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一锄头挖回1941:南泥湾种地 > 第131章 复合种植,稻鱼共生

一锄头挖回1941:南泥湾种地 第131章 复合种植,稻鱼共生

    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稻田里,一条条肥硕的鱼儿正在游来游去,不时地跃出水面,溅起一片片水花。

    “还真是!这鱼长得可真快啊!”

    赵占魁高兴地说,“吴教员,您这‘稻鱼共生’的法子真是太好了,既可以种水稻,又可以养鱼,一举两得啊!”

    “是啊,吴教员,您看那边,还有螃蟹呢!”另一个战士指着稻田的另一边说。

    只见在稻田的田埂边,一只只螃蟹正在横行霸道,挥舞着大钳子,看起来十分威武。

    “哈哈,这下咱们南泥湾,可真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了!”吴龙笑着说。

    “吴教员,这水稻什么时候可以收割啊?我都等不及要尝尝咱们自己种的大米了!”李位问道。

    “再过几天,等稻谷完全成熟了,就可以收割了。到时候,咱们一定要好好庆祝一下,庆祝咱们南泥湾的第一个水稻丰收年!”

    “好!我们都听吴教员的!”战士们和老乡们都高兴地回应。

    水稻的种植成功,彻底打破了“南泥湾不能种植水稻”的旧观念,也让“奇迹是可以创造的”这一信念深深地烙印在每个战士和老乡的心中。

    “想当初,我们刚来南泥湾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凉,到处都是荒山秃岭,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一个老战士回忆着往昔,感慨地说,

    “那时候,谁能想到,咱们能把南泥湾建设成今天这个样子啊!”

    “是啊,那时候,我们吃糠咽菜,啃树皮,挖草根,日子过得苦啊!”

    另一个老战士也忍不住感慨,“哪像现在,我们不仅能吃饱饭,还能吃上自己种的大米,这都是吴教员的功劳啊!”

    “没有吴教员,就没有南泥湾的今天!”战士们和老乡们都纷纷表示。

    “同志们,乡亲们,你们过奖了。”吴龙谦虚地说,

    “南泥湾能有今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南泥湾精神的体现!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把南泥湾建设得更加美好!”

    “好!我们都听吴教员的!”大家齐声响应。

    为了把水稻种植的成功经验传播出去,吴龙决定在南泥湾举办一次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班,把自己的水稻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的人。

    “同志们,乡亲们,我们南泥湾的水稻种植,取得了初步成功,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吴龙在培训班上讲道,“我们的目标,是要让整个边区,都种上水稻,让边区的老百姓,都能吃上大米饭!”

    “吴教员,您就教教我们吧,我们都想学习水稻种植技术!”来自边区各地的学员们纷纷请求。

    “好,那我就把水稻种植的技术要点,给大家详细地讲解一下。”吴龙应允道。

    吴龙从水稻的选种、育秧、插秧、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亲自进行示范操作。

    “大家看,这是水稻的秧苗,育秧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温度和湿度……”

    吴龙一边讲解,一边示范,“这是插秧,插秧的时候,要注意行距和株距,要保证秧苗的直立……”

    学员们认真地听着,记着,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吴龙都一一耐心地解答。

    “吴教员,您讲得真是太好了,我以前种了几十年地,还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科学、这么系统的种植方法呢!”一个老农赞叹道。

    “是啊,吴教员,您讲的这些技术,真是太有用了,我们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地推广!”另一个学员也说道。

    “大家能够学有所获,我就很高兴了。”

    吴龙回应,“希望大家回到各自岗位后,能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边区的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好,我们一定不辜负吴教员的期望!”学员们齐声保证。

    除了口头传授之外,吴龙还组织人员编写一本名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小册子,图文并茂介绍了水稻种植的各个环节和技术要点。

    这本小册子,很快就成了边区农民的“种稻宝典”,对推动边区的水稻种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吴教员,您真是咱们边区的‘神农’啊!”边区政府的领导同志,对吴龙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领导过奖了,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吴龙回应。

    “吴教员,您对边区农业发展的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吗?”领导同志征询道。

    “我的想法是,在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特别是畜牧业和手工业。”

    吴龙阐述道,“我们要充分利用边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军民的生活条件。”

    “好,吴教员,您的想法很好,我们边区政府一定全力支持您的工作!”领导同志承诺。

    吴龙的辛勤工作和卓越贡献,得到了边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他的名字,在边区广为传颂,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而在南泥湾,随着水稻种植的成功,粮食供应更加充足,军民们的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吴教员,您看,这是我们新打下来的稻谷,金灿灿的,多喜人啊!”李位拿着一捧新稻谷,对吴龙说。

    “嗯,不错,这稻谷颗粒饱满,色泽金黄,一看就是好稻子!”吴龙评价道。

    “这都是您的功劳啊,吴教员!要不是您带我们种植水稻,我们哪能吃上这么好的大米啊!”

    “哈哈,这都是大家的功劳。”

    吴龙笑着说,“对了,李哥,我听说你们最近正在大力发展畜牧业,情况怎么样?”

    “吴教员,这事您也知道了?”李位惊讶地问,

    “我们按照您的指示,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其它草料喂养牲畜,特别是您当初从外面带回来的那几头优良种猪,现在已经繁殖了一大群了!”

    “还有,我们从各处搜罗来一些有奶牛血统的母牛,也产了几头小牛犊,长势很不错!现在,我们已经建了好几个养殖场,部队不仅能经常吃到肉,还能喝上牛奶呢!”

    “哈哈,那就好!畜牧业发展起来了,战士们的生活也能得到改善,战斗力也会提高啊!”

    吴龙欣慰地说。“对了,上次说的那个骡马店的事,你们办的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