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 > 第121章 历法

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 第121章 历法

    12月31号,虽然第二天的1月1号没有假期,但是陈勇的带教老师并没有打算留他一起上班,大手一挥放他出去玩了,只要别让医务科管实习生的负责人知道了就行。

    第二天早上,陈勇在手机上和家人朋友们互道元旦快乐,但这却让天幕下的人有些迷糊了。

    宋-宋仁宗赵祯

    赵祯:“主播睡糊涂了?这才腊月初二啊”。

    参与朝会的臣子想到了一种可能,会不会是后世元旦一词意思变了,和我们理解的元旦不一样。一位臣子站出来说:“元旦一词在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看主播的样子和昨日街上的景象,不像在为新年做准备,节日应该是发生了变化”。

    在北宋时期,元旦是农历正月初一,也称元日、正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元旦是一年之始,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初一),谓之元旦,俗称为新年”。在元旦到来的时候,京城宫廷里会举行大规模的朝会,皇帝要受百官的朝贺,人们称之为“排正仗”。这种盛大的景象常常有辽、高丽、西夏、于阗、回纥等地的外交官前来朝贺。

    当时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视元旦为大节日,《野客丛书》中说:“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为大节日,七日假。”也就是说,北宋时期的“元旦”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当时国家的“假日办”要发出通知,给“上班族”放假七天。

    可再看看陈勇以及外面的景象,好像完全体会不到这种感觉啊。

    最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好奇,系统提醒正在超市闲逛的陈勇准备解决问题了。

    “主播主播,你为什么要在腊月祝别人新年快乐啊”。

    陈勇:“这是历法的问题,我们这个时代通常采用太阳历,或者说公历,但我国在使用公历的时候依旧会配合夏历,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农历一起使用,两个历法因为算法不同不能重叠,那自然就有两个‘新年’了”。

    “在公元1911年,先辈通过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当时初步决定,使用夏历也就是农历(阴历,准确说应该是阴阳历)来指导农业生产,使用公历(阳历)以方便国际交流和计时,并规定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当时并不称为‘元旦’。”

    清。

    此时全体清皇帝感觉,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而陈勇肯定是不愿意听他们讲的,继续说自己的:“后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了使用公历。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一直到了1949年9月27日,经过协商会议讨论后,我们依旧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公历(阳历),并正式公布将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也就是1月1号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陈勇:“两个历法两年新年,所以元旦和春节都有举办跨年晚会,但大部分还是将正月初一视为新年,将春节看的更重要”。

    连麦的人听完,发出一计暴击:“那为啥你们没放假”。

    “...因为,节假日出事的人更多,而且都是些教科书上编都编不出来的情况,这是医生会比平日更忙,但其实警察这些才是最忙的,还要巡逻,他们才是真辛苦,我们还算好,在室内”。

    宋仁宗赵祯。

    赵祯没顾陈勇这边的嘻嘻哈哈,自言自语道,“农历,指导农事的历法吗,还真是贴切的说法”。想了想,最后还是找来了司天监监正问了问他历法方面的事。

    司天监监正:“回陛下,夏历中,呃..农历中有个概念叫朔望月,又称“太阴月”,是指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为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以从朔到下一次朔或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为长度,平均为29.5天。先贤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 一天称“朔日”,定为农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望日”,为农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

    “12个朔望月为一个周期,也就是一年,这样算来一年就是353至355天之间,而由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约为365天,12个朔望月的长度与一个回归年之间就存在约11天的差距,为了协调这一差距,先贤们引入了闰年的概念,闰年的长度为13个月,比平年多一个月,这个多出来的月份被称为闰月”。

    赵祯:“直接把多出来的那些天归到12月不行吗?”

    司天监监正:“陛下,一天是地球自转时间,一月是月球公转时间,一年是地球的公转时间,这三者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农历是阴阳历法,将天数强加到月份上只会导致日期节气等规律和天象不符,闰月的设置是为了让农历年能够更好地与回归年同步,从而保持节气与天象的对应关系”。

    司天监监正换了口气,继续说道:“日、月、年三者虽然没有联系,但我们可通过合理的历法制定和闰月规则的应用,可以确保24节气在农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稳定才能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

    赵祯:“那闰年是怎么设置的?”

    司天监监正:“回陛下,闰年的设置很复杂,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二十四节气的分布等。通常,农历中闰月的设置是为了确保农历年与回归年基本同步,特别是确保中气,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奇数节气,如立春、惊蛰等落在农历月份中的正确位置,以指导农事生产”。

    总的来说,历法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反映天体运动的真实情况,还要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求。例如,农业生产需要准确的季节划分来指导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人与人交往需要统一的日期来记录重要事件和节日。而一年天数的确定则是历法制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调整。他们间的对话被系统放上去了,陈勇看到了,就插入了几句。

    陈勇:“后世阳历月份没有朔望月的概念,而是基于地球公转的时间划分平摊到月份上,就如同分饼一样划分每块的大小,其天数相对固定,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阳历年份的长度固定为365天或366天(闰年),其中闰年的设置是为了补偿因地球公转周期不是整数天而产生的误差”。

    想了想,陈勇继续说道:“和公历这种计时用的历法不一样,农历是很精密的阴阳历,功能很多,甚至还有政治意义,比如古人认为天最大,帝王是由上天授命掌管人间的使者,因此帝王又有天子之称,可天是看得到摸不到的物象,怎么证明帝王尊位是上天授予的呢?于是历法的作用便显现出来了,所以开国皇帝登基后会首先去颁布历法指导农事,这是只有天子才能干的事,并且历法只能有一套,这样做可以确保皇帝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赵祯:“朕大概明白了,公历这种太阳历不需要指导农事,而是纯粹为了计时,想来在后世那种全球化,工业化的时代,可能这种纯粹的计时历更合适吧,就是.....最后那句大可不必说”。

    明-朱元璋

    朱元璋回想当年,他们早早将皇历定了下来,收拢了民心,感慨道:“还是咱的大妹子心细啊”。

    在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历法差异带来的疑惑后,陈勇想来先前那人都和自己连线了,又还没断开,现在没什么事那就接着闲聊吧,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假日活动方面。

    陈勇:“你们元旦都有什么活动啊?”

    “那可多了,元旦这天的清晨,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走亲访友,相互祝福,把酒相庆,其实官家准许百姓可以在三天中参与关扑游戏”。

    对古代活动并不了解的陈勇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一句:“关....扑?”

    “所谓关扑,就是一种游戏,参与游戏的双方约定好价格,用铜钱在瓦罐内或地上掷,根据钱的字幕的多少来判定输赢,赢的人可折钱取走所扑的物品,输的人要付钱”连麦之人明显是京城的有钱人,说到这里时已经隐隐约约能感到他的兴奋了,“关扑可以压的很大,车马、地宅、歌姬、舞女,都可以”。

    陈勇:“赌博啊,官方怎么能开这种口子,赌滋生情色交易,情色交易滋生毒来寻求刺激,像早先时候的五石散,后期的鸦片等等等”。虽然知道这大概没什么用,但还是习惯的反对了一句。这个话题一开,那气氛明显冷下去了,随后就是扯了几句有的没的就断开了。

    这时有其他人也连上了,给陈勇道了一句元旦快乐。而后给陈勇介绍他们的元旦活动,在他们明朝时期,有人用二寸宽、三寸长的笺纸,在上面印制出美丽精巧的梅花图案,并且工工整整地写上姓名和地址。到了正月初一这天,爆竹声声,春联鲜艳,人们满脸喜悦之情,互相拜年,普天同庆,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四处弥漫。

    陈勇:“贺卡啊,这么时尚”。

    有了这个先例,直播间不停有人连线道贺,和陈勇分享着他们时代的各式活动,以及瞧一瞧问一问后世有什么活动是他们能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