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之明末争霸 第四十章 重甲步卒
热门推荐:
不正经宗门之说好的一起无情道呢
暗夜追凶:文物秘影之谜
从世青赛7:0血洗日本开始
无限世界资源多到用不完
婚内你不满意,离婚你又怒又气
开局卖惨,怎么全网笑喷了
二十四异
惹她?她SSSSS级异端真祖宗
贫道赵公明:请诸道友上榜封神
张亦隆现在还想不到等自己到太平堡时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云波诡谲、杀机四伏的局面,他现在正在和于硕站在蒙古包门前闲聊。一丈红已经心满意足的走了,最终跟着她一直离开的有三名侍女,乐木吉虽然很不高兴,但在达阳的示意下却没有多说什么,姑娘们自己的东西全部由她们带走,达阳又额外给了五十头肥羊、三只菜牛和五口马刀。
达阳客气,一丈红就不客气了,一并笑纳,不过也没白收好处,除了原有的条件以外,还笑对张亦隆说道:“等张先生到了太平堡,我会派出几个年轻人去给张先生打个下手,如何?”
张亦隆微笑点头,这是好事。
现在整个营地都在忙碌着收拾东西,拆蒙古包,再装上牛车。胡德尔金带着三百骑蒙古骑兵赶了过来,被达阳骂了个狗血淋头。
整个营地里,只有穿越三人组最闲,杨大乖还要继续从那二个活口身上问点东西,反正他俩已经活不了多久了,手段可以多上点。
走之前,杨大乖让高个侍女手捧一个小自鸣钟站在蒙古包前,告诉穿越三人组,那本关于太平堡的小册子,他们只能再看一刻钟,只要时间一到,就得交给那个高个子侍女。
张亦隆看了眼胡新明,后者微一点头。张亦隆也就对着杨大乖一抱拳,表示绝不超时。
由于这个明显是杨大乖训练出来的高个子姑娘既懂汉语也懂蒙语,有她站在附近,无论是说蒙语还是汉语都不安全,所以张亦隆和于硕就开始用英语聊天,反正词汇量不够就用汉语,那姑娘听见几个词也没啥用。
于硕看着营地里忙碌的蒙古人,问出了心中憋了一晚上的问题:“你真觉得一支三五千人的步卒就能改变战局?”
张亦隆微不可察的点下头:“能,哪怕只是经过短时间训练的步卒,只要装备好,后勤能跟上,就能在战场上击败上万的蒙古骑兵。”
于硕略有惊讶:“这么夸张?”
“我那天没好意思和达阳直说,现在的蒙古骑兵早就不是那支成吉思汗时代征服世界的那支军队了,朱元璋把他们逐出中原后,他们就已经开始逐步退化了。到了明末,已经谈不上是一支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军队了。”张亦隆看着那些正在营地周边巡逻的蒙古骑兵,“你注意看,就算是达阳的亲兵,实际上也不能说是一支完全脱离生产的专业军队。”
“嗯,看出来了,”于硕摸着自己的双下巴:“这些亲兵还要担负一些平常牧民的工作,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训练和战备。”
张亦隆肯定了于硕的看法:“没错,土默特部是这样的,察哈尔部也差不多。我看过一个说法,那就是这一时期的蒙古骑兵的典型战术是少数精锐带着一大群武装牧民出来劫掠,这种战术也催生出了九边明军的家丁制度。小胡已经注意到达阳的亲兵基本上都不再装备长骑枪了,这就意味着他们基本上放弃了骑兵冲击战术。”
于硕看了眼站立在二十米开外的几个亲兵,他们是达阳派来保护他们几人的,他们和营地内的其他蒙古亲兵一样,腰侧都挂着一张复合角弓,“你是说,他们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弓骑兵?只会骑射?”
张亦隆再一次肯定了于硕的看法:“说他们只会骑射是不对的,但他们绝大多数时候都已经习惯了来去如风的骑射战术,特别是当他们中的大多数骑兵实际上就是武装牧兵时,这种情况就会更加严重。历史上的林丹汗西迁动员了十万骑兵,也有说是八万骑兵的,这些人中必定大部分是武装牧兵。”
张亦隆接下来给于硕做了一个简单的科普:那就是这一时期的蒙古骑兵之间的战争就是典型轻弓骑兵之间的战斗,加上双方披甲率都不高,也缺乏优秀的步兵部队配合,所以只要不出大的意外,人数占优的一方就能轻易取胜。
这也就是林丹汗为什么要动员近乎所有年轻男性参加西迁,只要形成足够的兵力优势就能击败同样是轻弓骑兵为主力的右翼三万户联军。
但这种战术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一旦遭遇披甲率较高的近战冲击型骑兵就可能瞬间被打崩,自从林丹汗反抗后金以来,败多胜少的原因正在于此。少量精锐的后金重骑兵就能冲乱蒙古骑兵的阵形,之后就是趁势掩杀了。
由于没有足够数量的优秀步兵,蒙古骑兵一旦阵形崩溃就很难在战场上重新集结,只能被后金骑兵不断追杀。
听完张亦隆的科普,于硕已经大概明白了他的想法,“你是说,只要我们能训练出一支防护较好的重装步兵,那么就能成为战场中坚力量,这样即使是右翼蒙古三万户的骑兵被林丹汗击败,他们也能在步卒方阵后方重新整队,然后等步座击退林丹汗骑兵后再趁势掩杀?”
“对,”张亦隆用力一拍他的肩膀,“所以步卒方阵能不能击退林丹汗的骑兵就要看你设计的那东西能不能成功了。”
虽然两人说的是英语,但考虑到自己要问的问题事关穿越三人组的未来,他还是再次压低了声音:“你是想用白云鄂博的铁矿石?”
“不然呢?”张亦隆反问道:“你看这些胡德尔金今天带来的这些蒙古骑兵,他们应该算是土默特部正规骑兵了吧,你看看他们的披甲率,连一半都没有。就是披甲的也不过是一件牛皮甲,这种防护在对射中只要对方人数占优,那是铁定完蛋啊。”
于硕还是有些担心,“我对矿石什么的都是纯外行,真的能行?”
张亦隆露出了胸有成竹的笑话:“我对这些也是外行,但只要有了铁矿石,肯定有办法炼成钢,不然达阳的马刀,他身上铁网甲上面的甲片是哪儿来的?总不能也是穿越来的吧?也就是产量不行。我们要是能把产量提上去,很多问题就能解决了。”
于硕点点头,“反正我设计的那东西,不需要钢材,熟铁就行了,实在不行,生铁也能将就。关键是要有足够的火药。”
“炼钢不是什么大问题。”两人身后传来的英语把他俩都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是胡新明从蒙古里出来了。
小胡把手中的册子递给高个子姑娘,让她还给杨大乖。
见那姑娘走远了,胡新明这才接着用英语说:“我手里有关于炼钢的资料,回头我们整理一下,应该有用,产量起码应该比现在靠着铁匠手打要高的多。至于说火药,现在只能靠各处搜集和买了,等打退了林丹汗的进攻,我们就得自己建火药厂了。”
于硕眼睛一亮:“草原上能建火药厂?”
胡新明给了个非常肯定的答案:“只要我们穿越的确实是地球上的内蒙古大草原,那么我就有办法建个火药厂,无论是硫磺还是硝石都不需要从外面弄进来。对了,张哥,你刚才说土默特部的骑兵披甲率不行,你难道是想弄一支重甲步兵?”
“为什么不弄?我们真的要训练一支步兵,肯定是要下血本的,不能刚上战场就损失过半。而且初战伤亡太大,士气会崩的,所以一定要尽可能提高他们的防护水平,起码要在三十步外抵挡的住蒙古骑兵的弓箭。”
胡新明点手叫过来一个站在远处的亲兵,让他取支箭给自己。
那名蒙古亲兵一脸蒙圈,但还是顺从的从撒袋里取出一支梅针箭递了过来。
胡新明接箭在手,把箭头展示给身边两人:“你们看,这是蒙古人常用的箭矢,他们叫梅针箭。”
“平头的啊?”于硕拿箭在手,这和他从各种影视剧中看到的古人用箭矢完全不同,不是什么三棱形,也不是什么锥形,而是没锋刃的平头?
张亦隆也是第一次见这种箭矢的实物,想了一会儿就马上明白了这里面的奥秘,“这种梅针箭在清代是标准的军用箭矢,号称能射穿皮甲和锁子甲,小于,你应该见过类似的设计。”
“我见过?”于硕仔细看了看箭尖端的平头部位,脑中忽的灵光一闪:“哈哈,我想起了,确实见过。这个设计和我用过的56-1式自动步枪的三棱刺刀头部是一个意思麻。”
“对,”张亦隆接过梅针箭,用手掂了一下:“本身上这种设计和三棱刺刀的尖端是平头是一个意思,都是靠着动能强行撕开肌体,造成更大的杀伤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蒙古复合角弓在近距离上发射时的动能也是相当惊人的。”
“那我就懂了,”于硕嘿嘿一笑:“要想提高对这种特化设计箭矢的防护能力,就不能像蒙古人现在这样穿皮甲或是皮网甲,而应该用鳞甲或是板甲。”
张亦隆点点头,自己确实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想要实现这种想法就需要先炼出钢来,否则用生铁冷锻工艺的话,产量太低,时间也太长。
胡新明的思维拓展速度是三人中最快的,他马上就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就算防护问题解决了,或者说改善了,那么攻击力不足的问题怎么办?我没在营地里见到步射用的弓箭。”
于硕同样点手把远方的一个蒙古亲兵叫过来,问了他几句,然后扭头对张亦隆说道:“他们说是有步射用弓的,只不过很少有人用就是了。”
张亦隆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很少有人用?”
于硕把问题转述了过去,得到答案后对张亦隆说:“他说是因为平时用不上,后来也就没人带了,与其多带张用不上的弓,还不如多带几支箭呢。”
对于这个答案,张亦隆和胡新明都觉得太有道理了,自己竟无言以对。
于硕把蒙古亲兵打发走了,他也好奇的望向张亦隆:“昨天那位杨公公说用弩不太现实,我虽然觉得用现代钢材制造出来的弩肯定要比明军用过的要好,但我也觉得与其那样还不如直接用钢材制造火枪更合算。”
胡新明叹了口气:“制造火枪的问题不在于钢材,而在于火药和火绳,或是燧石,也就是说光有钢材是不行的。我之所以说想用钢弩,就是因为只要解决了弹簧钢的问题,钢弩的性能就有保证。昨天晚上我好好想了想,与其折腾弹簧钢,还真不如去给每个步兵配个钢板护胸。”
三人都陷入了沉默,重甲步卒确实是个好主意,但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其攻击力就变成了一个难题。
对于穿越三人组来说,最大的敌人实际上是时间,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制造出火绳枪甚至是燧发枪都不难,但想要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快速提升一支三五千人步卒的战斗力,选择范围就小多了。
于硕悠悠的自言自语了一句:“我们难不成要去制造长弓?”
达阳客气,一丈红就不客气了,一并笑纳,不过也没白收好处,除了原有的条件以外,还笑对张亦隆说道:“等张先生到了太平堡,我会派出几个年轻人去给张先生打个下手,如何?”
张亦隆微笑点头,这是好事。
现在整个营地都在忙碌着收拾东西,拆蒙古包,再装上牛车。胡德尔金带着三百骑蒙古骑兵赶了过来,被达阳骂了个狗血淋头。
整个营地里,只有穿越三人组最闲,杨大乖还要继续从那二个活口身上问点东西,反正他俩已经活不了多久了,手段可以多上点。
走之前,杨大乖让高个侍女手捧一个小自鸣钟站在蒙古包前,告诉穿越三人组,那本关于太平堡的小册子,他们只能再看一刻钟,只要时间一到,就得交给那个高个子侍女。
张亦隆看了眼胡新明,后者微一点头。张亦隆也就对着杨大乖一抱拳,表示绝不超时。
由于这个明显是杨大乖训练出来的高个子姑娘既懂汉语也懂蒙语,有她站在附近,无论是说蒙语还是汉语都不安全,所以张亦隆和于硕就开始用英语聊天,反正词汇量不够就用汉语,那姑娘听见几个词也没啥用。
于硕看着营地里忙碌的蒙古人,问出了心中憋了一晚上的问题:“你真觉得一支三五千人的步卒就能改变战局?”
张亦隆微不可察的点下头:“能,哪怕只是经过短时间训练的步卒,只要装备好,后勤能跟上,就能在战场上击败上万的蒙古骑兵。”
于硕略有惊讶:“这么夸张?”
“我那天没好意思和达阳直说,现在的蒙古骑兵早就不是那支成吉思汗时代征服世界的那支军队了,朱元璋把他们逐出中原后,他们就已经开始逐步退化了。到了明末,已经谈不上是一支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军队了。”张亦隆看着那些正在营地周边巡逻的蒙古骑兵,“你注意看,就算是达阳的亲兵,实际上也不能说是一支完全脱离生产的专业军队。”
“嗯,看出来了,”于硕摸着自己的双下巴:“这些亲兵还要担负一些平常牧民的工作,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训练和战备。”
张亦隆肯定了于硕的看法:“没错,土默特部是这样的,察哈尔部也差不多。我看过一个说法,那就是这一时期的蒙古骑兵的典型战术是少数精锐带着一大群武装牧民出来劫掠,这种战术也催生出了九边明军的家丁制度。小胡已经注意到达阳的亲兵基本上都不再装备长骑枪了,这就意味着他们基本上放弃了骑兵冲击战术。”
于硕看了眼站立在二十米开外的几个亲兵,他们是达阳派来保护他们几人的,他们和营地内的其他蒙古亲兵一样,腰侧都挂着一张复合角弓,“你是说,他们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弓骑兵?只会骑射?”
张亦隆再一次肯定了于硕的看法:“说他们只会骑射是不对的,但他们绝大多数时候都已经习惯了来去如风的骑射战术,特别是当他们中的大多数骑兵实际上就是武装牧兵时,这种情况就会更加严重。历史上的林丹汗西迁动员了十万骑兵,也有说是八万骑兵的,这些人中必定大部分是武装牧兵。”
张亦隆接下来给于硕做了一个简单的科普:那就是这一时期的蒙古骑兵之间的战争就是典型轻弓骑兵之间的战斗,加上双方披甲率都不高,也缺乏优秀的步兵部队配合,所以只要不出大的意外,人数占优的一方就能轻易取胜。
这也就是林丹汗为什么要动员近乎所有年轻男性参加西迁,只要形成足够的兵力优势就能击败同样是轻弓骑兵为主力的右翼三万户联军。
但这种战术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一旦遭遇披甲率较高的近战冲击型骑兵就可能瞬间被打崩,自从林丹汗反抗后金以来,败多胜少的原因正在于此。少量精锐的后金重骑兵就能冲乱蒙古骑兵的阵形,之后就是趁势掩杀了。
由于没有足够数量的优秀步兵,蒙古骑兵一旦阵形崩溃就很难在战场上重新集结,只能被后金骑兵不断追杀。
听完张亦隆的科普,于硕已经大概明白了他的想法,“你是说,只要我们能训练出一支防护较好的重装步兵,那么就能成为战场中坚力量,这样即使是右翼蒙古三万户的骑兵被林丹汗击败,他们也能在步卒方阵后方重新整队,然后等步座击退林丹汗骑兵后再趁势掩杀?”
“对,”张亦隆用力一拍他的肩膀,“所以步卒方阵能不能击退林丹汗的骑兵就要看你设计的那东西能不能成功了。”
虽然两人说的是英语,但考虑到自己要问的问题事关穿越三人组的未来,他还是再次压低了声音:“你是想用白云鄂博的铁矿石?”
“不然呢?”张亦隆反问道:“你看这些胡德尔金今天带来的这些蒙古骑兵,他们应该算是土默特部正规骑兵了吧,你看看他们的披甲率,连一半都没有。就是披甲的也不过是一件牛皮甲,这种防护在对射中只要对方人数占优,那是铁定完蛋啊。”
于硕还是有些担心,“我对矿石什么的都是纯外行,真的能行?”
张亦隆露出了胸有成竹的笑话:“我对这些也是外行,但只要有了铁矿石,肯定有办法炼成钢,不然达阳的马刀,他身上铁网甲上面的甲片是哪儿来的?总不能也是穿越来的吧?也就是产量不行。我们要是能把产量提上去,很多问题就能解决了。”
于硕点点头,“反正我设计的那东西,不需要钢材,熟铁就行了,实在不行,生铁也能将就。关键是要有足够的火药。”
“炼钢不是什么大问题。”两人身后传来的英语把他俩都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是胡新明从蒙古里出来了。
小胡把手中的册子递给高个子姑娘,让她还给杨大乖。
见那姑娘走远了,胡新明这才接着用英语说:“我手里有关于炼钢的资料,回头我们整理一下,应该有用,产量起码应该比现在靠着铁匠手打要高的多。至于说火药,现在只能靠各处搜集和买了,等打退了林丹汗的进攻,我们就得自己建火药厂了。”
于硕眼睛一亮:“草原上能建火药厂?”
胡新明给了个非常肯定的答案:“只要我们穿越的确实是地球上的内蒙古大草原,那么我就有办法建个火药厂,无论是硫磺还是硝石都不需要从外面弄进来。对了,张哥,你刚才说土默特部的骑兵披甲率不行,你难道是想弄一支重甲步兵?”
“为什么不弄?我们真的要训练一支步兵,肯定是要下血本的,不能刚上战场就损失过半。而且初战伤亡太大,士气会崩的,所以一定要尽可能提高他们的防护水平,起码要在三十步外抵挡的住蒙古骑兵的弓箭。”
胡新明点手叫过来一个站在远处的亲兵,让他取支箭给自己。
那名蒙古亲兵一脸蒙圈,但还是顺从的从撒袋里取出一支梅针箭递了过来。
胡新明接箭在手,把箭头展示给身边两人:“你们看,这是蒙古人常用的箭矢,他们叫梅针箭。”
“平头的啊?”于硕拿箭在手,这和他从各种影视剧中看到的古人用箭矢完全不同,不是什么三棱形,也不是什么锥形,而是没锋刃的平头?
张亦隆也是第一次见这种箭矢的实物,想了一会儿就马上明白了这里面的奥秘,“这种梅针箭在清代是标准的军用箭矢,号称能射穿皮甲和锁子甲,小于,你应该见过类似的设计。”
“我见过?”于硕仔细看了看箭尖端的平头部位,脑中忽的灵光一闪:“哈哈,我想起了,确实见过。这个设计和我用过的56-1式自动步枪的三棱刺刀头部是一个意思麻。”
“对,”张亦隆接过梅针箭,用手掂了一下:“本身上这种设计和三棱刺刀的尖端是平头是一个意思,都是靠着动能强行撕开肌体,造成更大的杀伤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蒙古复合角弓在近距离上发射时的动能也是相当惊人的。”
“那我就懂了,”于硕嘿嘿一笑:“要想提高对这种特化设计箭矢的防护能力,就不能像蒙古人现在这样穿皮甲或是皮网甲,而应该用鳞甲或是板甲。”
张亦隆点点头,自己确实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想要实现这种想法就需要先炼出钢来,否则用生铁冷锻工艺的话,产量太低,时间也太长。
胡新明的思维拓展速度是三人中最快的,他马上就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就算防护问题解决了,或者说改善了,那么攻击力不足的问题怎么办?我没在营地里见到步射用的弓箭。”
于硕同样点手把远方的一个蒙古亲兵叫过来,问了他几句,然后扭头对张亦隆说道:“他们说是有步射用弓的,只不过很少有人用就是了。”
张亦隆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很少有人用?”
于硕把问题转述了过去,得到答案后对张亦隆说:“他说是因为平时用不上,后来也就没人带了,与其多带张用不上的弓,还不如多带几支箭呢。”
对于这个答案,张亦隆和胡新明都觉得太有道理了,自己竟无言以对。
于硕把蒙古亲兵打发走了,他也好奇的望向张亦隆:“昨天那位杨公公说用弩不太现实,我虽然觉得用现代钢材制造出来的弩肯定要比明军用过的要好,但我也觉得与其那样还不如直接用钢材制造火枪更合算。”
胡新明叹了口气:“制造火枪的问题不在于钢材,而在于火药和火绳,或是燧石,也就是说光有钢材是不行的。我之所以说想用钢弩,就是因为只要解决了弹簧钢的问题,钢弩的性能就有保证。昨天晚上我好好想了想,与其折腾弹簧钢,还真不如去给每个步兵配个钢板护胸。”
三人都陷入了沉默,重甲步卒确实是个好主意,但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其攻击力就变成了一个难题。
对于穿越三人组来说,最大的敌人实际上是时间,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制造出火绳枪甚至是燧发枪都不难,但想要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快速提升一支三五千人步卒的战斗力,选择范围就小多了。
于硕悠悠的自言自语了一句:“我们难不成要去制造长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