制度上封他们的刀,你在硬件上掐他们的脉。”

    “要赌,就赌大一点。”

    邵陵机制试点专班正式挂牌三天后,李一凡亲自走访财政局、组织部、发改委等三大系统。

    在财政局调研时,他突然问道:“2012年到2015年这三年里,有多少项目重复拨款?交叉立项?”

    财政局长脸色一变:“这个……需要调后台系统数据,我们……”

    李一凡抬手打断:“不需要查了,我已经带人查过了。”

    “总数52个项目,涉及资金7.14亿,其中有17个项目出现同一项目主体在不同年份申报成功——三次。”

    “请问,怎么解释?”

    财政局长满头冷汗:“书记,那是……那是因为旧系统和省里接口不同……”

    李一凡望向站在一旁的纪委专员,淡淡道:

    “带回去备案,列为机制模型异常行为审查样本第一号。”

    “别担心,我们不定性,机制系统会自动计算偏离值,系统认定你清白,我就信。”

    话落,全场寂静。

    这就是机制的杀伤力——不是领导决定你冤不冤,是数据决定你有没有问题。

    机制平台在邵陵上线第五天。

    来自星城市的“年轻干部数据库工程组”正式入驻,将全市正科级以上干部过往五年内的岗位调动、责任项目、廉政情况、干部测评结果,全部数字化。

    第一轮系统运转只用了72小时,生成超2.8万条基础行为标签数据。

    赵斌将结果递给李一凡:“书记,现在就可以定人、定线、定项目。”

    李一凡轻轻点头:

    “那就定。”

    “从邵陵开始。”

    邵陵市委官网发布通告:

    “经省委机制试点组审议决定,邵陵市将开展干部数据画像工作试点,探索基于数据、行为、信任结构的组织治理新机制。”

    与此同时,新华社、大夏社、南方日报三家央级媒体联合发布:

    “机制复制进入‘第二城’,地方治理结构变革深入推进。”

    “数据治理与干部评估结合,构建自我修复型体制模型。”

    而在遥远的华盛顿某个智库会议室,一名分析员将中微嵌入计划详细数据递交上去。

    他低声说:

    “大夏人不光在提交制度,他们开始交硬件。”

    “他们不光是在定义干部评分系统,是在定义——国家未来的运转语言。”

    会议室陷入久久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