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风起扬州 第84章 袁术的野心
热门推荐:
逼我退团,我一首歌火遍全国
你好,我的1979
落魄甜妻:总裁老公轻点宠
慕少凌阮白
穿书之炮灰变身天道亲闺女
开局系统助阵,我赶海都爆桶赵勤赵平
开局系统助阵,我赶海都爆桶赵勤阿和
开局系统助阵,我赶海都爆桶赵勤彭老六
赵勤彭老六
朱治闻言,亦是朗声笑道:“闻听伯符小挫一阵,又匆匆前往袁术大帐,我等担心袁术会对伯符不利,故而前来探望!”
吕范亦是笑道:“君理所言极是,但我观伯符气色红润,想来袁术并未为难于他。而且伯符眼中那抹抑郁之色已然消散许多,想必是有了什么喜事吧!”
孙策环顾四周,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言道:“子衡真是我心之所向,料事如神。此处人多口杂,非畅谈之地,二位请随我来。”
言毕,他引领着朱治与吕范步入一处隐秘的角落,沉声道:“君理、子衡,吾已用传国玉玺与袁术交换得三千精兵,五百匹马,意在前往丹阳,与舅父会合,共谋宏图大业。”
朱治闻言,面露喜色,慨然言道:“如此一来,伯符将不再受制于人,实乃可喜可贺。昔日尊父在世时,对我多有倚重。今日既然伯符已决定离去,我自当追随伯符左右。”
吕范亦笑道:“正是,同行无疑。伯符年少而志远,胸怀大志,必将成为一代明主。我手下尚有百余精壮之士,愿以此暂助伯符一臂之力。”
孙策面露忧色,道:“有二位鼎力相助,大业或可期。然二位若不辞而别,袁术是否会心生怨怼?”
吕范摆手而笑,说道:“无妨,袁术对我二人并不看重。即便离去,他亦不会介怀。”
孙策眼中光芒坚定,面露喜色,道:“如此,那便共赴丹阳,图谋大业。”吕范轻拍孙策肩头,神色果决道:“伯符,你既有此壮志,我二人自当倾尽全力。子衡,你我多年默契,此刻正是施展之际。”
朱治点头,目光炯炯:“诚然,袁术之处虽为小节,但我等心中有大义。不过,为免给伯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二人不能与伯符同行。今夜,我二人将悄然离去,直奔丹阳,提前与吴景会合,与伯符共图天下。”
吕范点头赞同,道:“此言有理,既然如此,我与君理先行一步,于丹阳恭候伯符。”
孙策郑重地点了点头,三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
而此刻在大帐之中,袁术手捧玉玺,端坐于上,脸上洋溢着得意之色,目光怔怔地凝视着那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直击袁术心灵深处。
玉玺的光华映照在他狂热的双眸中,帐外风声呼啸,仿佛也在为这至宝欢呼。
此时,阎象与杨弘联袂步入大帐,帐内气氛瞬间变得凝重。阎象询问道:“主公,闻您已下令借予孙策三千兵马,可有此事?”
袁术轻轻瞥向阎象,语气淡然却坚定地说:“确是我所下令无误。刘繇因私怨伤害其家人,他遂以此物作为担保,借兵马三千。我念他孝心可嘉,故借予兵马,让他返乡解救家人。你放心,待他家人脱困,他自会归来。”
阎象闻言,急切地劝说道:“主公,您此举恐有欠考虑。孙策此人,与其父孙坚一般,皆是野心勃勃之辈。刘繇之事不过是他寻找的一个借口罢了,孙策的真正目标,乃是丹阳郡的吴景。吴景乃其舅父,当年也曾效力孙坚麾下。一旦孙策抵达丹阳郡,丹阳郡必将脱离主公的控制。”
袁术闻言,却哈哈一笑:“无妨无妨,即便他真敢背叛我,等我攻下庐江郡,再以孙策不归为由,讨伐丹阳便是。此举又有何妨?况且,借此事我能得到这玉玺,岂不是天意所在?”
阎象一时之间无言以对,不知该如何继续劝谏。此时,杨弘却挺身而出,拱手行礼道:“主公英明,臣恭喜主公获得此稀世珍宝。如今玉玺在手,此乃天命所归,主公何不借此机会,登基称帝,号令天下?”言罢,他目光如炬,满含期待。
袁术听到杨弘的劝言,脸上瞬间绽放出满意的笑容。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高高举起玉玺,对着帐顶朗声大笑:“既然是天命所归,我袁术岂能违背?”
然而,阎象却紧锁眉头,声音低沉而坚定地说道:“主公,此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虽然天下大乱,诸侯各自为政,但汉室依旧拥有正统之名。主公若此时称帝,必将成为众矢之的。为天下所不齿,还请主公三思啊。”
“依臣之见,不如借玉玺之名,扶持一位刘氏族人为帝,而主公则掌控朝政,效仿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此既能获得名分,可与董卓抗衡;又可避免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阎象说完,帐内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而紧张。袁术面露沉思之色,将手中的玉玺缓缓转动,光芒闪烁不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袁术缓缓开口道:“我袁氏乃陈族后裔,大舜之后。陈以土承火,顺应天命。况且有谶言曰‘代汉者当涂高也’,而我字公路,正合此谶。如今又手握传国玉玺,若不称帝,岂不是逆天而行?此举无疑是逆天而动。\"
阎象闻言,面色骤变,急切劝阻道,\"万万不可轻举妄动。昔日周室后稷,广施德政,功勋显赫,至文王时,已坐拥天下三分之二,即便如此却仍恭谨事奉殷商。主公家世虽显赫一时,却尚未达到周室之鼎盛;汉室虽渐趋衰微,却也绝非殷纣王那般残暴无道。因此,此等行径,断不可取。\"
杨弘则持不同意见,他向袁术进言道:\"主公,顺应天命,登基称帝,此乃大势所趋,天命难违。阎象大人,您为何要阻挠主公的大业呢?\"
阎象见无法说服袁术,又有猪队友在一旁推波助澜。只好转而提出建议:\"主公,称帝一事,需谨慎考量,不可急于求成。目前,孙策已撤离,但六安城的张固正虎视眈眈,威胁我大军粮道。舒县的陈温更是坚守城池,拒不投降,加之黄祖在皖县蠢蠢欲动,随时可能支援陈温。不如先平定庐江之乱,再议此事,如何?\"
袁术闻言,微微颔首,道:\"既如此,称帝之事便暂且搁置。待将这些宵小之辈一一铲除后,再做定夺!\"
……
其实,在张固出兵之前,袁术已对舒县连续发动了三次猛烈的攻城战役。尽管舒县的兵力从近万人锐减至五千余人,但陈温指挥的大军依旧在城内展开了顽强的抵抗,使得舒县始终未被袁术攻破。
在舒县城内,陈温与庐江太守陆康正商议对策。近期,由于袁术大军压境,陈温在巨大的压力下病倒了。
“咳,咳,咳。”陈温咳嗽着对陆康说,“季宁兄,听说张安定已经攻破了六安,进入了庐江郡。作为庐江太守,你对此有何看法?”
陆康现年67岁,比陈温大了十几岁。陈温对陆康一直非常敬重。
陆康面露苦笑,回答道:“刺史大人,庐江原本只是面对袁术的威胁,我们曾向刘表求援,与袁术处于敌对状态。没想到张固却突然介入,使得如今的局势更加错综复杂了。”
陈温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地说:“季宁兄,我现在已是病入膏肓。面对当前的局势,我不得不为家人做一些打算。我们是否可以将庐江郡交给张固呢?”
陆康闻言大惊,连忙说道:“元悌,你何必有这样的想法?虽然张固已得到扬州刺史之位,但我始终认为这个位置应该是你的。”
陈温摆手示意陆康不必多说,继续说道:“季宁兄,你是我的好友,又可以说是我长辈。以前我身体健康时,对朝廷任命张固为扬州刺史多有不满,还想与他争斗一番。但现在,我不得不考虑退路了。”
陆康劝慰道:“元悌,你只要安心养病,一定会好起来的。何必去想这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呢?”
陈温苦笑着摇摇头说:“季宁兄啊,我自己的身体情况我心里清楚。其实,不管是将庐江郡交给刘表还是张固,对我来说都无所谓。只要能保全我一家老小便可。但你是我多年的好友,你的家族又是吴郡的世家大族,将来很可能会在张固的手下。因此,我不得不为你的未来考虑一二。”
陆康沉思片刻后说道:“如果这样的话,刘表已经派遣黄祖进入庐江,那黄祖恐怕不会善罢甘休吧?只是没想到,黄祖到达皖县之后,便按兵不动!”
陈温无奈地苦笑:“是啊,请神容易送神难,当初我只想因为刘表与袁术的敌对关系,还有对张固这个扬州刺史的忌惮,才向刘表求援。但现在我已经顾不上这些了。季宁兄,麻烦你去联络张固,告诉他庐江郡和舒县的几千大军愿意投降于他,请他善待我们两家的家人。至于袁术和黄祖,就看他自己如何把他们赶出庐江郡了。”
“那将是他张固个人需要深思的问题。季宁,待我离世之后,还望你能代为关照我的家人,对此我将不胜感激。”
陆康郑重地点了点头,回答道:“元悌请放心,此事我自当一力承担。我必定会不负元悌的嘱托。”
“咳,咳,咳。如此,多谢季宁兄长!”
……
吕范亦是笑道:“君理所言极是,但我观伯符气色红润,想来袁术并未为难于他。而且伯符眼中那抹抑郁之色已然消散许多,想必是有了什么喜事吧!”
孙策环顾四周,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言道:“子衡真是我心之所向,料事如神。此处人多口杂,非畅谈之地,二位请随我来。”
言毕,他引领着朱治与吕范步入一处隐秘的角落,沉声道:“君理、子衡,吾已用传国玉玺与袁术交换得三千精兵,五百匹马,意在前往丹阳,与舅父会合,共谋宏图大业。”
朱治闻言,面露喜色,慨然言道:“如此一来,伯符将不再受制于人,实乃可喜可贺。昔日尊父在世时,对我多有倚重。今日既然伯符已决定离去,我自当追随伯符左右。”
吕范亦笑道:“正是,同行无疑。伯符年少而志远,胸怀大志,必将成为一代明主。我手下尚有百余精壮之士,愿以此暂助伯符一臂之力。”
孙策面露忧色,道:“有二位鼎力相助,大业或可期。然二位若不辞而别,袁术是否会心生怨怼?”
吕范摆手而笑,说道:“无妨,袁术对我二人并不看重。即便离去,他亦不会介怀。”
孙策眼中光芒坚定,面露喜色,道:“如此,那便共赴丹阳,图谋大业。”吕范轻拍孙策肩头,神色果决道:“伯符,你既有此壮志,我二人自当倾尽全力。子衡,你我多年默契,此刻正是施展之际。”
朱治点头,目光炯炯:“诚然,袁术之处虽为小节,但我等心中有大义。不过,为免给伯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二人不能与伯符同行。今夜,我二人将悄然离去,直奔丹阳,提前与吴景会合,与伯符共图天下。”
吕范点头赞同,道:“此言有理,既然如此,我与君理先行一步,于丹阳恭候伯符。”
孙策郑重地点了点头,三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
而此刻在大帐之中,袁术手捧玉玺,端坐于上,脸上洋溢着得意之色,目光怔怔地凝视着那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直击袁术心灵深处。
玉玺的光华映照在他狂热的双眸中,帐外风声呼啸,仿佛也在为这至宝欢呼。
此时,阎象与杨弘联袂步入大帐,帐内气氛瞬间变得凝重。阎象询问道:“主公,闻您已下令借予孙策三千兵马,可有此事?”
袁术轻轻瞥向阎象,语气淡然却坚定地说:“确是我所下令无误。刘繇因私怨伤害其家人,他遂以此物作为担保,借兵马三千。我念他孝心可嘉,故借予兵马,让他返乡解救家人。你放心,待他家人脱困,他自会归来。”
阎象闻言,急切地劝说道:“主公,您此举恐有欠考虑。孙策此人,与其父孙坚一般,皆是野心勃勃之辈。刘繇之事不过是他寻找的一个借口罢了,孙策的真正目标,乃是丹阳郡的吴景。吴景乃其舅父,当年也曾效力孙坚麾下。一旦孙策抵达丹阳郡,丹阳郡必将脱离主公的控制。”
袁术闻言,却哈哈一笑:“无妨无妨,即便他真敢背叛我,等我攻下庐江郡,再以孙策不归为由,讨伐丹阳便是。此举又有何妨?况且,借此事我能得到这玉玺,岂不是天意所在?”
阎象一时之间无言以对,不知该如何继续劝谏。此时,杨弘却挺身而出,拱手行礼道:“主公英明,臣恭喜主公获得此稀世珍宝。如今玉玺在手,此乃天命所归,主公何不借此机会,登基称帝,号令天下?”言罢,他目光如炬,满含期待。
袁术听到杨弘的劝言,脸上瞬间绽放出满意的笑容。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高高举起玉玺,对着帐顶朗声大笑:“既然是天命所归,我袁术岂能违背?”
然而,阎象却紧锁眉头,声音低沉而坚定地说道:“主公,此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虽然天下大乱,诸侯各自为政,但汉室依旧拥有正统之名。主公若此时称帝,必将成为众矢之的。为天下所不齿,还请主公三思啊。”
“依臣之见,不如借玉玺之名,扶持一位刘氏族人为帝,而主公则掌控朝政,效仿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此既能获得名分,可与董卓抗衡;又可避免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阎象说完,帐内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而紧张。袁术面露沉思之色,将手中的玉玺缓缓转动,光芒闪烁不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袁术缓缓开口道:“我袁氏乃陈族后裔,大舜之后。陈以土承火,顺应天命。况且有谶言曰‘代汉者当涂高也’,而我字公路,正合此谶。如今又手握传国玉玺,若不称帝,岂不是逆天而行?此举无疑是逆天而动。\"
阎象闻言,面色骤变,急切劝阻道,\"万万不可轻举妄动。昔日周室后稷,广施德政,功勋显赫,至文王时,已坐拥天下三分之二,即便如此却仍恭谨事奉殷商。主公家世虽显赫一时,却尚未达到周室之鼎盛;汉室虽渐趋衰微,却也绝非殷纣王那般残暴无道。因此,此等行径,断不可取。\"
杨弘则持不同意见,他向袁术进言道:\"主公,顺应天命,登基称帝,此乃大势所趋,天命难违。阎象大人,您为何要阻挠主公的大业呢?\"
阎象见无法说服袁术,又有猪队友在一旁推波助澜。只好转而提出建议:\"主公,称帝一事,需谨慎考量,不可急于求成。目前,孙策已撤离,但六安城的张固正虎视眈眈,威胁我大军粮道。舒县的陈温更是坚守城池,拒不投降,加之黄祖在皖县蠢蠢欲动,随时可能支援陈温。不如先平定庐江之乱,再议此事,如何?\"
袁术闻言,微微颔首,道:\"既如此,称帝之事便暂且搁置。待将这些宵小之辈一一铲除后,再做定夺!\"
……
其实,在张固出兵之前,袁术已对舒县连续发动了三次猛烈的攻城战役。尽管舒县的兵力从近万人锐减至五千余人,但陈温指挥的大军依旧在城内展开了顽强的抵抗,使得舒县始终未被袁术攻破。
在舒县城内,陈温与庐江太守陆康正商议对策。近期,由于袁术大军压境,陈温在巨大的压力下病倒了。
“咳,咳,咳。”陈温咳嗽着对陆康说,“季宁兄,听说张安定已经攻破了六安,进入了庐江郡。作为庐江太守,你对此有何看法?”
陆康现年67岁,比陈温大了十几岁。陈温对陆康一直非常敬重。
陆康面露苦笑,回答道:“刺史大人,庐江原本只是面对袁术的威胁,我们曾向刘表求援,与袁术处于敌对状态。没想到张固却突然介入,使得如今的局势更加错综复杂了。”
陈温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地说:“季宁兄,我现在已是病入膏肓。面对当前的局势,我不得不为家人做一些打算。我们是否可以将庐江郡交给张固呢?”
陆康闻言大惊,连忙说道:“元悌,你何必有这样的想法?虽然张固已得到扬州刺史之位,但我始终认为这个位置应该是你的。”
陈温摆手示意陆康不必多说,继续说道:“季宁兄,你是我的好友,又可以说是我长辈。以前我身体健康时,对朝廷任命张固为扬州刺史多有不满,还想与他争斗一番。但现在,我不得不考虑退路了。”
陆康劝慰道:“元悌,你只要安心养病,一定会好起来的。何必去想这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呢?”
陈温苦笑着摇摇头说:“季宁兄啊,我自己的身体情况我心里清楚。其实,不管是将庐江郡交给刘表还是张固,对我来说都无所谓。只要能保全我一家老小便可。但你是我多年的好友,你的家族又是吴郡的世家大族,将来很可能会在张固的手下。因此,我不得不为你的未来考虑一二。”
陆康沉思片刻后说道:“如果这样的话,刘表已经派遣黄祖进入庐江,那黄祖恐怕不会善罢甘休吧?只是没想到,黄祖到达皖县之后,便按兵不动!”
陈温无奈地苦笑:“是啊,请神容易送神难,当初我只想因为刘表与袁术的敌对关系,还有对张固这个扬州刺史的忌惮,才向刘表求援。但现在我已经顾不上这些了。季宁兄,麻烦你去联络张固,告诉他庐江郡和舒县的几千大军愿意投降于他,请他善待我们两家的家人。至于袁术和黄祖,就看他自己如何把他们赶出庐江郡了。”
“那将是他张固个人需要深思的问题。季宁,待我离世之后,还望你能代为关照我的家人,对此我将不胜感激。”
陆康郑重地点了点头,回答道:“元悌请放心,此事我自当一力承担。我必定会不负元悌的嘱托。”
“咳,咳,咳。如此,多谢季宁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