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老六老师:我受的罪,你们得加倍 > 第290章 大家也别喷得太狠啊

老六老师:我受的罪,你们得加倍 第290章 大家也别喷得太狠啊

    第290章 大家也别喷得太狠啊

    副局长忍不住感叹道:果然选她是正确的。

    “太阳的能量是一种清洁又环保的资源,要是我们能把这个技术全面铺开,肯定能让不少地方受益。”

    “这样还能帮地球减少一部分污染。”

    副局长这番话正好戳中了大家的心窝子。

    如果真能把太阳能推广出去,那好处绝对不止这一点点。

    在场不少人听到这消息都兴奋得不行。

    “方菡菁,牛啊!”

    “你就是我心目中的大佬!”

    这些人大多跟方菡菁关系不错。

    当然,也有几个不太服气的,在角落里嘀咕着。

    “谁知道这太阳能靠不靠谱,听着是挺美的,但会不会太理想化了?”

    “这不是明摆着来抢风头吗?”

    研究所里还有一位三十多岁的教授——李胜。

    他是新晋的教授,可手头上拿得出手的成绩寥寥无几。

    之前的项目,要么是凑巧拿了奖,要么是靠着和其他教授合作沾光混了几个名次。

    他能进研究所,完全是因为以前有几个项目有点创新点子。

    但要说硬实力,真的没什么看头。

    这时候,看到方菡菁轻松抛出一个新想法,他心里醋意翻涌。

    可他也只能干瞪眼,脑子一片空白,暂时只能配合别人混日子。

    他暗自下决心:等机会来了,一定要把属于自己的位置抢回来!

    李胜越想越气,握紧拳头死死盯着方菡菁。

    而此时,方菡菁站在台上镇定地说:

    “咱们都在一条船上,是伙伴。”

    “如果这个计划有问题,记得提醒我。”

    说完,她就转身去忙太阳能电池板的事情了。

    张琪是因为仰慕方菡菁才加入的研究所。

    既然有跟她共事学习的机会,那自然要珍惜。

    “方菡菁,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最初做实验时,肯定是用性价比高的材料来做测试。

    于是,方菡菁进了实验室。

    对着张琪吩咐道:“去买些硅材料吧。”

    “最好买单晶硅,实在没货的话,多晶硅也行。”

    单晶硅纯度更高,成本也更贵一些,但发电效率比多晶硅强。

    张琪点点头,毫不敷衍。

    毕竟新实验需要用大量材料,所里的库存根本不够。

    买好硅材料后,张琪还不放心,仔细检查了一遍。

    现在市场上缺货严重,很多商家为了多赚一点,故意夸大纯度,比如把60%说成90%。

    还好张琪运气不错,买的单晶硅纯度还算比较高。

    回到实验室后,他对方菡菁说道:

    “这些东西纯度算不错的了,要是需要我随时再跑一趟。”

    方菡菁轻轻点头。

    本来以为他只是个普通助手,没想到还挺稳重,做事也很细致,连材料的细节都会提前检查一遍。

    这下,她完全放心下来,开始专注接下来的实验。

    一套太阳能系统的零部件主要由九部分组成:电池片、焊带、电极线、强化玻璃、胶膜、背板、铝合金框架、密封胶和接线盒。

    这些关键部件,方菡菁全让张琪帮忙去采买。

    虽然是个小助理,但他做事确实利索。

    这些零件看起来简单,随手就能摆弄,但只有按照严格的要求组合搭配,才能发挥作用。

    经过无数次试验,方菡菁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终于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为什么不能明确说是成功?

    因为这东西还没经历过大规模的实际应用检验……

    目前只是在一个小范围内做了初步测试,说不定这次的成功只是一次巧合。

    方菡菁笑着拿起几块太阳能板,摆在办公室门口。

    “各位同事,初步试验的结果还算可以。”

    “接下来,按原计划,把这些板子放到外面试试,看看能不能真正把阳光转化成电能!”

    “要是不成功,大家也别喷得太狠啊!”

    太阳能正是方菡菁之前写进计划书的一个重点。

    当时大家都没当回事。

    如今她回来了,刚一进门就盯上了这个项目。

    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已经出了初步成果。

    试问一句,还有谁能做到?

    张琪作为她的助手加忠实粉丝,心里早就激动得不得了。

    但这个时候也没敢大声喊出来庆祝。

    李寒拍了拍手,笑着说:

    “没事,失败是成功他爹嘛!”

    “就算这次不成功,咱们下次还有机会。”

    结果另一名同事立马不乐意了:

    “你怎么就知道要失败?方菡菁实验还没开始呢,你就在那里泄气?”

    “要是成了,第一个找你李寒算账!”

    其他人也只是笑笑,并没接话。

    这时,李胜教授说话打断了大家:

    “万一失败了,只能说明方案还不够成熟。”

    “到时候再改进一下就行,年轻人别急。”

    他这话说完,气氛顿时有点冷。

    提到“年轻人”,明显是在暗示方菡菁经验不足。

    不过,方菡菁根本不理会这些杂音,她只关心实验到底能不能成功。

    想到就干,绝不拖延。

    很快,她又多做了几块太阳能板。

    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实验数据偶然性太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那些碎嘴子闭嘴。

    张琪全程非常用心,毕竟是他第一次给方菡菁打下手。

    研究所有限的空间很狭窄,要在这么一个小地方露天实验显然施展不开。

    所以,方菡菁早想好了办法——用老家屋顶当实验场地。

    幸运的是,她老家离研究所不远,运几块板子过去也很方便。

    而且村里人少,特别安静,是个绝佳的地方。

    她叮嘱大家:

    “搬的时候小心点,别踩到我妈种的蔬菜盆,不然你们等着挨骂吧!”

    虽说是老家,但她家人时不时还会回来住一阵子。

    为了种点菜啊果啊什么的,老房子里依然有一丝生活的烟火气息。

    李寒量了量老宅子的大小,开玩笑说道:

    “没想到你家条件还可以嘛,居然有四层楼高。”

    方菡菁斜了他一眼:

    “别瞎扯了,给我加什么戏啊?这可是郊区,这种地方的房子能值几个钱?”“快点上来搭把手,别在那儿闲聊了。”

    李寒抓了抓脑袋,环顾四周,发现大家都在埋头干活,自己光站着说话确实有点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