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全球都市传说录:神秘与超自然 > 第173章 银箭号

全球都市传说录:神秘与超自然 第173章 银箭号

    瑞典一个引人入胜的都市传说是关于“银箭号”(Silverpilen)幽灵列车的故事。

    这列幽灵列车游荡在斯德哥尔摩地铁系统中。

    这一传说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斯德哥尔摩地铁引入了一系列铝制列车,与普通的绿色列车不同,这些列车未涂漆,显得格外特殊。

    列车的外观异常,加上车厢内部缺少通常的涂鸦和广告,更让人觉得它们带有某种超自然的色彩。

    这些铝制列车因为其未涂漆的金属外壳反射光线,在昏暗的地铁隧道中显得格外醒目。

    与常见的绿色列车相比,银箭号显得冷漠而不近人情。人们形容它“像一把穿梭在城市地下的银色利刃”,没有丝毫的温度。

    最初,这些列车只是作为测试使用,后来逐渐投入部分运营。

    从一开始,它们就被赋予了某种神秘感。

    一些老地铁工作人员提到,这些列车似乎总是比其他列车更容易出故障,常常在深夜独自驶过那些鲜有人烟的站点。

    凯姆灵厄车站的命运则更加离奇。

    这个站点原本是斯德哥尔摩地铁蓝线的一部分,但由于周边地区的发展停滞,车站的建设也被搁置。

    未完工的站台、裸露的混凝土墙以及遍布的黑暗角落,让它成为传说中的完美场景。

    当地人开始把这个站点称为“死者之站”,认为只有不属于人世的东西才会在这里停靠。

    尽管凯姆灵厄车站没有正式开放,但偶尔有探险者或摄影师偷偷潜入。

    他们声称自己在车站深处听到过奇怪的脚步声,或者看到过无法解释的光影闪动。

    关于银箭号和凯姆灵厄车站的传说,有许多不同的版本流传。

    在一个经典版本中,人们相信,银箭号从未按照正常的时间表运行,它只会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出现。

    那些误打误撞登上它的乘客,往往并不知道自己进入了一段永无止境的旅程。

    车厢内的灯光总是昏暗,其他乘客的面孔显得模糊而陌生。

    甚至有人说,车厢内的空气比普通列车更加寒冷,带着一股金属的腥味。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的经历。

    这个女孩名叫安妮卡,她在一次夜晚派对后错过了末班车,无奈之下只能登上一个陌生的列车。

    当她进入车厢后,发现车厢内的布局有些奇怪,座椅的排列方式不像其他列车那么规则,而且乘客稀少而沉默。

    起初,安妮卡以为这只是深夜的正常现象,但很快,她注意到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情——车厢内的所有窗户都反射不出她的影子。

    当列车驶入t-tralen车站时,她试图下车,但门没有打开。

    列车继续前行,驶向了凯姆灵厄。

    当安妮卡到达凯姆灵厄时,列车停了下来。

    她看见其他乘客陆续下车,并径直走向车站深处的一扇铁门。

    那扇门看起来锈迹斑斑,但却散发出一种奇异的光芒。

    安妮卡试图跟随他们,却发现自己无法触碰那扇门,就像门的存在只是一个幻影。

    第二天,安妮卡的家人发现她失踪,并报了警。

    几天后,她的尸体被发现,躺在距离凯姆灵厄不远的一个废弃建筑里,面容扭曲,似乎经历了极大的恐惧。

    警方无法解释她的死因,但凯姆灵厄的居民认为她是银箭号的又一个牺牲品。

    另一个版本的传说提到,银箭号可能是一种时间循环的载体。

    据说,有些登上银箭号的人,在多年后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而他们声称自己只是在列车上小睡了一会儿。

    例如,一名1950年代的男乘客,在1990年代被人发现时,仍然穿着旧式的衣服,并携带着那个时代的地铁票。

    他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困惑,坚持认为自己只是搭了一班地铁去工作。

    银箭号内部的装潢也增加了它的神秘气息。

    由于它最初是为测试设计,车厢内并没有任何装饰。

    没有广告牌、没有彩色装饰,甚至连安全标识都显得简陋。

    这种“空旷感”让许多乘客感到不适。

    一些乘客报告说,银箭号的车厢内似乎总是带着一种低频的嗡嗡声,仿佛某种机器在运转,又像是有人在低声耳语。

    除了安妮卡的故事,还有许多关于银箭号的目击报告。

    一位地铁司机提到,他曾在深夜的值班中远远看见一列银色列车驶过,轨道旁的信号灯却没有任何反应。

    当他试图报告这起事件时,发现列车监控系统中根本没有记录银箭号的运行轨迹。

    一名清洁工也提到,她曾在夜班时无意间进入一节银箭号的车厢。

    当时她正在打扫地铁站,突然发现眼前出现了一列陌生的列车。

    她走进车厢,发现地板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尘,仿佛很久没人打扫过。

    当她回过神来时,列车门已经关闭,她被困在车厢内。

    幸运的是,几分钟后列车停靠在下一站,她得以逃脱。

    但从那以后,她便辞去了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