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魂穿古代,特种兵太子逆袭 > 第168章 制作迫击炮

魂穿古代,特种兵太子逆袭 第168章 制作迫击炮

    皇帝李贤,这位本是现代特种兵的穿越者,已然凭借着前世记忆,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掀起了军事变革的浪潮。他成功打造出了火炮部队与连发枪,让军队的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战场上,火炮的轰鸣与连发枪的密集射击声,曾让敌军闻风丧胆,为国家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然而,随着战争形势的日益复杂,实战中暴露出了新的问题。那威力巨大的火炮,虽然在正面战场上能给予敌人毁灭性的打击,但因其体积庞大,犹如笨重的巨兽,机动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山川起伏、地形错综复杂的战场上,想要快速转移火炮阵地,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当军队遭遇敌人在山谷、丛林等复杂地形的突袭时,火炮常常无法及时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友陷入困境。

    这一日,营帐内气氛凝重。李贤紧锁眉头,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心中满是对当前战局的忧虑。他深知,若不能解决火炮机动性的问题,军队在未来的战斗中将会面临更大的危机。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一个熟悉的武器形象浮现出来——迫击炮。在他的前世记忆里,迫击炮以其轻便灵活的特点,在各种复杂地形中都能快速部署,精准地打击目标,尤其是对隐藏在遮蔽物后的敌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就像战场上的灵动舞者,能够在任何地方翩翩起舞,给予敌人致命一击。李贤坚信,迫击炮定能弥补现有火炮的不足,为军队增添新的制胜法宝。

    李贤深知此事刻不容缓,他立刻传令下去,召工部尚书袁刚前来。袁刚,这位朝中赫赫有名的能臣,在器械制造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他对各类新奇的发明创造总是充满热情,听闻皇帝紧急召见,心中虽疑惑万分,但还是立刻放下手中事务,匆匆赶往营帐。

    袁刚进入营帐,见李贤神色凝重,赶忙行礼。李贤也不废话,直接将他拉到沙盘前,指着沙盘上的地形,开始详细描绘迫击炮的构造。“袁爱卿,此炮需有炮筒、座钣、支架。炮弹从炮口装填,依靠自身重力下滑触发击发。它最大的优势在于能进行曲射,如此一来,便能轻松打击遮蔽物后的目标,在复杂地形中发挥巨大作用。”李贤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沙盘上比划着迫击炮的操作方式。袁刚听得聚精会神,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关键信息,心中对这个从未听闻过的武器既感到新奇大胆,又隐隐燃起一股跃跃欲试的热情。然而,他也深知,要制造出这样一种全新的武器,必定困难重重,从材料选取到各个部件的精细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材料选取是制造迫击炮的首要难题,也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炮筒作为迫击炮的核心部件,必须能够承受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压力,这就要求使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袁刚深知责任重大,他亲自带领着一群经验丰富的工匠,深入到矿场之中。矿场里,矿石堆积如山,要从中挑选出最适合的矿石,犹如大海捞针。工匠们手持各种检测工具,仔细地检查每一块矿石的质地、纯度和硬度。他们在矿堆中爬上爬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优质矿石。经过数天的艰苦筛选,终于挑选出了一批初步符合要求的矿石。

    这些矿石被运往工坊后,便开始了漫长而复杂的熔炼、提纯过程。巨大的熔炉熊熊燃烧,将矿石投入其中,烈火舔舐着矿石,仿佛要将其所有的杂质都烧尽。工匠们日夜守在熔炉旁,密切关注着炉内的情况。他们根据矿石的融化状态,适时调整火候和添加各种辅助材料。每一次熔炼,都需要经过多次的提纯工序,才能将矿石中的杂质尽可能地去除。经过反复的熔炼、提纯,这些矿石终于脱胎换骨,变成了质地精纯的特种钢材,为炮筒的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座钣与支架的材料选择同样不容小觑,它们需要兼顾坚固与轻便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特性。袁刚和工匠们查阅了大量的古籍资料,又结合自己的经验,尝试了多种材料。一开始,他们选用了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但发现这些材料要么过于沉重,影响迫击炮的机动性,要么坚固程度不够,无法承受发射时的后坐力。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他们最终将目光投向了轻质合金。这种合金材料在理论上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但要找到合适的配方并非易事。袁刚带领工匠们在工坊里展开了一场艰苦的探索之旅。他们不断调整各种金属元素的比例,每调整一次配方,就制作出相应的样品进行测试。测试过程包括对材料的强度、韧性、重量等多个方面的评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但始终没有放弃。经过多番试验和无数次的调整配方,终于找到了一种性能达标的轻质合金材料,为座钣与支架的制作提供了理想的选择。

    炮筒的制作是整个迫击炮制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其精度要求极高。工匠们先将精心炼制的钢材加热至通红,然后利用巨大的锻锤将其锻造成圆柱形状。这个过程需要工匠们具备精湛的技艺和强大的体力,每一次锤击都要恰到好处,使钢材的内部结构更加致密,同时保证圆柱的形状规整。

    锻造成型后,便进入了精细加工内壁的阶段。工匠们使用专门的镗床,对炮筒内壁进行细致的打磨。镗床的刀具在炮筒内壁缓缓移动,每前进一丝一毫,都需要精确控制。为了确保内壁的光滑度,工匠们不断地调整镗床的参数,更换不同的刀具。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瑕疵,都可能影响炮弹的发射精度和炮筒的使用寿命。为了保证加工精度,袁刚亲自带领工匠们研制了一套特制的量具。这套量具能够精确测量炮筒内壁的直径、椭圆度等各项参数。工匠们在加工过程中,每完成一小段的加工,就会用特制量具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及时调整加工工艺。

    炮筒尾部的击发装置构造精巧,犹如一件精密的艺术品,其装配精度要求极高。工匠们在放大镜下,小心翼翼地将每一个零件进行组装。这个装置的每一个部件都紧密相连,任何一个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击发失败。工匠们全神贯注,眼睛紧紧盯着手中的零件,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他们的手指在长时间的操作中磨破了皮,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手中的工作。每完成一个零件的装配,他们都会反复检查,确保无误后才进行下一个步骤。经过无数次的调试和优化,击发装置终于成功装配完成,等待着最终的检验。

    炮弹的研制同样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它需要在重量、形状与装药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以确保迫击炮的射程、精度与杀伤力都能达到最佳状态。李贤深知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他亲自来到工坊,与工匠们并肩作战。

    首先是炮弹的形状设计。工匠们根据李贤的描述和理论分析,制作了多种不同形状的炮弹模型。有圆形、卵形、流线型等等,每一种形状都进行了详细的风洞试验和弹道模拟。他们在工坊的后院搭建了一个简易的风洞装置,通过模拟不同的风速和角度,观察炮弹模型在气流中的稳定性和飞行姿态。同时,利用数学模型对不同形状炮弹的弹道进行计算和模拟,分析其飞行轨迹和落点精度。经过大量的试验和对比,最终确定了一种最适合的炮弹形状,这种形状能够在保证飞行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小空气阻力,提高射程和精度。

    炮弹的重量控制也至关重要。太重的炮弹会导致射程缩短,而太轻的炮弹则会影响杀伤力和精度。工匠们对炮弹的各个部件进行了精确的称重和调整,从弹体的材质选择到内部装药的重量,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们使用高精度的秤,对每一个零件和每一份装药进行称重,精确到了毫克级别。通过不断地优化设计和调整材料,最终将炮弹的重量控制在了一个理想的范围内。

    装药配方的调整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装药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炮弹的爆炸威力和射程。如果装药过多,炮弹的爆炸威力虽然会增大,但射程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还会增加炮筒的磨损和安全风险;如果装药过少,炮弹的杀伤力则会大打折扣。李贤和工匠们日夜守在试验场,进行了上百次的装药试验。每一次试验,他们都会记录下装药的配方、炮弹的发射参数以及爆炸后的效果。在试验过程中,爆炸的威力有时过大,将周围的试验场地炸得面目全非;有时又过小,达不到预期的杀伤力。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根据每次试验的结果,仔细分析原因,调整装药配方。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终于确定了一种最佳的装药配方,使炮弹在保证射程和精度的同时,拥有了强大的杀伤力。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努力,首门迫击炮终于在众人的期待中制作完成。它静静地矗立在校场之上,散发着一种冷峻而威严的气息。炮筒乌黑发亮,座钣和支架坚实稳固,仿佛在诉说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汗水。

    李贤、袁刚以及一众工匠和将领们齐聚校场,满心期待地等待着试射的那一刻。炮手们按照指令,将炮弹小心翼翼地装入炮口。随着一声令下,炮弹带着众人的希望呼啸而出。然而,众人期待中的精准命中并没有出现,炮弹偏离了目标,落在了远处的空地上。一时间,校场上的气氛变得格外凝重,所有人的心情都如同坠入了冰窖。

    李贤并没有慌乱,他深知,任何一项新发明在试验阶段出现问题都是正常的。他立刻带领众人对迫击炮进行全面排查。从炮筒的内部结构到击发装置的每一个零件,从炮弹的形状到装药的配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检查。经过一番紧张而有序的排查,终于发现问题出在炮筒角度校准装置上。由于在制作过程中,一个微小的零件安装出现了偏差,导致炮筒的角度校准出现了误差,从而使得炮弹偏离了目标。

    找到问题所在后,工匠们迅速对炮筒角度校准装置进行了调整和修复。一切准备就绪后,再次进行试射。这一次,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地盯着迫击炮。随着一声清脆的发射声,炮弹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长空,准确无误地命中了远处的目标。校场上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李贤、袁刚以及工匠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自豪的泪水。这一刻,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李贤深知,迫击炮的成功试射只是第一步,要让它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尽快进行量产并装备部队。他立即下令,调配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迫击炮的量产工作中。在他的精心组织和指挥下,整个量产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坊里,炉火通明,工匠们日夜奋战,将一批又一批的原材料加工成迫击炮的各个部件。装配车间里,工人们熟练地将各个部件进行组装,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后,一门门崭新的迫击炮被生产出来。

    很快,迫击炮便装备到了部队之中,并迅速投入到了战场。在一场复杂山地的战斗中,敌军隐藏在山谷两侧的高地后面,利用地形优势对李贤的军队进行攻击。传统的火炮由于机动性受限,无法及时转移到合适的位置进行打击,而连发枪的射程又无法覆盖到敌军的位置。就在军队陷入困境之时,迫击炮发挥了它的巨大威力。士兵们迅速将迫击炮部署在有利位置,根据敌军的大致方位调整好角度。随着一声声炮响,炮弹以优美的弧线越过山谷,准确地落在敌军隐藏的位置。爆炸的火光瞬间照亮了山谷,敌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打得措手不及,伤亡惨重。在迫击炮的有力支援下,李贤的军队成功扭转了战局,突破了敌军的防线,取得了一场关键的胜利。

    从那以后,迫击炮成为了战场上的制胜法宝。无论是在山地、丛林还是城市巷战中,它都能灵活部署,为部队提供及时、准确的火力支援。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战争的格局,也让李贤的军队在战场上拥有了更强的战斗力和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