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有家幸福客栈 第126章 一石三鸟
顾梓滢:“朝廷已经放粮了,但今年没有收成,朝廷也没多少存粮”
李舒辰回道:“朝廷没有,不代表所有人都没有”
顾梓滢想了一下道:“我这便去粮商那买些粮食”
李舒辰:“等等,梓滢,待我去果铺取些银子,一同前去”
顾梓滢:“好”
李舒辰拿着她按比例称好的“三豆饮”,两人来到四美鲜果铺
正巧长宁郡主在果铺点银子
李舒辰:“给我取五百两银子”
长宁郡主问道:“客栈缺银子了?”
李舒辰:“不是,取银子买米,施粥”
长宁郡主:“施粥?”
顾梓滢解释道:“城外有人闹事,大概是因粮太少,争抢所致”
长宁郡主闻言道:“我也去施粥”
李舒辰看了长宁郡主一眼
“你?”
长宁郡主:“怎么?有何问题?”
李舒辰:“你平时连菜市场都嫌脏、乱、差不想去,流民都不知道漂泊了多少天,
才来到这里,身上更是没法说,而且万一有时疫,你怎么办”
长宁郡主环抱着手臂道:“你们都不怕,我怕什么,我身为紫星王朝郡主,便要为紫星王朝做事”
李舒辰看着这样的长宁,忽觉吾家有女初长成
随即拍了长宁郡主胳膊一下:“好觉悟,昱瑛在前线打仗,已经很费心神了,咱们总不能让她还有后顾之忧,
正好,我和梓滢打算去买粮食,你去不去”
长宁郡主:“当然要去”
李舒辰:“走吧”
三人来到京城一家中上规模的粮铺店里
李舒辰礼貌笑着问道:“老板,你们这米多少银子一石dan?”
粮铺老板:“五两银子一石”
一石等于六十斤
顾梓滢皱眉:“老板,平日才一两银子一石,今儿怎么那么贵?”
粮铺老板:“这位小姐,今时不同往日,这价格自然也就高了些”
李舒辰开始砍价:“老板,我们买的粮多,老板给我们便宜点”
粮铺老板:“实在是便宜不了”
李舒辰开始发挥她的口才:“老板,你想想,值此国难之际,您若不坐地起价,
还像往常那样卖粮,被世人知道,谁不夸一句,老板大义
再说了,我们几个姑娘买粮食是为了给城门外流民施粥的
此等义举若是传到皇上耳朵里,再知道粮食是您粮铺里的,届时不论我们还是流民,再夸奖你几句,你这粮铺名号,不就打出去了吗
以后百姓都来买你的粮食,老板又何愁赚不到钱
但我们也不能不让您赚钱,这样吧,您以每石粮食二两银子的,价格卖给我们,肯定比同行低
到时您也赚钱了,我们也买到粮食了,也能粮铺名号也能打出去
一石三鸟啊,老板,你看如何?”
老板琢磨了一下,他的粮铺一直在中上徘徊,总是挤不进上流商铺
如今他抬高价格,不过是想多赚些钱,平时买一两银子一石都赚钱,更别说二两银子一石
届时如若自家粮铺真的打出去了,那收益是无穷的
就是不能,也是赚了钱的,总归不亏
思及此,问道
“你们要多少?”
李舒辰一看自己说动老板了,赶紧回道:“老板,我要一百石”
顾梓滢:“我要一百五十石”
长宁郡主:“给本姑娘先来二百石,若是不够,本姑娘再来买”
粮铺老板笑的合不拢嘴
“好好好,几位姑娘略坐一会,粮食马上就来”
粮铺老板备好粮,直接好心帮她们送到城门口
三人到城门口时,门还是关着的
李舒辰远远便看到开封府尹在门前来回踱步
开封府尹发觉有人来了,抬头去看,看清来人
立马行礼:“长宁郡主”
长宁郡主一抬手:“如今外面情况如何?”
开封府尹:“下官无能,僧多肉少,五个粥棚亦是不够,流民为此打了起来”
李舒辰:“府尹大人,可否听草民一言,先用粮食安抚流民,让他们静等十日,配合咱们工作,
若十日后,大家都相安无事,便放他们进京,粮食之事,府尹不必担心,
我们带来那么多粮食,足够他们吃上几日,让他们别再闹事放宽心”
开封府尹闻言点头:“李姑娘的话到是点醒本官了,多谢李姑娘”
李舒辰:“府尹大人,无需言谢,人在着急的时刻,总会断了思绪,人之长情罢了”
开封府尹吩咐人打开城门,朝流民亮出一车车粮食
城门外流民看到那么多粮食,都猩红了眼,顿时躁动起来,叽叽哇哇不知道说些什么
若不是有官兵和栅栏围着
恐怕都要涌进来了
开封府尹开口道:“本官是京城开封府尹,大家稍安勿躁,听本官一言,
如你们所见,粮食足够,并且会再设新粥棚,供大家排队领粥
这几日请大家配合本官做事
待十日过后,若大家都平安康健,届时再放大家进京”
流民听后都安静了
开封府尹看到人群平静下来,下令让官兵去设粥棚
不多会,官兵便把粥棚设好了,分别是幸福客栈李舒辰粥铺
顾府顾梓滢粥铺
长宁郡主粥铺
除了这三个粥铺外,又新设了十个粥铺
官兵们拦好流民
李舒辰,顾梓滢,长宁郡主前去各自粥铺
李舒辰粗粗看了看流民,直觉乌泱泱一,望不到尽头
便开口问道
“府尹大人,流民大概有多少人?”
开封府尹:“一万有余”
李舒辰皱眉:“竟有如此之多”
李舒辰边熬粥,边想
一万人,每人每日按吃一斤米算
十天,便要十万斤米
她们几日买的米勉强只够三天,加上朝廷的米,能撑到第六天
还需要买四天的米
熬好粥,流民已迫不及待
开封府尹:“粮食足够,大家让老人和妇孺先排队”
大家还算听话,前面排队的都是老人,孩子和女子
李舒辰她们开始施粥
“来,拿好,慢点”
“小心烫”
“不着急,粥多的是”
他们的饭碗,有的是缺了口的陶瓷碗,有的是破坛子,有的是陶盆,有的木匣
反正只要能用来装粥,不论什么都拿来用
有些流民领到粥后,不管烫还是不烫,都急急捧着“饭碗”喝上一口,甚至边走边喝
李舒辰回道:“朝廷没有,不代表所有人都没有”
顾梓滢想了一下道:“我这便去粮商那买些粮食”
李舒辰:“等等,梓滢,待我去果铺取些银子,一同前去”
顾梓滢:“好”
李舒辰拿着她按比例称好的“三豆饮”,两人来到四美鲜果铺
正巧长宁郡主在果铺点银子
李舒辰:“给我取五百两银子”
长宁郡主问道:“客栈缺银子了?”
李舒辰:“不是,取银子买米,施粥”
长宁郡主:“施粥?”
顾梓滢解释道:“城外有人闹事,大概是因粮太少,争抢所致”
长宁郡主闻言道:“我也去施粥”
李舒辰看了长宁郡主一眼
“你?”
长宁郡主:“怎么?有何问题?”
李舒辰:“你平时连菜市场都嫌脏、乱、差不想去,流民都不知道漂泊了多少天,
才来到这里,身上更是没法说,而且万一有时疫,你怎么办”
长宁郡主环抱着手臂道:“你们都不怕,我怕什么,我身为紫星王朝郡主,便要为紫星王朝做事”
李舒辰看着这样的长宁,忽觉吾家有女初长成
随即拍了长宁郡主胳膊一下:“好觉悟,昱瑛在前线打仗,已经很费心神了,咱们总不能让她还有后顾之忧,
正好,我和梓滢打算去买粮食,你去不去”
长宁郡主:“当然要去”
李舒辰:“走吧”
三人来到京城一家中上规模的粮铺店里
李舒辰礼貌笑着问道:“老板,你们这米多少银子一石dan?”
粮铺老板:“五两银子一石”
一石等于六十斤
顾梓滢皱眉:“老板,平日才一两银子一石,今儿怎么那么贵?”
粮铺老板:“这位小姐,今时不同往日,这价格自然也就高了些”
李舒辰开始砍价:“老板,我们买的粮多,老板给我们便宜点”
粮铺老板:“实在是便宜不了”
李舒辰开始发挥她的口才:“老板,你想想,值此国难之际,您若不坐地起价,
还像往常那样卖粮,被世人知道,谁不夸一句,老板大义
再说了,我们几个姑娘买粮食是为了给城门外流民施粥的
此等义举若是传到皇上耳朵里,再知道粮食是您粮铺里的,届时不论我们还是流民,再夸奖你几句,你这粮铺名号,不就打出去了吗
以后百姓都来买你的粮食,老板又何愁赚不到钱
但我们也不能不让您赚钱,这样吧,您以每石粮食二两银子的,价格卖给我们,肯定比同行低
到时您也赚钱了,我们也买到粮食了,也能粮铺名号也能打出去
一石三鸟啊,老板,你看如何?”
老板琢磨了一下,他的粮铺一直在中上徘徊,总是挤不进上流商铺
如今他抬高价格,不过是想多赚些钱,平时买一两银子一石都赚钱,更别说二两银子一石
届时如若自家粮铺真的打出去了,那收益是无穷的
就是不能,也是赚了钱的,总归不亏
思及此,问道
“你们要多少?”
李舒辰一看自己说动老板了,赶紧回道:“老板,我要一百石”
顾梓滢:“我要一百五十石”
长宁郡主:“给本姑娘先来二百石,若是不够,本姑娘再来买”
粮铺老板笑的合不拢嘴
“好好好,几位姑娘略坐一会,粮食马上就来”
粮铺老板备好粮,直接好心帮她们送到城门口
三人到城门口时,门还是关着的
李舒辰远远便看到开封府尹在门前来回踱步
开封府尹发觉有人来了,抬头去看,看清来人
立马行礼:“长宁郡主”
长宁郡主一抬手:“如今外面情况如何?”
开封府尹:“下官无能,僧多肉少,五个粥棚亦是不够,流民为此打了起来”
李舒辰:“府尹大人,可否听草民一言,先用粮食安抚流民,让他们静等十日,配合咱们工作,
若十日后,大家都相安无事,便放他们进京,粮食之事,府尹不必担心,
我们带来那么多粮食,足够他们吃上几日,让他们别再闹事放宽心”
开封府尹闻言点头:“李姑娘的话到是点醒本官了,多谢李姑娘”
李舒辰:“府尹大人,无需言谢,人在着急的时刻,总会断了思绪,人之长情罢了”
开封府尹吩咐人打开城门,朝流民亮出一车车粮食
城门外流民看到那么多粮食,都猩红了眼,顿时躁动起来,叽叽哇哇不知道说些什么
若不是有官兵和栅栏围着
恐怕都要涌进来了
开封府尹开口道:“本官是京城开封府尹,大家稍安勿躁,听本官一言,
如你们所见,粮食足够,并且会再设新粥棚,供大家排队领粥
这几日请大家配合本官做事
待十日过后,若大家都平安康健,届时再放大家进京”
流民听后都安静了
开封府尹看到人群平静下来,下令让官兵去设粥棚
不多会,官兵便把粥棚设好了,分别是幸福客栈李舒辰粥铺
顾府顾梓滢粥铺
长宁郡主粥铺
除了这三个粥铺外,又新设了十个粥铺
官兵们拦好流民
李舒辰,顾梓滢,长宁郡主前去各自粥铺
李舒辰粗粗看了看流民,直觉乌泱泱一,望不到尽头
便开口问道
“府尹大人,流民大概有多少人?”
开封府尹:“一万有余”
李舒辰皱眉:“竟有如此之多”
李舒辰边熬粥,边想
一万人,每人每日按吃一斤米算
十天,便要十万斤米
她们几日买的米勉强只够三天,加上朝廷的米,能撑到第六天
还需要买四天的米
熬好粥,流民已迫不及待
开封府尹:“粮食足够,大家让老人和妇孺先排队”
大家还算听话,前面排队的都是老人,孩子和女子
李舒辰她们开始施粥
“来,拿好,慢点”
“小心烫”
“不着急,粥多的是”
他们的饭碗,有的是缺了口的陶瓷碗,有的是破坛子,有的是陶盆,有的木匣
反正只要能用来装粥,不论什么都拿来用
有些流民领到粥后,不管烫还是不烫,都急急捧着“饭碗”喝上一口,甚至边走边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