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 第56章 三为宰相的姚崇(4)
热门推荐:
表白病娇后,我选择速通小黑屋
姐夫帮你打天下
幻恒帝七魄
转生大树,我打造不朽神国
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
邪医出狱
穿越流放带着王爷一家北境种田去
重生之承祜太子殿下
贝多芬重生华夏
历史评价
姚崇作为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在历史上受到了高度评价。从李隆基到现代学者毛泽东,历代人物对姚崇的评价反映了他在中国政治史上的重要地位。
- 李隆基:唐玄宗认为如果姚崇还在世,平定叛乱将不是问题,这体现了姚崇在处理国家危机方面的才能。
- 张说:称赞姚崇为“梁文贞公”,认为他是辅佐皇帝的四辅之一,才华横溢,言行举止皆为世人的楷模,是一个应运而生的杰出人才。
- 柳芳:肯定了姚崇等贤臣在维护唐朝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他们以清明的政治策略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 李巽:指出姚崇等人或辅政立功,或舍身救国,成就了中兴大业。
- 崔群:对比了玄宗朝用人得失,认为初期任用姚崇、宋璟等人时国家治理良好,而后期任用宇文融、李林甫等人则导致混乱。
- 元稹:赞扬姚崇与宋璟铺陈大法,维持纪律,为唐朝中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 崔植:强调姚崇和宋璟二人日夜操劳,致力于使君主遵循正道,是天生的俊杰人物。
- 杜牧:称颂姚崇辅助玄宗振兴中兴事业长达三十年,期间几乎无人因犯罪入狱,体现了其治下社会的和谐安定。
- 李蔚:将姚崇视为先天、开元时期的贤哲,与天后、高宗朝的狄仁杰并列。
- 刘昫:虽然认为在艰难时期更容易发现良臣,但在太平盛世下姚崇和宋璟的表现同样出色,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保持名声清白。
- 宋祁:详细分析了姚崇和宋璟的不同特点,前者善于应对变化,后者则坚守原则,两者共同助力唐朝从中兴走向强盛。
- 司马光:多次提及姚崇,不仅赞赏其行政效率,还特别提到了他在军事事务上的记忆力以及与宋璟合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评论了姚崇的性格特征及其对其他宰相的影响。
- 苏辙:将姚崇与其他名臣比较,认为尽管他们未能完全媲美房玄龄和杜如晦,但都是各自时代的佼佼者,促进了开元、元和时期的繁荣。
- 归有光:认可姚崇在整顿吏治、修复制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指出他擅长根据个人能力选择合适的官员,因此被誉为通达之人。
- 蔡东藩:一方面肯定了姚崇的才识,另一方面也批评了他的度量不足,特别是在排挤政敌方面表现出的手段。
- 毛泽东:高度评价姚崇为“大政治家、唯物论者”,认为他提出的十条政治纲领简单明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姚崇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形象复杂多面,既有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实际贡献,也不乏存着一些争议之处。然而,无可否认的是,他在推动唐朝走向鼎盛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被后人广泛铭记和讨论。
轶事典故
俭朴持家
姚崇先后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任过宰相,无论是政绩还是资历,时人几乎无人能比。然而,这位资历深厚的宰相,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即便在唐朝国力达到鼎盛、个人官位达到至极的开元时期,他依然“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由于他的清廉,所以买不起京城市区的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离朝廷较偏远的郊区。
佛在心中
姚崇先后两次参与造像活动,并留下了《姚元之造像记》和《极南洞造窟碑》两通造像记,在《姚元之造像记》中,他除了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外,还祈愿母亲早登佛地,并希望天下人都能领会到佛之真谛。在《极南洞造窟碑》中,他祝愿所有姚氏亲属都能健康长大、加官晋爵、享受荣华富贵,子子孙孙常保安乐。他认为佛就在在心中,不须外求。人之生老乃平常之事。只要发自内心,以平等慈悲为怀,行善弃恶,即可获得福报。
力保百官
武则天曾与侍臣谈论起周兴、来俊臣主持刑狱,朝臣反逆案件颇多一事,怀疑其中是否有冤狱。姚崇进言道:“垂拱以来因谋反罪被处决的人,大多都是由于周兴等罗织罪名,以便自己求取功劳造成的。陛下派亲近大臣去查问,这些大臣也不能保全自己,哪里还敢动摇他们的结论。被问之人如果翻供,又惧怕惨遭毒刑,与其那样不如早托生。如今酷吏诛除,我以一家百口人的性命向陛下担保,今后朝廷内外大臣不会再有谋反的人。若是稍有谋反之实,我愿承受知而不告的罪责。”武则天听后大悦道:“以前的宰相都顺从周兴等人,使酷吏得逞,让朕成为滥用刑罚的君主。听到你说的话,很合朕心意。”于是赏赐了姚崇白银千两。
泣辞武皇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移居上阳宫,百官都为唐朝复辟而相互称庆,只有姚崇哭泣不止。张柬之对他道:“今天难道是哭泣的时候吗?恐怕您从此要大祸临头了。”姚崇道:“我长期侍奉则天皇帝,现在突然辞别,感到悲痛难忍。我随你们诛除凶逆,是尽臣子本分,今日泣辞旧主,也是人臣应有的节操,就算因此获罪,也心甘情愿。”
疏汏僧尼
唐中宗时期,贵戚竞相营建佛寺,滥度僧尼。很多富户强丁也趁机削发为僧,以逃避徭役。姚崇执政后,进言道:“佛图澄、鸠摩罗什号称高僧,也不能挽救后赵、后秦的灭亡。齐世宗、梁武帝崇信佛教,却未能免除灾殃。陛下只要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就是佛身,无需剃度奸诈之徒,让他们败坏佛法!”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命官员筛选淘汰全国僧尼,因弄虚作假被勒令还俗的多达一万二千余人。
救时宰相
姚崇曾问紫微舍人齐浣:“我为宰相,可以和什么人相比?能比得上管仲、晏婴吗?”齐浣道:“管仲晏婴所行政策虽不能传诸后世,但在他们执政时期却能一直保持。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从这一点来看,您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那我是个怎么样的宰相?”齐浣道:“您是个救时之相。”意思是说姚崇只是拯救时弊的宰相。姚崇大喜,拍腿而言道:“救时之相,也是不容易得到的。
太庙自坏
唐玄宗将要巡幸洛阳时,太庙突然崩坏。宋璟进谏道:“陛下三年服丧未满,不可离京巡幸。发生灾变,是上天用以警诫的,陛下应停止东行。”唐玄宗又询问已经罢相的姚崇,姚崇道:“太庙原是前秦时期修建的宫殿,后被隋文帝改为太庙,又被大唐所袭用,已存在近三百年。高山若有朽坏也会崩塌,何况木料。这次太庙崩坏只是凑巧与陛下东行碰到一起,不是因为你要东行才崩塌的。陛下因关中歉收,粮运劳民,才东幸洛阳,这是为了百姓。东都百司都已做好迎驾准备,陛下停止东行,岂不失信于天下。依臣之见,陛下继续东行,至于太庙,让人修理就是。”唐玄宗大悦。
算计张说
张说曾与姚崇一同担任宰相,但常发生矛盾,对他怨恨很深。姚崇临离开时,嘱咐他儿子道:“我走之后,张说出于礼节,一定会来吊唁。你们可将我收藏的珍宝器皿全部陈列出来,他最喜爱这类东西。如果他看都不看,那你们就会有危险了;如果他看了,你们就将他喜欢的送给他,并请他为我撰写神道碑。你们得到碑文后,马上誊写,呈报皇帝后立即雕刻。张说一定会后悔,必会索回碑文,你们就告诉他已经呈报皇帝。”姚崇走后,张说果然跟他料想的一样,为他写了碑文,并给了很高的评价,但随即后悔,派人索回,说是需要修改。姚崇之子告诉来人,碑文已通过皇帝审阅。张说知道后,懊悔的道:“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他!”
主要着作
姚崇不仅是唐代着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其作品涵盖了文集、诗作以及各类奏疏和赋文等。
- 《姚崇集》:姚崇着有文集十卷,虽然这部文集已佚失,但根据历史记载,它应该包含了姚崇大量的政论文章和个人创作。
- 参与修定《开元前格》:这是唐朝的一部重要法典,姚崇在其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他在行政管理和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的贡献。
诗文
《全唐诗》收录了姚崇的六首诗作,这些诗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主要有:《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故洛阳城侍宴应制》、《春日洛阳城侍宴》、《奉和圣制龙池篇》、《秋夜望月》和《夜渡江》。
文章与奏疏
《全唐文》中收录了姚崇的20多篇文,这些文献记录了他的政见、治理理念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思想,这些文章包括:《扑满赋》、《请褒赏刘子元吴兢奏》《请东都别立义宗庙奏》、《请宣示豫州鼎铭符瑞奏》、《谏造寺度僧奏》、《答捕蝗奏》、《十事要说》、《东幸疏》、《答张九龄书》、《报倪若水捕蝗牒》、《造像记》和《先师冉伯牛赞》等,期中《十事要说》这篇文特别重要,因为它概述了姚崇向唐玄宗提出的十条政治建议,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
姚崇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深刻见解。他的诗歌表达了个人情感,而奏疏和其他文章则反映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姚崇作为一个多面手的历史形象。
姚崇作为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在历史上受到了高度评价。从李隆基到现代学者毛泽东,历代人物对姚崇的评价反映了他在中国政治史上的重要地位。
- 李隆基:唐玄宗认为如果姚崇还在世,平定叛乱将不是问题,这体现了姚崇在处理国家危机方面的才能。
- 张说:称赞姚崇为“梁文贞公”,认为他是辅佐皇帝的四辅之一,才华横溢,言行举止皆为世人的楷模,是一个应运而生的杰出人才。
- 柳芳:肯定了姚崇等贤臣在维护唐朝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他们以清明的政治策略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 李巽:指出姚崇等人或辅政立功,或舍身救国,成就了中兴大业。
- 崔群:对比了玄宗朝用人得失,认为初期任用姚崇、宋璟等人时国家治理良好,而后期任用宇文融、李林甫等人则导致混乱。
- 元稹:赞扬姚崇与宋璟铺陈大法,维持纪律,为唐朝中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 崔植:强调姚崇和宋璟二人日夜操劳,致力于使君主遵循正道,是天生的俊杰人物。
- 杜牧:称颂姚崇辅助玄宗振兴中兴事业长达三十年,期间几乎无人因犯罪入狱,体现了其治下社会的和谐安定。
- 李蔚:将姚崇视为先天、开元时期的贤哲,与天后、高宗朝的狄仁杰并列。
- 刘昫:虽然认为在艰难时期更容易发现良臣,但在太平盛世下姚崇和宋璟的表现同样出色,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保持名声清白。
- 宋祁:详细分析了姚崇和宋璟的不同特点,前者善于应对变化,后者则坚守原则,两者共同助力唐朝从中兴走向强盛。
- 司马光:多次提及姚崇,不仅赞赏其行政效率,还特别提到了他在军事事务上的记忆力以及与宋璟合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评论了姚崇的性格特征及其对其他宰相的影响。
- 苏辙:将姚崇与其他名臣比较,认为尽管他们未能完全媲美房玄龄和杜如晦,但都是各自时代的佼佼者,促进了开元、元和时期的繁荣。
- 归有光:认可姚崇在整顿吏治、修复制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指出他擅长根据个人能力选择合适的官员,因此被誉为通达之人。
- 蔡东藩:一方面肯定了姚崇的才识,另一方面也批评了他的度量不足,特别是在排挤政敌方面表现出的手段。
- 毛泽东:高度评价姚崇为“大政治家、唯物论者”,认为他提出的十条政治纲领简单明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姚崇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形象复杂多面,既有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实际贡献,也不乏存着一些争议之处。然而,无可否认的是,他在推动唐朝走向鼎盛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被后人广泛铭记和讨论。
轶事典故
俭朴持家
姚崇先后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任过宰相,无论是政绩还是资历,时人几乎无人能比。然而,这位资历深厚的宰相,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即便在唐朝国力达到鼎盛、个人官位达到至极的开元时期,他依然“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由于他的清廉,所以买不起京城市区的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离朝廷较偏远的郊区。
佛在心中
姚崇先后两次参与造像活动,并留下了《姚元之造像记》和《极南洞造窟碑》两通造像记,在《姚元之造像记》中,他除了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外,还祈愿母亲早登佛地,并希望天下人都能领会到佛之真谛。在《极南洞造窟碑》中,他祝愿所有姚氏亲属都能健康长大、加官晋爵、享受荣华富贵,子子孙孙常保安乐。他认为佛就在在心中,不须外求。人之生老乃平常之事。只要发自内心,以平等慈悲为怀,行善弃恶,即可获得福报。
力保百官
武则天曾与侍臣谈论起周兴、来俊臣主持刑狱,朝臣反逆案件颇多一事,怀疑其中是否有冤狱。姚崇进言道:“垂拱以来因谋反罪被处决的人,大多都是由于周兴等罗织罪名,以便自己求取功劳造成的。陛下派亲近大臣去查问,这些大臣也不能保全自己,哪里还敢动摇他们的结论。被问之人如果翻供,又惧怕惨遭毒刑,与其那样不如早托生。如今酷吏诛除,我以一家百口人的性命向陛下担保,今后朝廷内外大臣不会再有谋反的人。若是稍有谋反之实,我愿承受知而不告的罪责。”武则天听后大悦道:“以前的宰相都顺从周兴等人,使酷吏得逞,让朕成为滥用刑罚的君主。听到你说的话,很合朕心意。”于是赏赐了姚崇白银千两。
泣辞武皇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移居上阳宫,百官都为唐朝复辟而相互称庆,只有姚崇哭泣不止。张柬之对他道:“今天难道是哭泣的时候吗?恐怕您从此要大祸临头了。”姚崇道:“我长期侍奉则天皇帝,现在突然辞别,感到悲痛难忍。我随你们诛除凶逆,是尽臣子本分,今日泣辞旧主,也是人臣应有的节操,就算因此获罪,也心甘情愿。”
疏汏僧尼
唐中宗时期,贵戚竞相营建佛寺,滥度僧尼。很多富户强丁也趁机削发为僧,以逃避徭役。姚崇执政后,进言道:“佛图澄、鸠摩罗什号称高僧,也不能挽救后赵、后秦的灭亡。齐世宗、梁武帝崇信佛教,却未能免除灾殃。陛下只要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就是佛身,无需剃度奸诈之徒,让他们败坏佛法!”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命官员筛选淘汰全国僧尼,因弄虚作假被勒令还俗的多达一万二千余人。
救时宰相
姚崇曾问紫微舍人齐浣:“我为宰相,可以和什么人相比?能比得上管仲、晏婴吗?”齐浣道:“管仲晏婴所行政策虽不能传诸后世,但在他们执政时期却能一直保持。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从这一点来看,您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那我是个怎么样的宰相?”齐浣道:“您是个救时之相。”意思是说姚崇只是拯救时弊的宰相。姚崇大喜,拍腿而言道:“救时之相,也是不容易得到的。
太庙自坏
唐玄宗将要巡幸洛阳时,太庙突然崩坏。宋璟进谏道:“陛下三年服丧未满,不可离京巡幸。发生灾变,是上天用以警诫的,陛下应停止东行。”唐玄宗又询问已经罢相的姚崇,姚崇道:“太庙原是前秦时期修建的宫殿,后被隋文帝改为太庙,又被大唐所袭用,已存在近三百年。高山若有朽坏也会崩塌,何况木料。这次太庙崩坏只是凑巧与陛下东行碰到一起,不是因为你要东行才崩塌的。陛下因关中歉收,粮运劳民,才东幸洛阳,这是为了百姓。东都百司都已做好迎驾准备,陛下停止东行,岂不失信于天下。依臣之见,陛下继续东行,至于太庙,让人修理就是。”唐玄宗大悦。
算计张说
张说曾与姚崇一同担任宰相,但常发生矛盾,对他怨恨很深。姚崇临离开时,嘱咐他儿子道:“我走之后,张说出于礼节,一定会来吊唁。你们可将我收藏的珍宝器皿全部陈列出来,他最喜爱这类东西。如果他看都不看,那你们就会有危险了;如果他看了,你们就将他喜欢的送给他,并请他为我撰写神道碑。你们得到碑文后,马上誊写,呈报皇帝后立即雕刻。张说一定会后悔,必会索回碑文,你们就告诉他已经呈报皇帝。”姚崇走后,张说果然跟他料想的一样,为他写了碑文,并给了很高的评价,但随即后悔,派人索回,说是需要修改。姚崇之子告诉来人,碑文已通过皇帝审阅。张说知道后,懊悔的道:“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他!”
主要着作
姚崇不仅是唐代着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其作品涵盖了文集、诗作以及各类奏疏和赋文等。
- 《姚崇集》:姚崇着有文集十卷,虽然这部文集已佚失,但根据历史记载,它应该包含了姚崇大量的政论文章和个人创作。
- 参与修定《开元前格》:这是唐朝的一部重要法典,姚崇在其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他在行政管理和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的贡献。
诗文
《全唐诗》收录了姚崇的六首诗作,这些诗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主要有:《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故洛阳城侍宴应制》、《春日洛阳城侍宴》、《奉和圣制龙池篇》、《秋夜望月》和《夜渡江》。
文章与奏疏
《全唐文》中收录了姚崇的20多篇文,这些文献记录了他的政见、治理理念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思想,这些文章包括:《扑满赋》、《请褒赏刘子元吴兢奏》《请东都别立义宗庙奏》、《请宣示豫州鼎铭符瑞奏》、《谏造寺度僧奏》、《答捕蝗奏》、《十事要说》、《东幸疏》、《答张九龄书》、《报倪若水捕蝗牒》、《造像记》和《先师冉伯牛赞》等,期中《十事要说》这篇文特别重要,因为它概述了姚崇向唐玄宗提出的十条政治建议,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
姚崇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深刻见解。他的诗歌表达了个人情感,而奏疏和其他文章则反映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姚崇作为一个多面手的历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