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千世界之救赎与爱恋 > 第5章 宫闱新篇

三千世界之救赎与爱恋 第5章 宫闱新篇

    在金碧辉煌却又透着凝重气息的皇宫深处,皇上古震霆多年来为了大楚的江山社稷,宵衣旰食,事必躬亲。他亲理朝政,裁决大小事务,无论是关乎民生的水利工程,还是边疆的军事防御,亦或是朝廷的吏治整顿,无一不倾注心血。每一份奏章他都仔细批阅,每一项决策他都反复斟酌,常常在御书房中度过一个个漫长的日夜,直至晨曦微露。

    然而,岁月无情,长时间的劳累与压力如同一把无形的利刃,逐渐侵蚀着他的身体。起初只是精力不济,容易疲倦,他并未放在心上,只以为是操劳过度所致。但渐渐地,病症愈发严重,时常咳嗽不止,头晕目眩,甚至在朝堂之上也会突然体力不支。太医院的御医们轮番诊治,可皇上的龙体依旧每况愈下。

    一日,皇上强撑着病体,在御书房召见太子古浩祯与几位股肱大臣。太子匆匆赶来,踏入御书房的瞬间,看到父皇那原本威严英挺的面容如今消瘦憔悴,眼神中透着疲惫与无力,心中一阵剧痛,眼眶不禁泛红。

    “儿臣拜见父皇,父皇龙体欠安,儿臣忧心如焚,还请父皇保重圣体。”太子声音微微颤抖,行礼后急切地说道。

    皇上坐在龙椅上,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太子起身,他的声音微弱却依旧带着往昔的威严:“浩祯啊,朕这副身子朕心里清楚,怕是难以再继续操劳国事了。朕在位多年,大楚如今虽有几分气象,但仍有诸多未竟之事。朕已决意退位,这皇位,朕决定传于你。”

    太子闻言,扑通一声跪下,泪水夺眶而出:“父皇,儿臣惶恐。儿臣深知自己资历尚浅,恐难担此重任,还请父皇三思。”

    皇上微微摇头,目光中满是慈爱与信任:“浩祯,你自幼聪慧,熟读经史,且心怀天下。朕这些年一直在暗中观察你的成长,也悉心教导于你。你有能力,也有仁心,定能将大楚治理得井井有条。朕退位之后,会在后宫安心调养,看着你将大楚带向更辉煌的未来。”

    一旁的几位重臣也纷纷跪下,齐声说道:“陛下圣明,太子殿下贤能,此乃大楚之福,臣等定当全力辅佐太子殿下。”

    皇上看向重臣们,眼神中带着期许:“诸位爱卿,朕在位时,承蒙你们尽心辅佐,大楚才得以维持稳定。朕退位后,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忠心耿耿地辅佐新君,莫要懈怠,莫生二心。”

    重臣们叩首道:“臣等谨遵陛下圣谕,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在一系列繁复而庄重的退位与登基仪式筹备之后,太子古浩祯正式登上皇位,改国号为文,史称文帝。

    登基大典当日,皇宫内张灯结彩,钟鼓齐鸣。百官身着朝服,整齐排列在大殿之中,山呼万岁。万民齐聚皇宫外,翘首以盼,欢呼声震天动地。文帝身着华丽无比的龙袍,头戴璀璨夺目的金冠,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他面容年轻而坚毅,双眸中透着一股沉稳与睿智,虽初登大宝,却已有帝王风范。苏辰溪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夫君荣登皇位,心中满是自豪与喜悦,同时也深知自己即将肩负起更为重大的责任。

    大典过后,文帝回到后宫,屏退众人,只留下苏辰溪。他轻轻握住苏辰溪的手,目光温柔而坚定:“辰溪,朕能有今日,你与太尉府功不可没。朕欲封你为皇后,从此与朕一同治理后宫,母仪天下。你可愿意?”

    苏辰溪微微屈膝行礼,眼中闪烁着感动与坚定:“陛下,臣妾承蒙陛下厚爱,虽惶恐万分,但定当全力以赴,陪伴陛下左右,以孝贤为本,辅佐陛下,管理后宫,不负陛下厚望。”

    于是,文帝下诏,正式封苏辰溪为孝贤皇后。册封大典那日,后宫一片欢腾。宫女太监们纷纷跪地叩首,向皇后道贺。整个皇宫都沉浸在新君登基与皇后册封的喜庆氛围之中。苏辰溪头戴凤冠,凤冠上镶嵌着无数颗晶莹剔透的宝石,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身着绣有金凤图案的凤袍,端坐在皇后的宝座上,接受众人朝拜。她仪态端庄大方,举止优雅从容,尽显皇后的尊贵与威严。

    “臣妾谢陛下隆恩,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大楚江山永固。”苏辰溪的声音清脆悦耳,在宫殿中回荡,久久不绝。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随着文帝逐渐坐稳皇位,前朝大臣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后宫。一日,几位朝中重臣联名进宫,求见文帝。

    文帝在御书房召见了他们,只见几位大臣面色凝重,行礼后,一位老臣率先开口:“陛下,臣等今日进宫,实有一事进谏。陛下如今初登大宝,大楚的未来系于陛下一身,而后宫之事,关乎皇家血脉传承与朝廷稳定。陛下后宫空虚,子嗣单薄,臣等以为,陛下应广纳后妃,开枝散叶,以保大楚江山后继有人。”

    文帝听后,微微皱眉,他看了一眼几位大臣,缓缓说道:“朕与皇后新婚不久,且朕一心想要先将朝政打理好,此时谈及广纳后妃之事,是否为时尚早?”

    另一位大臣急忙说道:“陛下,此事刻不容缓。皇家血脉的繁衍乃重中之重,古往今来,多少朝代因子嗣不盛而引发动荡。陛下应以大局为重,莫要因儿女情长而误了国家大事。”

    文帝心中不悦,但仍强忍着耐心解释:“朕理解诸位爱卿的担忧,但朕以为,子嗣之事,亦有机缘,强求不得。且朕与皇后感情深厚,朕不想因纳妃之事而伤了皇后的心。”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位资历较深的大臣上前一步,语重心长地说:“陛下,皇后娘娘贤德,定会理解陛下的难处。陛下身为天子,当以天下为念,不能仅顾及一己私情。臣等恳请陛下三思。”

    文帝陷入沉思,他深知大臣们的话虽有几分道理,但他实在不忍心让苏辰溪受到伤害。

    此时,苏辰溪正在后宫中,听闻大臣们进宫进谏广纳后妃之事,心中一阵酸楚。但她很快镇定下来,她明白自己身为皇后,不能只考虑个人得失。

    待文帝回到后宫,苏辰溪迎上前去,轻声说道:“陛下,臣妾听闻大臣们进谏之事了。陛下身为天子,子嗣传承确是大事,陛下不必为臣妾担忧,一切但凭陛下做主。”

    文帝看着苏辰溪,眼中满是愧疚:“辰溪,朕知道这对你不公平。朕不想违背对你的承诺,也不想让你受委屈。”

    苏辰溪微微摇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陛下,臣妾既然身为皇后,便要为陛下考虑,为大楚考虑。只要陛下心里有臣妾,臣妾便心满意足了。”

    文帝轻轻将苏辰溪拥入怀中:“辰溪,你如此大度,朕定不会让你失望。”

    之后的日子里,文帝一方面在朝堂上忙于处理政务,推行各项改革措施,如减轻赋税,鼓励农桑,加强边防建设等。而苏辰溪在后宫中,依旧尽心尽力地管理着后宫事务,对待宫女太监宽厚仁慈,她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后宫众人的尊重与爱戴。

    然而,朝廷之中关于文帝纳妃之事的议论却从未停止。一些大臣甚至暗中物色合适的女子,准备推荐给文帝。这让文帝感到十分困扰,他不想被大臣们逼迫着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但又不能完全不顾及大臣们的意见。

    在一次朝会上,一位大臣再次提及纳妃之事:“陛下,臣近日听闻江南有一女子,才貌双全,品德高尚,臣以为可纳入后宫,为陛下繁衍子嗣。”

    文帝脸色一沉:“朕说了,此事朕会慎重考虑,无需诸位爱卿如此操心。朕的后宫之事,朕自有主张。”

    大臣们见文帝有些恼怒,纷纷低下头,不敢再言语。但他们心中却并未放弃,依旧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次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