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乱世,种田种成了女帝 第165章 所有人都动起来
热门推荐:
南雪北漂
重生后,绿茶每天对我死缠烂打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臣
渣男的假面人生
1937从上海到重庆
玄学王妃换嫁虐渣,疯批世子爷夜夜求哄
小将军与联姻太子一见钟情啦!
你抢她命格干嘛?她是玄门小祖宗!
穿书之捡了个大反派徒弟
突如其来的沉默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一声高亢的喊声打破了。
“好!我们都听村长的,我们的命都是你救下来的,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石头,花儿等几个孩子仗着身形小巧,躲在人群中大声呼喊。
大家这才从恍惚中回过神来,大声应和起来。
“对,听村长的。”
“就是,村长说的好,对我们也好,跟着她干,准没错。”
“对,跟着村长干。”xN
“好,先散了吧!”林墨跳下矮桌,对着藏在人群后面的石头打了个隐晦的手势。
人群一边各自散去,一边还在激动地讨论着林墨刚刚的那段发言。
村长刚刚是不是说,她不但管吃管住,还会给衣服和鞋子,年底还会给他们分粮食?
这是真的吗?
真的不是他们在做梦吗?
他们可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从良民被迫变成签了卖身契的奴隶。
世道艰难,生活不易。
奴隶也叫两脚羊,想要活下去,自然更加艰难。
因此,他们只想着能有个地方给他们一口饭吃,能多活一天,他们便多赚一天。
其他的,他们不能想,也不敢想。
没想到,峰回路转,竟让他们遇到这么好的主家。
他们以后的日子终于有盼头了。
人们后知后觉地,变得喜气洋洋了起来,只觉得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儿。
这边,石头等人群渐渐散去,才带着一串儿小萝卜头来到了林墨面前。
林墨挨个儿地摸了摸毛茸茸的小脑袋,笑眯眯地道,“你们也要认真想想,现在能做什么,以后想要做些什么哦?”
“姐姐...玩...”
几个三、四岁的小萝卜头,挤挤挨挨在林墨的身边,睁着懵懂的大眼睛,啃着手指头,嘴角流着口水,含混地说着自己都不明白的童言童语。
林粮更是直接抱住了林墨的腿,一屁股坐在了她的脚面上,将鼻涕泡泡全部抹在了林墨的新裤子上。
剩下的几个年纪小的孩子一看,也跟在林粮身后,纷纷地凑上前去,拽衣服,抱大腿,扯袖子......
一时之间,林墨的身边竟有些混乱。
林墨心塞,只觉得额角上冒出了一个大大的井字。
她错了!她真的错了!
她眼前的这些孩子并不是她在现代见到的那些,在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鬼灵精孩子。
这里的孩子,三、四岁甚至连说话都说不全,只能一个字、两个字的往外蹦。
算了,就先让这些小萝卜头没心没肺地快乐一年。
等到书院建成,拐到有学识的老师之后,这群小萝卜头,统统给她读书去。
林墨看着这群熊孩子,揉了揉额角,将目光转向了石头。
“过几天,大人们马上就要忙起来了,肯定不得空。你多费点心,跟花儿一起,将这群孩子给带好。平日里就跟在大人们后面,在谷地里玩,千万不要去山里。”
“姐姐,这个事儿花儿就能做,交给她就好。我都这么大了,还是跟着大人去春耕吧,我很能干的。”
石头嫌弃地瞥了一眼这群只知道流口水的小萝卜头,对种地跃跃欲试。
她已经是个大孩子了。
石头旁边还并肩站着两个岁数差不多的孩子,他们同样一脸的跃跃欲试。
“你们现在还小,正是长身子骨的时候,那些活儿又需要下大气力,不适合你们这个年纪的孩子,现在干这样的活儿,以后会长不高的。”
林墨一番安抚和吓唬,总算是掐断了他们不合时宜的念头。
“要不,这样,我给你们安排一些你们可以做的,轻省的活计,怎么样?”
“好诶!”
几个大孩子欢呼雀跃,眼神亮晶晶的,带着一群依旧懵懂的小萝卜头,呼啦啦地跑了个干净。
林墨摇头失笑,自去画表格,登记人事信息,建立人力档案不提。
忙忙碌碌的,两天很快就过去了。
今天,是全村人联合大劳作的第一天。
天刚蒙蒙亮,清脆的锣声便在山谷里响起,人们纷纷从地窨子里走出来,聚集在广场上。
林墨已经早早地等在了广场上。
现在风还有些硬,地温还没上来,并不适合深翻耕地。
于是,林墨先将厨艺好的,讲究卫生的,干活麻利的挑了几个出来,组成了最重要的后勤组,为大家烧水,做饭。
将青壮年分成了两个小组,一组上山砍树,一组建砖窑,做泥砖,准备烧砖建房。
妇人们则单独一组,她们负责清理林墨划定的小山包,在上面盖几间鸡舍,再用渔网将山包给围起来,用来养鸡。
至于孩子们,既然他们主动要求了,林墨便也没让他们闲着,安排他们跟着后勤组,做做烧火、打水、洗碗的杂活儿。
林墨通过这两天的摸排,已经对村民们的具体情况有了非常详细的了解。
她很快就分好组,将任务给分派了下去。
此时,广场的一侧,已经立起了一个四面透风、简陋的大草棚,草棚的正中央已经架起四口土灶,灶上的大锅里正冒着氤氲的热气。
大锅里的汤色奶白,还能看到有大骨头在不断浮沉,一股浓浓的肉香味儿,争先恐后的往大家的鼻子里钻。
热气渐浓,渐渐地模糊了做饭人的身影。
“开饭啦!开饭啦!一人一碗汤,两个饼子,大家按小组,来我这里排队打饭。吃不饱的话,还可以再续。”
“记住,吃多少拿多少,不要浪费粮食,不要浪费粮食,不要浪费粮食。”
负责灶台的吴华洒下一把盐,用勺子搅了两圈,敲了敲锅沿儿,大声吆喝道。
人群欢呼一声,一股脑儿地围了上去。
主家那天说的是真的!
而且,一大早的,就有肉汤喝,主家实在是太大气了。
他们能跟着这样的主家,这辈子也算是值了。
以后,一定要更加卖力干活才行。
村民们自觉地在灶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打好了饭,他们就端着碗,随意找个角落一蹲,唏哩呼噜地埋头吃了起来。
很多人只吃了个七分饱,就起身干活去了。
他们会从笸箩里拿走一个饼子,从中间掰开,夹上一层小咸菜,揣到兜里,等饿的时候再吃几口。
这样,省出来的时间,就能给主家多干一些活儿啦!
“好!我们都听村长的,我们的命都是你救下来的,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石头,花儿等几个孩子仗着身形小巧,躲在人群中大声呼喊。
大家这才从恍惚中回过神来,大声应和起来。
“对,听村长的。”
“就是,村长说的好,对我们也好,跟着她干,准没错。”
“对,跟着村长干。”xN
“好,先散了吧!”林墨跳下矮桌,对着藏在人群后面的石头打了个隐晦的手势。
人群一边各自散去,一边还在激动地讨论着林墨刚刚的那段发言。
村长刚刚是不是说,她不但管吃管住,还会给衣服和鞋子,年底还会给他们分粮食?
这是真的吗?
真的不是他们在做梦吗?
他们可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从良民被迫变成签了卖身契的奴隶。
世道艰难,生活不易。
奴隶也叫两脚羊,想要活下去,自然更加艰难。
因此,他们只想着能有个地方给他们一口饭吃,能多活一天,他们便多赚一天。
其他的,他们不能想,也不敢想。
没想到,峰回路转,竟让他们遇到这么好的主家。
他们以后的日子终于有盼头了。
人们后知后觉地,变得喜气洋洋了起来,只觉得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儿。
这边,石头等人群渐渐散去,才带着一串儿小萝卜头来到了林墨面前。
林墨挨个儿地摸了摸毛茸茸的小脑袋,笑眯眯地道,“你们也要认真想想,现在能做什么,以后想要做些什么哦?”
“姐姐...玩...”
几个三、四岁的小萝卜头,挤挤挨挨在林墨的身边,睁着懵懂的大眼睛,啃着手指头,嘴角流着口水,含混地说着自己都不明白的童言童语。
林粮更是直接抱住了林墨的腿,一屁股坐在了她的脚面上,将鼻涕泡泡全部抹在了林墨的新裤子上。
剩下的几个年纪小的孩子一看,也跟在林粮身后,纷纷地凑上前去,拽衣服,抱大腿,扯袖子......
一时之间,林墨的身边竟有些混乱。
林墨心塞,只觉得额角上冒出了一个大大的井字。
她错了!她真的错了!
她眼前的这些孩子并不是她在现代见到的那些,在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鬼灵精孩子。
这里的孩子,三、四岁甚至连说话都说不全,只能一个字、两个字的往外蹦。
算了,就先让这些小萝卜头没心没肺地快乐一年。
等到书院建成,拐到有学识的老师之后,这群小萝卜头,统统给她读书去。
林墨看着这群熊孩子,揉了揉额角,将目光转向了石头。
“过几天,大人们马上就要忙起来了,肯定不得空。你多费点心,跟花儿一起,将这群孩子给带好。平日里就跟在大人们后面,在谷地里玩,千万不要去山里。”
“姐姐,这个事儿花儿就能做,交给她就好。我都这么大了,还是跟着大人去春耕吧,我很能干的。”
石头嫌弃地瞥了一眼这群只知道流口水的小萝卜头,对种地跃跃欲试。
她已经是个大孩子了。
石头旁边还并肩站着两个岁数差不多的孩子,他们同样一脸的跃跃欲试。
“你们现在还小,正是长身子骨的时候,那些活儿又需要下大气力,不适合你们这个年纪的孩子,现在干这样的活儿,以后会长不高的。”
林墨一番安抚和吓唬,总算是掐断了他们不合时宜的念头。
“要不,这样,我给你们安排一些你们可以做的,轻省的活计,怎么样?”
“好诶!”
几个大孩子欢呼雀跃,眼神亮晶晶的,带着一群依旧懵懂的小萝卜头,呼啦啦地跑了个干净。
林墨摇头失笑,自去画表格,登记人事信息,建立人力档案不提。
忙忙碌碌的,两天很快就过去了。
今天,是全村人联合大劳作的第一天。
天刚蒙蒙亮,清脆的锣声便在山谷里响起,人们纷纷从地窨子里走出来,聚集在广场上。
林墨已经早早地等在了广场上。
现在风还有些硬,地温还没上来,并不适合深翻耕地。
于是,林墨先将厨艺好的,讲究卫生的,干活麻利的挑了几个出来,组成了最重要的后勤组,为大家烧水,做饭。
将青壮年分成了两个小组,一组上山砍树,一组建砖窑,做泥砖,准备烧砖建房。
妇人们则单独一组,她们负责清理林墨划定的小山包,在上面盖几间鸡舍,再用渔网将山包给围起来,用来养鸡。
至于孩子们,既然他们主动要求了,林墨便也没让他们闲着,安排他们跟着后勤组,做做烧火、打水、洗碗的杂活儿。
林墨通过这两天的摸排,已经对村民们的具体情况有了非常详细的了解。
她很快就分好组,将任务给分派了下去。
此时,广场的一侧,已经立起了一个四面透风、简陋的大草棚,草棚的正中央已经架起四口土灶,灶上的大锅里正冒着氤氲的热气。
大锅里的汤色奶白,还能看到有大骨头在不断浮沉,一股浓浓的肉香味儿,争先恐后的往大家的鼻子里钻。
热气渐浓,渐渐地模糊了做饭人的身影。
“开饭啦!开饭啦!一人一碗汤,两个饼子,大家按小组,来我这里排队打饭。吃不饱的话,还可以再续。”
“记住,吃多少拿多少,不要浪费粮食,不要浪费粮食,不要浪费粮食。”
负责灶台的吴华洒下一把盐,用勺子搅了两圈,敲了敲锅沿儿,大声吆喝道。
人群欢呼一声,一股脑儿地围了上去。
主家那天说的是真的!
而且,一大早的,就有肉汤喝,主家实在是太大气了。
他们能跟着这样的主家,这辈子也算是值了。
以后,一定要更加卖力干活才行。
村民们自觉地在灶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打好了饭,他们就端着碗,随意找个角落一蹲,唏哩呼噜地埋头吃了起来。
很多人只吃了个七分饱,就起身干活去了。
他们会从笸箩里拿走一个饼子,从中间掰开,夹上一层小咸菜,揣到兜里,等饿的时候再吃几口。
这样,省出来的时间,就能给主家多干一些活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