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骨 第159章 报丧鸟
一群报丧“鸟”停在风浮濯身后,笼罩出晦暗的影子,后者便面色如常地将“望枯”塞进箱箧里,再从案上拿出好些瀚海阑干的书卷盖上,用以遮掩。
当望枯随意翻开一封信笺,便是陈情血书时。她便知道,这场美梦终是到了头。
“噢——求着父皇赏赐一间僻静的雅苑,却不住下,便是为了偷藏白骨偶啊!风银柳!你好大的胆子!”
太子殿下还是那副模样,虎头虎脑,份量不轻,还生着一双恨意绵长的眼睛。
风浮濯的身骨虽被削了又削,却也不改执拗本性:“太子殿下,您多虑了。”
太子:“多不多虑,他们一查便知!众人听令!一半人将他衣裳给扒了!另一半人去屋内翻找!”
“是!”
这些皇子、世家子都已长大了,早已看不出儿时的面目。但始终跟在太子后头,蛮不讲理地厌弃风浮濯。
风浮濯轻描淡写:“太子殿下,衣裳为人之本,卑职宁可死,也不受此等屈辱。”
太子一点即燃,倒是无端猜忌起来:“好你个风银柳!莫非白骨偶就藏在他身上!难怪碰着他就没好事!还不快抢过来!”
他们一哄而上,好似人高马大,却被“走为上计”的风银柳耍得团团转,一翻檐上,就消失不见。
一人出谋划策:“太子殿下!他如此嚣张跋扈!就该趁早向皇上如实禀报啊!若有士兵捉拿,他自当束手就擒了!”
太子猛拍他脑袋:“笨!父皇最恨本宫不劳而获了,若是传入他耳里,本宫还如何求白骨偶将质子之责让与旁人!言而总之!你们谁敢告知父皇!谁就等着倒大霉罢!”
旁人忙不迭:“是、是……”
风浮濯藏匿得好,整夜没能让他们找寻到踪迹。次日天晴朗,风却凉,他却先发制人,为太子主动“请缨”——
恰是那时风银柳误入四百年后的宫中佛堂,望枯还亲眼所见之事。
太子仍是带着人手,拎他去了佛堂。
而这一回,他仍旧找不到巫蛊偶,还一怒之下痛砸牌位,火烧天边。
不为人知的后话却愈发明晰。
皇上派人将他拖去御花园打板子:“逆子!这些牌位可都是你的祖宗!你今日敢烧,朕就敢让你拿命来赔!”
“不!啊——父皇!儿臣知错了!儿臣当真知错了!”太子哀嚎声久不决堤,却要如那狗皮膏药,死到临头也要拉风浮濯陪葬,“父皇!是风银柳的错!你们都被他骗了!他是那罪臣风长引的遗孤!为给父母报仇,才于渡口演戏的!如此欺君罔上!还不将他捉走!”
皇上震怒:“你这逆子!当着朕的面也敢乱嚼舌根么!你且记着!银柳无姓!他替你行太子之义,是因他为良善之人!想为江山社稷捐躯!而非你天生贵命!理应让他如此!”
太子喘着粗气:“儿臣……儿臣就是贱命一条!也比这处心积虑的祸害好!”
皇上怒不可遏:“给朕狠狠地打!朕不喊停!便不许停手!”
奴才们:“……是!”
隔墙外,竖起耳朵偷听的人不计其数,一听“风长引”的姓名,无论认识与否,都让此事传遍了整个中宫——
那乘着素舆,肩披大氅的天姿国色之人,正是听了这些,才姗姗来迟。只是面色苍白,浑身无力,若非是见来之不易的爱子,才让泪水充盈了眼眶。她的皮囊惨白太过,如那油灯罩,唯此间一盏幽微的火吊着气数,却命比纸薄。要么焚了自身,要么扑灭火种。
此人便是当朝皇后——若非望枯两眼清明,记人识容。单是见这病秧子的模样,说是端宁皇后也未尝不可。
皇后恹恹:“皇上……是臣妾教导无方,若是有什么怨气,臣妾代劳便是……”
皇上斥责:“慈母多败儿!皇后!你还要如此执迷不悟下去么!”
皇后迈下素舆,任风霜打身:“中宫谁人不知,臣妾这温容皇后,早在变为药罐子之时,便名存实亡了。活到今日,臣妾药也吃够了,死也是一念之间的事,若圣上动不了手,臣妾自己来便是。”
皇上瞪眼,脚下迟疑:“皇后,你这是在逼朕么?”
皇后一笑:“臣妾怎敢。”
二人虽各执一词,却各知事理。
笑话可自个儿笑,却不可让下人笑。
皇上只得忍让:“……好,都停手!”
那长板凳上奄奄一息的太子,两眼发白,口吐唾沫,吃了什么便吐了什么,当真是个劳什子。
“皇后,今日朕可让你一回,可若还有下回,”皇上踱步她身旁,再绝尘而去,“唯有冷宫见了。”
皇后打心眼里知足,竟难得一笑:“多谢皇上。”
她太久不曾落地,每一步都像脚踩碎渣。还未行去三步,便昏聩倒地。
她死了。
在几十号人的眼里,在朗朗乾坤下。
旁人惊慌失措,望枯却觉她是去意已决,死得正是时候。
又不得已过分猜忌。
——对儿孙无限垂怜,也是后位者的应尽之责么?
……
这般一闹,风浮濯的身世之谜便成了皇宫禁密,再嘴碎的公公也矢口不谈,生怕脑袋不保。
皇上为将风浮濯安抚,赏赐银钱万两,布匹十匹,与一免死金牌。自此,还特赦他不必再学“礼教”,下月启程之前,都可随意进出皇宫。甚至,若他愿意,也可承太子宫印,替那草包掌权。
望枯明白,这些人是早在从渡口里归来时,就已然识破风浮濯的“真身”。之所以对他百般青睐,是知晓彼此目的都有不纯,拴在身旁才知其底细,索性堂堂正正一决高下。
如今,胜负分晓。
风浮濯一败涂地。
因良心难悖。
而他来日所去之处,是如今兰氏一族抢夺而来的北国。
兰氏一族哪怕并无巫蛊偶,也盛况依旧,轻而易举将祉州毁坏一空,却未占领。
祉州不为要地,皇上想不损一兵一卒,就只能出此人质的下策。
指不定,还算计到了大势已去、至善至真诚的风浮濯会想“报答救命之恩”。
而风浮濯二次投营,正是一桩自保之计。
更何况,东窗不亮西窗亮,能报一仇就算一仇。
他要博弈下一个十年,更下一个十年。
直至哪日成了为止。
……
再然后,风浮濯舌头已去,两眼尽失,却能稳稳当当地带着“望枯”穿街走巷。
他没了双眼和舌头,就是走了百遍的路,第二日也仍会不知所踪。
但他一次次重蹈这些。
望枯知晓,他心有不甘,才舍得将光阴蹉跎在这些无用之事里。
他的步子的确沉稳,错落有致,甚至顾及一花一世界,从不往草坪处行走,还会轻抚一把墙沿的杂草可还安然。
若是被人拔除了,他也不会“感时花溅泪”,更不会丢了心绪,只是为它翻来佛经一页,把躲在十步开外的“随从”唤来,让他念给它听。
渡它,恕己。
起先,望枯听得昏昏欲睡。久而听惯了,若是一日不听,又会不忍想念。
当真起了静心寡欲,看破红尘的用处。
直至启程前的最后一日,风浮濯也未行琐事,只是为“望枯”精挑细选了一身小褂,当分别之礼——红衣,小袄,图个喜庆。他便坐在渡口处,听了彻夜风与浪的哭嚎。
今夜无月。
难以聊寄相思。
……
后一日的卯时,却给了一桩风浮濯意外之喜。
因太子半死不活,又亡了一个生母,无心争斗;皇上暗中调查多日,无法近身从他身上抢夺,又难以证实“白骨偶”究竟是何物,不了了之。因此,风浮濯有幸保住了白骨偶,能带着望枯共同去往那冰封之处。
这一天,好似正月十五一般,沸反盈天,却有年味消逝的萧索,才以送别之姿,向此花车——与再会幽冥里所见的景致有九分相像。
余下的一分,是正大光明坐在他身侧的红衣小木偶。
“快看!那是何物!”
“太子殿下的木头娃娃?”
“什么娃娃!这一看就是有灵之物,应唤作小佛祖!”
“失敬失敬!小佛祖莫要怪罪!”
“这佛祖……生得当真别致。”
风浮濯眉宇染了笑,且用随手携在身上的笔墨,为她写下几个大字:白骨偶大人可要为他们赐些福祉?
望枯却不由愕然。
他们为何看得见?
她曾听风浮濯亲口说过,白骨偶只在他的手中留了不到十年。日后被兰氏一族软禁时,还因终日追悔此事,而彻夜难眠。
出了磐州后,快马加鞭了一月半,就来此昭昭雪落的领地。风浮濯小心将“望枯”收入囊中,才下马车。
稀奇的是,这些五大三粗的、站在城门前的人们。忽而脸色大变,为风浮濯卑躬屈膝。
“恭迎白骨偶大人归来!”
“天呐!白骨偶大人真的回来了!”
风浮濯并未言语。
只是收紧了藏在衣襟的“望枯”。
那统领面熟,正是那日错打磐州的愣头青,名讳还有“兰蕙质心”之意。如今却握紧风浮濯的手,字里行间满是敬佩。
兰为蕙:“这质子选对了!他可是能让白骨偶都心甘情愿跟着的人!今夜定要好酒好肉地招待着!都收收那些折磨人的把戏!听清了么!”
风浮濯与他拉开距离,用随身的笔墨写下一行:你们是如何知晓的?
兰为蕙大手一挥:“是白骨偶大人救了我们!还赋予了我们想都不敢想的‘神力’!我们当然告知得到!”
风浮濯再写:但请将军言明。
兰为蕙爽快一笑:“也并非那般唬人!杀过人的都知道!白骨偶大人的木头身有相当重血腥气!一嗅便知!”
当望枯随意翻开一封信笺,便是陈情血书时。她便知道,这场美梦终是到了头。
“噢——求着父皇赏赐一间僻静的雅苑,却不住下,便是为了偷藏白骨偶啊!风银柳!你好大的胆子!”
太子殿下还是那副模样,虎头虎脑,份量不轻,还生着一双恨意绵长的眼睛。
风浮濯的身骨虽被削了又削,却也不改执拗本性:“太子殿下,您多虑了。”
太子:“多不多虑,他们一查便知!众人听令!一半人将他衣裳给扒了!另一半人去屋内翻找!”
“是!”
这些皇子、世家子都已长大了,早已看不出儿时的面目。但始终跟在太子后头,蛮不讲理地厌弃风浮濯。
风浮濯轻描淡写:“太子殿下,衣裳为人之本,卑职宁可死,也不受此等屈辱。”
太子一点即燃,倒是无端猜忌起来:“好你个风银柳!莫非白骨偶就藏在他身上!难怪碰着他就没好事!还不快抢过来!”
他们一哄而上,好似人高马大,却被“走为上计”的风银柳耍得团团转,一翻檐上,就消失不见。
一人出谋划策:“太子殿下!他如此嚣张跋扈!就该趁早向皇上如实禀报啊!若有士兵捉拿,他自当束手就擒了!”
太子猛拍他脑袋:“笨!父皇最恨本宫不劳而获了,若是传入他耳里,本宫还如何求白骨偶将质子之责让与旁人!言而总之!你们谁敢告知父皇!谁就等着倒大霉罢!”
旁人忙不迭:“是、是……”
风浮濯藏匿得好,整夜没能让他们找寻到踪迹。次日天晴朗,风却凉,他却先发制人,为太子主动“请缨”——
恰是那时风银柳误入四百年后的宫中佛堂,望枯还亲眼所见之事。
太子仍是带着人手,拎他去了佛堂。
而这一回,他仍旧找不到巫蛊偶,还一怒之下痛砸牌位,火烧天边。
不为人知的后话却愈发明晰。
皇上派人将他拖去御花园打板子:“逆子!这些牌位可都是你的祖宗!你今日敢烧,朕就敢让你拿命来赔!”
“不!啊——父皇!儿臣知错了!儿臣当真知错了!”太子哀嚎声久不决堤,却要如那狗皮膏药,死到临头也要拉风浮濯陪葬,“父皇!是风银柳的错!你们都被他骗了!他是那罪臣风长引的遗孤!为给父母报仇,才于渡口演戏的!如此欺君罔上!还不将他捉走!”
皇上震怒:“你这逆子!当着朕的面也敢乱嚼舌根么!你且记着!银柳无姓!他替你行太子之义,是因他为良善之人!想为江山社稷捐躯!而非你天生贵命!理应让他如此!”
太子喘着粗气:“儿臣……儿臣就是贱命一条!也比这处心积虑的祸害好!”
皇上怒不可遏:“给朕狠狠地打!朕不喊停!便不许停手!”
奴才们:“……是!”
隔墙外,竖起耳朵偷听的人不计其数,一听“风长引”的姓名,无论认识与否,都让此事传遍了整个中宫——
那乘着素舆,肩披大氅的天姿国色之人,正是听了这些,才姗姗来迟。只是面色苍白,浑身无力,若非是见来之不易的爱子,才让泪水充盈了眼眶。她的皮囊惨白太过,如那油灯罩,唯此间一盏幽微的火吊着气数,却命比纸薄。要么焚了自身,要么扑灭火种。
此人便是当朝皇后——若非望枯两眼清明,记人识容。单是见这病秧子的模样,说是端宁皇后也未尝不可。
皇后恹恹:“皇上……是臣妾教导无方,若是有什么怨气,臣妾代劳便是……”
皇上斥责:“慈母多败儿!皇后!你还要如此执迷不悟下去么!”
皇后迈下素舆,任风霜打身:“中宫谁人不知,臣妾这温容皇后,早在变为药罐子之时,便名存实亡了。活到今日,臣妾药也吃够了,死也是一念之间的事,若圣上动不了手,臣妾自己来便是。”
皇上瞪眼,脚下迟疑:“皇后,你这是在逼朕么?”
皇后一笑:“臣妾怎敢。”
二人虽各执一词,却各知事理。
笑话可自个儿笑,却不可让下人笑。
皇上只得忍让:“……好,都停手!”
那长板凳上奄奄一息的太子,两眼发白,口吐唾沫,吃了什么便吐了什么,当真是个劳什子。
“皇后,今日朕可让你一回,可若还有下回,”皇上踱步她身旁,再绝尘而去,“唯有冷宫见了。”
皇后打心眼里知足,竟难得一笑:“多谢皇上。”
她太久不曾落地,每一步都像脚踩碎渣。还未行去三步,便昏聩倒地。
她死了。
在几十号人的眼里,在朗朗乾坤下。
旁人惊慌失措,望枯却觉她是去意已决,死得正是时候。
又不得已过分猜忌。
——对儿孙无限垂怜,也是后位者的应尽之责么?
……
这般一闹,风浮濯的身世之谜便成了皇宫禁密,再嘴碎的公公也矢口不谈,生怕脑袋不保。
皇上为将风浮濯安抚,赏赐银钱万两,布匹十匹,与一免死金牌。自此,还特赦他不必再学“礼教”,下月启程之前,都可随意进出皇宫。甚至,若他愿意,也可承太子宫印,替那草包掌权。
望枯明白,这些人是早在从渡口里归来时,就已然识破风浮濯的“真身”。之所以对他百般青睐,是知晓彼此目的都有不纯,拴在身旁才知其底细,索性堂堂正正一决高下。
如今,胜负分晓。
风浮濯一败涂地。
因良心难悖。
而他来日所去之处,是如今兰氏一族抢夺而来的北国。
兰氏一族哪怕并无巫蛊偶,也盛况依旧,轻而易举将祉州毁坏一空,却未占领。
祉州不为要地,皇上想不损一兵一卒,就只能出此人质的下策。
指不定,还算计到了大势已去、至善至真诚的风浮濯会想“报答救命之恩”。
而风浮濯二次投营,正是一桩自保之计。
更何况,东窗不亮西窗亮,能报一仇就算一仇。
他要博弈下一个十年,更下一个十年。
直至哪日成了为止。
……
再然后,风浮濯舌头已去,两眼尽失,却能稳稳当当地带着“望枯”穿街走巷。
他没了双眼和舌头,就是走了百遍的路,第二日也仍会不知所踪。
但他一次次重蹈这些。
望枯知晓,他心有不甘,才舍得将光阴蹉跎在这些无用之事里。
他的步子的确沉稳,错落有致,甚至顾及一花一世界,从不往草坪处行走,还会轻抚一把墙沿的杂草可还安然。
若是被人拔除了,他也不会“感时花溅泪”,更不会丢了心绪,只是为它翻来佛经一页,把躲在十步开外的“随从”唤来,让他念给它听。
渡它,恕己。
起先,望枯听得昏昏欲睡。久而听惯了,若是一日不听,又会不忍想念。
当真起了静心寡欲,看破红尘的用处。
直至启程前的最后一日,风浮濯也未行琐事,只是为“望枯”精挑细选了一身小褂,当分别之礼——红衣,小袄,图个喜庆。他便坐在渡口处,听了彻夜风与浪的哭嚎。
今夜无月。
难以聊寄相思。
……
后一日的卯时,却给了一桩风浮濯意外之喜。
因太子半死不活,又亡了一个生母,无心争斗;皇上暗中调查多日,无法近身从他身上抢夺,又难以证实“白骨偶”究竟是何物,不了了之。因此,风浮濯有幸保住了白骨偶,能带着望枯共同去往那冰封之处。
这一天,好似正月十五一般,沸反盈天,却有年味消逝的萧索,才以送别之姿,向此花车——与再会幽冥里所见的景致有九分相像。
余下的一分,是正大光明坐在他身侧的红衣小木偶。
“快看!那是何物!”
“太子殿下的木头娃娃?”
“什么娃娃!这一看就是有灵之物,应唤作小佛祖!”
“失敬失敬!小佛祖莫要怪罪!”
“这佛祖……生得当真别致。”
风浮濯眉宇染了笑,且用随手携在身上的笔墨,为她写下几个大字:白骨偶大人可要为他们赐些福祉?
望枯却不由愕然。
他们为何看得见?
她曾听风浮濯亲口说过,白骨偶只在他的手中留了不到十年。日后被兰氏一族软禁时,还因终日追悔此事,而彻夜难眠。
出了磐州后,快马加鞭了一月半,就来此昭昭雪落的领地。风浮濯小心将“望枯”收入囊中,才下马车。
稀奇的是,这些五大三粗的、站在城门前的人们。忽而脸色大变,为风浮濯卑躬屈膝。
“恭迎白骨偶大人归来!”
“天呐!白骨偶大人真的回来了!”
风浮濯并未言语。
只是收紧了藏在衣襟的“望枯”。
那统领面熟,正是那日错打磐州的愣头青,名讳还有“兰蕙质心”之意。如今却握紧风浮濯的手,字里行间满是敬佩。
兰为蕙:“这质子选对了!他可是能让白骨偶都心甘情愿跟着的人!今夜定要好酒好肉地招待着!都收收那些折磨人的把戏!听清了么!”
风浮濯与他拉开距离,用随身的笔墨写下一行:你们是如何知晓的?
兰为蕙大手一挥:“是白骨偶大人救了我们!还赋予了我们想都不敢想的‘神力’!我们当然告知得到!”
风浮濯再写:但请将军言明。
兰为蕙爽快一笑:“也并非那般唬人!杀过人的都知道!白骨偶大人的木头身有相当重血腥气!一嗅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