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余生,再不弄丢你 > 第252章 只为守着她

余生,再不弄丢你 第252章 只为守着她

    老板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到了小年庄,来到了李家。

    李婶一看,老板亲自上门来请她儿子回去上班,心里更是踏实了。

    可他这个犟驴儿子,看见人家千里迢迢寻上门来,竟然还是那句话,“非常抱歉,我不回去了,我要辞职了。”

    这个精明的南方商人,怎么会轻易放弃?

    ”英超,你知道这么多年,咱们相处的像一家人一样,你要是对工资不满意,咱可以再商量,我再给你涨工资,你要是对涨工资还不满意,这酒店的股份,我给你股份,给你分红,你可一定要回去呀。”

    是呀,这么多年,这个老板对他还真是不错,从帮工到大厨,再到知名的厨师,从来都没亏待过他。

    可他不能回去了,这里有他喜欢的人,有他牵挂的人,他要陪着她,守着她,他哪里都不会去了。

    老板说尽了好话,可英超丝毫不为所动。

    哎,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这个精明的商人道:“英超,你看,咱们当初签的合同还没到期,你这中途突然辞职,是要赔偿酒店损失的。”

    没想到这个向来敦厚老实的孩子,依然坚决道:“真的是非常抱歉,我确实是不能回去了,至于赔偿,因为我的违约,需要赔给酒店多少钱,我愿意赔这笔钱。”

    这个傻小子,宁愿赔偿酒店的钱,也不愿回去。

    这到底是为什么?他这个穷山村虽然人来人往,看着热闹,可是,怎么能和深圳比呢?

    这里到底有什么,让这个小子如此留恋?

    “那你等着,等着赔偿吧。”

    撕开了脸面,酒店老板失望的离开了小年庄。

    母亲李婶也是气的,几天不理这个儿子。

    英超全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

    依然天天雷打不动的接送康馨,雷打不动的,帮着年家运送建材。

    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几天后,香港中文大学的企业管理班级,突然插进来一名新生。

    这个女孩子听说是从大陆来的。

    这班里的学生,一听说来个大陆妹,很是不屑。

    可这个大陆妹,究竟有什么背景?这也不是开学季,竟然能插进了他们班里,要知道,能进了他们学校的,哪一个不是天之骄子,这走后门插进来的,肯定不咋的。

    这些风言风语,除夕全当没听见。

    一如她当年在中都都大学时,她的目的就只是学习,对于别人的议论,她不想听见,也不想知道。

    班里的学生着实看不透这个插班进来的女孩子,她穿着朴素,克制不张扬,似乎不愿意和人多说什么,最有意思的是,这什么年代了,她竟然没有手机,偶尔打个电话,还去到学校公用电话亭打电话。

    她也不和人过多交往,经常独来独往。

    学习像拼了命般,天天抱着书,除了教室就是图书馆,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周六周日也从不离开学校,都是蹲在图书馆,更甭提什么社交、游玩了。

    还真是个奇怪人,还从来没有见过学习这么拼命的人。

    老师也很震惊,这突然插进来的这个学生,这一学期的课程几乎都要结束了,她怎么能跟得上?

    可完全出乎同学、老师的意料,这个女孩子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她究竟有个什么样的大脑,如此聪明,又如此拼命?

    远在汝山,振飞似乎和自己过不去似的,把修从汝山到平桐乡的这条路,当成了他眼下最重要的任务。

    见市里的设计单位因为钱不到位,犹犹豫豫一直不给出这设计图纸。

    他就跑回中都,找到中都的设计院,找到他曾经在中都大学的同学。

    老同学看在他的面子上,如今年轻的县委副书记的面子上,又怎能不帮忙?

    很快把这条路的图纸给设计好了,至于设计费用,振飞已经付了一部分,至于余款,以后再说吧。

    拿到图纸后,他又召集这条路两边村的村支书,让每个村里出一部分劳力,做前期的简单的铺路工作,这样会降低成本。

    施工方一看傻眼了,这个县委副书记真是拼了,为了这条路,竟然找到了这么多免费工人。

    最难得的是,这个年轻的书记,也主动加入了这免费劳力的队伍,经常来到工地上,和这群工人一起干活。

    这热情,点燃了所有人,钱是后话,大家齐心协力,攒着劲,一定要把这条路修好。

    这如火如荼的修路场景,成了汝山县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而俊超自从接手了南河湾项目之后,他也似乎忘记了自己是这里的副经理。

    每天都跑到工地上,扔掉那件西装,和兄弟们一起干活。

    似乎这天天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才能减轻一点点对除夕的思念。

    英超辞了深圳的工作,每天陪在父母身边,不论刮风下雨,他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的带着康馨去购买食材,地里的农活,这个一身力气的青壮汉子,也打理的井井有条。

    小侄儿小宝虽然没有父亲在身边,可有这个叔叔天天疼爱,也是过得极是开心。

    生活像这暖河的水般,一日又一日,川流不息自东向西一直往前奔流,一丝一毫都没有停留……

    这个年家,自从除夕走后,再也听不到笑声。

    太奶奶从不允许年家人提到除夕两字。

    可清静惯了的老太太,却让孙子怀清在她的房间,安装了家里电话的分机,天天守着这电话,似乎盼着有熟悉的声音打进来。

    没有除夕的消息,最痛苦的是,也没有了端午的消息。

    这个端午,自从上次和姐姐一起回来过一趟后,再也没回来过,也没往家打过电话。

    他在深圳哪个学校读书,学习怎么样?吃的怎么样?住的怎么样?

    年家人都无从知道。

    以前从除夕那里,多多少少还能得到一些端午的消息,如今除夕不在了,端午也杳无音讯了。

    这村里的孩子们都放假回来了,端午怎么不回来,难道他假期,又去深圳的工地上打工去了?

    可就是打工,也要往家里打个电话不是?

    这个傻小子,却一直没有一个电话,难道他出什么事了?

    一天一天过去了,年老太太,年家人,始终没等到那个熟悉的声音,那个他们虽不说,却始终盼着的电话。

    也没有接到他们家的宝贝,端午的电话。

    日子就这样在一天天的煎熬和等待中过去了。

    7月底,这个被阴云笼罩的年家,终于有了好消息。

    他们的二女儿冬至,收到了中都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个女儿,终于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