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锦鲤小郎君 第44章 给卢照邻一个饼
张家一家人都坐下吃面,听到声音抬头看去,原来是此前来过的高远明。
……卢仁勖的门客,送曹宪和卢照邻来张家湾的那位。
张衍立刻站起,迎出去:“高郎君来得正好!我们在吃面,请一起用。”
“不必不必,我吃过了。”高远明摆摆手,“我过来是告诉你们一件事。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明日亲临江都官田看新农具的使用,邀请众族老乡亲旁观,你们要不要去看看?
毕竟是张川柏改进的农具啊!
张衍立刻说:“那必须去看看,这样的热闹,几年难得一见啊!”
张川柏倒出一碗水端过来:“请客人尝尝我们家的薄荷饮。”
唐人的“饮子”花样多,出名的有“五色饮”、“五香饮”。
但大多数农家只是一碗白水“吨吨吨”。
高远明客气地接过,喝着浅绿色的薄荷饮,觉得喉咙清清凉凉的,燥热一扫而空,又对张家更添好感。
见微知着,张家讲究饮食,是有底蕴的人家。
难怪张家的郎君不卑不亢,在曹夫子面前侃侃而谈,跟卢氏的郎君也能平等相处。
高远明放下碗,笑着说:“小郎君说好去找我们郎君玩,怎么没见登门呢?”
“啊?”张川柏眨眨眼,“卢兄想我了吗?我前两天才在曹夫子那里见到他……正好,我也有两件事,想请高郎君代为转告。”
“请讲。”高明郑重地说。
“曹夫子让我编一本书,我的字不好,想请卢兄跟我一起编。卢兄诗文出众,我厚颜想请卢兄为我的图册配诗。”张川柏姿态谦虚,“我正在做一种新的织机,听闻少府认识好的木匠,想请卢兄相助。”
说着,他恭敬地行礼:“我知道我的要求无礼,只因知道卢兄是高雅君子,才敢厚颜说这样的话,还望见谅。”
礼多人不怪~~
高远明怔了怔。
他能做卢氏的门客,当然是聪明人。
一听就知道,张家小三郎愿意将献书的机会跟卢照邻分享。
请卢照邻配诗?
若卢照邻的诗文很出彩,甚至可能完全掩盖张川柏的风头。
……届时长安城人人传读神童的新诗,几人会去关注农具?
至于一起做纺织机……新的纺织机真的好用,卢少府协助推广,对政绩亦有好处。
明明是对卢家有利的事,张川柏说得那么谦虚。
高远明心里很舒服,比大热天喝了薄荷饮还要爽快。
张川柏这是给卢照邻一个大饼啊!
“好说!小郎君真是太客气了!”高远明满眼带笑,“我回去就告诉我家郎君,你随时可以过来……”
他转过头,对张衍和吴秀赞叹:“两位教子有方啊!”
“哪里哪里,一般一般。”张衍和吴秀乐呵呵。
还别说,小三郎那一套套的,说话动作好听又好看。
比隔壁阿黄强多了~~
高远明略坐片刻,就起身告辞:“你们慢慢吃,我不打扰了。”
张衍送高远明出门,回来正想说都督府长史是什么官,却见儿子们吃面吃得高兴。
先吃面,吃面重要。
……
“悉悉索索”
先嗦面片~~
耽搁了一下,面有些糊了。
“不过二兄做的本来就是糊涂汤,没差多少。还是大兄做的羊肉好吃,又香又嫩。”张川柏埋头吃面。
“你不用嘲笑我!让你做,连面片都揪不出……小三郎就是用嘴巴做饭的。”张京墨反驳。
兄弟俩日常斗嘴。
别说只相差五岁,就是相差十岁,兄弟俩该打架的还是要打架。
张远志吃得快,放下碗问:“你们不好奇李长史?”
“不好奇啊!想想就知道,明天围在李长史身边的人肯定很多。陆翁是里正,说不定还能近前说话。我们嘛……只能远远看热闹。”张川柏淡定地说。
降低期待值,就不会失望。
张京墨点头:“对啊!我是去看热闹的,离家前还能凑一场热闹,无憾啦!”
“虽然不好奇……但阿耶,你很熟悉李长史?”张川柏问。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袭誉……”张衍脱口而出,随即顿了顿:“你问我?你不是更清楚?”
关于曹夫子的生平,我不知道的,你都如数家珍啊!
张川柏坦然:“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的生平,如曹夫子、卢照邻,我比较清楚;像李善,还有这位李长史,我就不知道。”
“哦……”张衍若有所思。
原来小三郎也不是全知全能的。
这才对嘛,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平平无奇小三郎~~
“简单一点说,李长史很重视农耕。他初来扬州就疏引雷陂水、建筑句城塘,灌溉田地八百顷。李长史还很爱书,有余钱就请城中读书人抄书。”
张衍眼珠一转,“重农耕又爱书……我们三郎不知道李长史,也许李长史知道三郎呢!”
张家兄弟神情敬佩:“阿耶,还是你知道的多啊!”
比李长史更厉害的样子!
“嗯,略懂,略懂。”张衍摸摸不长的胡子。
吴秀认真吃面,忍着笑……郎君就是习惯!
他小的时候,家里有人当官,住在官署附近,对官场的事特别感兴趣。
现在嘛,已经是田舍郎啦!
不过,日后的事谁知道呢?
……卢仁勖的门客,送曹宪和卢照邻来张家湾的那位。
张衍立刻站起,迎出去:“高郎君来得正好!我们在吃面,请一起用。”
“不必不必,我吃过了。”高远明摆摆手,“我过来是告诉你们一件事。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明日亲临江都官田看新农具的使用,邀请众族老乡亲旁观,你们要不要去看看?
毕竟是张川柏改进的农具啊!
张衍立刻说:“那必须去看看,这样的热闹,几年难得一见啊!”
张川柏倒出一碗水端过来:“请客人尝尝我们家的薄荷饮。”
唐人的“饮子”花样多,出名的有“五色饮”、“五香饮”。
但大多数农家只是一碗白水“吨吨吨”。
高远明客气地接过,喝着浅绿色的薄荷饮,觉得喉咙清清凉凉的,燥热一扫而空,又对张家更添好感。
见微知着,张家讲究饮食,是有底蕴的人家。
难怪张家的郎君不卑不亢,在曹夫子面前侃侃而谈,跟卢氏的郎君也能平等相处。
高远明放下碗,笑着说:“小郎君说好去找我们郎君玩,怎么没见登门呢?”
“啊?”张川柏眨眨眼,“卢兄想我了吗?我前两天才在曹夫子那里见到他……正好,我也有两件事,想请高郎君代为转告。”
“请讲。”高明郑重地说。
“曹夫子让我编一本书,我的字不好,想请卢兄跟我一起编。卢兄诗文出众,我厚颜想请卢兄为我的图册配诗。”张川柏姿态谦虚,“我正在做一种新的织机,听闻少府认识好的木匠,想请卢兄相助。”
说着,他恭敬地行礼:“我知道我的要求无礼,只因知道卢兄是高雅君子,才敢厚颜说这样的话,还望见谅。”
礼多人不怪~~
高远明怔了怔。
他能做卢氏的门客,当然是聪明人。
一听就知道,张家小三郎愿意将献书的机会跟卢照邻分享。
请卢照邻配诗?
若卢照邻的诗文很出彩,甚至可能完全掩盖张川柏的风头。
……届时长安城人人传读神童的新诗,几人会去关注农具?
至于一起做纺织机……新的纺织机真的好用,卢少府协助推广,对政绩亦有好处。
明明是对卢家有利的事,张川柏说得那么谦虚。
高远明心里很舒服,比大热天喝了薄荷饮还要爽快。
张川柏这是给卢照邻一个大饼啊!
“好说!小郎君真是太客气了!”高远明满眼带笑,“我回去就告诉我家郎君,你随时可以过来……”
他转过头,对张衍和吴秀赞叹:“两位教子有方啊!”
“哪里哪里,一般一般。”张衍和吴秀乐呵呵。
还别说,小三郎那一套套的,说话动作好听又好看。
比隔壁阿黄强多了~~
高远明略坐片刻,就起身告辞:“你们慢慢吃,我不打扰了。”
张衍送高远明出门,回来正想说都督府长史是什么官,却见儿子们吃面吃得高兴。
先吃面,吃面重要。
……
“悉悉索索”
先嗦面片~~
耽搁了一下,面有些糊了。
“不过二兄做的本来就是糊涂汤,没差多少。还是大兄做的羊肉好吃,又香又嫩。”张川柏埋头吃面。
“你不用嘲笑我!让你做,连面片都揪不出……小三郎就是用嘴巴做饭的。”张京墨反驳。
兄弟俩日常斗嘴。
别说只相差五岁,就是相差十岁,兄弟俩该打架的还是要打架。
张远志吃得快,放下碗问:“你们不好奇李长史?”
“不好奇啊!想想就知道,明天围在李长史身边的人肯定很多。陆翁是里正,说不定还能近前说话。我们嘛……只能远远看热闹。”张川柏淡定地说。
降低期待值,就不会失望。
张京墨点头:“对啊!我是去看热闹的,离家前还能凑一场热闹,无憾啦!”
“虽然不好奇……但阿耶,你很熟悉李长史?”张川柏问。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袭誉……”张衍脱口而出,随即顿了顿:“你问我?你不是更清楚?”
关于曹夫子的生平,我不知道的,你都如数家珍啊!
张川柏坦然:“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的生平,如曹夫子、卢照邻,我比较清楚;像李善,还有这位李长史,我就不知道。”
“哦……”张衍若有所思。
原来小三郎也不是全知全能的。
这才对嘛,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平平无奇小三郎~~
“简单一点说,李长史很重视农耕。他初来扬州就疏引雷陂水、建筑句城塘,灌溉田地八百顷。李长史还很爱书,有余钱就请城中读书人抄书。”
张衍眼珠一转,“重农耕又爱书……我们三郎不知道李长史,也许李长史知道三郎呢!”
张家兄弟神情敬佩:“阿耶,还是你知道的多啊!”
比李长史更厉害的样子!
“嗯,略懂,略懂。”张衍摸摸不长的胡子。
吴秀认真吃面,忍着笑……郎君就是习惯!
他小的时候,家里有人当官,住在官署附近,对官场的事特别感兴趣。
现在嘛,已经是田舍郎啦!
不过,日后的事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