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王府老封君带着七个媳妇闹和离 > 第263章 宋谨央入狱,魑魅魍魉都跳出来蹦跶

王府老封君带着七个媳妇闹和离 第263章 宋谨央入狱,魑魅魍魉都跳出来蹦跶

    太妃说到此事,很是得意。

    “皇上下令,大办回朝仪式,你就等着认祖归宗吧!”

    说完,看着隋氏笑。

    “你啊,少杞人忧天!哀家说什么来着?皇上与长公主感情不一般,你回来了,皇上高兴还来不及,断不会委屈你!你就放一百个心吧。”

    隋氏感动地抹泪。

    “皇上厚恩,我感激不尽!”

    太妃不满意地指着她说道:“听听,这什么话?都是一家人,还一口一个感激!

    你呀,是大乾的长公主,拿出些气势来。

    看看镇国夫人,一个和离的商女,那雄纠纠气昂昂的仪态,抵得上十个长公主!”

    隋氏的笑容,瞬间凝在唇边,低低地道了声“是”。

    太妃怒其不争,但也知道此时不是计较的时候。

    叮嘱她多进宫后,让宫人引她出宫。

    隋氏回到府里,崔首辅已等在正院。

    见她回来,笑吟吟地问:“太妃今儿说了什么?”

    “皇上要大办回朝仪式,太妃很开心!”

    崔首辅呵呵笑着抚了抚长须。

    “如此甚好!夫人,为夫日后要仰仗你啦!”

    隋氏顿时红了脸。

    玩笑过后,崔首辅的神情严肃起来。

    “你与她们几个暂时不要见面。”

    隋氏先是一愣,明白过来后,立刻点头应下。

    “我会叮嘱管家,若有人递拜帖来,一律回说你身子不适,不见外客!”

    长公主现身,首辅府处在风口浪尖上,各方势力的眼睛都盯着,还是低调些好。

    隋氏点头。

    “老爷说得对,宫中我也不去了。”

    “宫中必须去!镇国夫人一介商女,都坦坦荡荡入宫出宫。你才是长公主,怕什么?”

    隋氏一怔,低低地道了声好。

    崔首辅嘴里的戴氏、季氏、孙氏,正聚在太师府商议。

    她们都往首辅府递了拜帖,也都被拒了。

    戴氏气得高声控诉。

    “隋氏忒不是东西,事儿还没完呢,就躲着不见!早知道她是这样的人,我根本不会出手帮她。”

    季氏的脸色也不好看。

    金秀秀的威胁吓坏了她。

    夫君韩仕杰气她擅作主张,平白招惹来大麻烦,根本不听她解释。

    无奈,她只得听人建议,主动出击,反将罪责推到宋谨央身上,用舆论倒逼金秀秀。

    这破釜沉舟的一招,万一失败将万劫不复!

    所以,她也十分紧张。

    反倒孙氏神色从容。

    只不过她是妾室,戴氏、季氏不太愿意搭理她。

    “好了,莫要杞人忧天!长公主刚刚回朝,首辅府的拜帖肯定像雪片一样多,咱们不去凑热闹。若有紧要事,派人知会声首辅也就罢了。”

    戴氏、季氏无奈只得答应。

    说话间,马氏吵吵嚷嚷地走了进来。

    戴氏当场变了脸,人腾地一声站起来,提出告辞!

    她才不想和无知蠢妇打交道!

    汪氏面色一沉,“坐下,稍安勿躁!”

    马氏风风火火,双眼冒光地闯了进来。

    “镇国夫人被抓了,哈哈,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这回看她怎么嚣张?!”

    话音落下,却没一人搭理她,尴尬得她撇了撇嘴,束手束脚地在孙氏的对面落座。

    汪氏温和地让下人上茶。

    马氏也不客气,咕咚咕咚地喝了个干净,看得孙氏偷摸地笑。

    抹了抹嘴,马氏不客气地问汪氏。

    “太师夫人,我小儿子啥时候能救出来?”

    汪氏没有搭腔。

    她几不可察地蹙了蹙眉,掀开茶碗盖,沉默地撇着茶沫。

    孙氏眸光闪动,虚伪地笑了笑,柔柔地开口。

    “总得等坐实了镇国夫人的罪名吧!”

    她笑得假,答得敷衍。

    马氏却信以为真,一个劲问还要她做什么。

    孙氏拿起帕子掩着唇,嗤笑道。

    “卫夫人不如日日等在顺天府门外哭闹,闹得府尹头疼,自然就成了。”

    马氏眸光一亮,痛快地答应了。

    “那敢情好,别的不敢说,要闹得府尹头疼,还真少不了我呢!”

    语气里满是骄傲。

    孙氏一怔,笑得更欢了。

    她的一句玩笑话,马氏竟然当了真!

    戴氏、季氏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马氏后知后觉地发现,她们是在戏耍自己,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汪氏警告地看了几人一眼。

    “卫太太莫见怪,咱们当你是自己人,说话才随意了些。

    你只管做你擅长的,你是苦主,府尹也不能拿你怎么办。”

    汪氏的话说得中听,说到了她的心坎上。

    她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

    说了几句话便告辞离开。

    汪氏斜了几人一眼,“说话注意点,有马氏冲锋陷阵,有些事就不用咱们出面了。”

    “是!”

    马氏兴奋地往家里跑去。

    她找到救小儿子的法子,激动得心怦怦跳。

    回到家就冲卫毅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

    “哼,有些人毫无手足之情,连帮忙求一求人,都推三阻四!活该妻离子散!”

    卫毅怔怔地坐在床榻上,面前的书册久久没有翻动。

    满心都是绝望。

    马氏的话彻底激怒了他。

    站起身,阴恻恻地看着她。

    马氏猛一回头,被吓了一大跳。

    “作死啊!你看什么看?难道我说错了吗?但凡有你弟弟一分乖巧,何至于落得如今的下场?”

    “母亲,您忘了?是弟弟伙同人卖了我的科举成绩!!!”

    马氏一噎。

    “呸!胡说八道!秉儿怎么可能做这种事?官府还没定论,你凭什么污蔑他?”

    马氏连番骂了起来,卫毅看着喋喋不休的马氏,终于彻底清醒。

    这个家,烂透了。

    他不再说话,回身裹起铺盖,将常读的书往怀里一塞,大步向外走去。

    见他要走,妹妹急忙上前阻拦。

    马氏又“呸”了一声,“让他走,你今儿走了,从此再别想踏进门一步。”

    “娘,您少说一句,二哥下了大牢,大哥走了,谁给您养老送终?”

    “呸!你别想咒你二哥!秉儿是冤枉的,害他的镇国夫人都入了狱,他马上就能出狱了。”

    刚说完话,便叫来小媳妇,把屋里的东西淘洗一番,好迎接小儿子归家。

    女儿气得跺脚,跟在卫毅身后追,拼命劝他回去。

    卫毅顿下脚步,却没有回头。

    “小妹,你回去吧!我不会再回去!我欠娘和二弟的,早就还清了。日后你出嫁,我若有本事,会给你添妆;若没本事,你就当没我这个哥哥吧!”

    说完,再不作停留,直直地走了出去。

    他来到咏芳的宅子,望着门匾上的“卫府”两个字,沉默地走上台阶,将铺盖展开在屋檐下,坐下读起书来。

    这一读便到天色擦黑。

    他无视周围人的指指点点,一口气背了半本书,这才起来伸展四肢。

    府里早就议论开了。

    “太太,姑爷在外面搭铺子,像是被卫家赶出来了。这可怎么好?”

    咏芳正在给小儿子喂食,听到禀报,拿着勺的手一顿,没有搭腔,继续笑盈盈地喂儿子。

    大姑娘乐颜听到下人议论,偷偷跑出去一探究竟。

    见父亲席地而坐,认真地背着书,眸光微微沉了沉。

    直到上灯时节,咏芳和三个姑娘一起用了膳。

    乐颜才迟疑地开口。

    “娘,爹在外面看书,一会儿功夫,背了半本书。爹,似乎,变了。”

    她语速极慢,极力想着措辞。

    咏芳的笑意僵了僵。

    让人领着三个姑娘回了屋,自己坐在堂屋里,望着桌上的蜡烛出神。

    足足一个时辰后,才叫来人。

    “卫毅还在门口?”

    “是的,太太……姑爷,似乎想长住门前……”

    咏芳叹了口气,让人把他叫进来。

    “前院的马厩空着,让他暂时住那里。”

    毕竟夫妻一场,还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她不想做得太绝。

    至于日后如何,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