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一锄头挖回1941:南泥湾种地 > 第101章 编筐编席,缝纫制鞋

一锄头挖回1941:南泥湾种地 第101章 编筐编席,缝纫制鞋

    吴龙外出考察期间,南泥湾的各项工作并没有停滞,而是在赵连长、李位等人的带领下,继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特别是在手工业方面,更是呈现出一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景象。

    “同志们,吴教员虽然暂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指示和精神,我们要时刻牢记!”

    赵连长在一次生产动员会上表示:

    “吴教员说了,咱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现在,咱们就要把吴教员留下的计划,一项一项地落实好!”

    “赵连长说得对!”李位补充道,

    “吴教员不在,咱们更要加倍努力,不能辜负了他的期望!他把这么重要的担子交给我们,我们就一定要挑起来!”

    “对,我们一定要把南泥湾建设好,等吴教员回来的时候,让他看到一个更加繁荣、更加富强的南泥湾!”赵占魁也跟着说。

    “好!大家有没有信心?!”赵连长问道。

    “有!”战士们和老乡们齐声回答,声音响彻云霄。

    在赵连长和李位的带领下,南泥湾的军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生产建设热潮。

    他们根据吴龙留下的计划和建议,大力发展手工业,特别是编织工艺和缝纫制鞋。

    “咱们南泥湾周围的山上,竹子、柳条多的是,这些都是编筐编席的好材料!”

    赵占魁指出,“我们可以组织一支队伍,专门负责采集这些原材料,保证编织工作的顺利进行。”

    “好主意,赵大叔!”李位赞同道,

    “我再从部队抽调一些心灵手巧的战士,组成一个编织小组,专门负责编织篮子、筐子、席子等用品。”

    “这编筐编席,可是个技术活儿,得找几个手艺好的师傅来教大家。”赵占魁提醒。

    “这个不用担心,咱们南泥湾可是有不少编织能手呢!我这就去把他们请来!”

    很快,一支由战士、民兵和当地百姓组成的“编织大军”就建立起来了。他们在有经验的老乡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编织技术。

    “大家看,这编筐啊,要先打底,然后围边,最后收口。”

    一个老乡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这打底要打得结实,围边要围得紧密,收口要收得漂亮,这样做出来的筐子才结实耐用,美观大方。”

    “师傅,您这手艺真是太好了,编出来的筐子又结实又好看!”

    “哈哈,这都是熟能生巧,你们多练练,也能编得这么好!”

    在老乡们的指导下,战士们很快就掌握了编织的基本技巧,开始动手编织起来。他们利用当地的竹子、柳条等材料,编织出了各种各样的篮子、筐子、席子等用品。

    “李队长,您看,这是我们编的筐子,怎么样?”

    一个战士拿着一个刚刚编好的筐子,请李位点评一二。

    “嗯,不错,这筐子编得很结实,也很美观!”

    李位检查了筐子质量,很满意,“大家继续努力,多编一些,咱们南泥湾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筐子呢!”

    “好嘞,李队长,您就瞧好吧!”

    除了编织之外,缝纫和制鞋也是南泥湾手工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同志们,咱们纺织合作社已经生产出了大量的布匹,这些布匹,不仅可以用来制作衣服,还可以用来制作鞋面、鞋垫等用品。”

    吴龙离开前,曾经这样指示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布匹,制作出更多更好的鞋子,满足军民们的需求。”

    “吴教员说得对,咱们要尽快把这些布匹变成军鞋,让战士们和老乡们都能穿上新鞋!”

    在李位的组织下,南泥湾的妇女们开始了缝制军鞋的工作。她们把纺织合作社生产的布匹裁剪成合适的尺寸,然后一针一线地缝制起来。

    “大家注意了,缝制鞋子的时候,针脚要密,线要拉紧,这样做出来的鞋子才结实耐穿。”

    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大娘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大娘,您这手艺真是太好了,缝出来的鞋子又结实又好看!”一个年轻的妇女,忍不住赞叹。

    “哈哈,这都是练出来的,你们多练练,也能缝得这么好!”老大娘笑着回应。

    在妇女们的辛勤劳动下,一双双崭新的军鞋被缝制了出来。这些军鞋,不仅结实耐穿,而且穿着舒适,受到了战士们和老乡们的热烈欢迎。

    “太好了,终于穿上新鞋了!这新鞋穿着真舒服,比以前的草鞋强多了!”

    “是啊,这都是咱们妇女同志的功劳啊!”

    “这都是吴教员领导有方,咱们才能穿上这么好的鞋子!”

    除了缝制军鞋之外,一些有经验的老乡还利用之前搜集、储存下来的兽皮、皮革等材料,制作皮靴、皮鞋等,虽然样式不如外面卖的那么精美,但在当时也属于较高级别的鞋服了。

    在南泥湾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南泥湾的手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手工业品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不仅满足了军民们自身的需求,还开始向周边地区销售,换回了一些紧缺的物资。

    “赵连长,您看,这是咱们这个月的手工业生产报表。”

    李位拿着一份报表,向赵连长汇报,“咱们的编织小组,这个月共编织了一千多个筐子,五百多张席子;缝纫小组缝制了两千多双军鞋,一千多件棉衣;制鞋小组制作了三百多双皮靴,五百多双皮鞋……”

    “好,很好!”赵连长看着报表,高兴地说道,

    “咱们的手工业,总算是发展起来了!这下,咱们南泥湾的军民们,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是啊,赵连长,这都是吴教员的功劳啊!”

    李位称赞道,“要不是吴教员提出了发展手工业的建议,并亲自指导我们,我们也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

    “嗯,吴教员真是咱们南泥湾的‘大功臣’啊!”

    赵连长回应道,“等吴教员回来,看到咱们南泥湾的变化,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对了,赵连长,吴教员那边有什么消息吗?”李位连忙询问。

    “还没有,不过,我相信吴教员一定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

    赵连长肯定地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发展生产,加强战备,等待吴教员的归来!”

    “好,我们都听您的,赵连长!”

    就在南泥湾的手工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一场新的危机却悄然来临。

    “报告赵连长,我们发现敌人的侦察兵在附近活动!”一个负责侦察的战士向赵连长报告。

    “哦?看来敌人贼心不死,又想来搞破坏了!”

    赵连长一声令下,“传令下去,加强警戒,做好战斗准备!”

    “是!”那个战士答应一声,转身走了。

    “李位,你马上组织人员,把咱们的生产物资都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特别是那些新制造的工具和设备,一定不能落到敌人的手里!”

    “好,我马上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