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最后的御者 > 第4章 三界

最后的御者 第4章 三界

    这名男子静静地矗立在落地窗后,宛如一尊沉默的雕像,眼神深邃而悠远,仿佛透过那满是刮痕的玻璃,看向了遥远的过去或是未知的未来。

    夜色如同浓稠的墨汁,将他的身影包裹其中,只有那偶尔从街道透上来的微弱灯光,在他身上勾勒出淡淡的轮廓,映照出他脸上那坚毅又带着些许落寞的神情。

    良久之后,他似是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轻轻地挪动了脚步,缓缓从落地窗后离开,那沉稳的步伐在寂静的空间里发出轻微的声响,是他与这黑夜的轻声告别。

    他走到沙发旁,缓缓坐下,沙发的皮质有些发硬,坐上去发出一阵轻微的嘎吱声,在诉说着它所经历的岁月。他将右手一直握着的手机换到左手,手指在手机边缘摩挲了几下,随后熟练地解锁屏幕。屏幕亮起的那一刻,淡淡的微光在这昏暗的房间里显得格外醒目,映照出他专注的面容。

    屏幕之上的软件图标寥寥无几,在经历了那场可怕的风婴灾难之后,整个世界的首要任务便是保障生产,恢复基本的生活秩序,毕竟只有先让人们有饭吃、有衣穿,社会才能逐渐稳定下来。

    而像网络等这些原本被视为生活中寻常的附加设备,则是在近几年才逐渐恢复正常运行的,所以目前也只有主要的几个交互平台率先恢复了正常使用,其他那些相对没那么重要的软件,依旧还处于无法使用或者待完善的状态呢。

    男子的目光在屏幕上扫视了一圈,最终落在了其中一个图标上,他轻轻点了一下,随后屏幕上显示出微博的logo,伴随着短暂的加载画面,很快便进到了首页。

    刚一进去,就看到信息一栏正在不停地闪烁着,显然是有人给自己发了信息呀。男子微微皱了皱眉头,带着一丝好奇与期待,点开了信息栏,备注为李达发来的内容便映入了眼帘。

    “十一哥,我按照你给我交代的,将三界论简化后的版本发在了网上,并且还买了热搜呢。大不大火我现在还不太清楚,但是肯定能在一些人心中留下印象的,我已经尽力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啦。”

    看着眼前这一行行文字,陈十一微微眯起眼睛,陷入了思考之中。他知道李达是个靠谱的兄弟,既然答应了帮忙,肯定会尽心尽力去做的,只是对于这三界论能在网上引起怎样的反响,他心里其实也没底,毕竟这理论太过独特,而且现在的网络环境也比较复杂呀。

    思考了一会儿后,陈十一修长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跳动,点开了输入框,回复道:

    “兄弟,麻烦你了,只要能让一些人有点记忆就行了,改天请你吃饭。”

    他的语气很真诚,透着对李达的感激之情,在他看来,能让三界论在大众心中留下哪怕一点点痕迹,那也算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了。

    很快,陈十一便收到了回复,那消息提示音在这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脆。

    “应该的,十一哥,以前承蒙你照顾,我家才得以度过风婴,这点小事何足挂齿呀。十一哥,如果哪天你有空来浙都,一定要给我说呀,咱兄弟可得好好聚聚呢。”

    李达的回复满是热情与真诚,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对陈十一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曾经帮助的感恩之心。

    “好的,兄弟。”

    陈十一看着回复,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虽然现在身处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困难与挑战,但有这样的兄弟在,心里总归还是多了几分温暖的。

    过了一会儿,陈十一便看见李达发来一个搞怪又可爱的表情,

    “(﹡?o?﹡)”,

    那表情仿佛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这原本略显严肃的对话多了几分活泼的气息。

    陈十一不禁被这个表情逗笑了,也回了一个简单又亲切的表情,

    “^_^”,通过这小小的表情互动,两人之间那种深厚的兄弟情谊似乎又增进了几分,哪怕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关心与亲近。

    陈十一接下来关掉了聊天框,手指轻轻滑动屏幕,再次切换到了微博的首页。只见那榜单上的词条琳琅满目,而榜一正挂着一个格外醒目的词条——

    【惊!着名科学家陈十一发表近神学论】

    看到这个标题,陈十一不禁笑了笑,心里暗暗想着,李达起的这个标题确实够吸引眼球的呀,不愧是深谙网络传播之道的人,知道怎么能快速抓住大家的注意力。

    他并没有马上点开这个词条,而是饶有兴致地看了看榜单上的其它词条。

    “【李星宇向黄美求婚】”,这一看就是娱乐圈的浪漫新闻呀,想必又是一对有情人要步入婚姻的殿堂了,下面的评论区估计已经被网友们的祝福和调侃给堆满了吧。

    “【乐傅称自己为最强舞王】”,这个词条更是透着一股自信又搞怪的味道,估计这位乐傅是想要在舞蹈领域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粉丝的关注呢。

    各种娱乐词条闪烁其间,五彩斑斓的内容让人目不暇接,丝毫不见百废待兴的颓态,仿佛那一场几乎摧毁了整个世界的风婴灾难根本就不曾存在过一样。整个微博页面呈现出来的,依旧是一片热闹喧嚣、充满娱乐氛围的景象,人们似乎更愿意沉浸在这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当中,忘却曾经经历过的痛苦与磨难。

    陈十一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深知当人们受到重大刺激之后,第一反应往往就是逃避,不愿意去回想那些可怕的经历,就好像只要自己不去想、不去提及,那件事就真的没有发生过一样。

    所以,如今的娱乐新闻相较于风婴之前,反而更加尘嚣日上了,大家都渴望在这艰难的生活中,寻找一些能够让自己开心、放松的事情,来缓解内心的压力和恐惧。

    对此,陈十一再次感受到了李达的专业和用心。

    以科学家发表了神学论为噱头,这个点子确实巧妙,既符合了现在人们追求新奇、刺激的口味,也能吸引更多的流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到关于三界论的内容。

    至于是否会曲解了自己的三界论,陈十一此刻倒并不怎么重视了。若是年轻时候的他,那可是绝对不允许严谨的科学被如此戏谑对待的,他一定会执着地希望自己的理论能够以原原本本的内容被所有的人真正认同,容不得丝毫的偏差和误解。

    但现在的他,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看过了太多世间的无奈与变迁,心态已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明白,这世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认知方式,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完全认同自己,和而不同,或许才是这世界真正运行的方式呀。

    随后,陈十一微微叹了口气,手指渐渐滑回原来的画面,他把指尖停留在【惊!着名科学家陈十一发表近神学论】这个词条上,顿了顿,仿佛是在做最后的心理准备,随后深吸一口气,终于还是点开了这个词条,他想看看网友们到底对这简化版的三界论有着怎样的评价和反应,是认可还是质疑,亦或是满是嘲讽呢,他的心里既有些期待,又隐隐带着一丝紧张。

    陈十一静静地坐在沙发上,手机屏幕的微光映照在他脸上,使得他的神情显得越发专注。他的目光紧紧盯着手机屏幕,随着手指的滑动,那篇文章的内容一点点地展现在眼前,跃入眼帘的文字仿佛带着一种特殊的魔力,将他带入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与深度思考的世界。

    文章开头写道:

    “大家好,

    本人李达,追逐在科研界的猎犬,平时的工作就是将枯燥的科技细嚼慢咽之后呈现给大家。”

    陈十一看到这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他深知李达一直以来就是这样一个对科研充满热情,又善于把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内容的人,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传播者,努力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科研领域的奇妙之处。

    “近日,科研界可谓掉下了一枚深水炸弹,科学家陈十一,或许在座的各位并不了解,毕竟一直以来,人们便很少关注科学界的名人,但从事科研工作的朋友对陈十一应该并不陌生,年仅五十多岁,便已经在科学界有所建树,

    阿喀琉斯之盾合金的参与设计者,虽然在风婴来临之时,我们抛弃了阿喀琉斯之盾,转到内陆,但不能否认阿喀琉斯之盾对浪潮的抵御作用,若是没有阿喀琉斯之盾,人类的损伤或许会更大。

    并且陈十一还是华夏科学院曾经首席之一王林院士的高徒,在这种种光环照耀下,任谁都觉得他将会是科学界的一颗新星,但世事并不绝对,今天我将解读的就是他近日发表在着名科学期刊《宇宙》的三界论,这篇三界论在如今的科学界可是炸了锅,而且据小道消息,目前陈十一已经被科学院停职!”

    陈十一读到此处,微微皱了皱眉头,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回想起自己提出三界论时所面临的种种质疑与压力,以及那随之而来的停职决定,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此刻看到这些文字,还是不免有些感慨。不过他也明白,创新的理论在诞生之初,往往都会遭遇这样的坎坷,毕竟它打破了人们原有的认知框架,想要被接受,必然需要经历一番波折。

    “好了,多余的话,我就不多加赘述了,接下来就由我李达用白话文讲解这篇饱受科研领域争议的理论:

    在十一学者的设定中,世界好比一个‘湖’,这里的世界不止是我们的宇宙,而是泛指一切,十一学者认为存在着许多宇宙,

    而我们,注意,这里的我们代表了我们所处的宇宙,就相当于‘湖’中停留在某一层的物质,

    同时这个‘湖’也和真正的湖一般,决定‘湖’中所处位置的是‘湖’中物质的密度,而我们的宇宙依据其自身密度,停留在这片‘湖’的某一层区域,这个密度和我们平时所知的密度不一样,这是世界整体的密度,

    在这里,十一学者认为,世界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区间里是恒定的,因为我们的宇宙整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这就代表着,其内物质总量不变,

    虽然此前研究宇宙应该是在扩大的,但由于宇宙自身的体积近乎无穷,且进展地十分缓慢,于是在短期内,宇宙整体质量一定,体积不变,那么用宇宙的质量除以其体积,得出的密度是一个短暂的恒定密度,

    为了便于分辨,十一学者称其为界度。

    我们的宇宙因为其恒定的界度,短暂停留于这片‘湖’的某一层位置。

    ‘湖’很大,这种大超出了一般意义的大,在我们的宇宙周围,有着许多相同界度的宇宙,于是十一学者把这层区域统称为生灵界,”

    陈十一看着李达对自己理论的阐述,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当初构思这一理论时的那些日日夜夜。

    自己常常沉浸在对宇宙奥秘的思索之中,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解读宇宙的构成与运行规律,这个将世界比作“湖”的设想,就是在无数次的推理论证中逐渐清晰起来的。

    每一个概念的提出,每一个逻辑的推导,都凝聚着自己的心血,此刻看到它以文字的形式被一点点解读出来,心中既有一丝欣慰,又担心是否能被大家真正理解。

    “不过我们的宇宙虽然对于庞大的‘湖’来说,界度是恒定的,但内部的物体密度却是在不断变化的,当我们宇宙中的某个物质密度不断增加或减少,超过界度一定阈值,则会掉出我们的宇宙,落入‘湖’中,

    或浮,

    或沉,最终到达它自身密度适合的区间,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有些小伙伴已经看不懂了,但请原谅,我已经尽可能地用白话文给大家描述了,接下来我们继续。

    于是在这里引出了三界论中一个重要的名词,

    相对密度恒定:每个宇宙相对于整片湖来说,界度不变,但各宇宙内的各种物质密度却在不同的,就像我们的宇宙,虽然整体质量除以密度是一个恒定值,但内部的石头,树木,它们的密度肯定是不同的。

    大家先消化消化,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第二个重要名词的引入。”

    陈十一轻轻点了点头,李达确实已经尽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在讲解了,只是这三界论本身涉及的概念太过抽象,想要让大众完全理解,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继续往下看着,思绪也随着文字不断延伸。

    “众所周知,人们都认为黑洞之所以能吸收万物,是因为其无比庞大的质量自带的引力,

    但十一学者则认为,在恒星转化为黑洞之前和黑洞之后,

    它自身的质量并没有发生改变,既然质量没有改变,那么其自身的引力也不应该发生改变,

    如果引力都没有变化,为什么转化成黑洞之后,能将周遭物质牵引?

    因此十一学者大胆猜想,

    只能是因为其它因素使黑洞产生了巨大无比的牵引力,

    而恒星在转化为黑洞后,只有一个变量产生了变化,那就是它的密度。

    最终,在三界论中,一个崭新的观点被提出,黑洞之所以能吸收万物,是因为它的密度。

    因为黑洞的密度超过了本宇宙界度太远,甚至于远远超过了本宇宙所能容纳密度的极限,

    以至于我们的宇宙无法再包容黑洞,

    于是黑洞塌陷了我们宇宙的壁垒,进入了‘湖’中,

    而由于我们宇宙的壁垒短暂打破了一个空洞,所有密度超过界度的物体都会因为与‘湖’之间产生的密度差,从本宇宙掉入‘湖’之中。

    所以对于十一学者来说,‘黑洞’能吸引物体,并不是因为它的引力,而是它将我们的宇宙砸出了一个‘洞’。

    而在这段叙述中也引出了三界论另外一个重要名词,

    界限:每个宇宙其内的物质密度虽然大小不一,但存在一定阈值,当物质超出这个阈值,将会离开这个宇宙,不被这个宇宙所容纳。”

    陈十一回想起自己在研究黑洞现象时的困惑与思考,传统的认知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黑洞那强大的吸引力,于是他跳出常规思维,从密度的角度去重新审视黑洞,得出了这一与众不同的结论。

    当时自己也深知这个观点太过颠覆性,必然会引发诸多争议,但科学探索不就是要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新想法吗?哪怕它暂时无法被证实,可只要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那也算是有价值的呀。

    “啊!多么精彩的空想,可惜无法证实是这个理论唯一的漏洞,

    毕竟我们连太阳系边缘都无法到达,更何况宇宙之外,

    所以这一切,目前来看只是一种猜想。

    虽然如此,但还是感谢十一学者对宇宙的探索。

    并且,十一学者也对我们宇宙之外,也就是‘湖’,进行了以三界论为基础的猜测,

    当我们宇宙中的黑洞密度超过界限之后,到达的地方应是‘湖’中的同一位置,

    假定‘湖’中仍是密度轻的在上,密度重的在下,

    那么黑洞在离开我们的宇宙之后应是在宇宙的下方,

    结合相对论中,高质量天体将造成空间的扭曲,从而加快时间的流速,

    在那个诸多黑洞集结的湖中某一区域,可能存在着一个难以想象其质量的‘天体’,或许其质量能达到真正的无穷大,称为‘天体’也不恰当,

    不过因为其质量的近无穷大,因此造成的时间加速也应该是无穷大,也就意味着在那个区域,时间将被加速到没有时间概念,

    这就意味着,所有宇宙的开始到末端,一切的发展在那个区域都应该是可呈现的,

    同时,十一学者结合黑洞的演化性质,黑洞向着体积变小的趋势演化着,

    而在那个地方,各个宇宙的黑洞尽皆在此汇合,它们的质量越加厚重,体积则越来越小,或许,如果真的能演变为质量无穷大,而体积近乎为0的点,至于为什么体积不能为0,

    则是因为十一学者觉得,对于密度公式来说,除数不应为0,那个点或许很小,但不应该不存在,

    这点我也不明白十一学者为什么会认为数学能解释宇宙,但好似数学跟物理总是有着割不开的缘分。

    因此十一学者戏称那里的天体,虽然只是一个点,但其内记载着所有宇宙的演变,恰似一本书,包容着天地间所有演变的世界之‘书’,

    或许,应该,理论上,只是一本容纳了所有历史的‘书’。

    其无穷的质量与引力,注定祂无法被人类企及。

    于是,十一学者称那里为深渊,深不可达,却又让人无法自拔。”

    陈十一读到此处,微微陷入了沉思。这个关于“深渊”的设想,确实充满了奇幻色彩,可在他的理论体系里,却是基于逻辑推导得出的。

    那是一个超越人类现有认知和探索能力的区域,蕴含着宇宙最深奥的秘密,虽然目前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但他坚信,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或许有一天,人类能够真正揭开那神秘面纱的一角。

    “说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意识到,密度超过界限,会掉入深渊,那么密度太轻呢?

    十一学者对此又进行了畅想,密度太小会上浮,但无法像黑洞那般醒目,所以对于我们宇宙中比界度还小甚至于小过界限的物质,总是难以察觉,不过十一学者通过自己的思索以及极端推测法,最终锁定了比界限还轻的物质。

    通过极端推测,物质密度越小,小到没有密度,那么它也就像相对论里句子的反面,越轻的物体,越难引起时间的涟漪,而近乎没有密度,则意味着其同样会接近于没有时间概念。

    但其存在方式却与深渊截然相反,

    这种物质按理说应该是体积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小,以此来达成超越界限的程度。这代表着它将拥有以下特性,笼罩我们的宇宙,但是摸不见,看不着,因为其逼近没有时间概念的原因,又确实能对宇宙产生影响

    这种物质是什么,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为什么动物都将生老病死,为什么万物都具有引力?

    这种物质就是规则,万事万物都遵循之理。

    当物质密度小到某个程度,小过界限之后,便会演变,又随着密度的进一步变小,其体积越加广大,笼罩的区域亦会越多。

    而由于其密度比本宇宙界限小的原因,理论上应该是浮在我们宇宙的上方,但由于其特质,祂们难以想象的体积却又笼罩着生灵界,持续地发挥作用。

    于是,十一学者又提出了三界中的另外一界,

    灵界!

    当物质的密度小过界限,便会从本宇宙中脱离,持续上浮,根据其密度停留到一湖中某一点的集合地,这个集合地即为灵界。

    而灵界与深渊有着特性的不同,深渊收缩为点,而灵界的集合地虽然在本宇宙之上,但其波及范围却影响所有宇宙。

    十一学者在此做出一个假设,如果灵界存在质量为零的规则,祂的体积应当为真正的无穷大,祂的效能或许将笼罩整个‘湖’,”

    陈十一深知这关于“灵界”和“规则”的设想更是抽象难懂,它涉及到对宇宙万物运行本质的一种深层次思考。

    从物质的密度变化去探寻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规律,进而提出这样独特的三界概念,这在很多人看来或许太过脱离实际,可他却觉得这是一种大胆的探索,是在现有科学框架基础上试图打破边界,去触摸那更广阔未知世界的尝试

    “呼~

    观众朋友们,以上就是三界论的大概内容,

    写到现在的我,不由得长呼一口气,这次之所以是以文章的形式阐述三界,是想掩饰我初听时的震撼,

    不过即使是以文章的形式描述,也让我感觉自己在云雾之中。那么,这次的科普时间就到这结束了,希望大家能为李达点点赞!”

    陈十一滑动着手机屏幕,一直看到了文章末尾,喃喃自语道:

    “还是有点生涩了,不过三界论有些部分确实难以用语言表达,毕竟,上苍之谜,不明宣于书,我也只可意会,无法言传。”

    他深知这理论太过复杂深邃,想要用简单的文字完整而清晰地传达出来,实在是太难了。即便李达已经尽力了,可还是会让人感觉有些云里雾里的。

    随后,他摆了摆头,本正准备关闭微博时,想了想,却又用食指点开了评论区,虽然他一直秉持着求同存异的心态,对于别人的看法并不会太过在意,可看看大家的评论,了解一下不同的观点,不失为一种乐趣呢。

    只见评论区里已经有了不少网友的留言:

    一个小民众y:虽然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陈十一看到这条评论,不禁笑了笑,心想或许对于很多普通大众来说,这三界论确实太过深奥了,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也算是一种别样的收获吧。

    果子博士:唔~虽然看似逻辑严密,但实则假设成分颇多,真实性存疑。

    看到这条来自专业人士的评论,陈十一知道对于这样一个创新性的理论,专业领域内的质疑声肯定是少不了的,毕竟科学是讲究实证的,而目前三界论确实还缺乏足够的证据来支撑。

    不过他也坚信,只要不断地探索、研究,总有一天,或许能找到验证它的方法。

    陈十一继续往下看着其他的评论,心中思绪万千,既感慨于大家对这一理论的关注,又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去深入思考、去探索这背后隐藏的宇宙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