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 > 第42章 筹谋帷幄的房玄龄(下)

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 第42章 筹谋帷幄的房玄龄(下)

    人物评价

    后世的史学家在评论唐代宰相时,无不首先推崇房玄龄,称颂道:“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新唐书》中记载,房玄龄执掌国政期间,日夜勤勉不懈,尽忠职守。他以公心竭诚为国家效力,希望每一件事都能恰如其分地处理好。房玄龄没有嫉妒之心,听到别人的长处,就像自己拥有那样高兴;对于吏治,他既有明达的理解,又能以优雅的文化修养来修饰;在讨论法律和政策时,力求宽厚和平等。

    房玄龄不以自己的长处苛求他人,选人用人时从不追求完美,不论出身高低,只要才能适合就能得到任用。即使有时因为某些事情被责备,他也总是诚恳地请罪,表现出敬畏和谦逊的态度。

    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称赞房玄龄,认为他是幕后的智囊,对稳定国家和社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唐太宗形容房玄龄器宇深邃,风度宏远,名誉远播,品德高尚,才德兼备,是时代中的杰出人物。从辅佐霸业开始,到新王朝建立之后,房玄龄一直致力于协助太宗治理国家,使国家走向繁荣和平。尽管身居要职,但他始终保持着谦逊低调的态度,多次因健康原因请求退隐,展现了一位真正贤臣的品格。

    唐初四大名相王珪评价说:“房玄龄一心为国,知无不为,这一点我自愧不如。”担任过宰相的唐代文学家常衮也表示,在武德和贞观年间,像魏徵、王珪、李靖、李积、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大臣们,他们扶助国家命运,辛勤工作,保护人民,不惜牺牲自己,他们的美德与忠诚足以感动上天,即使岁月流逝,他们的光辉事迹依然为人所铭记。

    曾任宰相的政治家李绛则回忆说,当年太宗治理天下之时,房玄龄和杜如晦辅助皇帝,魏徵和王珪规谏缺失,温彦博和戴胄弥补政务上的不足,李靖和李积训练军队,因此外族畏惧,全国安宁。唐史学家柳芳更进一步指出,房玄龄帮助太宗平定天下,并最终担任宰相长达三十二年,被称为贤相。他的美德几乎不留痕迹,却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太宗平定祸乱,而房玄龄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面对善谏的大臣,房玄龄赞美他们的贤能;对于善于带兵的大将,房玄龄推行他们的军事策略。他使得所有有能力的人都能共同辅佐太宗,实现太平盛世,并且将所有的善行归功于君主,这正是一个真正的贤相应有的行为!

    晚唐诗人、文学家皮日休以诗表达对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崇敬之情,描述了他们如何在贫贱中结伴同行,脱离乱世,追随真主,以卓越的才能治理国家,影响深远,成为千古传颂的名臣。杜牧赞扬了房玄龄和王猛(王景略)两位贤臣,他们至死不忘辅佐君主、拯救百姓的使命,而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耀和利益。

    五代时期政治家刘昫在评论中提到,房、杜二人的智慧虽然不能超越孔丘、孟轲,但他们在遇到明君的情况下,能够制定合适的策略,达成国家的升平。他还比较了房玄龄和管仲、子产,以及杜如晦和鲍叔、罕虎,说明他们之间相似的关系和作用。

    北宋文学家和史学家宋祁也在着作中高度评价了房玄龄,认为他和太宗一起建立了辉煌的功绩,这些功绩历经数百年仍然被人铭记,甚至超过了汉代萧何、曹参的成就。他强调了房玄龄作为宰相的重要性,以及他在幕后默默工作的精神。

    《房玄龄碑》中写道,圣贤同德,君臣协力,天地得以迅速平定,边疆得以安宁。《历代古人像赞》中也称赞房玄龄辅佐文皇,功居第一,遗表之谏体现了精忠报国的精神。

    北宋大臣赵元僖认为,唐太宗拥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良臣,而唐玄宗则有姚崇、魏知古,都是被委以重任、托付心腹的人物,他们巩固了帝业,安定了国家,使宗庙祭祀得以延续,历史记录更加辉煌,这正是因为任用了合适的人才。

    宋代诗人和散文家欧阳澈也列举了历史上诸多优秀的政治家,如范蠡、周瑜、赵充国、周亚夫、樊哙、房玄龄和李靖,认为他们的存在确保了国家的富强和安定。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唐太宗举兵晋阳,平隋之乱,则有刘弘基、李积、李靖、房玄龄、杜如晦之流致其勋。”

    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唐代文学家和诗人杜牧曾言:“苻秦之相王猛,在将终之际犹不忘国事,警戒后人以备祸患;大唐太尉房玄龄,临终上表劝阻伐辽,以免生灵涂炭。这两位贤臣,在世时德行与功业皆卓尔不群,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心系辅佐君主、救济苍生的大业,而非汲汲于个人的荣耀或私利。”

    在这段话中,杜牧通过赞扬王猛和房玄龄两位贤臣的高尚情操,表达了对他们一生致力于国家治理和人民福祉的高度敬意,并强调真正的贤臣应当将辅佐君主、服务百姓视为己任,而不应追求个人的名声和利益。

    长孙皇后也曾向夫君李世民进言,称赞房玄龄侍奉陛下时间最长,做事小心谨慎,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决策,从未泄露过任何秘密,除非发生重大变故,否则不应轻易放弃这样一位得力助手。

    轶事典故

    醋坛子

    根据传说,唐代宰相房玄龄的夫人以其强烈的嫉妒心闻名,这段趣闻成为了“吃醋”一词的由来。故事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当时房玄龄在朝中担任要职,但他的妻子却以严厉和专制的态度管理着家庭事务,事无巨细都亲自操持,不容许他人插手。

    一日,唐太宗设宴款待开国功臣,在酒席间,同僚们玩笑般地怂恿房玄龄夸耀自己不怕老婆。带着几分醉意,房玄龄顺口附和了几句。不料,唐太宗当真了,一时兴起便赐予房玄龄两位美女作为妾侍。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恩宠,房玄龄陷入了两难境地——一边是皇帝的旨意,另一边是他那位强势且细心的妻子。

    在朋友尉迟敬德的鼓励下,房玄龄硬着头皮将两位美人带回了家。然而,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他的妻子对这两个新面孔极为不满,大发雷霆,不仅痛骂了房玄龄,还动手驱赶了那两位美人。很快,这件事传到了唐太宗耳中,他认为这是个教训宰相夫人的好机会,于是召见了房玄龄和他的妻子。

    见到二人后,唐太宗提出了一个看似残酷的选择:要么接受美人,要么喝下所谓的“毒酒”。房玄龄深知夫人性情刚烈,担心她会选择后者,急忙跪地求饶。而房夫人,在权衡利弊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喝下“毒酒”,以此表明自己的决心。众目睽睽之下,她一口气喝光了整坛液体,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但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原来所谓的“毒酒”不过是普通的食醋,根本无害。

    目睹这一切,唐太宗感叹道:“房夫人,朕本想借此让你明白过分嫉妒的危害,但你对丈夫如此深情,朕也不忍苛责。”尽管口中酸涩难耐,但房夫人内心却是欢喜不已,因为她的勇敢举动换来了丈夫的安全与和谐的家庭。房玄龄也从忧虑转为欣慰。

    从此以后,“吃醋”这个词便成了形容女性之间因爱情或婚姻关系产生的嫉妒情绪的代名词,流传至今。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宫廷生活中的一些趣味片段,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忠诚、智慧以及幽默的独特理解。

    房玄龄和李世民之间有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合作,也展现了唐朝初期政治舞台上的智慧与谋略。

    1. 知人善任:

    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非常重视选拔贤能之士。他深知房玄龄的才能,任命其为宰相,负责朝廷的重要事务。据传,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里的“人”就包括了像房玄龄这样的贤臣。房玄龄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诚辅佐李世民,成为唐太宗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

    2. 房谋杜断:

    房玄龄与另一位大臣杜如晦并称“房谋杜断”,指的是两人在决策时的不同作用。房玄龄善于出谋划策,而杜如晦则擅长决断执行。两者配合默契,共同辅佐李世民处理国家大事,使得唐朝初期政通人和、国力强盛。这一组合体现了李世民用人之智,能够将不同特长的人才结合在一起,发挥最大的效能。

    3. 谏止伐辽:

    晚年的房玄龄对李世民欲发动对高句丽(今朝鲜半岛)的战争表示担忧,认为此举可能劳民伤财,不利于国家稳定。于是他在临终前上表劝阻,希望李世民能以百姓福祉为重,避免不必要的军事行动。虽然最终未能改变李世民的决心,但房玄龄的忠言直谏显示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也为后世所称道。

    4. 三顾茅庐式的求贤若渴:

    在秦王李世民即位之前,为了网罗天下英才,他曾多次亲自拜访隐居的房玄龄,请其出山相助。这种礼贤下士的行为类似于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彰显了李世民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求贤若渴的态度。房玄龄最终被李世民的诚意打动,决定入朝为官,开始了两人长达数十年的合作历程。

    5. 房玄龄病逝后的追思:

    房玄龄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悲痛,并给予极高的评价。据说,李世民曾下令停止一日的朝会,以表达对这位老臣的哀悼之情。他还亲自撰写碑文,表彰房玄龄一生的功绩,将其视为自己最亲密且值得信赖的助手之一。

    这些典故不仅是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更成为了中华文化中关于君臣关系和领导艺术的经典范例,流传至今。它们展示了唐太宗李世民与房玄龄之间超越普通君臣关系的深厚情谊,以及两人共同缔造出盛世大唐的历史贡献。

    祖籍争议

    关于房玄龄的祖籍问题,确实存在不同的说法。根据史书记载,房玄龄的祖籍被记录为齐州临淄,但具体位置在现代地理上的对应则有不同的解读。以下是两种主要的观点:

    1. 章丘说:一些学者认为房玄龄的祖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镇房庄村。这种观点的支持者基于地方志和其他历史文献,指出该地区与房氏家族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并且当地也有许多关于房玄龄及其家族的文化遗迹和传说。

    2. 临淄说:另一些史学家则倾向于认为房玄龄的祖籍应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部。这一派的观点主要依据于古代行政区划的变化以及对“齐州临淄”地理位置的不同理解。临淄作为古代齐国的都城,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可能是房玄龄祖先居住的地方。

    这两种说法各有其证据的支持,而之所以产生争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代地名与现今的地名之间的变迁,加上史料记载有时不够详尽或明确,导致了后世对于具体地点的不同解释。此外,由于家族迁徙等因素,也可能使得确切的祖籍难以完全确定。

    学术界对于此类争议通常会继续进行研究,通过更多的考古发现、文献考证等手段来逐步接近真相。然而,在没有新的确凿证据出现之前,房玄龄的具体祖籍所在仍然可能保持一定的争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