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 > 第53章 乐舞盛宴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 第53章 乐舞盛宴

    长安,玄武门。

    今日,李世民在此宴请三品以上官员、州牧、夷族首领,场面盛大而热闹。

    李世民身着华丽的龙袍,在阳光的映衬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端坐在主位上,气宇轩昂,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散发着威严与霸气。他微笑着看着下方的宾客,眼神中充满了自信与从容,说道:“今日,朕在此宴请诸位,共享这太平盛世。愿我大唐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宾客们纷纷起身,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明,吾等深感荣幸。能参加今日之盛宴,实乃吾等之福。陛下之恩德,如阳光普照大地,吾等必当忠心耿耿,为陛下、为大唐效力。”

    这时,乐声响起,那悠扬的旋律如同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淌在空气中。《七德舞》和《九功舞》依次上演,舞蹈气势磅礴,仿佛千军万马奔腾而来。舞者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动作整齐划一,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展现了李世民的丰功伟业。

    太常寺正卿萧瑀看着舞蹈,心中感慨万千。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敬佩与赞叹,仿佛看到了大唐的辉煌与荣耀。他起身走到李世民面前,拱手说道:“陛下,《七德舞》用来表现皇上的丰功伟业,但臣以为意犹未尽。臣请求编入刘武周、薛仁果、窦建德、王世充等人被擒获的过程,以更加全面地展现陛下的武功之盛。”

    李世民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沉思。他缓缓说道:“他们都是一时的英雄豪杰,虽曾与朕为敌,但也有其过人之处。如今朝廷的大臣很多是他们的臣下,如果他们看见旧主子的屈辱之态,能不伤心吗?朕不愿因一时之荣耀,而伤了臣子们的心。”

    萧瑀一愣,随即拜谢道:“陛下仁慈,臣深感敬佩。臣一时疏忽,未考虑到这些。陛下之胸怀,如广阔的天空,包容万物。臣定当以此为戒,更加谨慎地为陛下效力。”

    魏徵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舞蹈,心中却有着不同的想法。他想要李世民停止武备,提倡文教。每次陪李世民饮宴,见到演奏《七德舞》时都低下头故意不看,见到《九功舞》则非常认真地观看。

    李世民注意到了魏徵的举动,笑着问道:“魏卿,为何你看《七德舞》时低头不看,看《九功舞》却如此认真呢?”

    魏徵起身,恭敬地说道:“陛下,《七德舞》虽展现了陛下的武功之盛,但臣以为,如今大唐已太平,当以文教为主。《九功舞》正体现了陛下的仁德之治,臣故而认真观看。臣以为,武力可以征服一时,但文教可以影响千秋。陛下之仁德,如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个百姓的心灵。只有通过文教,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品德、有才能的人才,为大唐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李世民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赏。他说道:“魏卿所言有理。但朕之武功,亦是为了天下太平。如今虽可提倡文教,但武备亦不可废。没有强大的武力,如何保卫国家,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朕之大唐,既要有繁荣的文化,也要有强大的武力。”

    魏徵说道:“陛下圣明。臣并非要陛下废武备,而是希望陛下能在武功之余,更加注重文教,使大唐长治久安。臣相信,只要陛下文武兼备,大唐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这时,一位州牧说道:“陛下,魏大人所言极是。如今大唐繁荣昌盛,当以文教育人,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效力。只有通过文教,才能让百姓更加明理、更加爱国。陛下之仁德,如春风拂面,温暖着每一个百姓的心。我们应当以陛下为榜样,重视文教,为大唐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位夷族首领也说道:“陛下,吾等敬佩陛下的武功,但也希望大唐能以文教感化四方,使天下太平。吾等夷族,也渴望学习大唐的文化,与大唐共同发展。陛下之胸怀,如广阔的大海,包容着不同的民族。我们愿意与大唐友好相处,共同为天下的和平而努力。”

    李世民静静地坐在龙椅之上,微微低垂着头,双目凝视着前方,若有所思。他那原本威严的面容此刻显得格外凝重,眉头微皱,似乎正在心中权衡着各种利弊得失。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整个朝堂一片寂静,唯有李世民偶尔轻微的呼吸声和周围大臣们紧张的心跳声交织在一起。

    终于,李世民缓缓抬起头来,那双深邃如潭水般的眼眸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一般耀眼夺目。他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众臣,然后用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说道:“诸位爱卿方才所言,朕已尽数聆听在心。大唐如今虽已颇具规模,但仍需不断进取、砥砺前行。武备之事关乎国家安全,自当不可松懈;而文教之举则有利于培养贤才,为社稷之长久发展奠定基石。唯有两者相辅相成、齐头并进,方能使我大唐日益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之巅。朕衷心期望在座的每一位臣子皆能效仿魏卿,心怀天下,为大唐的兴旺发达出谋献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此,则我大唐幸甚!百姓幸甚!”

    话音刚落,朝堂之下顿时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众大臣纷纷颔首称是,脸上洋溢着钦佩之情。他们望向李世民的目光中满是敬意与忠诚,仿佛在无声地宣誓着愿为大唐奉献一切的决心。此时此刻,君臣一心,共图盛世伟业的宏伟画面令人动容。

    宴会继续进行,气氛热烈而融洽。大家一边欣赏着舞蹈,一边谈论着国家大事,为大唐的繁荣而感到自豪。

    在那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宴会角落处,几位身着华丽官服的官员正围成一圈,交头接耳地低声议论着。他们的神情时而凝重,时而舒缓,仿佛所谈论之事关系重大。

    其中一位官员微微皱起眉头,压低声音说道:“诸位,你们看!就在这众目睽睽之下,面对着诸多夷族首领,咱们陛下竟然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采纳了魏大人的意见。此举实在是英明至极啊!这般做法不仅能够向那些夷族清晰地表明我大唐日后的走向,好让他们彻底放下心中的顾虑,对咱大唐安心归附;而且还可以做到既不荒废武力军备,又能大力推行文化教育以泽被苍生。陛下的这份睿智,简直就如同烈日,光芒万丈,照亮了整个大唐的锦绣前程呐!”

    他身旁的另一位官员连连点头,表示赞同道:“没错没错!魏大人所提出的建议的确深谋远虑,极富远见卓识。想当今之大唐,确实迫切需要在文化教育领域狠下一番苦功。唯有通过广泛开展文教活动,方可使得黎民百姓变得越发知书达理、文明有礼,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民族团结。”

    这时,第三位官员也忍不住插话进来:“诚然如此啊!尽管文教事业至关重要,但军事防备却绝对不可有丝毫松懈。要知道,在我大唐周边地区,仍然存在着不少蠢蠢欲动的不安定因素。所以说,还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强化军事力量,巩固边防防线,全力保障大唐的安宁太平。因为只有身处一个安稳无虞的大环境之中,才是发展其他所有事业的前提啊!”

    他们的议论声虽小,但却反映了大家对大唐未来的关心和思考。他们深知,大唐的繁荣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需要文武兼备,需要团结一心。

    宴会结束后,李世民回到宫中,思考着今日的事情。他知道,大唐的繁荣需要文武兼备,既要有强大的武力保卫国家,也要有良好的文教培养人才。

    他叫来房玄龄,说道:“玄龄,今日宴会上,魏卿的建议让朕深思。你觉得大唐如今应当如何在文武之间找到平衡呢?”

    房玄龄拱手说道:“陛下,魏大人所言极是。如今大唐已太平,当以文教为主,培养人才,提高百姓的素质。但武备也不可废,要保持军队的战斗力,以防外敌入侵。臣以为,我们可以加大对文教的投入,兴办学校,培养更多的文人雅士。同时,在武备建设上,重在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和战斗力,兵不在多,而在精。只有这样,才能在文武之间找到平衡,让大唐更加繁荣昌盛。”

    李世民点头说道:“嗯,你说得有道理。朕决定,今后要加大对文教的投入,朕要让大唐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国家,让每一个百姓都能感受到大唐的强大与繁荣。”

    房玄龄说道:“陛下圣明。如此一来,大唐必将更加昌盛。”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的决策逐渐得到了实施。大唐在文武兼备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国家越来越强大,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大唐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