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锦鲤小郎君 第8章 乡野有神医
“咦?三郎?你怎么在这里?”张远志后知后觉。
“表兄拉着你就跑,阿娘担心有什么事,让我跟上。”张川柏解释,“你们跑得真快,我累得像阿黄一样舌头都伸出来。”
他又对陆翁说:“阿翁,牛犊是我兄长接生的,能不能让他给牛犊起名啊?
“好啊!”陆翁爽快答应。
张远志看着小牛犊,又看见母牛期待的目光,不禁升起一种初为人父的喜悦。
“叫萌萌吧!”他灵光一闪,“春日出生,取名为‘萌’,萌芽之意。”
“萌萌?好名字啊!”
“就是!比我家大郎的名字还好听。”
“一听就是读书人起的。”
乡亲们的夸奖,让张远志嘴角勾起,又叮嘱母牛和牛犊的护理事项。
他没有学过专业的《母牛产后护理》,但医理相通。
陆翁连连点头:“记下!都记下了!”
现在他谁都不佩服,就佩服姓张的!
张川柏左看右看,自豪之余猛然发现,自家兄弟的特长都跟农业相关。
犁田、扯犊子,果然不愧是农业世家?
……
张家兄弟从牛棚走到陆家的前屋,姑母张清浅在忙碌做饭。
她捉住一只肥大的鸭,喊道:“大郎,来杀鸭!”
张远志和陆慎之齐声答应:“好!”
说完对视一眼,又齐声说:“我来!”
张清浅噗嗤笑道:“慎之来,远志累了,快坐着休息。”
此时的人称呼男子,通常是“大郎”、“二郎”、“三郎”……女子则是“大娘”、“二娘”、“三娘”……按着排行。
平日在张家湾,身边的人互相称呼名字,是因为大家都姓张。
一声“三郎”,应者如云~~
张远志听话坐下,又连忙说:“姑母太客气了!随便吃点什么就好,不用杀鸭。”
谁家好人不过节也杀鸭啊!
“就是就是。”张川柏口不对心地附和。
哎呀呀!
《齐民要术》怎么说来着?
放葱白,还要椒和姜末?椒是什么椒?
张清浅说:“我家的秧苗已经插完,多亏你家送来的秧马,省了不少力。今日又辛苦大郎接生,难道杀一只鸭子,姑母还会舍不得?”
陆慎之手起刀落,鸭子扑腾几下就不动了。
随即,陆慎之又把鸭子放进热水里一烫,利于拔毛。
看他熟手的样子,就知道没少干这活……陆家的日子过得不错。
难怪家里有牛。
张家兄弟接受好意,一起过去给鸭子拔毛。
鸭子羽毛是好东西,有很多用途,拔好放在一边。
张川柏觉得拔鸭毛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拔拔拔,拉拉拉,粗的鸭毛从毛管里拉出来。
揪揪揪,扯扯扯,细小的绒毛扯干净。
仿佛带着某种奇妙的韵律,有奇妙的快乐~~
张川柏快乐地干活,嘴巴也没歇了,吧啦吧啦说话。
“大表兄,你不是要去茅山拜师学道吗?怎么还在家中?”
听表兄的名字,就知道陆家有诚心向道。
从前道家的信徒,起名都有个“之”字。
比如王羲之、王凝之、顾恺之,祖冲之……都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道教徒。
陆慎之叹气:“我和阿耶去到茅山,才知道潘道长迁居嵩山了。阿耶觉得嵩山太远,又带我回家了。”
接着,他又介绍潘道长的事迹,越说越觉得可惜。
寻隐者不遇,呜呼哀哉!
张川柏垂眸,揪揪揪小绒毛……脑海里浮现关于道长潘师正的记载。
介绍很长,看着就牛!
……亮点是“享年九十八岁。”
九十八岁!
活神仙啊!
如果是这一位,错过确实很可惜。
对普通人家来说,做道士也是好前程,且比做和尚好。
一些道家教派是可以娶媳妇的,妙应真人孙思邈就有妻儿。
“表兄,诚心求道,怎么会嫌路远呢?既然知道潘道长隐居嵩山,当追随而去。”张川柏小脸一板,郑重地说。
陆慎之苦笑:“阿耶说,能不能拜入道长门下,本来就没把握。茅山离家近,去试试成不成都无妨。嵩山太远,我又是家中长子……”
陆翁带着家人照料好产后的母牛有米、新出生的牛犊萌萌,比他们迟回来,此时刚进家门。
听到孙儿的话,他说:“慎之过两年就二十,不方便出远门。去了嵩山,岂不是耽误娶妻?”
“娶妻的事,不用着急吧?”张川柏问。
“小三郎不知……”陆翁和蔼地解释,“贞观元年,皇帝下《令有司劝勉民间嫁娶诏》,其中‘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需要‘申以媒媾,令其好合。’”
“陆翁竟然连皇帝下的诏书都知道!”张家兄弟震惊。
深藏不露啊!
越想越惊恐!
陆翁对小儿郎敬佩的目光很满意,但还是解释:“我是里正,有督促适龄男女婚事的职责,因此知道这一条……我要督促旁人,自家孙儿更要遵守啊!”
陆家阿翁陆明扬就是远近一百户人家的里正。
也就是张大河怂恿张衍可争取的目标~~
陆明扬不知道张家人对里正这个位置感兴趣。
里正是不是好差事,因人而异。
见孙子陆慎之神色黯然,陆明扬安慰:“人生不是只有学道这一个前程,你看看你左手边的大表弟,右手边的小表弟,哪个不是众人称赞?”
陆慎之:……我是能给牛接生,还是会做秧马?
但,想想众人一口一个“神童”、“神医”,又觉得这两条路都不错。
“我若是平平无奇呢?将来是不是只能做里正?”陆慎之问。
陆明扬:……真是我的乖孙孙。
……
见祖父一脸便秘的神色,陆慎之的心情好多了。
哼哼~让你们左一个“天意”,右一个“年纪大”~~
“表兄拉着你就跑,阿娘担心有什么事,让我跟上。”张川柏解释,“你们跑得真快,我累得像阿黄一样舌头都伸出来。”
他又对陆翁说:“阿翁,牛犊是我兄长接生的,能不能让他给牛犊起名啊?
“好啊!”陆翁爽快答应。
张远志看着小牛犊,又看见母牛期待的目光,不禁升起一种初为人父的喜悦。
“叫萌萌吧!”他灵光一闪,“春日出生,取名为‘萌’,萌芽之意。”
“萌萌?好名字啊!”
“就是!比我家大郎的名字还好听。”
“一听就是读书人起的。”
乡亲们的夸奖,让张远志嘴角勾起,又叮嘱母牛和牛犊的护理事项。
他没有学过专业的《母牛产后护理》,但医理相通。
陆翁连连点头:“记下!都记下了!”
现在他谁都不佩服,就佩服姓张的!
张川柏左看右看,自豪之余猛然发现,自家兄弟的特长都跟农业相关。
犁田、扯犊子,果然不愧是农业世家?
……
张家兄弟从牛棚走到陆家的前屋,姑母张清浅在忙碌做饭。
她捉住一只肥大的鸭,喊道:“大郎,来杀鸭!”
张远志和陆慎之齐声答应:“好!”
说完对视一眼,又齐声说:“我来!”
张清浅噗嗤笑道:“慎之来,远志累了,快坐着休息。”
此时的人称呼男子,通常是“大郎”、“二郎”、“三郎”……女子则是“大娘”、“二娘”、“三娘”……按着排行。
平日在张家湾,身边的人互相称呼名字,是因为大家都姓张。
一声“三郎”,应者如云~~
张远志听话坐下,又连忙说:“姑母太客气了!随便吃点什么就好,不用杀鸭。”
谁家好人不过节也杀鸭啊!
“就是就是。”张川柏口不对心地附和。
哎呀呀!
《齐民要术》怎么说来着?
放葱白,还要椒和姜末?椒是什么椒?
张清浅说:“我家的秧苗已经插完,多亏你家送来的秧马,省了不少力。今日又辛苦大郎接生,难道杀一只鸭子,姑母还会舍不得?”
陆慎之手起刀落,鸭子扑腾几下就不动了。
随即,陆慎之又把鸭子放进热水里一烫,利于拔毛。
看他熟手的样子,就知道没少干这活……陆家的日子过得不错。
难怪家里有牛。
张家兄弟接受好意,一起过去给鸭子拔毛。
鸭子羽毛是好东西,有很多用途,拔好放在一边。
张川柏觉得拔鸭毛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拔拔拔,拉拉拉,粗的鸭毛从毛管里拉出来。
揪揪揪,扯扯扯,细小的绒毛扯干净。
仿佛带着某种奇妙的韵律,有奇妙的快乐~~
张川柏快乐地干活,嘴巴也没歇了,吧啦吧啦说话。
“大表兄,你不是要去茅山拜师学道吗?怎么还在家中?”
听表兄的名字,就知道陆家有诚心向道。
从前道家的信徒,起名都有个“之”字。
比如王羲之、王凝之、顾恺之,祖冲之……都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道教徒。
陆慎之叹气:“我和阿耶去到茅山,才知道潘道长迁居嵩山了。阿耶觉得嵩山太远,又带我回家了。”
接着,他又介绍潘道长的事迹,越说越觉得可惜。
寻隐者不遇,呜呼哀哉!
张川柏垂眸,揪揪揪小绒毛……脑海里浮现关于道长潘师正的记载。
介绍很长,看着就牛!
……亮点是“享年九十八岁。”
九十八岁!
活神仙啊!
如果是这一位,错过确实很可惜。
对普通人家来说,做道士也是好前程,且比做和尚好。
一些道家教派是可以娶媳妇的,妙应真人孙思邈就有妻儿。
“表兄,诚心求道,怎么会嫌路远呢?既然知道潘道长隐居嵩山,当追随而去。”张川柏小脸一板,郑重地说。
陆慎之苦笑:“阿耶说,能不能拜入道长门下,本来就没把握。茅山离家近,去试试成不成都无妨。嵩山太远,我又是家中长子……”
陆翁带着家人照料好产后的母牛有米、新出生的牛犊萌萌,比他们迟回来,此时刚进家门。
听到孙儿的话,他说:“慎之过两年就二十,不方便出远门。去了嵩山,岂不是耽误娶妻?”
“娶妻的事,不用着急吧?”张川柏问。
“小三郎不知……”陆翁和蔼地解释,“贞观元年,皇帝下《令有司劝勉民间嫁娶诏》,其中‘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需要‘申以媒媾,令其好合。’”
“陆翁竟然连皇帝下的诏书都知道!”张家兄弟震惊。
深藏不露啊!
越想越惊恐!
陆翁对小儿郎敬佩的目光很满意,但还是解释:“我是里正,有督促适龄男女婚事的职责,因此知道这一条……我要督促旁人,自家孙儿更要遵守啊!”
陆家阿翁陆明扬就是远近一百户人家的里正。
也就是张大河怂恿张衍可争取的目标~~
陆明扬不知道张家人对里正这个位置感兴趣。
里正是不是好差事,因人而异。
见孙子陆慎之神色黯然,陆明扬安慰:“人生不是只有学道这一个前程,你看看你左手边的大表弟,右手边的小表弟,哪个不是众人称赞?”
陆慎之:……我是能给牛接生,还是会做秧马?
但,想想众人一口一个“神童”、“神医”,又觉得这两条路都不错。
“我若是平平无奇呢?将来是不是只能做里正?”陆慎之问。
陆明扬:……真是我的乖孙孙。
……
见祖父一脸便秘的神色,陆慎之的心情好多了。
哼哼~让你们左一个“天意”,右一个“年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