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 第81章 阅卷时刻
热门推荐:
我环游诸天万界
铁甲兽大军来袭,马弓手请求出战
1961刚刚入职的我获得了系统
民俗诡事簿
港综:从给大D当马仔开始崛起
凡人修仙:开局合欢宗大师兄
隐居神农架,开局竟被熊猫赖上?
宁先生终于转正,秋小姐已等不及
历史王朝崛起短视频引领工业革命
第三场的策论,有策有论,考察的是考生对社会现状的关注程度和分析能力。段书瑞一直将其视作变相的议论文,因此写起来也还算是顺手,五篇策论未到黄昏就写完了。他不由得伸了个懒腰,起身交卷。
到这一日傍晚,段书瑞省试三场终于全部考完。
出考场的那一刻,他仿佛卸了一个大包袱似的,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陈舒云倒一反常态,有些闷闷不乐。崔景信一向大大咧咧的没有发现,段书瑞却注意到了。
“陈兄,怎么了?”段书瑞趁崔景信和其他士子交谈的间隙,偷偷问道。
“啊,我看起来有些不对劲吗?”陈舒云反应过来,“段兄,无事。只是我感觉这次的第三场考试……没有发挥出我应有的水准。”
段书瑞看着他情绪低迷的样子,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他当然知道陈舒云为了省试准备了多长时间,他的努力绝不逊于任何一个人。他握着这位师兄的手,脑海中酝酿着安慰的话。
“陈兄,我不太会安慰人……”段书瑞认真的看着陈舒云的眼睛,“但我觉得,就算你没有发挥出平时的水平,上榜的名单上也会有你一席之地。”
看着段书瑞那真挚的神情,听着他那有些笨拙的话语,陈舒云不禁轻笑出声:“段兄,你还是适合冷着脸的样子啊。”
段书瑞的神色一变,但下一秒他听到陈舒云温和的回应:“嗯,我可能明天就会释怀的。谢谢你的安慰。”
段书瑞松了一口气,他环顾四周,一把揪起崔景信的后领,迫使他不得不向刚才相谈甚欢的士子们告辞:“不好意思啊,几位兄台。在下先行一步,先行一步啊。哈哈……”
三人回到了客栈,掌柜见他们三人回来了,忙让人端出准备好的好酒好菜。三人这几日一直没喝酒,现下一闻到酒的味道,都有些陶醉。一壶酒喝完,三人都有些醉了。将崔景信那只醉猫扶进房里躺下,其余二人也各自回房休息了。
第二日,段书瑞睡到日上三竿才醒。他下楼后才发现,前几日闹哄哄的客栈一下子冷清了许多。掌柜正在柜台后面拨弄算盘,看着段书瑞过来,连忙匆匆忙忙从狭窄的空隙挤出来:“段、段公子!请留步!”
段书瑞看到他那敦实的身体像一座小山包似的挡在自己面前,不由得愣了一愣。
掌柜从身后的柜台上拿出一只毛笔和一张纸,呵呵笑道:“段公子考完没有像那些公子一样匆匆离开,我就知道公子此次考试一定十拿九稳。段公子可否给小店留下一幅墨宝?”掌柜的自然打得一手好算盘,若是眼前这位段公子以后金榜题名,那他家客栈也能沾沾光不是。
段书瑞嘴角一抽,但他还是接过笔,心里想着 :写什么好呢?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笔随心动,转眼间就写下一首诗。
掌柜接过纸一看:“赋得江边柳?这首诗……总感觉有些熟悉啊……”
段书瑞微微一笑:“掌柜的可还满意?”
“满意,自然满意!公子这字写的真是入木三分、笔力遒劲啊!”掌柜赶忙捧场,“我得好好收起来,一会儿崔公子他们下来,也让他们再留一幅。”
段书瑞无奈的点点头,这掌柜的还真是会做生意啊。
已经考完了省试,士子们都放松了下来。觉得考不好还要从头再来,再战下一个三年的也都没有等最后的放榜,早早的就回去了。剩余等待放榜的士子,要么四处闲逛,寻花问柳;要么参加各种文会诗会,扩大自己的交际面。
崔景信摇着折扇,正和其余二人形容着一些士子们考完就去平康坊寻欢作乐的场景,段书瑞可没有那个心思。三人先在客栈周边玩了一天,在客栈里又休息了一晚,第二日便一同去了附近的寺庙烧香祈福。
三人这次选的是一所小寺庙,寺庙虽小,拜佛也灵。当然,三人拜佛并非是对佛祖多么虔诚,只是据传这里求仕途比较灵验。省试之前就有不少士子来此求运,段书瑞他们都算来得迟了。虽说这里离陈伯家还有点远,但毕竟都在长安城里,届时来还愿也方便。
段书瑞看着那宝相庄严的佛像,心道自己果然也是俗人一个。
就在士子们游山玩水时,礼部贡院内,阅卷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着。
为国取才乃是大事,考官们一日睡不到两个时辰,只为从三千多份考卷里挑选出最出色的士子。
梁适是长安城内太学教授,开成年间的进士,此次已经是他第二回参与省试阅卷。他对判卷十分熟悉,尤其擅长诗词歌赋的判定。一天之中,经过他手的试卷便有上百份,其中大半都被筛除了。
梁适心里其实向往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无奈实力不允许他躺平。想着不知何时能回去,他叹了一口气,又拿起一份考卷。只见这位考生语气恳切,内容饱满翔实,只是最后一句写得太仓促了些,竟接连出现两个错字,真是可惜。
梁适只能在朱卷上用笔打了个叉,虽然心头有些遗憾,但错字是绝对不可取的。
梁适抿了一口茶水,又拿起一份考卷。一日之中他看过的考卷重起来都有一米高了,寻常诗赋已经激不起他的兴趣。此时日头渐落,贡院里已燃起烛火,到这时,他改卷往往会比白天更加严格一些。
梁适喝了口热茶,先将三篇诗赋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发现并无错字,也无疏漏、涂抹的痕迹,便提起精神,将诗赋从第一篇看起。
初看之时他的神色有些淡然,然而一篇看完,他不由得瞪大眼睛,神情之中带上一抹激动之色。他今日经手了数百份考卷,但头场诗赋中,这位考生是答得最完美的。不管是书写卷面,还是文章内容,都可圈可点。
这篇赋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可谓到了极高深的境界。而且真知灼见,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将自己的观点合理陈述出来。
梁适不由得舔了舔嘴唇,突然很想知道这位考生姓甚名谁,师从何人。
到这一日傍晚,段书瑞省试三场终于全部考完。
出考场的那一刻,他仿佛卸了一个大包袱似的,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陈舒云倒一反常态,有些闷闷不乐。崔景信一向大大咧咧的没有发现,段书瑞却注意到了。
“陈兄,怎么了?”段书瑞趁崔景信和其他士子交谈的间隙,偷偷问道。
“啊,我看起来有些不对劲吗?”陈舒云反应过来,“段兄,无事。只是我感觉这次的第三场考试……没有发挥出我应有的水准。”
段书瑞看着他情绪低迷的样子,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他当然知道陈舒云为了省试准备了多长时间,他的努力绝不逊于任何一个人。他握着这位师兄的手,脑海中酝酿着安慰的话。
“陈兄,我不太会安慰人……”段书瑞认真的看着陈舒云的眼睛,“但我觉得,就算你没有发挥出平时的水平,上榜的名单上也会有你一席之地。”
看着段书瑞那真挚的神情,听着他那有些笨拙的话语,陈舒云不禁轻笑出声:“段兄,你还是适合冷着脸的样子啊。”
段书瑞的神色一变,但下一秒他听到陈舒云温和的回应:“嗯,我可能明天就会释怀的。谢谢你的安慰。”
段书瑞松了一口气,他环顾四周,一把揪起崔景信的后领,迫使他不得不向刚才相谈甚欢的士子们告辞:“不好意思啊,几位兄台。在下先行一步,先行一步啊。哈哈……”
三人回到了客栈,掌柜见他们三人回来了,忙让人端出准备好的好酒好菜。三人这几日一直没喝酒,现下一闻到酒的味道,都有些陶醉。一壶酒喝完,三人都有些醉了。将崔景信那只醉猫扶进房里躺下,其余二人也各自回房休息了。
第二日,段书瑞睡到日上三竿才醒。他下楼后才发现,前几日闹哄哄的客栈一下子冷清了许多。掌柜正在柜台后面拨弄算盘,看着段书瑞过来,连忙匆匆忙忙从狭窄的空隙挤出来:“段、段公子!请留步!”
段书瑞看到他那敦实的身体像一座小山包似的挡在自己面前,不由得愣了一愣。
掌柜从身后的柜台上拿出一只毛笔和一张纸,呵呵笑道:“段公子考完没有像那些公子一样匆匆离开,我就知道公子此次考试一定十拿九稳。段公子可否给小店留下一幅墨宝?”掌柜的自然打得一手好算盘,若是眼前这位段公子以后金榜题名,那他家客栈也能沾沾光不是。
段书瑞嘴角一抽,但他还是接过笔,心里想着 :写什么好呢?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笔随心动,转眼间就写下一首诗。
掌柜接过纸一看:“赋得江边柳?这首诗……总感觉有些熟悉啊……”
段书瑞微微一笑:“掌柜的可还满意?”
“满意,自然满意!公子这字写的真是入木三分、笔力遒劲啊!”掌柜赶忙捧场,“我得好好收起来,一会儿崔公子他们下来,也让他们再留一幅。”
段书瑞无奈的点点头,这掌柜的还真是会做生意啊。
已经考完了省试,士子们都放松了下来。觉得考不好还要从头再来,再战下一个三年的也都没有等最后的放榜,早早的就回去了。剩余等待放榜的士子,要么四处闲逛,寻花问柳;要么参加各种文会诗会,扩大自己的交际面。
崔景信摇着折扇,正和其余二人形容着一些士子们考完就去平康坊寻欢作乐的场景,段书瑞可没有那个心思。三人先在客栈周边玩了一天,在客栈里又休息了一晚,第二日便一同去了附近的寺庙烧香祈福。
三人这次选的是一所小寺庙,寺庙虽小,拜佛也灵。当然,三人拜佛并非是对佛祖多么虔诚,只是据传这里求仕途比较灵验。省试之前就有不少士子来此求运,段书瑞他们都算来得迟了。虽说这里离陈伯家还有点远,但毕竟都在长安城里,届时来还愿也方便。
段书瑞看着那宝相庄严的佛像,心道自己果然也是俗人一个。
就在士子们游山玩水时,礼部贡院内,阅卷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着。
为国取才乃是大事,考官们一日睡不到两个时辰,只为从三千多份考卷里挑选出最出色的士子。
梁适是长安城内太学教授,开成年间的进士,此次已经是他第二回参与省试阅卷。他对判卷十分熟悉,尤其擅长诗词歌赋的判定。一天之中,经过他手的试卷便有上百份,其中大半都被筛除了。
梁适心里其实向往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无奈实力不允许他躺平。想着不知何时能回去,他叹了一口气,又拿起一份考卷。只见这位考生语气恳切,内容饱满翔实,只是最后一句写得太仓促了些,竟接连出现两个错字,真是可惜。
梁适只能在朱卷上用笔打了个叉,虽然心头有些遗憾,但错字是绝对不可取的。
梁适抿了一口茶水,又拿起一份考卷。一日之中他看过的考卷重起来都有一米高了,寻常诗赋已经激不起他的兴趣。此时日头渐落,贡院里已燃起烛火,到这时,他改卷往往会比白天更加严格一些。
梁适喝了口热茶,先将三篇诗赋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发现并无错字,也无疏漏、涂抹的痕迹,便提起精神,将诗赋从第一篇看起。
初看之时他的神色有些淡然,然而一篇看完,他不由得瞪大眼睛,神情之中带上一抹激动之色。他今日经手了数百份考卷,但头场诗赋中,这位考生是答得最完美的。不管是书写卷面,还是文章内容,都可圈可点。
这篇赋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可谓到了极高深的境界。而且真知灼见,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将自己的观点合理陈述出来。
梁适不由得舔了舔嘴唇,突然很想知道这位考生姓甚名谁,师从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