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第87章 陪嫁之风
新妇三天回门。
新妇回门的礼俗,其实就是向娘家人汇报婆家对自己好不好。张家赵家其实就隔一条小街。所谓回门,其实不过是推开这面门走到那面门。不过既然是礼俗,当然不会这么简单的推开门,赵家的亲族都聚在赵家,等待女婿和女儿回门。
依据风俗备了礼品,张诚和赵杏儿提着大包小包回门了,
到了赵家,赵杏儿自然就被阿娘拉到闺房里问东问西,张诚就被留在厅里,和岳父、几个舅子吃吃喝喝东拉西扯。
这才是和岳家第一次正式的家常饭。
赵三球在对面的神态不自然,第一次以舅子的身份,面对对面这个亦师亦友的青年,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对。
“三球,放松点儿,现在按着杏儿那面,我得叫你一声三哥。当然,回到学校你还得叫我老师、校长。”张诚笑着说。
三球的绷着的脸一下子就松了下来。
“过一段时间我就要去咸阳服役了。家里这面,就还要几个哥哥帮着照应一下,无论是杏儿,还是我阿娘,都帮我常常看看。”
“你说你这刚娶了我妹子就跑到那么远的地方。”赵三球粗声粗气的说。
“没办法,大秦男丁都是要服役的,不去服兵役就要服劳役。我家是兵家子弟,自然要服兵役。三球你可能也快服劳役了。也是大人了,出门服役的时候处处要小心,对人也不要太憨直,与人为善,多挂着笑脸说话,就少吃很多亏。”
“我晓得。”
“岳母要是不忙,也请多到我家走走,看看杏儿,和我阿娘也多说说话。”
“咳,我晓得,就只是岳母老往女儿家跑不好。”岳母领着赵杏儿从里屋出来,接过话来。赵杏儿满脸绯红,应该是在屋里说了很多让人害羞的话吧。
“春上我多努努力,要是我在咸阳的时候,杏儿生孩子,那就还得岳母你多费心!”张诚说。
“那是自然,肯定能生个胖儿子的!”赵婶儿信心满满的说,赵杏儿白了一眼——这哪儿哪儿就你去咸阳我就在家生孩子啊,这孩子在哪儿呢?啥就你努力啊,你努力干啥?这话是能在这儿说的吗?是可以当着哥哥和爹爹说的吗?
“校长……妹夫,有个事儿我得和你说一下……”三球还是转不太来弯,这个称呼总是别别扭扭。
“什么事?”
“是这,咱们村的女子也会有外嫁的,你看你娶了杏儿,咱家拿了蜂房做陪嫁。这眼下大家都觉得这体面,当然我也知道你家倒不指望这几个蜂房。但是村里的人觉得给女娃陪嫁蜂房,就相当于让女娃带着好大一笔田产嫁过去,以后就不受屈,我不是说你家会委屈杏儿啊,我是说大家都觉得这个挺好。”
“我没说你说我家会委屈杏儿,你说,我听着呢……”听出赵三球的话有点乱,张诚接过话来帮他放松一下心情。
“嗯,是这,所以现在各家嫁女,也都张罗说要把蜂房做嫁妆。快成了咱们村上的规矩了。”
“这也没啥不行吧?再说蜂房陪嫁,家里也损失不多吧?我看你分巢的技术挺好的,帮着大家分巢做嫁妆,拿新蜂箱过去不就好了?”
“要是女子都嫁到村里来还好,但是如果女子嫁到外村,咱们这养蜂的技术可就外泄出去了。这是不是不妥啊?”
如果蜂箱陪嫁,那本村嫁娶可以陪嫁蜂箱,外嫁女子不陪嫁蜂箱,就是薄待了外嫁的女子。而外嫁的女子远离娘家,其实更需要蜂箱这样的财物傍身。但是如果蜂箱和养蜂的技术带出去,就难免有技术外泄的问题。赵三球平素大大咧咧,但是养蜂这事儿他一直付出良多,不免比其他人想的多一些,虽然现在还没有外嫁女陪嫁蜂箱的事儿,但是这种事情迟早会发生的。
“我觉得啥都不如让村里的姐妹日子过得好重要,外嫁陪嫁蜂箱,让姐妹们在他乡也有个傍身的,我觉得是个好事儿。”张诚抓抓下巴,接着说。“而且你说,嫁妆嫁妆,到底是属于女儿自己的,还是属于夫家的?”
“嫁妆是属于女儿自己的吧?”赵三球说,然后回过头看着妹子,“是你自己的还是夫家的?”
杏儿笑笑不答。
“是女儿自己的,如果离婚析产,嫁妆是女儿带着回娘家的。”张诚说,“所以啊,这个养蜂的技术,如果女儿坚持,是可以不流传出去的。哪怕在夫家分巢扩产,也还是女儿自己的。和婆家没啥关系。”
赵三球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而且啊,陪嫁的时候,女儿还可以和我们合作社继续签契约啊,只有委托我们卖,才有这么好的价钱。哪怕路途远一点,也还是送回来给我们卖收入更高更稳定啊!”
“而且啊,他们要分巢,就要用上你赵三球的蜂巢础啊,这个全天下可就我们张村有。所以只要陪嫁了蜂巢,女儿就需要经常和我们保持联系的,我们也就知道女儿们在外面过得好不好了。”
“但是如果人家把这些学去呢?”
“真要是学去,也没什么办法。不过天下养蜂的,我们张村最好,天下卖蜜的,许氏商行最强,谁也做不过我们两家,而三球你要是能不断的发展出新技术,我们张村的技术领先,那就不怕我们张村蜂蜜的利益有损失。而如果我们张村的闺女嫁出去,能够开枝散叶,把这个蜂蜜的技术流传出去,其实也只是让更多的人有可能吃到蜜糖,大利天下罢了。”张诚说。他倒是没太在意这项技术的扩散。
这个时代没有专利保护法,养蜂基本上算是一种手艺,并没有太多的秘密,如果看懂了这门手艺,野外采蜂也好、活框养蜂也好、离心取蜜也好,都没多难,只要有勇气,就都能学会。但是学会不等于就能从这上面赚到钱。没有产业链条的帮助,这个钱没那么容易赚。太小的产量,也不值得商行上门收一次。
赵杏儿点点头,表示同意。
“订婚的时候说好,这蜂箱都是女孩的陪嫁,村里有命不得外泄,如果外泄,合作社就不收她的蜜,然后许氏也不会收合作社出产的蜜糖。这样就可以了。”张诚最后结论。
“三球成熟不少。想事情也可以这么细腻周全了。”结束回门,走回家里的时候,张诚对赵杏儿这样说。
新妇回门的礼俗,其实就是向娘家人汇报婆家对自己好不好。张家赵家其实就隔一条小街。所谓回门,其实不过是推开这面门走到那面门。不过既然是礼俗,当然不会这么简单的推开门,赵家的亲族都聚在赵家,等待女婿和女儿回门。
依据风俗备了礼品,张诚和赵杏儿提着大包小包回门了,
到了赵家,赵杏儿自然就被阿娘拉到闺房里问东问西,张诚就被留在厅里,和岳父、几个舅子吃吃喝喝东拉西扯。
这才是和岳家第一次正式的家常饭。
赵三球在对面的神态不自然,第一次以舅子的身份,面对对面这个亦师亦友的青年,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对。
“三球,放松点儿,现在按着杏儿那面,我得叫你一声三哥。当然,回到学校你还得叫我老师、校长。”张诚笑着说。
三球的绷着的脸一下子就松了下来。
“过一段时间我就要去咸阳服役了。家里这面,就还要几个哥哥帮着照应一下,无论是杏儿,还是我阿娘,都帮我常常看看。”
“你说你这刚娶了我妹子就跑到那么远的地方。”赵三球粗声粗气的说。
“没办法,大秦男丁都是要服役的,不去服兵役就要服劳役。我家是兵家子弟,自然要服兵役。三球你可能也快服劳役了。也是大人了,出门服役的时候处处要小心,对人也不要太憨直,与人为善,多挂着笑脸说话,就少吃很多亏。”
“我晓得。”
“岳母要是不忙,也请多到我家走走,看看杏儿,和我阿娘也多说说话。”
“咳,我晓得,就只是岳母老往女儿家跑不好。”岳母领着赵杏儿从里屋出来,接过话来。赵杏儿满脸绯红,应该是在屋里说了很多让人害羞的话吧。
“春上我多努努力,要是我在咸阳的时候,杏儿生孩子,那就还得岳母你多费心!”张诚说。
“那是自然,肯定能生个胖儿子的!”赵婶儿信心满满的说,赵杏儿白了一眼——这哪儿哪儿就你去咸阳我就在家生孩子啊,这孩子在哪儿呢?啥就你努力啊,你努力干啥?这话是能在这儿说的吗?是可以当着哥哥和爹爹说的吗?
“校长……妹夫,有个事儿我得和你说一下……”三球还是转不太来弯,这个称呼总是别别扭扭。
“什么事?”
“是这,咱们村的女子也会有外嫁的,你看你娶了杏儿,咱家拿了蜂房做陪嫁。这眼下大家都觉得这体面,当然我也知道你家倒不指望这几个蜂房。但是村里的人觉得给女娃陪嫁蜂房,就相当于让女娃带着好大一笔田产嫁过去,以后就不受屈,我不是说你家会委屈杏儿啊,我是说大家都觉得这个挺好。”
“我没说你说我家会委屈杏儿,你说,我听着呢……”听出赵三球的话有点乱,张诚接过话来帮他放松一下心情。
“嗯,是这,所以现在各家嫁女,也都张罗说要把蜂房做嫁妆。快成了咱们村上的规矩了。”
“这也没啥不行吧?再说蜂房陪嫁,家里也损失不多吧?我看你分巢的技术挺好的,帮着大家分巢做嫁妆,拿新蜂箱过去不就好了?”
“要是女子都嫁到村里来还好,但是如果女子嫁到外村,咱们这养蜂的技术可就外泄出去了。这是不是不妥啊?”
如果蜂箱陪嫁,那本村嫁娶可以陪嫁蜂箱,外嫁女子不陪嫁蜂箱,就是薄待了外嫁的女子。而外嫁的女子远离娘家,其实更需要蜂箱这样的财物傍身。但是如果蜂箱和养蜂的技术带出去,就难免有技术外泄的问题。赵三球平素大大咧咧,但是养蜂这事儿他一直付出良多,不免比其他人想的多一些,虽然现在还没有外嫁女陪嫁蜂箱的事儿,但是这种事情迟早会发生的。
“我觉得啥都不如让村里的姐妹日子过得好重要,外嫁陪嫁蜂箱,让姐妹们在他乡也有个傍身的,我觉得是个好事儿。”张诚抓抓下巴,接着说。“而且你说,嫁妆嫁妆,到底是属于女儿自己的,还是属于夫家的?”
“嫁妆是属于女儿自己的吧?”赵三球说,然后回过头看着妹子,“是你自己的还是夫家的?”
杏儿笑笑不答。
“是女儿自己的,如果离婚析产,嫁妆是女儿带着回娘家的。”张诚说,“所以啊,这个养蜂的技术,如果女儿坚持,是可以不流传出去的。哪怕在夫家分巢扩产,也还是女儿自己的。和婆家没啥关系。”
赵三球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而且啊,陪嫁的时候,女儿还可以和我们合作社继续签契约啊,只有委托我们卖,才有这么好的价钱。哪怕路途远一点,也还是送回来给我们卖收入更高更稳定啊!”
“而且啊,他们要分巢,就要用上你赵三球的蜂巢础啊,这个全天下可就我们张村有。所以只要陪嫁了蜂巢,女儿就需要经常和我们保持联系的,我们也就知道女儿们在外面过得好不好了。”
“但是如果人家把这些学去呢?”
“真要是学去,也没什么办法。不过天下养蜂的,我们张村最好,天下卖蜜的,许氏商行最强,谁也做不过我们两家,而三球你要是能不断的发展出新技术,我们张村的技术领先,那就不怕我们张村蜂蜜的利益有损失。而如果我们张村的闺女嫁出去,能够开枝散叶,把这个蜂蜜的技术流传出去,其实也只是让更多的人有可能吃到蜜糖,大利天下罢了。”张诚说。他倒是没太在意这项技术的扩散。
这个时代没有专利保护法,养蜂基本上算是一种手艺,并没有太多的秘密,如果看懂了这门手艺,野外采蜂也好、活框养蜂也好、离心取蜜也好,都没多难,只要有勇气,就都能学会。但是学会不等于就能从这上面赚到钱。没有产业链条的帮助,这个钱没那么容易赚。太小的产量,也不值得商行上门收一次。
赵杏儿点点头,表示同意。
“订婚的时候说好,这蜂箱都是女孩的陪嫁,村里有命不得外泄,如果外泄,合作社就不收她的蜜,然后许氏也不会收合作社出产的蜜糖。这样就可以了。”张诚最后结论。
“三球成熟不少。想事情也可以这么细腻周全了。”结束回门,走回家里的时候,张诚对赵杏儿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