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待君琢玉 > 第8章 皇帝的心思(四)

待君琢玉 第8章 皇帝的心思(四)

    “哈哈,所以说嘛,你毕竟还是如此单纯的年纪呀!听不明白倒也无妨,想当年朕像你这般年岁的时候,对于这些事情同样也是一知半解呢。然而,朕心里很清楚,权力永远都是那些人心心念念所渴望得到的东西。”

    “他们表面上看似态度不一,有的人极力反对,而有的人则表示支持,但实际上,他们的目的无外乎就是想要获取权力而已。其中一部分人,不过是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自身已有的权力;而另一部分人,则妄图从朕这里谋取更多的权力。”

    “接下来就要开启一场由朕精心筹备的大辩论啦。杨廷和那家伙倒是撂挑子不干了,但是以内阁大臣蒋冕、毛纪等那帮老家伙为首的势力依旧存在着。”

    “他们其实也心知肚明,自己这次所做之事确实有些不太厚道。眼下杨廷和一走了之,他们就如同失去了主心骨一般,自然而然地便打起了退堂鼓,想着要把这件事给敷衍过去,就此罢休。可是天不遂人愿呐,就在这节骨眼儿上,突然杀出了一匹黑马——以年轻官员们为首的杨慎横空出世,而此人正是杨廷和的亲生儿子。”

    “在他看来,张璁这个家伙简直就是个无耻至极的卑鄙小人!正是此人将他敬爱的父亲给驱赶出朝堂,这让他心中燃起了熊熊怒火,誓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张璁彻底铲除。可到底该如何下手呢?说实话,就连身为皇帝的朕也着实摸不着头脑啊!”

    “这杨慎跟随他父亲这么多年,究竟都学到了些啥玩意儿呢?若是论起文斗来,恐怕以他那点儿本事还真不是张璁的对手。但出人意料的是,这家伙竟然突发奇想地打算采取武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你可能会觉得这杨慎是不是愚蠢到家了?其实不然,他可不傻,他不仅想要亲手击毙张璁,而且还胆大包天地计划着就在这戒备森严的皇宫之内动手。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他甚至已经物色好了一处堪称天衣无缝的行凶地点——左顺门。”

    “他为何会偏偏选中此地呢?这就得提及前朝那位恶名昭彰的大太监王振了。想当年,王振的那些狐朋狗友们正是在此处遭到了一众官员们的暴揍,最终落得个惨死当场、成为孤魂野鬼的下场。也正因如此,在某些人的心目中,左顺门已然摇身一变,成为了铲除奸佞邪恶之徒的不二首选之地。”

    “杨慎精心谋划了一场针对张璁的行动,其计划听起来倒也简洁明了:组织一众大臣潜伏于左顺门周遭,待那张璁现身,众人便一拥而上,以乱拳将之击毙,随后作鸟兽散,各回各家。”

    “乍看之下,杨慎此计似乎天衣无缝,然而细细思量,实则破绽百出。想那杨慎饱读诗书,且曾高中状元,文采斐然自是不在话下。但可惜的是,他终究并非武状元出身,对于此类打杀之事毫无经验可言。”

    “似张璁这般人物,即便尚未癫狂,但凡瞧见门口乌泱泱地聚拢着如此众多之人,岂能不知其中必有蹊跷?如此一来,他又怎会乖乖中计,自投罗网呢?”

    “不过呀,世间万事皆无绝对之说。谁能料到,便是这样一个看似粗陋不堪的计划,竟然差点儿就要了张璁的性命!而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关键原因,正是由于他的疏忽大意,忘却了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桂萼。”

    “张璁此人甚是聪慧,当他抵达京城之时,并未如常人那般急于来晋见,反倒是多长了个心眼儿,寻了一处隐蔽之地躲藏了起来。若要说张璁入京之行速度缓慢,那桂萼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且不提其行进迟缓,更为糟糕的是,这人竟毫无半点心机可言,全然不知晓京城乃是龙潭虎穴、危机重重,更有一大群人早已磨刀霍霍,只待他俩自投罗网。”

    “桂萼一路艰辛跋涉,好不容易才踏入了皇宫的大门。那一瞬间,他仿佛迷失了自我,被那至高无上的权力所迷惑。往昔那个名不见经传、微不足道的小芝麻官,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如今总算如愿以偿地登上了这权力的核心舞台。在他眼中,那些用异样目光注视着他的人们,无一不是对他充满了艳羡与嫉恨。”

    “桂萼趾高气扬、昂首挺胸地大步迈进了左顺门。恰在此刻,以杨慎为首的那帮官员们见状,岂能错过如此绝佳良机?真真是令人难以想象啊!堂堂一众朝廷命官,竟出现这般荒唐场景:一人在前狂奔逃命,一群人在后紧追不舍,而这群追兵竟是一心想要将前方那人置于死地。哈哈,瞧瞧,这便是咱大明王朝的官员,这些通过寒窗苦读以求功名利禄的士大夫们,如此行径,简直是把读书人的颜面都给丢尽啦!”

    嘉靖皇帝面色阴沉如水,突然猛地一甩衣袖,那宽大的袍袖在空中划过一道凌厉的弧线,仿佛带着无尽的愤怒与不满。

    他那锐利的目光扫过下方那些噤若寒蝉的读书人,冷哼一声道:“你们猜猜后来怎么样了?哼!自然是让那张璁和桂萼逃脱了惩罚!但你以为杨慎那群人会就此善罢甘休吗?想都别想!杨慎这家伙还真是执着得紧呐,武斗不成,竟然又改成文斗了!”

    说到此处,嘉靖皇帝的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双方人马就在这朝堂之上争吵得不可开交,那场面啊,简直比菜市场还要热闹几分!嘿嘿,真不知道该说这帮家伙是愚不可及呢,还是冥顽不灵!”

    嘉靖皇帝顿了一顿,接着说道:“不过嘛,这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杨慎此人倒也是有些能耐,不知从哪里学来了他老爹那一套,居然也敢以辞官相要挟,妄图逼迫朕改变主意。只可惜呀,他这点小伎俩在朕眼里,不过如同跳梁小丑一般可笑罢了!”

    “朕心中早已有数,朕就是要给自己的父亲正名,这一点任谁都看得明明白白。可偏偏就有那么一群不识好歹之人,非要站出来反对朕。既然如此,那朕也不会心慈手软,对于那些支持朕的人,朕自当不吝赏赐,加官晋爵不在话下,那张璁、桂萼等人,自然也就能够平步青云,扶摇直上。至于那帮吵闹不休的家伙,就让他们继续吵去吧,朕才懒得去理会呢!”

    “转眼间这件事已过去了整整三个春秋。如今,也的确到了该画上句号的时候了。不得不承认,杨慎不愧是杨廷和之子啊!此子着实是组织这些文人集会的一把好手。此次,他竟然成功地集结了多达两百余人一同向朕示威抗议,并且这群人还整齐划一地跪伏在了左顺门外。”

    “当朕亲眼目睹这一幕时,生平头一遭感受到了恐惧。自从朕踏入宫门继承皇位以来,围绕着此类事件,前前后后历经了长达三年之久的纷扰喧嚣,然而如此规模浩大的公然对抗却尚属首次。须知,那可是足足两百多号人啊!其中不仅有六部尚书、监察御史等朝廷重臣,就连六部侍郎、三品以上的高官乃至其他各级官员皆有人参与其中。倘若真要与这帮人一直争斗不休下去,这偌大的大明王朝究竟还能否正常运转?想到此处,朕心中已有决断——决定选择妥协让步。于是乎,朕即刻派人前去传话,让他们速速归去,并告知众人,他们的所思所想朕已然心知肚明。”

    “然而,就是这些不知好歹之人,竟然如此苦苦相逼于朕!常言道:泥菩萨尚有三分火气呢,朕又怎能不被气得七窍生烟?不得不说,对付这帮自恃清高、自以为是的读书人,光靠讲道理显然是行不通的,唯有动用武力方可震慑住他们。于是乎,朕当机立断,即刻下令让锦衣卫速速将那带头闹事者捉拿归案。”

    “起初,这些人似乎并未料到朕竟敢真的对他们出手,一个个都还心存侥幸。但是,当看到如狼似虎的锦衣卫手持棍棒冲过来时,他们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心中开始害怕起来。在棍棒无情地挥舞下,这群平日里只会耍嘴皮子功夫的文人墨客顿时吓得屁滚尿流,作鸟兽散。看着他们狼狈逃窜的身影,朕本以为这件事到此便可以画上句号了。”

    “岂料,事态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朕的预料。那些散去的人并没有善罢甘休,反而变本加厉地四处散播谣言,煽动更多不明真相的民众加入到反对朕的行列中来。一时之间,整个京城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局势愈发难以掌控,最终导致局面彻底失控。”

    “这群大臣们犹如一群恼人的苍蝇一般,刚刚离去没多久便又匆匆折返回来。这一次,他们可不再仅仅满足于跪地求饶这么简单了,一个个哭得稀里哗啦,鼻涕眼泪横流;有的则像市井泼妇一样撒泼打滚,吵吵闹闹个不停,真可谓是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那场面简直是惨不忍睹,一个个都表现得痛不欲生,仿佛下一刻就要去寻死觅活似的。”

    “看到如此混乱不堪的场景,朕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几近崩溃边缘。这成何体统?知道内情的知道他们这是在向朕示威施压,可那些不明就里的外人要是瞧见了这般景象,恐怕还误以为朕已经龙御归天了呢!不过,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朕倒是学聪明了不少。朕悄悄派遣锦衣卫东躲西藏地潜伏在暗处,将所有参与闹事的官员一一暗暗记录下来。”

    “待到抓捕行动开始之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平日里道貌岸然、自视甚高的官员们,不仅没有丝毫羞耻之心,反而还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他们非但毫不畏惧被拘捕,甚至还主动挺身而出,乖乖束手就擒,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参与其中。更有甚者,竟然积极踊跃地签下名字,大义凛然地举报起其他一同参与此事的同僚来。”

    “经过一番闹腾和统计,原本这场闹剧登记在册的涉案人员仅有一百四十余人,但到最终收网时,却足足抓获了多达一百九十多人之众。这场风波所涉及的范围之广、人数之多,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始料未及。”

    “说到底啊,终究还是那至高无上的皇权最为强大!就在第二天的时候,朕毫不犹豫地下达了一道诏令:凡是年龄过大、官职过高、身体素质极差以至于一打就可能丧命的,其余那些当日在左顺门闹事的大臣们,统统都要被剥去裤子,然后狠狠地打上一顿屁股!”

    “这一次打屁股的场面,真可谓是盛况空前呐!参与其中的大臣总数竟然多达一百四十多人!尽管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对这些人进行过仔细地甄别筛选,但仍然有整整十六个人由于伤势过重,尽管全力抢救却最终回天乏术,就这样丢了性命。”

    “然而事情到此并未结束,对于这些胆敢挑战皇权的大臣们,朕绝对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该罢免官职的,绝不手软;该发配边疆流放的,也毫不留情。朕就是要用这样铁血无情的手段让所有人都清楚地明白一点——皇权神圣不可侵犯,容不得任何人有丝毫的挑衅和亵渎!”

    话说到这儿的时候,嘉靖帝微微转过头,目光缓缓落在了一旁的肖瑾儿身上。

    “是不是觉得朕很可怕?很残忍?哼!你们这些人啊,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却从未想过朕所承受的压力与痛苦。你知道在这之前,朕究竟做了多少让步吗?那些家伙得寸进尺,步步紧逼,丝毫不知感恩戴德,最终才把朕逼到如此境地!”

    嘉靖帝目光凌厉地扫向肖瑾儿,然而她只是低垂着头,沉默不语,心中却是暗自思忖着这件事的复杂程度,只觉得犹如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不过话说回来,这场长达三年之久的大礼仪之争终于即将落下帷幕了。朕的父母总算能够得到应有的名分,得以正名于天下!”

    嘉靖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心头压着的一块巨石终于被挪开。

    言罢,他缓缓转过身,迈着沉稳的步伐朝着不远处的凉亭走去。

    待到亭中,他随意地坐了下来,伸手拿起桌上早已备好的茶杯,轻抿了一口。

    然而,刚一入口,他便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这茶水显然已经凉透了。

    但他并未过多在意,仍是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似乎想用这杯凉茶来缓解因方才滔滔不绝所说那许多话而引起的口干舌燥之感。

    “唉,此事已然过去多年,但每每回想起来,依旧让朕感慨万千呐。今日有幸聆听了你弹奏的曲子,竟使得朕恍然惊觉,原来还有诸多事务未曾处理妥当。看来,接下来免不了又要同那帮顽固不化的大臣们唇枪舌战一番喽!”

    嘉靖帝一边说着,一边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之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