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魂穿古代,特种兵太子逆袭 > 第170章 乾宇风云:帝祚归正

魂穿古代,特种兵太子逆袭 第170章 乾宇风云:帝祚归正

    大乾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历经数代帝王的精心治理,曾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然而,命运的轨迹却在不经意间悄然转向,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大乾国陷入了动荡不安的旋涡之中。

    彼时,女帝以雷霆之势登上皇位,打破了大乾国延续千年的男尊女卑传统。她的出现,犹如一阵狂风,席卷了整个朝堂与民间。女帝手段狠辣,心思缜密,在她的统治下,朝堂之上的势力格局被彻底重塑。那些曾经忠于李氏正统的臣子,或被打压,或被流放,一时间,人人自危。

    李贤,这位天生便流淌着李氏家族正统血脉的皇子,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与果敢。他的眼神中,始终透着一股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忧虑。在女帝的阴影下,李贤表面上隐忍不发,虽然被流放到巴蜀,但是他暗中却在积蓄力量。他深知,时机未到,贸然行动只会带来灭顶之灾。

    与此同时,朝堂之外,民间对于女帝的统治也渐渐出现了诸多不满之声。赋税的日益加重,使得百姓们苦不堪言。农田里,庄稼在沉重的税赋压迫下,仿佛也失去了生机。百姓们面黄肌瘦,眼神中满是无奈与哀怨。各地的起义烽火,如同星星之火,在暗中悄然孕育,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便会呈燎原之势。

    经过数载的战争,女帝掌控的河北道成为了矛盾激化的焦点。女帝的军队与李贤暗的军队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战场上,硝烟弥漫,遮天蔽日。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曲悲壮的战歌。双方的士兵们都拼尽了全力,鲜血染红了河北道的每一寸土地。经过数月的激烈交锋,李贤的势力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成功攻占了河北道。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大乾国的土地上炸开,让整个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河北道的失守,女帝的统治版图急剧萎缩,如今只剩下河南道这最后一片立足之地。河南道,这片曾经繁华富庶的土地,此刻也笼罩在了一片紧张而压抑的氛围之中。

    兵部尚书王大龙,身材魁梧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满脸的络腮胡彰显着他的豪迈与不羁。他对李氏正统的忠诚,犹如磐石般坚定不移。每一次在朝堂之上,面对女帝的统治,他的心中都充满了愤慨。如今,眼见李贤势力渐大,他毅然决然地决定挺身而出,为恢复李氏正统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工部郎中赵轩,身形虽略显消瘦,却有着一颗聪慧过人的头脑。他平日里就对女帝的一些政策深感不满,常常在心中思索着如何改变这混乱的局面。他也知道李贤仁慈,对河南道次次不肯发起战争,当他与王大龙商议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携手共进,为李贤的大业全力以赴。

    他们精心筹备,调集了五十万大军。这些士兵们,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锋利的武器,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无畏。五万火器部队更是他们手中的王牌,那一门门火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仿佛随时准备发出致命的怒吼。

    大军一路南下,如同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所到之处,河南道的诸多州府纷纷陷入了恐慌之中。州府的刺史们,平日里在女帝的统治下作威作福,此刻却慌了神。他们站在城楼上,望着那如潮水般涌来的大军,心中充满了恐惧。驻军们也军心不稳,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他们开始怀疑继续抵抗的意义。

    许多州府的刺史和驻军,在权衡利弊之后,深知女帝大势已去。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更为了顺应这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他们纷纷选择打开城门,向李贤的大军投降。就这样,李贤的军队几乎没有遭遇太大的阻力,便接连拿下了河南道的众多州府。

    然而,并非所有的州府都如此轻易地归顺。豫州,这座素有“铁壁之城”美誉的州府,便成为了李贤大军前进道路上的一块硬骨头。豫州刺史张猛,是女帝的忠实追随者,他为人刚正不阿,对女帝的忠诚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他决心死守豫州,以报女帝的知遇之恩。

    王大龙和赵轩率领大军将豫州城团团围住。城墙上,张猛亲自指挥着守军,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绝。他大声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声音在城楼上回荡:“弟兄们,我们是女帝的忠诚卫士,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能让叛军踏入豫州半步!”士兵们被他的话语所激励,纷纷握紧手中的武器,准备与攻城的敌军决一死战。

    攻城战打响了,李贤的大军如潮水般涌向城门。火器部队开始发射火器,一时间,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城墙上的守军在火器的攻击下,伤亡惨重。但他们依然顽强抵抗,不断地向城下投掷石块、箭矢。王大龙看着久攻不下的豫州城,心中焦急万分。他亲自带领敢死队,冲锋在前,试图突破城门。然而,张猛的防守十分严密,一次次地将他们击退。

    战斗持续了数日,双方都伤亡惨重。赵轩深知,这样硬拼下去,只会造成更多的无谓牺牲。于是,他开始仔细观察豫州城的地形和防守弱点。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策。

    深夜,月色如水,整个豫州城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赵轩派遣一支精锐部队,悄悄地绕到了豫州城的后方。这里有一条隐秘的小路,是赵轩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的。这支精锐部队顺着小路,小心翼翼地摸向城门。他们如同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地解决了城门的守卫,然后迅速打开了城门。

    王大龙看到城门打开,心中大喜,立刻指挥大军涌入城中。张猛得知城门被破,大惊失色。他匆忙带领残余的守军进行抵抗,但此时大势已去。经过一番激烈的巷战,张猛最终寡不敌众,豫州城宣告沦陷。

    随着豫州城的攻克,河南道几乎全部落入了李贤的手中。女帝所在的洛州,成为了一座孤城,被李贤的大军重重包围。

    洛州,这座承载着大乾国无数荣耀与梦想的都城,此刻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高大的城墙在夕阳的余晖下,投下长长的阴影,仿佛是女帝那日益黯淡的统治的象征。

    李贤身披一袭华丽而威严的战甲,那战甲上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宛如他坚定的决心。他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左右丞相陈平和张柬之,犹如他的左膀右臂,分立两侧。陈平,面容沉稳,眼神中透着睿智,仿佛能洞察一切阴谋诡计;张柬之,气宇轩昂,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之风,却又不失果敢坚毅。

    他们一同来到洛州城下,李贤的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城楼上那依旧飘扬的女帝旗帜。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展开手中的讨贼诏书。诏书的纸张质地精良,上面的字迹刚劲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李氏家族的千年荣耀与天下苍生的殷切期盼。

    “母亲,您以女子之身,违背祖制,篡夺皇位,致使大乾国陷入动荡之中。如今,天下百姓苦不堪言,人心思定。儿臣顺应天命,为了大乾国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恳请您归还皇位,以免生灵涂炭。”李贤的声音坚定而洪亮,如同洪钟一般,在洛州城的上空久久回荡。

    女帝站在城楼上,她身着一袭华丽的龙袍,头戴凤冠,尽管面容略显憔悴,但那与生俱来的威严却丝毫不减。她看着城下的李贤,心中五味杂陈。这个曾经在自己怀中撒娇的孩子,如今却成为了自己最大的敌人。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更多的却是无奈与悲凉。

    “贤儿,你以为仅凭这一纸诏书,就能让我交出皇位?我这皇位,是我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得来的。这天下,我治理得井井有条,又岂会轻易让与他人。”女帝的声音依旧坚定,仿佛在向世人宣告她的不屈。

    陈平上前一步,恭敬而又不失威严地说道:“陛下,如今民心所向,皆为李氏正统。您在位期间,虽有一些政绩,但却违背了祖宗的规矩,导致朝堂混乱,民间怨声载道。为了大乾国的长远发展,还望您能以大局为重,顺应天命。”

    张柬之也拱手说道:“是啊,陛下。如今李贤殿下深得民心,又有众多将士拥护。您若执意抵抗,必将引发一场惨烈的战争,受苦的终究是天下百姓。还请陛下三思啊。”

    女帝听着他们的话,心中思绪万千。她想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后宫女子,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不甘心就这样放弃自己的心血,可看着城下那数十万大军,她又深知,若真的开战,必将血流成河,生灵涂炭。

    就在女帝犹豫不决之时,洛州城内突然传来一阵骚乱。原来是城中一些对女帝统治不满的势力,听闻李贤兵临城下,趁机发动了叛乱。他们在城中四处放火,抢劫商铺,一时间,洛州城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女帝心中大惊,她深知,此时的洛州城,内忧外患,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李贤见城中大乱,心中大喜,当即下令攻城。一时间,喊杀声四起,战鼓擂动。五十万大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洛州城,火器部队也开始发射火器。城墙上,女帝的亲卫们拼死抵抗,但在李贤大军的猛烈攻击下,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女帝看着眼前混乱的局面,心中涌起一股悲凉。她知道,自己的时代或许真的要结束了。她望着城下的李贤,眼中的怒火渐渐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疲惫与无奈。

    “罢了,罢了。贤儿,这皇位,我便还给你。只希望你能好好治理这天下,莫要辜负了百姓的期望。”女帝的声音在风中飘荡,带着无尽的沧桑。

    随着女帝的投降,洛州城的城门缓缓打开。李贤带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城中,百姓们夹道欢迎,欢呼声此起彼伏。李贤望着这万民拥戴的场景,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做一个好皇帝,让天下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新帝登基

    李贤顺利进入洛州城后,径直前往皇宫。这座象征着权力巅峰的宫殿,此刻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他踏入宫殿的那一刻,心中感慨万千。曾经,这里是他遥不可及的梦想之地,如今,他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坚持,站在了权力的巅峰。

    女帝被软禁在了宫中的一处偏殿。她静静地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宫殿景色,心中五味杂陈。她回想起自己在位时的点点滴滴,那些辉煌与荣耀,那些挣扎与痛苦,仿佛都在这一刻涌上心头。她知道,自己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而李贤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李贤登基大典的日子很快来临。这一天,洛州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街道上打扫得一尘不染,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期待着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皇宫内,更是一片忙碌景象。宫殿的墙壁上挂满了华丽的锦缎,地面上铺设着鲜红的地毯。文武百官身着盛装,早早地来到宫殿前等候。

    吉时已到,李贤身着一袭金黄色的龙袍,头戴皇冠,迈着沉稳而坚定的步伐,缓缓走上登基的高台。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与坚定,仿佛在向世人宣告,大乾国将在他的统治下,迎来一个崭新的辉煌时代。

    在礼部官员的主持下,李贤举行了盛大而庄重的登基仪式。他接过象征着皇权的玉玺,高高举起,向天地、向祖宗、向万民宣告自己正式登基为帝。那一刻,全场欢呼,山呼万岁之声响彻云霄。

    登基之后,李贤立即着手整顿朝纲。他深知,女帝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如同一颗颗毒瘤,严重影响着大乾国的发展。他首先对朝堂上的官员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将那些曾经依附于女帝、贪污腐败、结党营私的官员一一罢黜。同时,他广纳贤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都能在他的朝堂上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为了恢复大乾国的经济,李贤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在商业方面,他取消了一些不合理的商业税,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发展。在文化上,他大力提倡儒家思想,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一时间,大乾国上下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李贤还注重加强军事力量,他深知,只有拥有强大的军队,才能保卫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他对军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同时,他还积极发展火器技术,命工部郎中赵轩带领工匠们研发更加先进的火器。

    在李贤的精心治理下,大乾国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昌盛。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朝堂之上,官员们各司其职,尽心尽力为国家效力。周边的国家听闻大乾国的变化,纷纷前来朝拜,大乾国的威望再次在天下树立起来。

    而女帝,在宫中度过了她的余生。她看着李贤将大乾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心中虽有一丝失落,但更多的却是欣慰。她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大乾国在李贤的手中,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