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第505章 周府密谋中
热门推荐:
我环游诸天万界
铁甲兽大军来袭,马弓手请求出战
1961刚刚入职的我获得了系统
民俗诡事簿
港综:从给大D当马仔开始崛起
凡人修仙:开局合欢宗大师兄
隐居神农架,开局竟被熊猫赖上?
宁先生终于转正,秋小姐已等不及
历史王朝崛起短视频引领工业革命
洪承畴轻轻地咳嗽了一声,然后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首辅大人啊,要想对保宁府采取招安安抚之策,那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如今的保宁府已然发展到如此规模和程度,就算是秦思源有心想要抚,恐怕其他那些人也决然不会应允的呀”。
周延儒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洪承畴的观点,紧接着问道:“那么依彦演你之见,那位熊宁元是否会响应朝廷的征召前来京城呢?”。
洪承畴略微沉吟片刻之后,方才回答道:“这个嘛……下官确实难以确切知晓”。
“按理来说,熊宁元应当也是被逼无奈之举,但下官个人觉得倘若他能够应诏入京,倒不失为一件好事”。
周延儒一听顿时来了兴致,连忙追问道:“哦?愿闻其详,请快快说来听听”。
洪承畴不紧不慢地解释道:“首辅大人您不妨仔细思量一番,如果熊宁元愿意奉诏进京述职,那不正好说明他内心深处依然向着我们大明朝廷么?”。
“如此一来,咱们这边就能多出一个真正了解保宁府内情之人”。
周延儒再次微微点头表示赞同,随即话锋一转,继续问道:“那你刚才所说的剿灭保宁府需要动用十万精锐以及二十万辅兵,这话究竟又是何意呢?”。
洪承畴不禁轻叹一口气,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组织好言辞之后,这才开始将自己所掌握的关于保宁府的真实情况一五一十、毫无保留地讲述给周延儒听。
甚至连一丝一毫的增减都未曾有过,只因他实在担心稍有差池便会误事,影响了周延儒的判断。
这一说就是半个时辰,周延儒还时不时的提问,问得非常仔细。
说完之后,屋子里顿时就陷入了沉默,大家都在消化这些信息,实在是太震撼了。
特别是听说这是一个十几岁孩子几年时间做出来的事情后,都觉得有些天方夜谭。
良久之后,周延儒面色凝重地开口问道:“这些情况可都是真的吗?”。
他的声音听起来略微有些干哑,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情绪明显有些激动,甚至显得有些上头。
洪承畴则不紧不慢地回应道:“首辅大人若是对此心存疑虑,大可派遣人手前去调查核实”。
“如今的保宁府已然成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其威胁程度比起那建奴和农民军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对当前的局势深感忧虑。
“啪!”只听得一声巨响,周延儒猛地用力拍了一下面前的桌子,怒目圆睁,大声呵斥道:“好个朱燮元,犯下如此重罪,就是让他死一万次都难以饶恕其罪过,实在是该死至极!”。
他满脸怒容,额头上青筋暴起,显然已是愤怒到了极点。
一旁的梁廷栋见状,也连忙附和着说道:“的确如此啊!若不是四年前他刻意隐瞒实情,保宁府又怎会演变成今日这般局面?他着实难辞其咎!”。
听到这话,洪承畴不禁微微一怔,但随即还是忍不住替朱燮元辩解了一句:“朱总督后来想必也曾试图打压保宁府的势力”。
“只是无奈被那奢崇明和安邦彦死死拖住,无法全力施为罢了”。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便感觉到周延儒冷冷地向自己投来了一瞥。
其实,对于朱燮元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周延儒心里自然是再清楚不过的。
但此时此刻,形势逼人,他们必须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朱燮元的身上,哪怕明知其中或许存在一些冤屈,也只能先顾全大局了。
毕竟,总得有人出来承担这份责任,才能给朝廷上下一个交代。
洪承畴不愧久经沙场、心思机敏之人,他几乎瞬间就洞察到了当前局势背后隐藏的深意——这分明就是要给朱燮元定下罪名!
如此重大的失误,若没有一个位高权重且有足够影响力的人物挺身而出承担责任,如何向朝堂之上以及整个朝廷交差呢?想到此处,他不禁在心中暗暗叹息一声。
其实对于朱燮元这个人,洪承畴内心深处一直怀着敬意,若非受到来自各方势力的重重逼迫与压力,他实在不愿走到今天这般田地。
此时,梁廷栋插话道:“倘若所言之事皆属实情,那保宁府的问题可真是棘手得很”。
“咱们手中现有的兵力若是过少,恐怕此番前去只会落得个大败而归的下场”。
周延儒微微皱起眉头,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道:“这的确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啊!如今我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国力艰难”。
“几十万大军每日所需粮草辎重消耗巨大,简直就是个无底洞……”,说到这里,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洪承畴坐在一旁始终沉默不语,对于周延儒所言,他自是心知肚明。
这种情况下,若是兵马数量不足,这烫手山芋般的任务他是断断不会接手的。
毕竟谁都不愿意去做那种明知必死无疑还要硬着头皮往上冲的傻事。
梁廷栋见洪承畴毫无回应之意,便又低头暗自仔细琢磨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对着周延儒说道:“首辅大人,依下官之见,洪总督方才所说不无道理,如果出兵剿灭保宁府,若兵马太少,只怕难以成功”。
他身为堂堂兵部尚书,对于战事自然有着颇为深厚的了解和经验。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精心盘算之后,对于洪承畴所提出的参战人数表示较为认同。
倘若派出的人马过少,一旦遭遇战败之局,那后果必将不堪设想,届时所要承担的战败责任,绝非任何人所能轻易承受得起。
周延儒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呢?然而,他同样面临着自身难以言说的苦衷。
众人皆眼巴巴地盯着保宁府这块肥肉,妄图从中分得一杯羹,但真到了需要他们有所付出之时,却一个个面露难色,百般推脱。
话虽说得漂亮动听,但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啊!这可是牵涉到数十万人参与的浩大战争,其中所需耗费的银两简直不计其数。
粗略估算下来,少说也得数百万两银子,甚至很有可能会高达上千万两之巨。
“如今的保宁府已然发展到如此规模和程度,就算是秦思源有心想要抚,恐怕其他那些人也决然不会应允的呀”。
周延儒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洪承畴的观点,紧接着问道:“那么依彦演你之见,那位熊宁元是否会响应朝廷的征召前来京城呢?”。
洪承畴略微沉吟片刻之后,方才回答道:“这个嘛……下官确实难以确切知晓”。
“按理来说,熊宁元应当也是被逼无奈之举,但下官个人觉得倘若他能够应诏入京,倒不失为一件好事”。
周延儒一听顿时来了兴致,连忙追问道:“哦?愿闻其详,请快快说来听听”。
洪承畴不紧不慢地解释道:“首辅大人您不妨仔细思量一番,如果熊宁元愿意奉诏进京述职,那不正好说明他内心深处依然向着我们大明朝廷么?”。
“如此一来,咱们这边就能多出一个真正了解保宁府内情之人”。
周延儒再次微微点头表示赞同,随即话锋一转,继续问道:“那你刚才所说的剿灭保宁府需要动用十万精锐以及二十万辅兵,这话究竟又是何意呢?”。
洪承畴不禁轻叹一口气,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组织好言辞之后,这才开始将自己所掌握的关于保宁府的真实情况一五一十、毫无保留地讲述给周延儒听。
甚至连一丝一毫的增减都未曾有过,只因他实在担心稍有差池便会误事,影响了周延儒的判断。
这一说就是半个时辰,周延儒还时不时的提问,问得非常仔细。
说完之后,屋子里顿时就陷入了沉默,大家都在消化这些信息,实在是太震撼了。
特别是听说这是一个十几岁孩子几年时间做出来的事情后,都觉得有些天方夜谭。
良久之后,周延儒面色凝重地开口问道:“这些情况可都是真的吗?”。
他的声音听起来略微有些干哑,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情绪明显有些激动,甚至显得有些上头。
洪承畴则不紧不慢地回应道:“首辅大人若是对此心存疑虑,大可派遣人手前去调查核实”。
“如今的保宁府已然成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其威胁程度比起那建奴和农民军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对当前的局势深感忧虑。
“啪!”只听得一声巨响,周延儒猛地用力拍了一下面前的桌子,怒目圆睁,大声呵斥道:“好个朱燮元,犯下如此重罪,就是让他死一万次都难以饶恕其罪过,实在是该死至极!”。
他满脸怒容,额头上青筋暴起,显然已是愤怒到了极点。
一旁的梁廷栋见状,也连忙附和着说道:“的确如此啊!若不是四年前他刻意隐瞒实情,保宁府又怎会演变成今日这般局面?他着实难辞其咎!”。
听到这话,洪承畴不禁微微一怔,但随即还是忍不住替朱燮元辩解了一句:“朱总督后来想必也曾试图打压保宁府的势力”。
“只是无奈被那奢崇明和安邦彦死死拖住,无法全力施为罢了”。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便感觉到周延儒冷冷地向自己投来了一瞥。
其实,对于朱燮元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周延儒心里自然是再清楚不过的。
但此时此刻,形势逼人,他们必须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朱燮元的身上,哪怕明知其中或许存在一些冤屈,也只能先顾全大局了。
毕竟,总得有人出来承担这份责任,才能给朝廷上下一个交代。
洪承畴不愧久经沙场、心思机敏之人,他几乎瞬间就洞察到了当前局势背后隐藏的深意——这分明就是要给朱燮元定下罪名!
如此重大的失误,若没有一个位高权重且有足够影响力的人物挺身而出承担责任,如何向朝堂之上以及整个朝廷交差呢?想到此处,他不禁在心中暗暗叹息一声。
其实对于朱燮元这个人,洪承畴内心深处一直怀着敬意,若非受到来自各方势力的重重逼迫与压力,他实在不愿走到今天这般田地。
此时,梁廷栋插话道:“倘若所言之事皆属实情,那保宁府的问题可真是棘手得很”。
“咱们手中现有的兵力若是过少,恐怕此番前去只会落得个大败而归的下场”。
周延儒微微皱起眉头,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道:“这的确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啊!如今我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国力艰难”。
“几十万大军每日所需粮草辎重消耗巨大,简直就是个无底洞……”,说到这里,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洪承畴坐在一旁始终沉默不语,对于周延儒所言,他自是心知肚明。
这种情况下,若是兵马数量不足,这烫手山芋般的任务他是断断不会接手的。
毕竟谁都不愿意去做那种明知必死无疑还要硬着头皮往上冲的傻事。
梁廷栋见洪承畴毫无回应之意,便又低头暗自仔细琢磨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对着周延儒说道:“首辅大人,依下官之见,洪总督方才所说不无道理,如果出兵剿灭保宁府,若兵马太少,只怕难以成功”。
他身为堂堂兵部尚书,对于战事自然有着颇为深厚的了解和经验。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精心盘算之后,对于洪承畴所提出的参战人数表示较为认同。
倘若派出的人马过少,一旦遭遇战败之局,那后果必将不堪设想,届时所要承担的战败责任,绝非任何人所能轻易承受得起。
周延儒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呢?然而,他同样面临着自身难以言说的苦衷。
众人皆眼巴巴地盯着保宁府这块肥肉,妄图从中分得一杯羹,但真到了需要他们有所付出之时,却一个个面露难色,百般推脱。
话虽说得漂亮动听,但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啊!这可是牵涉到数十万人参与的浩大战争,其中所需耗费的银两简直不计其数。
粗略估算下来,少说也得数百万两银子,甚至很有可能会高达上千万两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