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 > 第7章 二度登基:唐中宗李显的起伏人生(上)

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 第7章 二度登基:唐中宗李显的起伏人生(上)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是唐朝的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他生于长安,在不同的阶段被封为周王、英王,并在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成为皇太子。683年,李显首次即位为帝,但不久后在684年就被母亲武则天废黜并流放到均州和房州。直到698年,他才被召回洛阳再次立为皇太子。最终,在705年的“神龙政变”中,李显复位成为皇帝。

    李显在位期间,致力于恢复唐朝的传统制度,减轻了人民的赋税负担,并设立了十道巡察使来监督地方治理。他还建立了修文馆学士职位以促进学术研究,推动了与吐蕃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并通过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持带珠丹实行和亲政策,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然而,李显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他对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的放纵,以及对武三思等人的宠信,导致朝政混乱,一些功臣遭到陷害,国家权力被滥用,这给他的统治带来了负面影响。

    刚登基便失去皇位

    唐中宗李显,656年生于长安,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在其两位皇兄——李弘与李贤分别遭遇早亡和废黜之后被立为皇太子。682年正月,随着长孙李重润的出生,唐高宗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在李重润满月时不仅更改年号为永淳,还破例将襁褓中的李重润立为皇太孙。

    然而,好景不长,683年12月,随着唐高宗李治病逝,李显继承了皇位,但即位后的唐中宗因政治上的庸弱,只得依赖于被尊为皇太后的母亲武则天。李显试图通过提拔韦后的亲属来构建自己的势力,特别是欲擢升韦玄贞为侍中一事,引起了辅政大臣裴炎的反对,并最终导致了武则天对他的不满。结果,在684年二月,即位仅55天的李显就被武则天废黜为庐陵王,失去了皇位,而他的弟弟李旦则成为了新的皇帝,即唐睿宗。

    流放的日子

    李显被废黜后,曾被软禁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和房州(今湖北房县)长达十四年,期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这段时期对李显来说非常艰难,他与韦氏相依为命,共同经历了许多困苦。武则天成为女皇后,李唐宗室成员遭受了大量屠戮,这让李显感到极度恐惧。尽管有一些宗室成员如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人试图起兵反对武则天并恢复庐陵王的皇位,但这些行动反而加剧了李显的担忧。

    在这段充满不安的日子里,李显常常夜不能寐,甚至一度考虑过自尽,但都被韦氏劝阻。韦氏安慰他说,祸福难料,不必急于求死。两人在这段时间里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李显向韦氏承诺,如果有一天能够重获自由,绝不会忘记她的付出和支持。

    再次被立为储君

    与此同时,武则天面临着选择继承人的问题,在立子还是立侄之间犹豫不决。这时,大臣狄仁杰提出了建议,强调立子更能保证李唐王朝的延续,并用比喻的方式指出,启用两个儿子(指李显和李旦),就像修复了鹦鹉的两只翅膀,可以再次飞翔。

    武则天接受了这个建议,决定重新考虑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帝位,最终决定了李显的命运转折点。在698年(圣历元年)三月,武则天以李显需要到洛阳治疗疾病为由,秘密派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将李显及其家人召回。这标志着李显结束了多年的流放生活,返回了洛阳。同年九月,武则天再次立李显为皇太子。

    谨慎维护与武氏的关系

    重获太子身份后,李显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努力与母亲武则天的家族建立和谐关系。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决定通过联姻加强与武氏家族的联系。因此,他的长女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为魏王武承嗣的儿媳;而幼女安乐公主则嫁给了武则天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成为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

    痛失爱子

    然而,这种政治联姻并未能完全避免家庭内部的冲突。到了701年(长安元年)九月,李显的儿子李重润和他的妻子永泰公主年轻气盛,对祖母武则天宠信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感到不满。张易之向武则天诬告他们诋毁朝廷,导致武则天下令迫使李重润、永泰公主以及她的丈夫武延基自尽。由于这次事件牵涉到皇室成员,但武则天没有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事情也就此平息。

    二度称帝

    704年,武则天因病住在迎仙宫,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在她身边侍奉,外人无法接近。朝中的大臣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等人,看到机会,开始秘密策划除掉张氏兄弟,并计划拥立李显为帝。

    到了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情加重。正月,宰相张柬之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他们率领五百多名羽林军士兵,突然冲入玄武门,在迎仙宫内杀死了张易之和张昌宗。同一天,相王李旦也指挥南衙禁兵加强警备,配合这次行动。面对这一局势,武则天无力抵抗,先是命令太子李显监国,第二天就正式传位给李显。隔了一天后,李显再次登基成为皇帝,并宣布大赦天下。

    回复唐朝国号

    李显即位后,首先表彰了弟弟相王李旦和妹妹太平公主的拥立之功。他封李旦为安国相王,授予太尉职位,并让他参与最高决策;还给太平公主加封为镇国太平公主。此外,参与政变的主要官员如张柬之、崔玄暐等人也都得到了升迁和奖励。二月份,李显恢复了唐朝的国号,所有的制度和礼仪都恢复到唐永淳年之前的模样,标志着唐朝的正式复辟。

    重用韦氏

    李显复位后,迅速立韦氏为皇后,并不顾大臣们的劝阻,破格追封岳父为王,还让韦后参与到朝政中。他还将安乐公主,即韦后的女儿,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此外,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这使她掌握了相当大的权力。

    韦后与武三思之间的关系颇为暧昧,而韦后也十分信任这位儿女亲家武三思。两人结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在朝廷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李显似乎对这种情况感到无力干预,导致韦后和武三思在朝政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这些举措不仅显示出李显对韦后的深厚感情和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朝政的掌控力有限。尽管张柬之等功臣在复辟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李显似乎对他们并不完全信任,这进一步削弱了他的统治基础。这样的局面使得朝廷内部权力斗争复杂化,也为后来的政治动荡埋下了伏笔。

    早在唐中宗李显即位之初,就对妻子韦氏极为信任和重用。甚至不顾众大臣的反对,破格提拔了韦氏的兄弟韦玄贞为侍中,并表示,即便把天下交给韦玄贞也无妨。这一决定引起了朝中不少人的不满。嗣圣元年(684年)二月,武则天以李显意图将天下交予韦玄贞为由,废黜了他,并将其流放到了均州,降封为庐陵王。

    而李显再次登上皇位后,立即确认了韦氏的皇后身份,并允许她参与朝政。似乎没有吸取武则天把持朝政所带来的教训,这样的做法进一步加剧了朝廷内部的不稳定。

    复位后与韦后的纠葛

    705年,在张柬之等忠臣的支持下,中宗李显得以复位,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这次重返权力巅峰后,李显对皇后韦氏及其家族颇为依赖。韦皇后野心勃勃,试图效仿武则天,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权力。随着时间推移,她的权力欲望愈发膨胀,甚至在后期萌生了篡位的念头。

    这一时期,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异常激烈,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局势紧张而复杂。韦后的强势介入不仅加剧了宫廷内的不稳定,也给中宗李显的统治带来了重重挑战。

    外交成就

    对突厥:

    景龙二年(708年),唐朝将领张仁愿在漠南突厥地区建立了三受降城体系,这一进攻型军事重镇系统成为唐朝控制北疆的重要据点,严重削弱了后突厥国的势力。后突厥默啜可汗被迫撤至漠北,最终导致后突厥国力大减,并在唐朝与回纥的联合攻击下走向灭亡。

    对吐蕃:

    在金城公主和亲之前,唐朝军队多次击败吐蕃军,特别是在唐休璟、陈大慈和郭元振的指挥下,取得了显着胜利。郭元振甚至率军深入青海,逼近吐蕃赞普的牙帐,迫使吐蕃求和并进贡马匹、金银及大量牛羊。

    和亲政策:

    景龙三年(709年),中宗将养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为妻,通过和亲政策进一步稳定了两国关系,确保了边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些外交和军事行动不仅展示了唐朝的强大实力,也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短暂的帝王生涯

    唐中宗李显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起伏。他统治时期的宫廷内权力斗争尤为激烈,妻子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频繁干涉朝政,导致宫廷局势混乱不堪。最终,在710年,李显竟被韦皇后谋害,结束了他短暂的第二次皇帝生涯,这一结局令人不禁惋惜。

    虽然李显力求掌控局面,但在复杂的宫廷政治和权臣如武三思的强势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即便如此,他在第二次登基期间仍然做出了积极贡献,致力于恢复唐朝的政治和社会秩序,并推动了文化的复苏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