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帝国之降生嬴氏宗族 > 第172章 灭燕,而齐降于秦

大秦帝国之降生嬴氏宗族 第172章 灭燕,而齐降于秦

    燕太子丹早年在赵国与嬴政相识,后又在秦国为质时,受尽秦国的冷眼与欺辱。

    那一段寄人篱下的日子,如同阴霾笼罩着他的内心,那遭受秦国子弟的轻蔑与刁难的场景,都在他心底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终于,他寻得机会逃回燕国,看着满目疮痍、在秦国威压下摇摇欲坠的国家,太子丹暗自发誓,定要报复嬴政,挽救燕国于水火之中。

    归国之后,太子丹开启了漫长而艰难的谋划,他深知燕国国力衰微,无法与强大的秦国在正面战场抗衡,于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身怀绝技、义薄云天的江湖豪杰。

    为了招揽人才,他不惜散尽家中的万贯家财,将燕国的宫殿庭院当作礼贤下士之所,每日广设宴席,热情款待各方来客。

    只要听闻何处有贤能之士,他便亲自前往,言辞恳切地邀请其加入麾下。

    在众多投奔而来的门客中,荆轲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脱颖而出。

    荆轲本是卫国人,自幼喜好读书击剑,其剑术精妙绝伦,更难得的是,他为人慷慨侠义,在江湖中素有豪侠之名。

    太子丹初见荆轲,便被其不凡的气质与谈吐所吸引,而荆轲也对太子丹的诚意与救国之志深感钦佩,二人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此后,太子丹与荆轲时常促膝长谈至深夜。

    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月色如水,洒在庭院的石板路上,仿佛为这凝重的氛围披上了一层银纱。

    太子丹与荆轲对坐在石桌旁,桌上摆满了美酒佳肴,可二人却无心享用。

    太子丹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与期待,他缓缓站起身来,仰头望向明月,心中的悲愤与豪情如潮水般涌起,不禁吟诵道:

    “寒风冽冽兮国将亡,壮士西行兮挽危亡。秦王残暴兮苍生苦,利刃出鞘兮震八荒。”

    诗句慷慨激昂,饱含着对燕国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刺秦行动的期望。

    随后,他便与荆轲讲起了,他欲派人去行刺秦王,以安定天下,让天下百姓免受战争的苦难。

    荆轲听闻,心中亦是热血沸腾,他起身向太子丹拱手行礼,眼神坚定,表示他愿意去行刺秦王,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在二人的相视一笑之下,充满了对刺秦行动的信心。

    为了让荆轲能够顺利接近嬴政,实施那关乎燕国生死存亡的刺杀计划,太子丹可谓煞费苦心。

    他深知,要想取得嬴政的信任,必须献上足以让其心动的宝物。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将燕国督亢的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交给荆轲,以此作为进献秦王的厚礼,让荆轲得以借机接近嬴政,寻找刺杀的绝佳时机。

    终于,到了荆轲出发的日子。那天,太子丹率领一众门客身着素服,神情肃穆地送荆轲与秦舞阳至易水河畔。

    寒风凛冽,如刀割般刮过众人的脸庞,易水滔滔,河水奔腾咆哮,仿佛也在为这一去不复返的征程而悲歌。

    太子丹走上前,紧紧握住荆轲的手,眼中满是不舍与期许,随后他后退一步,再次慷慨悲歌:

    “易水寒波涌,壮士赴秦中。生死皆为义,燕国盼归鸿。”

    荆轲深受感染,和着节拍,仰天长啸: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那激昂的歌声,透着视死如归的豪迈,在易水河畔久久回荡,在场众人无不被这悲壮的氛围所打动,纷纷落泪。

    荆轲与秦舞阳转身,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秦国的道路,他们的身影在寒风中渐行渐远,承载着燕国的希望与未来。

    然而,他们的行踪却被嬴恪安插在燕国的影卫发现。

    嬴恪深知荆轲刺秦一旦成功,将会对秦国的统一大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虽然历史中荆轲刺秦并未成功,但他还是不敢有丝毫懈怠,当机立断,派出影卫,快马加鞭去劫杀荆轲两人。

    在燕国边境的一处山谷,荆轲等人正匆匆赶路。

    这山谷两侧山峰高耸,怪石嶙峋,气氛阴森压抑。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打破了山谷的寂静。

    只见一群黑衣人从两侧山坡如猛虎般冲下,将荆轲等人团团围住,为首的黑衣人目光如电,手中长刀闪烁着寒光,正是嬴恪派来的影卫。

    “你们是什么人?为何拦住我们去路?”荆轲手持长剑,警惕地注视着黑衣人,大声问道。

    黑衣人并不答话,只是挥舞着长刀,朝着荆轲等人凶狠地扑来。

    秦舞阳见状,吓得脸色苍白如纸,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

    荆轲心中暗叫不好,他深知此次遇到的绝非普通劫匪,而是有备而来、训练有素的杀手。

    荆轲深吸一口气,镇定心神,挥舞着长剑,与黑衣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剑法精妙绝伦,身形矫健敏捷,一时间,黑衣人竟难以近身。

    但黑衣人训练有素,配合默契,逐渐将荆轲等人包围得水泄不通。

    “荆轲,今日便是你的死期!”为首的黑衣人冷冷地说道,声音中透着一丝寒意。

    “哼,想要杀我,没那么容易!”荆轲大喝一声,施展出浑身解数,长剑如蛟龙出海,在黑衣人阵中穿梭自如,一时间竟斩杀了数名黑衣人。

    然而,杀手们源源不断地涌来,荆轲渐渐感到体力不支。他心中明白,今日恐怕难以逃脱。

    就在这时,一名黑衣人瞅准时机,从背后偷袭,一刀砍在荆轲的背上。

    荆轲吃痛,一个踉跄,但他强忍着伤痛,转身将长剑刺入那名黑衣人的胸膛。

    “荆轲!”秦舞阳惊恐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恐惧。

    “你快走!”荆轲大声喊道,同时奋力抵挡着黑衣人的攻击。

    秦舞阳哪敢停留,转身拼命逃窜。黑衣人也不追赶,只是将荆轲团团围住,展开最后的攻击。

    荆轲身上多处受伤,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但他依然顽强抵抗,毫无惧色,最终,寡不敌众,被黑衣人斩杀。

    嬴政在咸阳宫中听闻嬴恪派人在燕国边境截杀了荆轲,又得知这一切乃是燕太子丹的阴谋,顿时怒不可遏。

    他觉得燕国此举是对秦国的公然挑衅,是对他权威的严重践踏,盛怒之下,嬴政当即下令,命王翦和辛胜率军攻打燕国。

    秦军士气高昂,如汹涌的潮水般向燕国边境推进。

    燕军自知不敌秦军,面对秦军的强大攻势,燕军将士们人心惶惶,毫无抵抗之力。

    秦军乘胜追击,王翦率领大军一举攻破燕国首都蓟城。

    燕王喜与太子丹率领着燕军残部,慌不择路地逃往辽东郡襄平。

    但李信因为灭楚之事,被嬴政认为自大,所以他没有参加灭楚之战,此次又怎会放弃这来之不易的军功,遂带兵穷追不舍,一直追到衍水。

    燕王喜在这危急关头,听信了旁人的计策,认为只要献上太子丹的首级,就能平息嬴政的怒火,从而保全燕国。

    于是,燕王喜派人斩杀了太子丹,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求和 但秦国怎会轻易罢手。

    王贲在得到主帅王翦的命令后,率兵来支援李信,与李信兵分两路,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彻底击溃了辽东燕军主力,成功俘虏燕王喜,燕国至此宣告灭亡。

    随后嬴政下诏在燕国故地设立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将燕国的土地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此时,山东诸国中,唯有齐国还在苦苦支撑。

    齐国自济西之战后,实力一直未能恢复,在秦国大肆兼并其他国家时,因远离秦国,便独居齐地一隅,对秦不作防备。

    齐君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对秦采取结好政策,不敢支援其他五国抗秦。

    丞相后胜更是被秦国重金收买,只幻想与秦联盟,既不与各国合纵抗秦,也不在本国加强战备,齐王完全听信了后胜的主张。

    直到秦国攻灭了五国以后,齐王才如梦初醒,感觉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准备抵御秦军进攻。

    但嬴政没有给齐国准备的机会,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由原燕国南部南下进攻齐都临淄。

    齐军士气本就低落,对秦军突然从北攻来,更是毫无防备,顿时措手不及,军队迅速土崩瓦解。

    随后,齐国国君见曾经六国,只剩齐国一家,独木难支,遂向秦国投降。

    秦军一路畅通无阻,一举接管临淄,齐国宣告灭亡,齐王也在秦国接管临淄之时,与众大臣自焚于临淄宫殿之中。

    在齐灭亡后,嬴政在齐设置齐郡和琅邪郡,将齐国也纳入了秦国的统治范围。

    至此,秦国历经多年艰苦卓绝的征战,终于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诸侯割据、相互攻战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