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寻宝全世界从成为亿万富豪开始 > 第343章 创纪录的唐三彩

寻宝全世界从成为亿万富豪开始 第343章 创纪录的唐三彩

    这些男式发冠上还镶嵌着玉石、珍珠、碧玺等各种不同种类的宝石。

    嵌、点、包等各种精细的镶嵌工艺使得这些发冠在各种宝石的点缀下显得既华丽又富有层次感。

    眼前这些发冠绝对是难得的宝贝。

    除了这些男士发冠之外,还有大量女性可以佩戴的首饰。

    每一件首饰都精美无比,想必当年制作这些首饰的工匠一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才能达到这么好的效果。

    放下手中精美的黄金首饰。

    王修缘把目光投向了一旁的瓷器。

    不用经过仔细观察辨别,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些全是大名鼎鼎的唐三彩。

    地上的唐三彩陶器很多,粗略估算有五百多件。

    各种款式完全不同,这五百多件唐三彩陶器里面找不出一件重复的。

    有异域风格浓郁的花卉纹瓶壶、有造型独特栩栩如生的马和骆驼、有精致可爱的人形陶俑、还有姿态各异但是脸部丑陋的胡人俑。

    每一件都是那么的精致,找不出一点缺陷和瑕疵。

    王修远随手拿起一个精致的唐三彩贴花宝相花纹罐。

    贴花宝相花纹罐造型为圆腹状、翻口、溜肩、平底。

    整个罐体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风格,白釉和红釉的搭配使用,更是为整个罐体增添了很好的装饰效果。

    其中花纹罐主体采用的白釉,壶口的地方略微使用红釉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整个贴花宝相花纹罐看上去更加的精致。

    罐子的肩部浮雕刻着花瓣形状的贴饰,罐子的圆腹部刻有宝相庄严的花朵装饰,寓意吉祥美满。

    独特的贴花纹样、鲜明的色彩搭配,使这个贴花宝相花纹罐成为唐三彩中的珍品。

    不说其他更加精美复杂的唐三彩陶瓷器,单单是王修缘手中的这个唐三彩贴花宝相花纹罐就价值三百五十万到四百万之间。

    影响唐三彩价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首当其冲的是陶器制作工艺的精美复杂程度。

    同样大小的唐三彩陶瓷器,同样的题材,工艺越复杂、造型越精致的唐三彩价格就越贵。

    其次在制作工艺和精美程度一致的前提下,那就得看唐三彩陶器的大小了,越大的唐三彩价格就越贵。

    看着眼前五百多个大小不一的唐三彩陶瓷器,王修缘心里都快乐出了花。

    因为他当时之所以拿起眼前这个唐三彩贴花宝相花纹罐看,只是单纯因为这个罐子离是他最近的。

    而不是看它精美或者价值高。

    但是眼前几百件唐三彩,几乎找不出几个比它小、工艺比它简单的陶瓷器了。

    其中最大的一件唐三彩人形武士陶瓷俑高度都已经超过一米八了。

    这一件唐三彩人形武士陶瓷俑绝对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唐三彩陶瓷器。

    在王修缘见到眼前这件高达一米八的唐三彩之前,全世界最大的一件唐三彩是2012年在河南洛阳出土的三彩天王俑。

    那一件三彩天王俑的高度是一米二,造型是一个身着铠甲的天王左脚踩着一只小鬼。

    天王的面部造型生动,比如铠甲之类的各处细节都制作的十分精美。

    绝对是唐三彩中的精品。

    可是和王修缘眼前这一尊高达一米八的唐三彩人形武士陶瓷俑比起来,那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首先单单是高度就超过了洛阳出土的三彩天王俑百分之五十。

    其次是题材和寓意,这一件人形武士俑右手手持利剑,剑尖上还滴着血。

    左手中提着一个人的头颅,头颅面目狰狞,满满的全是恐惧。

    而人形武士俑则面部神情坚毅的注视着前方。

    似乎要斩尽一切来敌。

    以往在各种陵寝中陪葬的大多数都是动物俑,比如骏马、骆驼和牛之类的陶瓷俑。

    要么就是佣人造型的人物俑,比如说各种姿态的侍女俑、佣人俑之类的。

    如果墓主是武官或者品阶高的官员可能会有手持武器的武士俑,顶多就是有类似洛阳脚踩小鬼的三彩天王俑就到头了。

    像王修缘眼前这个手中长剑滴血手持人头的武士俑真的是头一个。

    因为这种题材实在是太血腥了,感觉上就不太吉利。

    毕竟这是给墓主人陪葬用的啊。

    不过也有一种可能是南唐开国皇帝李昇漂泊半生特别没有安全感,所以烧一尊为他斩尽一切敌人的武士俑增加安全感也有可能。

    想烧出一尊这么高大的唐三彩人形武士俑可不简单啊。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首先需要利用人工或者模具把这么大一尊人形武士俑制作出来。

    不过考虑到这个人形武士俑的高度和大小,估计是只能靠人工用手捏了。

    等人形武士俑造型完成之后,需要放到阴凉处自然阴干,这个过程没有具体时间。

    因为每天的天气都会在变化,空气中的湿度也在变化,所以只能靠人工每天盯着,以防止人形武士俑中的水分过少。

    导致初烧时开裂甚至是炸窑。

    在人形武士俑阴干完成之后就会进行第一遍的素烧,也就是陶瓷的初烧工艺。

    这个初烧的火温一般控制在八百度到一千度之间,这一过程会进一步去除人形武士俑中的水分和杂质。

    提高整个人形武士俑的稳定性。

    为什么现在大型的唐三彩很少见,就是这一步工序实在太困难。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可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精密的设备进行控温控湿。

    通常阴干脱水比例把控不好,一旦进行初烧的时候很容易出问题,越大的唐三彩这一步就越难把控。

    这个时候要是人形武士俑没有损坏的话那么算是成功了一大半,可以开始上釉和彩绘了。

    然后就进行第二遍的烧纸工作,这一次的火温要比第一次高得多,大概在一千度至一千一百度之间。

    虽然眼前有一尊高达一米八的唐三彩人形武士俑,但是王修缘始终无法想象。

    在那个科技并不发达的五代十国时期,这一尊人形武士俑成功烧制出来之前到底经历过多少次的失败。

    单单是这一件唐三彩人形武士俑就起码价值两亿人民币。

    要是算上其余五百多件唐三彩陶瓷器,光是这些唐三彩就起码能卖五十多亿人民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