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蜀汉 > 第七百八十章 曹真起复,不顾一切!

蜀汉 第七百八十章 曹真起复,不顾一切!

    浚仪被汉军攻破的消息,如同冬日里的一阵寒风,迅速穿透了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这消息,对于洛阳的百姓而言,不过是众多噩耗中的又一个,仿佛自战乱以来,他们的耳畔便再未响起过令人振奋的音讯。

    不知何时起,外界的讯息总是带着血与泪的沉重,如同这连年不断的烽火,将人们的希望一点点吞噬殆尽。

    寒冬腊月的日子,天空中飘着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将整个洛阳城装扮得银装素裹,却也掩盖不住这座城市下的暗流涌动。

    雪花落在青石板上,发出细微而清脆的声响,与远处偶尔传来的战鼓声交织在一起。

    略有嘈杂。

    街巷间,行人匆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与不安,仿佛这漫天的风雪,也冻不住他们心中的恐慌。

    在城南的一家小酒肆内,炉火正旺,热气腾腾,与外界的寒冷形成了鲜明对比。

    酒肆内,几张破旧的木桌旁围坐着各式人等,有的是衣衫褴褛的百姓,有的是身着残破铠甲的士兵,还有几位看似读书人模样的,皆因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而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他们的脸上或愁苦,或愤懑,或茫然,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唉,浚仪一失,洛阳东线可就断了啊!”一位年长的老者捶胸顿足,他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眼中闪烁着无奈与绝望。

    “青徐兖三州的粮食再也运不进来了,这让我们怎么活啊!”

    旁边的一位年轻士兵,面容消瘦,脸颊上挂着两道冻疮留下的痕迹,他紧握着手中的酒杯,声音低沉地说:“是啊,没了粮食,这城里的日子怕是要更难过了。我上有老下有小,这可如何是好?”

    这时,一个穿着相对整洁,眼神狡黠的中年男子凑近了几分,压低声音道:“诸位,我听说,有人打算投奔汉军,做那带路之人,以求在汉军攻破洛阳后,能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

    此言一出,酒肆内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

    中年男子见状,得意地笑了笑,继续道:“这乱世之中,谁不想寻个活路?咱们魏国如今局势不利,何不为自己打算打算?”

    一位看似读书人的青年,眉头紧锁,他身穿一袭旧儒衫,手中把玩着一支毛笔,闻言摇头道:“此言差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等虽为平民,却也不能在国难当头时,做出此等背信弃义之事。况且,汉军是否真的善待投降之人,还犹未可知。”

    酒肆的角落里,坐着一位面容憔悴的妇人,她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孩子,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的风雪。

    她的丈夫在几个月前的战役中牺牲,如今她孤身一人,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恐惧与无助。

    听到众人的讨论,她紧紧抱住孩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不让它落下。

    这时,酒肆的门被猛然推开,一阵冷风夹杂着雪花灌入,一位身披斗篷的旅人走了进来,他的脸上带着旅途的疲惫,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

    “洛阳已经有三个月没有运进粮食了,朝廷准备在洛阳征地种植庄稼,诸位,还是多为自己谋算罢!”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眼神闪烁。

    各自皆有各自的心思。

    此刻。

    洛阳皇宫之内,狂风如猛兽般肆虐,卷起片片雪花在空中狂舞,天地间一片苍茫。

    宫宇巍峨,却也被这风雪显得格外孤寂与冷清。

    浚仪城北被攻破的消息,如同这寒风中的利刃,无情地刺入了大魏皇帝曹叡的心房。

    近来,坏消息如同潮水般涌来,一波接一波,以至于当这至关重要的消息传到曹叡耳中时,他只是微微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楚,却并未如往常那般龙颜大怒,仿佛心中已承受了太多太重的打击,以至于对此已有了某种麻木。

    大殿之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两张凝重的脸庞。

    帝师郑称,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中闪烁着智慧与忧虑的光芒;尚书令陈群,身着朝服,腰佩玉带,眉宇间满是忧国忧民之色。

    两人皆知,浚仪的丢失,对于洛阳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洛阳,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城,如今却面临着断粮的危机。

    陈群上前一步,拱手作揖,声音沉稳却难掩忧虑:“陛下,如今洛阳人心惶惶,许多人欲走而不能,其中不乏居心叵测之辈。加之粮食储备日益减少,若再不采取措施,恐生变故。臣以为,不如解除禁令,让那些有心离去之人离开洛阳,以减轻城中压力。”

    曹叡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中既有无奈也有决绝:“走?哼,倒是可以放他们去荥阳。不过,并非是真正放他们自由,而是征用他们为民夫,协助我军抵御汉军。表面上,我们是给了他们一条生路,实际上,却是让他们为朕所用,为朕的江山社稷出力!”

    皇帝的话语,冰冷而决绝,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陈群闻言,心中一凛,他深知这位年轻帝王的狠辣与果断,却也忍不住为那些无辜的百姓感到一丝悲哀。

    他沉默了,目光低垂,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这时,郑称缓缓开口,声音温和却坚定:“陛下,东线局势糜烂,若不及时扭转,我大魏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青徐兖豫四州,乃我大魏之根本,若被汉军切断,则我军力、物力、民力皆将大打折扣,相当于丢失了半壁江山。因此,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这条生命线。”

    曹叡闻言,目光凌厉地看向郑称,眼中闪烁着决绝与期待:“郑公所言极是。朕亦深知此理。只是,如今局势危急,郑公可有良策以解此困局?”

    郑称沉吟片刻,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前之急在于稳定民心,同时加强东线的防御。一方面,我们可派遣使者前往四州,告知他们洛阳的困境,请求他们紧急调拨粮食与兵力支援;另一方面,我们需加强洛阳城的防御,同时寻找机会,对汉军进行反击,以振奋军心士气,让百姓看到希望。”

    曹叡闻言,眉头微皱,似乎在权衡着郑称的计策。

    他深知,这每一步都充满了风险与挑战,但如今局势危急,已容不得他再有丝毫的犹豫与迟疑。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说道:“好!就依郑公之计。陈群,你立即着手准备,派遣使者前往四州求援;郑公,你则负责加强洛阳城的防御,同时寻找反击的良机。朕要亲自督战,与汉军决一死战!”

    说完,曹叡站起身来,身形挺拔,宛如一柄出鞘的利剑,散发着不屈的斗志与决心。

    他看向窗外的风雪,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在说: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将带领大魏的将士们,走出这片困境,迎来胜利的曙光。

    在这个时候,陈群走至大殿中央,拱手作揖,声音沉稳而有力:“陛下,当前局势危急,若要指挥青、徐、兖、豫四州之兵,非有德高望重、威望素着之人不可。

    臣斗胆进言,何不启用曹子丹?

    此人在军中素有威望,智勇双全,惟有他,方能统率四州军卒,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换做他人,恐怕难以服众,更难担此重任。”

    曹叡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目光深邃,仿佛在那双眼睛里,可以窥见过往与曹真之间的种种不愉快。

    他沉默片刻,心中五味杂陈。

    说实话,他并不喜欢曹真。

    然而,此刻国家危难,个人恩怨又算得了什么?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私人情感都压抑下去,只留下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唉,陈爱卿言之有理。”曹叡终于开口,声音虽轻,却透露出坚定。

    “朕知曹真与朕有过节,但国难当头,朕自当以大局为重,抛却私人感情。传朕旨意,重新启用曹真,命其为大将军,都督青、徐、兖、豫四州军事,全权负责东线战事。

    告诉他,不顾一切代价,也要拿下浚仪,打通东线要道,确保粮草能够源源不断地运输至洛阳。

    此乃关乎国家存亡之大事,若不能达成,便让他提头来见!”

    言罢,曹叡的眼神中闪过一抹决绝,那是身为帝王,在关键时刻所展现出的担当与魄力。

    郑称与陈群闻言,皆是面露喜色,连忙跪拜,高呼:“陛下英明!陛下圣明!”

    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显得格外响亮。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最终飞到了荥阳。

    此时的曹真,正闲居在家,每日与书为伴,看似悠然自得,实则心中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安危。

    他年近五旬,须发已有些斑白,但身形依然挺拔,眼神中透露出不屈的光芒。

    这日,他正在书房中研读兵法,忽闻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名家丁匆匆而入,手中拿着一封密信,神色紧张。

    “大将军,京城有急信!”家丁边说边将信递上。

    曹真接过信,拆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自己的任命书,以及那沉甸甸的责任与期望。

    他看完信,沉默良久,心中五味杂陈。

    既有被重新启用的欣喜,也有对即将面临的艰巨任务的忧虑。

    但更多的是,一种被信任的感动,以及为国效力的决心。

    “好!”曹真猛地站起身,目光坚定,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所向披靡的大将军。

    “既然陛下如此信任我,我曹真便是拼了这条命,也要完成使命,不负陛下厚望!”

    对于局势的糜烂程度,曹真心中早已洞若观火。

    浚仪城的失守,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入了青徐大地的胸膛,让原本士气高昂的青徐大军瞬间陷入了低迷。

    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却掩盖不住那浓重的战败阴霾。

    曹真深知,若不能及时振奋士气,此战再败,青徐两地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他站在风雪中,目光如炬,紧锁的眉头透露出内心的焦急与决心。

    曹真猛地转身,对着身边的将士们大声说道:“速速前往陈留,夺回浚仪!我们必须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他的声音在风雪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随即,曹真带着一干亲卫,仿佛化身为一股不可阻挡的狂风,不顾一切地在大雪中狂奔。

    五日五夜,他几乎未曾合眼,只是凭借着心中的那份信念与责任,不断地向前奔跑。

    风雪中,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而坚毅,脸上的胡茬被冰霜覆盖,双眼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终于,在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陈留的土地上时,曹真也抵达了目的地。

    他的到来,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原本士气低迷的青徐大军瞬间焕发了生机。

    领军将军,正是曹真在青州时提拔的旧部,见到曹真,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快步上前,紧紧握住曹真的手。

    “大将军,您终于来了!”领军将军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与敬畏。

    “大军现在的情况,实在不容乐观。汉军占据浚仪,士气正盛,而我们……”

    曹真轻轻拍了拍领军将军的肩膀,打断了他的话:“无需多言,我都知道了。”

    他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一切。

    “现在,把大军的指挥权交给我,我要亲自去会一会那些汉军。”

    领军将军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将指挥权交给了曹真,并简要汇报了军中的情况,以及浚仪城中汉军的部署。

    曹真听得仔细,眉头紧锁,不时地点头表示认可。

    他深知,此战关乎青徐两地的存亡,关乎洛阳东线形势,容不得半点马虎。

    听完汇报,曹真陷入了沉思。

    魏军之中粮草不足,士气低迷,这是最大的软肋。

    但同时,他也敏锐地捕捉到,汉军同样因为大雪的原因,给养辎重运送不进,这也是他们的软肋。

    曹真心中豁然开朗,他明白,要利用现在这个关键的窗口期,彻底击败浚仪城中的汉军,否则当汉军援军赶到,他将没有任何机会!

    想到这里,曹真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他站起身来,对着众将士大声说道:“诸位将士,我知道你们现在很苦很累,但是,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青徐两地的百姓在看着我们,国家在看着我们!我们必须振作起来,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国家,去战斗!”

    他的声音激昂而有力,仿佛一股暖流注入了众将士的心田。

    他们看着曹真,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们知道,这位大将军,是真正能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的人。

    曹真开始着手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他深知,此战必须速战速决,不能给汉军任何喘息的机会。

    他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冒着大雪,向浚仪城进发。

    途中,他不断地鼓舞士气,与将士们同甘共苦。

    他的身影,成为了大军中最耀眼的存在。

    此战凶险,但他别无选择。

    如今的他,如今的魏国,唯有不顾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