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抬棺劝谏,李二气炸了 第71章 世上焉有四十年太子
御书房内。
李世民气得脸色铁青,一双虎目死死盯着魏叔玉。
“说吧,是太子那逆子让你来的?”
看着生气的李世民,魏叔玉有些懵逼,他不会好心办坏事了吧。老实说他有些搞不懂,不就是换个太子妃嘛,有什么了不起的。
“父皇,您又何必为个小小的苏氏,生太子哥哥的气呢?”
“你个瓜儿子懂个爪爪。”李世民气得连西南官话都飙出来。
“高明只要娶了苏氏,朝堂上再也没有人反对他当太子!”
魏叔玉鄙夷看着他:“父皇,太子哥哥乃嫡长子,您觉得有人会去反对他?”
李世民看眼魏叔玉,长叹一口气道:“知子莫若父。朕不可能时刻盯着,他迟早会做出些荒唐事,到时候……”
之所以如此感触颇深,因为李世民没有成家时,就是个浪荡公子哥。自从他娶了小三岁的观音婢,16岁的李世民才收起心。
魏叔玉愣了下,看来还真不能小瞧古人。
“父皇您想过没有,以您现在的年纪,太子哥哥最少要当四十年的太子。
那么…
世间有四十年的太子乎?”
魏叔玉知道李世民活不了那么久,总不能傻里傻气跟他说真话吧。
轰——!!
李世民的脑袋直接炸懵逼了。冷汗霎时就蔓延他的全身,这一刻李世民真的怕了。
世上焉有四十年太子乎??李世民思索半天,他脑海中几乎找不到一个例子。
此时他才34岁,正值壮年。如果按太上皇的年纪来算,高明还真有可能当40年太子。
倘若那样的话,高明还真有可能被逼疯!!
别人不清楚,他可太清楚大唐太子不好当。想想隐太子李建成,当了八九年太子,最后还不是被他给杀了。
“那爱婿的意思??”
魏叔玉嘴角抽搐两下。狗李二用人是时爱婿,不用时就是混小子,活该他孤家寡人没朋友。
“父皇,儿臣的意思是顺其自然。既然高明哥哥喜欢薛氏、房氏,将她们纳入东宫便是。
想要太子哥哥的东宫之位稳固,您才是他最大的依仗。高明哥不仅是您的太子,他更是您的儿子呐。您自认为给他最好的,真的就是高明哥想要的吗?”
魏叔玉的话振聋发聩,李世民被震得久久回不了神。
良久。
他长吐一口气:“太子妃之事朕会好好考虑一番。”
果然天家无小事,区区一个太子妃,竟牵扯出如此多的事。
李世民拿起一本奏折,直接扔给魏叔玉。
“看看你做的好事!说吧,有什么应对的法子?”
看完奏折里的内容,魏叔玉平淡将奏折放下。
“父皇,您可是天可汗,区区吐蕃又算得什么!兵法云上兵伐谋,只要将吐蕃周边的贸易锁死,大唐必将不战而胜。”
见魏叔玉说得如此的斩钉截铁,李世民有些犹疑不定。
“玉儿,封锁贸易的话,真能将吐蕃困死??”
魏叔玉摇摇头:“不能!!”
李世民嘴角抽搐不停,狗东西不是在匡他玩嘛。
似乎看出李世民脸色不好,魏叔玉笑嘻嘻将他拉到地图跟前。
“父皇,松赞干布乃一代雄主。倘若他想成就吐蕃帝国,必定离不开人口。以吐蕃现在的人口,对大唐而言压根翻不起浪花。
那么对他而言,眼下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对最西边的象雄王国和亲,亦或用兵。至于另一条路嘛,就是拿下北方的吐谷浑!”
“吐谷浑??”
李世民盯着吐谷浑地图,眼里有些不以为然。
魏叔玉心里长叹一口气。就因为李世民的不以为然,日后为大唐造出个牛皮糖般的恶心玩意。
此时吐蕃的面积上看着很大,实际上外强中干。只要贸易上封锁个十年,他们自然会分裂解体。
历史上的吐蕃很强大,是因为受和亲所带去的技艺,尤其是炼铁、制盐、造纸!
尤其是制盐方面,此时吐蕃本地压根不产盐,所需要的盐都来自突厥与波斯人。
他们想要获得食盐,自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吐蕃强大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它吞并了吐谷浑,在中晚唐时又吸纳了西域的人口。
倘若没有吐谷浑以及西域的人口,凭借吐蕃本地人,怎可能翻得起浪花。
“父皇,吐蕃想要变强盛,必定要拿下吐谷浑。一来可以吸纳人口,二来可以获得食盐,三来能打破大唐的贸易封锁。”
轰——!
李世民一脸震惊看着魏叔玉,头皮感到一阵发麻,浑身的鸡皮疙瘩全都炸开了。
真是没想到呐,玉儿的战略眼光竟如此超前!!
还没等他从震惊中走出来,魏叔玉的又一番话,更将他震得目瞪口呆。
“父皇您看!”
魏叔玉用手在西域画了一个圈:“整个西域人口将近百万,外加上吐谷浑、羌、胡杂上百万人口,倘若真让吐蕃夺过去,那必定成为大唐最大的隐患。”
李世民心中一片骇然,喃喃自语道:
“玉儿,你…你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魏叔玉长叹一口气道:
“父皇,您不仅是马背上的皇帝,也算半个开国皇帝。倘若您都不能重视西边的吐蕃,后世其他皇帝会重视它吗?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到时候想再引起重视,恐怕悔之晚矣!!”
“砰!!”
李世民狠狠捶下桌案:“玉儿说得没错,是朕疏忽了。你就放心吧,朕知道怎么做了。”
……
翌日,大早朝。
喝过一碗参汤后,李世民早早等在一旁的偏厅。
太监高重唱礼后,李世民龙行虎步的坐到龙椅上。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例行的公鸭嗓音落下,众大臣有条不紊念起想奏的政事。
李世民听了想睡觉,不过他还得装作十分开心的样子。
就在此时,虞世南走了出来。
“圣上,朝堂每年都进行铨选,微臣觉得有些劳民伤财,何不改成两年一试?”
他口中的铨选就是科举。唐朝的科举与后世不一样,总体上分两类,常科与制科。
常科又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法、明算六科。士子们一般喜欢考明经与进士两科,最难的秀才科几乎没人考。
李世民并没有开口,而是看向房玄龄。
“圣上,微臣认为可行。”
李世民又看向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科举关系到官员的选拔,朝堂缺不缺官员,长孙无忌最清楚。
老阴人出列道:“陛下,大唐不少州县缺少官员,尤其是一些边疆的州县,微臣认为没必要改为两年一试。”
“此事暂且搁置再议。”
李世民见长孙无忌没有回去,不由得眉间一皱。
“辅机,可有其他事上奏?”
长孙无忌咬咬牙道:“陛下,微臣弹劾魏叔玉,他…他竟用纸张拭秽!!”
李世民气得脸色铁青,一双虎目死死盯着魏叔玉。
“说吧,是太子那逆子让你来的?”
看着生气的李世民,魏叔玉有些懵逼,他不会好心办坏事了吧。老实说他有些搞不懂,不就是换个太子妃嘛,有什么了不起的。
“父皇,您又何必为个小小的苏氏,生太子哥哥的气呢?”
“你个瓜儿子懂个爪爪。”李世民气得连西南官话都飙出来。
“高明只要娶了苏氏,朝堂上再也没有人反对他当太子!”
魏叔玉鄙夷看着他:“父皇,太子哥哥乃嫡长子,您觉得有人会去反对他?”
李世民看眼魏叔玉,长叹一口气道:“知子莫若父。朕不可能时刻盯着,他迟早会做出些荒唐事,到时候……”
之所以如此感触颇深,因为李世民没有成家时,就是个浪荡公子哥。自从他娶了小三岁的观音婢,16岁的李世民才收起心。
魏叔玉愣了下,看来还真不能小瞧古人。
“父皇您想过没有,以您现在的年纪,太子哥哥最少要当四十年的太子。
那么…
世间有四十年的太子乎?”
魏叔玉知道李世民活不了那么久,总不能傻里傻气跟他说真话吧。
轰——!!
李世民的脑袋直接炸懵逼了。冷汗霎时就蔓延他的全身,这一刻李世民真的怕了。
世上焉有四十年太子乎??李世民思索半天,他脑海中几乎找不到一个例子。
此时他才34岁,正值壮年。如果按太上皇的年纪来算,高明还真有可能当40年太子。
倘若那样的话,高明还真有可能被逼疯!!
别人不清楚,他可太清楚大唐太子不好当。想想隐太子李建成,当了八九年太子,最后还不是被他给杀了。
“那爱婿的意思??”
魏叔玉嘴角抽搐两下。狗李二用人是时爱婿,不用时就是混小子,活该他孤家寡人没朋友。
“父皇,儿臣的意思是顺其自然。既然高明哥哥喜欢薛氏、房氏,将她们纳入东宫便是。
想要太子哥哥的东宫之位稳固,您才是他最大的依仗。高明哥不仅是您的太子,他更是您的儿子呐。您自认为给他最好的,真的就是高明哥想要的吗?”
魏叔玉的话振聋发聩,李世民被震得久久回不了神。
良久。
他长吐一口气:“太子妃之事朕会好好考虑一番。”
果然天家无小事,区区一个太子妃,竟牵扯出如此多的事。
李世民拿起一本奏折,直接扔给魏叔玉。
“看看你做的好事!说吧,有什么应对的法子?”
看完奏折里的内容,魏叔玉平淡将奏折放下。
“父皇,您可是天可汗,区区吐蕃又算得什么!兵法云上兵伐谋,只要将吐蕃周边的贸易锁死,大唐必将不战而胜。”
见魏叔玉说得如此的斩钉截铁,李世民有些犹疑不定。
“玉儿,封锁贸易的话,真能将吐蕃困死??”
魏叔玉摇摇头:“不能!!”
李世民嘴角抽搐不停,狗东西不是在匡他玩嘛。
似乎看出李世民脸色不好,魏叔玉笑嘻嘻将他拉到地图跟前。
“父皇,松赞干布乃一代雄主。倘若他想成就吐蕃帝国,必定离不开人口。以吐蕃现在的人口,对大唐而言压根翻不起浪花。
那么对他而言,眼下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对最西边的象雄王国和亲,亦或用兵。至于另一条路嘛,就是拿下北方的吐谷浑!”
“吐谷浑??”
李世民盯着吐谷浑地图,眼里有些不以为然。
魏叔玉心里长叹一口气。就因为李世民的不以为然,日后为大唐造出个牛皮糖般的恶心玩意。
此时吐蕃的面积上看着很大,实际上外强中干。只要贸易上封锁个十年,他们自然会分裂解体。
历史上的吐蕃很强大,是因为受和亲所带去的技艺,尤其是炼铁、制盐、造纸!
尤其是制盐方面,此时吐蕃本地压根不产盐,所需要的盐都来自突厥与波斯人。
他们想要获得食盐,自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吐蕃强大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它吞并了吐谷浑,在中晚唐时又吸纳了西域的人口。
倘若没有吐谷浑以及西域的人口,凭借吐蕃本地人,怎可能翻得起浪花。
“父皇,吐蕃想要变强盛,必定要拿下吐谷浑。一来可以吸纳人口,二来可以获得食盐,三来能打破大唐的贸易封锁。”
轰——!
李世民一脸震惊看着魏叔玉,头皮感到一阵发麻,浑身的鸡皮疙瘩全都炸开了。
真是没想到呐,玉儿的战略眼光竟如此超前!!
还没等他从震惊中走出来,魏叔玉的又一番话,更将他震得目瞪口呆。
“父皇您看!”
魏叔玉用手在西域画了一个圈:“整个西域人口将近百万,外加上吐谷浑、羌、胡杂上百万人口,倘若真让吐蕃夺过去,那必定成为大唐最大的隐患。”
李世民心中一片骇然,喃喃自语道:
“玉儿,你…你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魏叔玉长叹一口气道:
“父皇,您不仅是马背上的皇帝,也算半个开国皇帝。倘若您都不能重视西边的吐蕃,后世其他皇帝会重视它吗?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到时候想再引起重视,恐怕悔之晚矣!!”
“砰!!”
李世民狠狠捶下桌案:“玉儿说得没错,是朕疏忽了。你就放心吧,朕知道怎么做了。”
……
翌日,大早朝。
喝过一碗参汤后,李世民早早等在一旁的偏厅。
太监高重唱礼后,李世民龙行虎步的坐到龙椅上。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例行的公鸭嗓音落下,众大臣有条不紊念起想奏的政事。
李世民听了想睡觉,不过他还得装作十分开心的样子。
就在此时,虞世南走了出来。
“圣上,朝堂每年都进行铨选,微臣觉得有些劳民伤财,何不改成两年一试?”
他口中的铨选就是科举。唐朝的科举与后世不一样,总体上分两类,常科与制科。
常科又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法、明算六科。士子们一般喜欢考明经与进士两科,最难的秀才科几乎没人考。
李世民并没有开口,而是看向房玄龄。
“圣上,微臣认为可行。”
李世民又看向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科举关系到官员的选拔,朝堂缺不缺官员,长孙无忌最清楚。
老阴人出列道:“陛下,大唐不少州县缺少官员,尤其是一些边疆的州县,微臣认为没必要改为两年一试。”
“此事暂且搁置再议。”
李世民见长孙无忌没有回去,不由得眉间一皱。
“辅机,可有其他事上奏?”
长孙无忌咬咬牙道:“陛下,微臣弹劾魏叔玉,他…他竟用纸张拭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