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寻宝全世界从成为亿万富豪开始 > 第459章 永乐正本

寻宝全世界从成为亿万富豪开始 第459章 永乐正本

    我大致给你计算一下吧,首先永乐大典一共有两万两千九百三十七卷,共计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

    这些书册大多数是两卷内容为一册,少部分是一卷或者三卷内容为一册。

    一册永乐大典基本在五十页纸左右,书籍的厚度一般在两厘米左右。

    我们取平均数两厘米厚一册书,一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永乐大典摞起来的话就能达到二百二十一点九米高。

    我们眼前这四十五个柜子的规格是统一的,书柜高三百零三厘米、厚四十八厘米,宽一百零四厘米。

    每个柜子里面可以放五排书,除去柜子两侧柜板的厚度,基本上一排能放一百零一厘米厚的书籍。

    考虑到书套也会增加厚度,这里我们就取整数,一排能放一米厚的书籍,一个书柜五排也就是五米。

    四十五个同样大小规格的书柜一共可以放进去二百二十五米厚的书,和我们粗略估计的二百二十一点九米相差无几。

    实际上大多数书籍的厚度是略微超过两厘米厚度的。

    所以这四十五个书柜里面绝对都是放的《永乐大典》,而且也不会有没什么空间留给其他书籍。”

    王修缘的计算十分的精确,有理有据,克里斯蒂亚娜对此很佩服。

    不过她这时突然想起一个不对劲的地方:“对了亚历克斯,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

    我之前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看到过这个书,应该和这里的永乐大典是一套的吧?

    我们到时候用不用想办法把那里的永乐大典给换回来凑成一整套。”

    “流落在外的永乐大典我们肯定是要想办法弄回来的,毕竟也是珍贵的副本。”

    “副本?”克里斯蒂亚娜疑惑地问道。

    “没错,流落在外的永乐大典全都是副本,只有我们眼前的这一套才是正本。

    当年明成祖朱棣下令修撰永乐大典,书修成定稿后只抄录了一部,抄录完成后,所有原稿都存放在当时的首都金陵城皇宫中的文渊阁之内。

    而第一套完成抄录的《永乐大典》也被后人称为永乐正本。

    当时有很多人都曾提议过要将《永乐大典》雕版进行批量印刷,不过你想想这本书的字数有多少。

    三亿七千万字啊,这个工程实在是太过浩瀚了,而且所需花费十分巨大,所以即使被多次提起也没能被印刷售卖。

    最后在正统十四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449年的时候,存放永乐大典原稿的金陵文渊阁起火了。

    永乐大典所有原稿也在这场大火中随文渊阁一起灰飞烟灭。

    而到了嘉靖皇帝上位之时,他对永乐大典这部书非常的喜欢,经常放在桌案上翻看。

    可是在嘉靖三十六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557年,皇宫突发大火,永乐大典正本差点在这场大火中被烧毁。

    是嘉靖皇帝多次下令命人拼死从火海中将永乐大典抢了出来,而且一夜之间连下四道谕令,可见他对这部书有多重视。

    当时他就想重录一部永乐大典,只是当时朝廷经济不宽裕,所以没能行动。

    等到嘉靖四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562年的时候,他的内帑才攒够了钱重新录一部永乐大典。

    这次抄录集结了一百零九人,这一百零九人每天按照规定誊抄三页永乐大典。

    每天誊抄工作完成之后,都会有人检查誊抄的字迹是否工整,字与字之间的间距是否合格。

    与正本是否一致,是否有错别字等等。

    每一册抄录完成之后,都会在这一册最后面写上总校官、分校官、写书官的名字。

    并且还需要专门签字确认,方便后续发现问题追责。

    这本书一直到嘉靖皇驾崩后一年才完成,整整耗时五年。

    嘉靖皇帝下令重录的这一部永乐大典被称为嘉靖副本,也是唯二的两套永乐大典。

    这两套无论是材质、规格、字体都是一模一样的,翻到同一册书同一页同一个位置的字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偏差。

    你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看到的永乐大典就是嘉靖副本。

    虽然不确定有多少册永乐大典副本在私人手中,但是目前全世界可以统计到的永乐大典副本一共仅剩四百三十九册。

    其中华夏大陆有一百八十五册,华夏湾湾有七十六册。

    倭国有六十册、阿美利坚有五十四册、英格兰有五十一册、德意志有五册、越南有四册、爱尔兰有三册、韩国有一册。

    总计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的永乐大典嘉靖副本现在全世界就剩下了四百多册。

    反正永乐大典不管是永乐正本还是嘉靖副本都是各种离奇故事一大堆,尤其是副本,凄惨的一塌糊涂。”

    “哦,各种离奇故事一大堆,说说呗,我对这些八卦挺感兴趣的。”克里斯蒂亚娜顿时来了精神。

    王修缘也不含糊,当即就说起了这些八卦。

    “首先说永乐大典的正本吧,之前关于永乐大典正本去向主要有三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就是被嘉靖皇帝带到自己的陵墓中陪葬了,这种可能性的确不小,毕竟刚才说到的事情足以证明嘉靖皇帝对这部书的喜爱。

    所以被带下去陪葬还真不是什么稀奇事,毕竟已经在抄录副本了,而且嘉靖皇帝死后三个月才被葬入永陵。

    说不定这三个月就是因为抄录的工作一直没完成所以没放进去安葬。

    第二个说法是永乐大典的永乐正本被放进皇史宬的夹墙里面保存了,给出的理由是皇史宬的夹墙非常厚,厚的有些离谱。

    皇史宬一直都是明朝和清朝国家档案存放的重要场所。

    皇史宬正殿东面和西面的墙壁厚度为三点五米,南面和北面的墙壁厚度为六点一米。

    这个厚度确实厚的离谱了,别人提出这个怀疑也有点道理。

    不过仔细思考的话就会发现不太可能,皇史宬一直存放各种资料的副本,把永乐大典正本放进去,还放进夹墙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第三个说法就是李自成兵败撤出京城的时候放火烧了皇宫,顺带把永乐大典给烧了。

    当时李自成一仗输的太过凄惨,他不希望完整的皇宫落入清军之手,也希望能借此让清朝重建的时候消耗掉大量的财富和经济实力。

    绝大多数宫殿都在这场大火中被焚毁,仅剩少数几处得以幸免。

    不过现在我们在这里找到了永乐大典正本,以上三条传言全都只能是胡说八道的传言了。

    想必这里的这些珍贵典籍也都是李自成从皇宫中运出来的吧。

    这可是整个明朝宫廷的珍藏啊。

    这李自成还是做了一些好事的,要是被清朝拿去了,这些书早就被毁的一干二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