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维有解 第16章 时议2
热门推荐:
三个孩子两个爹
夜公子,爱情不是人云亦云
土着七零!我沉迷学习被国家盯上
我能吸收游戏人物的能力
穿越民国之烽火远征
女尊之锦鲤遇喜
一个凶手也别跑,她有共情超能力
关于我的邻居是个精神小妹这件事
朱家父子的小秘书
“没错。”那位书生斩钉截铁地说:“我断言,宋国一定在积蓄力量准备对辽国开战。”
“茂昇兄,说说你的看法吧。”有人发现,洪秀才到现在一语未发。
“各位的观点都很受用,特别是宝林兄说的,好的制度比先进的技术更有力也更有效,我深受启发。同时也在自问,有没有一个比制度更厉害的东西呢?我想是有的,那就是道统传承。”
说着,洪秀才举了举手中的邸报:“你们看,西夏为什么带着五万民众归顺宋国,是畏惧了宋国的军事技术,还是治国经略?
又为什么高丽国新王上任,要向宋国请封?而辽国几次东征高丽不仅不臣服反而誓死抵抗?
为什么我们这些人,不论是自己跑过来的,还是被掳来的,都心心念念地想要回去?
如果说我们想要回去是出于乡愁,西夏和高丽呢,他们是为什么?”
“为什么?”在场所有人都被洪秀才的问题吸引了。
“道统传承!
大唐盛世我们没有经历过,却或多或少都听说过。那个时候,不论是西夏、高丽,还是大理、回鹘……唐国并没有在疆域上占领他们,而是在文化道统上以威德征服了他们。
那个时候的华夏寰宇都在一套相同的道统传承之下,各国之间言笑晏晏其乐融融,文化的角度来看,各国其实是一体的。
现在的我们不论身处西夏、高丽、大理、回鹘,还是其他的什么国家,其实都是身处于两百多年前被安禄山捣碎的唐朝道统的碎片之中。
而现在不论是宋国还是辽国,所真正面临的任务不是在战争中取胜,也不是单纯的谁能够让国内的老百姓过得更好,而是如何让世人信服自己才是唐朝文化正统继承者。”
“也就是说,王天下的关键既不是技术也不是制度,而是文化!”彭俭若有所思。
“没错。”洪秀才难得地没有谦逊之色。
“如此说来,辽国比宋国有优势的多啊。毕竟辽太祖在立国之初可是完全效仿了唐国的政治体系,并且明确了效仿盛唐文化的原则。
相反在辽国休养生息的这八十多年里,宋国可是战火连连,其劣势可见一斑。”何宝林很机敏,很快就接受了洪秀才的观点,并做了延展。
“倒也未见得吧。唐国以前那些世家贵族们并不把皇权放在眼里,他们依仗的是什么?就是家族底蕴道统传承。
在科举未兴之前,除世家子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所以世家能够借此挟持权力。
唐国兴科举在心理上剪除了权力与世家之间的纽带。但是还不够,世家大族依然屹立不倒。
而宋国这多出来的几十年战火,则恰好打碎了世家大族的神坛,让道统传承更好的渗入到普通百姓的家中,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所以茂昇兄更看好宋国?”段铭一脸的若有所思。
“是也不是。是在于,如我刚才所说,宋国的根基深厚土壤适宜。不是在于,叶子戏的最终赢家,不仅要有一手好的牌叶子,还要有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玲珑心思。”
“请问茂昇兄何为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彭俭虽然明白洪秀才的意思,却也更明白自身的局限,因此他只把这八个字作为仕途宏拓的关键来看。
可是洪秀才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字一顿地开口:
“我也不知道这时势该如何审度,这世势该如何顺应。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人,一个能担起‘带领大家融合道统碎片’责任的人。”
“茂昇兄的意思是,即将有武神现世?”段铭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不,不必是武神。那是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精神上却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他勇于打破规则,通过创造自己的逻辑、观念,重新组合时间来丰富我们这个时代。”
“既生活在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存在?
既然这个人生活在这个时代,就意味着他所处的环境和我们是一样的,一样的战火纷飞,一样的刀耕火种,一样的需要吃五谷杂粮,一样的生老病死……那么他凭什么跳出这个时代呢?”何宝林对于洪秀才后边的说法有些不屑,觉得他像一个危言耸听的神棍。
“是啊是啊,重新组合时间更是不可能。时间如流水滔滔不归,流水尚不能重分解组合,时间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就更不能了。”段铭也觉得不知所谓。
马致远也一脸讽刺地从旁说道:“茂昇兄你不会觉得找人像去我灵宝阁提货一样简单吧?
咱就当这样的人他是存在的,你又去哪里找,如何找?有了明确具体的外在特征,找一个人都如同大海捞针了,你这可全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条件啊。”
灵宝阁的秘密任务实在是让他头疼不已。
“三,三位,这话会不会傲慢了些?”彭俭见到段何马三人有些咄咄逼人,终究还是忍不住想要拉偏架。
“哈哈,敬平你刚好说反了,三位仁兄这话可不是出于傲慢,而是自卑。他们把我说的那个人神话了。
其实,我说的那种人不仅并不难寻,反而随处可见。
每一个在自己的行业精益求精的人,都是这样的人,只是他们融合进化的是某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行业。而我们要找的人,是在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从未接触过的行业而已。”
“你的意思是,你要寻找一位圣明皇帝?”
“不,皇帝只是国家机器中的一环,本质与道统无关?”
“文坛宗师?”
“是也不是。文字、知识是道统的最直接承载者,可以涵盖大部分道统,却不是全部道统。
我们要找的是一个能掌握万事万物规律的人。”
“得,这说了半天又绕回来了。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懒得跟你们在这逗闷子,爷出发采货去了。”马致远撂下这么一句后,转身就出了清风楼。
其他人也是一脸的迷茫,却又不知从何开口问起。
洪秀才看着众人笑笑没说话,端杯喝光残茶,丢下一句“走了”也离开清风茶楼,往灵泉村去了。
“茂昇兄,说说你的看法吧。”有人发现,洪秀才到现在一语未发。
“各位的观点都很受用,特别是宝林兄说的,好的制度比先进的技术更有力也更有效,我深受启发。同时也在自问,有没有一个比制度更厉害的东西呢?我想是有的,那就是道统传承。”
说着,洪秀才举了举手中的邸报:“你们看,西夏为什么带着五万民众归顺宋国,是畏惧了宋国的军事技术,还是治国经略?
又为什么高丽国新王上任,要向宋国请封?而辽国几次东征高丽不仅不臣服反而誓死抵抗?
为什么我们这些人,不论是自己跑过来的,还是被掳来的,都心心念念地想要回去?
如果说我们想要回去是出于乡愁,西夏和高丽呢,他们是为什么?”
“为什么?”在场所有人都被洪秀才的问题吸引了。
“道统传承!
大唐盛世我们没有经历过,却或多或少都听说过。那个时候,不论是西夏、高丽,还是大理、回鹘……唐国并没有在疆域上占领他们,而是在文化道统上以威德征服了他们。
那个时候的华夏寰宇都在一套相同的道统传承之下,各国之间言笑晏晏其乐融融,文化的角度来看,各国其实是一体的。
现在的我们不论身处西夏、高丽、大理、回鹘,还是其他的什么国家,其实都是身处于两百多年前被安禄山捣碎的唐朝道统的碎片之中。
而现在不论是宋国还是辽国,所真正面临的任务不是在战争中取胜,也不是单纯的谁能够让国内的老百姓过得更好,而是如何让世人信服自己才是唐朝文化正统继承者。”
“也就是说,王天下的关键既不是技术也不是制度,而是文化!”彭俭若有所思。
“没错。”洪秀才难得地没有谦逊之色。
“如此说来,辽国比宋国有优势的多啊。毕竟辽太祖在立国之初可是完全效仿了唐国的政治体系,并且明确了效仿盛唐文化的原则。
相反在辽国休养生息的这八十多年里,宋国可是战火连连,其劣势可见一斑。”何宝林很机敏,很快就接受了洪秀才的观点,并做了延展。
“倒也未见得吧。唐国以前那些世家贵族们并不把皇权放在眼里,他们依仗的是什么?就是家族底蕴道统传承。
在科举未兴之前,除世家子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所以世家能够借此挟持权力。
唐国兴科举在心理上剪除了权力与世家之间的纽带。但是还不够,世家大族依然屹立不倒。
而宋国这多出来的几十年战火,则恰好打碎了世家大族的神坛,让道统传承更好的渗入到普通百姓的家中,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所以茂昇兄更看好宋国?”段铭一脸的若有所思。
“是也不是。是在于,如我刚才所说,宋国的根基深厚土壤适宜。不是在于,叶子戏的最终赢家,不仅要有一手好的牌叶子,还要有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玲珑心思。”
“请问茂昇兄何为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彭俭虽然明白洪秀才的意思,却也更明白自身的局限,因此他只把这八个字作为仕途宏拓的关键来看。
可是洪秀才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字一顿地开口:
“我也不知道这时势该如何审度,这世势该如何顺应。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人,一个能担起‘带领大家融合道统碎片’责任的人。”
“茂昇兄的意思是,即将有武神现世?”段铭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不,不必是武神。那是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精神上却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他勇于打破规则,通过创造自己的逻辑、观念,重新组合时间来丰富我们这个时代。”
“既生活在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存在?
既然这个人生活在这个时代,就意味着他所处的环境和我们是一样的,一样的战火纷飞,一样的刀耕火种,一样的需要吃五谷杂粮,一样的生老病死……那么他凭什么跳出这个时代呢?”何宝林对于洪秀才后边的说法有些不屑,觉得他像一个危言耸听的神棍。
“是啊是啊,重新组合时间更是不可能。时间如流水滔滔不归,流水尚不能重分解组合,时间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就更不能了。”段铭也觉得不知所谓。
马致远也一脸讽刺地从旁说道:“茂昇兄你不会觉得找人像去我灵宝阁提货一样简单吧?
咱就当这样的人他是存在的,你又去哪里找,如何找?有了明确具体的外在特征,找一个人都如同大海捞针了,你这可全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条件啊。”
灵宝阁的秘密任务实在是让他头疼不已。
“三,三位,这话会不会傲慢了些?”彭俭见到段何马三人有些咄咄逼人,终究还是忍不住想要拉偏架。
“哈哈,敬平你刚好说反了,三位仁兄这话可不是出于傲慢,而是自卑。他们把我说的那个人神话了。
其实,我说的那种人不仅并不难寻,反而随处可见。
每一个在自己的行业精益求精的人,都是这样的人,只是他们融合进化的是某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行业。而我们要找的人,是在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从未接触过的行业而已。”
“你的意思是,你要寻找一位圣明皇帝?”
“不,皇帝只是国家机器中的一环,本质与道统无关?”
“文坛宗师?”
“是也不是。文字、知识是道统的最直接承载者,可以涵盖大部分道统,却不是全部道统。
我们要找的是一个能掌握万事万物规律的人。”
“得,这说了半天又绕回来了。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懒得跟你们在这逗闷子,爷出发采货去了。”马致远撂下这么一句后,转身就出了清风楼。
其他人也是一脸的迷茫,却又不知从何开口问起。
洪秀才看着众人笑笑没说话,端杯喝光残茶,丢下一句“走了”也离开清风茶楼,往灵泉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