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风起扬州 第94章 无题
安丰县,即后世河南固始之地,于东汉末年隶属于庐江郡之北隅。此地地势平坦,广袤无垠,决水蜿蜒其间,最终汇入淮河。
张固将军统率兵马,于河畔架设浮桥,顺利渡河,而雷薄并未出城迎击。待张固抵达安丰县,但见城门洞开,毫无防备之态。
正当众人疑虑重重之际,赵云率斥候归来,禀报道:“主公,据闻雷薄已于前日弃城遁去。”张固闻言颔首,问道:“可知其逃往何方?”赵云答道:“仅知其向北逃窜。”张固点头,随即下令:“既如此,北部唯有蓼县可去。子龙,你即刻率领骑兵先行前往,若雷薄未至,便攻取蓼县;若蓼县已有袁术军驻守,则速遣人回报。”
赵云领命后,即刻率领千余骑兵,浩浩荡荡向北进发。张固与郭嘉则统率大军,缓缓步入城中。只见城内景象凄凉,满目疮痍,街道两侧店铺紧闭,门扉破败,偶有风过,尘土飞扬,更添几分荒凉之感。
民居之内,家具倾倒,器皿破碎,仿佛仍能听见雷薄军马肆意践踏之声。张固目睹此景,眉头紧锁,目光所及,皆是流离失所的百姓,老弱病残蜷缩于街角,眼中满是惊恐与无助。他心中沉重,紧握马缰的手不自觉地加大了力道。
将大军安顿妥当后,张固与郭嘉并肩漫步于空旷的街道之上,脚下是散落的瓦砾碎片。阳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这片废墟之上,却显得格外刺眼。
张固停下脚步,目光深邃地凝视着眼前的一切,对郭嘉沉声道:“奉孝,百姓之困苦,我心如刀绞。需尽快寻得良策,以安顿他们,重建家园。”郭嘉闻言,轻抚扇柄,眉头微蹙,环顾四周后,轻声建议道:“主公,可先设粥棚以解民众燃眉之急,再招募工匠修缮房屋,逐步恢复生产。民心若稳,则根基自固。”
张固听后,不禁长叹一声,感慨道:“本欲招揽流民,以壮我势,未曾想此地竟已残破至此。”郭嘉连忙劝慰道:“主公不必过于忧虑,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早日让此地重现生机。” 至少可以确定的是,雷薄已然逃逸,使得安丰县免于战火的侵扰,这无疑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
次日,赵云传来捷报,告知雷薄并不在蓼县,且蓼县已被其顺利攻克。张固闻讯后,立即派人向鲁肃传达信息,邀请他前来安丰。
不久,鲁肃匆匆抵达安丰。与此同时,安丰县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鲁肃一到,便被张固与郭嘉引领至议事厅。三人落座后,鲁肃开口问道:“主公,不知如此急迫地召肃前来,有何要紧之事?”
张固抬手示意稍安勿躁,转而询问:“子敬,请先为我讲述一下九江郡的近况如何?”
鲁肃轻抿一口茶水,答道:“主公,九江郡的局势颇为稳定,军屯与民屯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入秋之后,将迎来一个丰收之年。”
“此外,广陵郡新送来了一批战马与耕牛,共计战马约千匹,耕牛八百头,现已送达阴陵,等待主公的进一步安排。同时,广陵军械所与九江军械所共同生产了甲胄三百副,新刀八百把,以及战船二十余艘。”
张固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甚佳!”鲁肃接着笑道:“主公,府君的来信,肃也一并带来了。”
言罢,鲁肃将信件递给了张固。张固打开信件,匆匆浏览后,又不动声色地将其合上。
鲁肃见状,笑道:“主公,这信中是否涉及了您婚事的安排?”
张固点了点头,叹道:“正是,关于与糜家的联姻,家父已经同意,并表示流程之事由他操办,让我无需过问。”
“暂且不谈此事,子敬,此番邀你前来,实则是有一项重任相托。”鲁肃闻言,神色变得郑重起来:“主公请讲。”
张固展开舆图,指向庐江的北部:“子敬请看,庐江的北部,包括蓼县、阳泉、安丰县以及安风侯国等地,与九江的寿春紧密相连,共同毗邻汝南郡。寿春那边有汉升叔父镇守,我颇为放心。然而,庐江郡这边却尚无人坐镇。”
鲁肃听后,神色更加凝重:“主公是打算让肃在此地镇守吗?”
张固点了点头,肯定道:“正是如此,接下来,我的重心将放在南方的几郡之上。而广陵北部,得益于糜家的鼎力支持,加之陶谦本人的性格特质,我们大可不必过分忧虑其局势。然而,反观九江与庐江一带,其北方紧邻袁术势力范围,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鲁肃言道:“诚然,北方袁术势力庞大,麾下民众众多,将领广布,确需我等时刻保持警惕。然而,自年初以来,九江郡接纳了大量来自汝南的流民,这似乎透露出袁术对其治下民众颇为严苛的情形。”
张固闻言,微微颔首,道:“确是如此,这也是我召子敬前来的缘由之一。子敬曾在庐江协助子纲,想必对屯田之事颇有心得。”
“除需子敬抵御袁术之外,我还希望子敬能设法吸纳更多流民,以充实庐江,实现屯田富民之策。”张固继续说道。
鲁肃闻言,点头表示理解:“在下明白,如此说来,我需将袁术挡于庐江郡之外,确保庐江不失。是否如此?”
张固再次点头,赞许道:“子敬果然才智过人,一点即透。至于人员方面,我新近收得一员部将,名曰丁奉,我将他调配给你使用。若后续再有贤才,我自会为你送来。”
“此外,子敬提及九江新到一批战马,而庐江北部地势平坦,适宜骑兵作战。因此,我将这批战马也调配给你。安丰县现有兵马五千,同样交由你指挥。待公明剿匪完毕,所收俘虏也将一并交予你,助你凑足一万步卒。子敬还有其他需求吗?”
鲁肃神色郑重,回答道:“主公已思虑周全,肃别无所求。”
张固闻言,笑道:“既然如此,待子龙归来,我们再叙些私事。”
郭嘉在旁,见鲁肃略显尴尬,不禁放声大笑起来……
随后,张固在安丰逗留了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全力协助鲁肃处理各项事务。在此期间,第二支骑兵部队迅速组建完成,并与赵云麾下的骑兵混合进行训练。与此同时,丁奉率先带领三千人马前往阳泉驻守,成为庐江郡最北端的一道坚实防线。
当前,张固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于中层将领的选拔与培养,这些将领如同大将身边的副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丁奉的及时加入,为张固暂时缓解了这一紧迫问题。
鲁肃也迅速投入工作,他从袁军俘虏中精心挑选了一批汝南籍贯且较为机敏的人员。为了鼓励他们前往汝南郡宣传庐江郡在张固统治下的种种益处,鲁肃给予了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承诺他们归来后将获得更为丰厚的赏赐。
张固则随即宣布减免北部几个县份未来两年的税收负担,但条件是这些地区的居民需要参与一定时长的徭役。这些徭役任务包括修缮和扩建城墙,以及在土地荒废严重的区域建造房屋,以便为即将到来的北方流民提供安置之所。
与此同时,张固广发书函至各军营,严令精选两千健儿,以备虎贲军之扩充,并着手筹建虎卫军,作为他的护卫亲军,由典韦亲自执掌统领。
然而,这两千壮士尚缺诸多装备,铁甲仅得五百副,新刀亦仅备三百柄,所幸人选已尘埃落定,只待日后一一补齐。
除了繁忙的公务,张固还亲自担当媒人,为鲁肃牵线搭桥。鲁肃在禀明家中长辈并获得首肯后,正式完成了婚前的重要仪式——纳采与问名还有纳吉。
纳采之时,媒人携男方家精心准备的活雁至女方府邸提亲;问名之仪,则由媒人探访女方家中,以探知其芳名与生辰八字。
纳吉则是代表生辰八字符合之后,双方父母同意,正式订婚。并且为大婚做好准备。
纳吉之时,生辰八字相合,双亲首肯,二人便正式缔结婚约,为大婚之期未雨绸缪,悉心筹备。
当张固即将启程返回舒县之际,陆康方面终于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经陆康的竭力劝说,贺齐自会稽远赴庐江郡,并表达了愿意归附张固的意愿。
张固闻讯后,立即下令召见贺齐至安丰会合,并任命他为鲁肃的副将,协助鲁肃处理军务。
紧接着,鲁肃又指派贺齐率领剩余的两千步兵前往蓼县驻守,以加强该地区的防御力量。而鲁肃本人则留在安丰,指挥一千骑兵作为机动部队,随时准备支援贺齐和丁奉。
此外,为了协助妹夫鲁肃,赵云还慷慨地从自己麾下的两曲骑兵中,抽调一曲曲长陈应,暂时交由鲁肃指挥。陈应和张成原本是张固最早的亲兵统领,后来分别成为赵云的副将,各自统领一曲骑兵。尽管他们在勇武方面稍显不足,但忠诚度却无可挑剔。
至此,庐江北部的防御体系终于构建完成。
张固将军统率兵马,于河畔架设浮桥,顺利渡河,而雷薄并未出城迎击。待张固抵达安丰县,但见城门洞开,毫无防备之态。
正当众人疑虑重重之际,赵云率斥候归来,禀报道:“主公,据闻雷薄已于前日弃城遁去。”张固闻言颔首,问道:“可知其逃往何方?”赵云答道:“仅知其向北逃窜。”张固点头,随即下令:“既如此,北部唯有蓼县可去。子龙,你即刻率领骑兵先行前往,若雷薄未至,便攻取蓼县;若蓼县已有袁术军驻守,则速遣人回报。”
赵云领命后,即刻率领千余骑兵,浩浩荡荡向北进发。张固与郭嘉则统率大军,缓缓步入城中。只见城内景象凄凉,满目疮痍,街道两侧店铺紧闭,门扉破败,偶有风过,尘土飞扬,更添几分荒凉之感。
民居之内,家具倾倒,器皿破碎,仿佛仍能听见雷薄军马肆意践踏之声。张固目睹此景,眉头紧锁,目光所及,皆是流离失所的百姓,老弱病残蜷缩于街角,眼中满是惊恐与无助。他心中沉重,紧握马缰的手不自觉地加大了力道。
将大军安顿妥当后,张固与郭嘉并肩漫步于空旷的街道之上,脚下是散落的瓦砾碎片。阳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这片废墟之上,却显得格外刺眼。
张固停下脚步,目光深邃地凝视着眼前的一切,对郭嘉沉声道:“奉孝,百姓之困苦,我心如刀绞。需尽快寻得良策,以安顿他们,重建家园。”郭嘉闻言,轻抚扇柄,眉头微蹙,环顾四周后,轻声建议道:“主公,可先设粥棚以解民众燃眉之急,再招募工匠修缮房屋,逐步恢复生产。民心若稳,则根基自固。”
张固听后,不禁长叹一声,感慨道:“本欲招揽流民,以壮我势,未曾想此地竟已残破至此。”郭嘉连忙劝慰道:“主公不必过于忧虑,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早日让此地重现生机。” 至少可以确定的是,雷薄已然逃逸,使得安丰县免于战火的侵扰,这无疑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
次日,赵云传来捷报,告知雷薄并不在蓼县,且蓼县已被其顺利攻克。张固闻讯后,立即派人向鲁肃传达信息,邀请他前来安丰。
不久,鲁肃匆匆抵达安丰。与此同时,安丰县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鲁肃一到,便被张固与郭嘉引领至议事厅。三人落座后,鲁肃开口问道:“主公,不知如此急迫地召肃前来,有何要紧之事?”
张固抬手示意稍安勿躁,转而询问:“子敬,请先为我讲述一下九江郡的近况如何?”
鲁肃轻抿一口茶水,答道:“主公,九江郡的局势颇为稳定,军屯与民屯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入秋之后,将迎来一个丰收之年。”
“此外,广陵郡新送来了一批战马与耕牛,共计战马约千匹,耕牛八百头,现已送达阴陵,等待主公的进一步安排。同时,广陵军械所与九江军械所共同生产了甲胄三百副,新刀八百把,以及战船二十余艘。”
张固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甚佳!”鲁肃接着笑道:“主公,府君的来信,肃也一并带来了。”
言罢,鲁肃将信件递给了张固。张固打开信件,匆匆浏览后,又不动声色地将其合上。
鲁肃见状,笑道:“主公,这信中是否涉及了您婚事的安排?”
张固点了点头,叹道:“正是,关于与糜家的联姻,家父已经同意,并表示流程之事由他操办,让我无需过问。”
“暂且不谈此事,子敬,此番邀你前来,实则是有一项重任相托。”鲁肃闻言,神色变得郑重起来:“主公请讲。”
张固展开舆图,指向庐江的北部:“子敬请看,庐江的北部,包括蓼县、阳泉、安丰县以及安风侯国等地,与九江的寿春紧密相连,共同毗邻汝南郡。寿春那边有汉升叔父镇守,我颇为放心。然而,庐江郡这边却尚无人坐镇。”
鲁肃听后,神色更加凝重:“主公是打算让肃在此地镇守吗?”
张固点了点头,肯定道:“正是如此,接下来,我的重心将放在南方的几郡之上。而广陵北部,得益于糜家的鼎力支持,加之陶谦本人的性格特质,我们大可不必过分忧虑其局势。然而,反观九江与庐江一带,其北方紧邻袁术势力范围,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鲁肃言道:“诚然,北方袁术势力庞大,麾下民众众多,将领广布,确需我等时刻保持警惕。然而,自年初以来,九江郡接纳了大量来自汝南的流民,这似乎透露出袁术对其治下民众颇为严苛的情形。”
张固闻言,微微颔首,道:“确是如此,这也是我召子敬前来的缘由之一。子敬曾在庐江协助子纲,想必对屯田之事颇有心得。”
“除需子敬抵御袁术之外,我还希望子敬能设法吸纳更多流民,以充实庐江,实现屯田富民之策。”张固继续说道。
鲁肃闻言,点头表示理解:“在下明白,如此说来,我需将袁术挡于庐江郡之外,确保庐江不失。是否如此?”
张固再次点头,赞许道:“子敬果然才智过人,一点即透。至于人员方面,我新近收得一员部将,名曰丁奉,我将他调配给你使用。若后续再有贤才,我自会为你送来。”
“此外,子敬提及九江新到一批战马,而庐江北部地势平坦,适宜骑兵作战。因此,我将这批战马也调配给你。安丰县现有兵马五千,同样交由你指挥。待公明剿匪完毕,所收俘虏也将一并交予你,助你凑足一万步卒。子敬还有其他需求吗?”
鲁肃神色郑重,回答道:“主公已思虑周全,肃别无所求。”
张固闻言,笑道:“既然如此,待子龙归来,我们再叙些私事。”
郭嘉在旁,见鲁肃略显尴尬,不禁放声大笑起来……
随后,张固在安丰逗留了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全力协助鲁肃处理各项事务。在此期间,第二支骑兵部队迅速组建完成,并与赵云麾下的骑兵混合进行训练。与此同时,丁奉率先带领三千人马前往阳泉驻守,成为庐江郡最北端的一道坚实防线。
当前,张固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于中层将领的选拔与培养,这些将领如同大将身边的副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丁奉的及时加入,为张固暂时缓解了这一紧迫问题。
鲁肃也迅速投入工作,他从袁军俘虏中精心挑选了一批汝南籍贯且较为机敏的人员。为了鼓励他们前往汝南郡宣传庐江郡在张固统治下的种种益处,鲁肃给予了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承诺他们归来后将获得更为丰厚的赏赐。
张固则随即宣布减免北部几个县份未来两年的税收负担,但条件是这些地区的居民需要参与一定时长的徭役。这些徭役任务包括修缮和扩建城墙,以及在土地荒废严重的区域建造房屋,以便为即将到来的北方流民提供安置之所。
与此同时,张固广发书函至各军营,严令精选两千健儿,以备虎贲军之扩充,并着手筹建虎卫军,作为他的护卫亲军,由典韦亲自执掌统领。
然而,这两千壮士尚缺诸多装备,铁甲仅得五百副,新刀亦仅备三百柄,所幸人选已尘埃落定,只待日后一一补齐。
除了繁忙的公务,张固还亲自担当媒人,为鲁肃牵线搭桥。鲁肃在禀明家中长辈并获得首肯后,正式完成了婚前的重要仪式——纳采与问名还有纳吉。
纳采之时,媒人携男方家精心准备的活雁至女方府邸提亲;问名之仪,则由媒人探访女方家中,以探知其芳名与生辰八字。
纳吉则是代表生辰八字符合之后,双方父母同意,正式订婚。并且为大婚做好准备。
纳吉之时,生辰八字相合,双亲首肯,二人便正式缔结婚约,为大婚之期未雨绸缪,悉心筹备。
当张固即将启程返回舒县之际,陆康方面终于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经陆康的竭力劝说,贺齐自会稽远赴庐江郡,并表达了愿意归附张固的意愿。
张固闻讯后,立即下令召见贺齐至安丰会合,并任命他为鲁肃的副将,协助鲁肃处理军务。
紧接着,鲁肃又指派贺齐率领剩余的两千步兵前往蓼县驻守,以加强该地区的防御力量。而鲁肃本人则留在安丰,指挥一千骑兵作为机动部队,随时准备支援贺齐和丁奉。
此外,为了协助妹夫鲁肃,赵云还慷慨地从自己麾下的两曲骑兵中,抽调一曲曲长陈应,暂时交由鲁肃指挥。陈应和张成原本是张固最早的亲兵统领,后来分别成为赵云的副将,各自统领一曲骑兵。尽管他们在勇武方面稍显不足,但忠诚度却无可挑剔。
至此,庐江北部的防御体系终于构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