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连昌宫辞 > 第二十一章 祭祀风波

连昌宫辞 第二十一章 祭祀风波

    作为此次祭祀的亚献,李重俊终于感受到了作为太子的荣耀。

    圜丘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李重俊竟有些忘乎所以地朝韦后、安乐公主的方向看了一眼。

    你们再嚣张跋扈又能怎么样?今天站在圜丘上祭祀青帝的仍然是我李重俊!

    安乐公主脸色苍白,病恹恹的一副大病初愈的模样,此刻面对李重俊的挑衅,她的唇畔不自觉地勾起一抹嘲讽。

    而韦后则根本不把李重俊放在眼里,一个跳梁小丑,根本不是她想要针对的人,她真真正正想要对付的是即将上场的那位——

    相比李重俊的踌躇满志,相王李旦就显得尤为低调,在朝廷宣布他为此次祭祀终献时,李旦立刻进宫找到自己的三哥李显,出言推辞,可李显坚决不允,相王才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

    李旦一登场,台下的宗室大臣倒是没什么反应,夫人小姐们却意外地兴奋起来。这倒不是因为这位已经年过半百的相王,而是因为他出色的五个儿子!

    相王府的五王齐聚,实在是过于耀眼。

    老大寿春郡王李宪,举止文雅、风度翩翩,颇有一番世外高人的闲淡舒朗,老四巴陵郡王李范老实稳健,老五彭城郡王李业飞扬跳脱......当然,这五位皇子当中最耀眼的当属临淄王李隆基。

    少女们倾慕的目光纷纷落在他的身上。

    站在韦后身边,仅仅比她落后半个身子的安乐公主,随意看了一眼,低声道:“他就是临淄郡王李隆基?孤瞧着平平无奇啊。”

    庶出,母亲早死,既没有外祖父家的助力,在军中又没有亲信,这样的人,能翻出什么花样?

    李旦终献之后,圣人李显走到饮福之位,撩起冕袍,跪倒于地,早有奉爵官斟好福酒,奉胙官手捧胙肉,跪敬给李显。

    李显受爵、胙后,立刻三叩青帝,叩拜之礼完成,才缓缓站起来。

    李氏宗亲、王公大臣规规矩矩地行了三跪九叩之礼,礼后撤馔送神,这场祭祀才大体完成。

    不少人都暗地里轻吁了一口气。

    安乐公主环视四周,人群里慧樊的身材算是比较显眼的,还未等她使什么眼色,慧樊就极为‘善解人意’地对她做了个放心的表情。

    祭祀结束,金吾卫解除限制,外面等候的宫人才陆陆续续进来找寻自家主子,杨氏早就焦急地寻着自己的女儿,再看见蓁蓁完好无损地与相王府的人站在一起时,她既惊讶又欣喜。

    “阿娘——”蓁蓁欢愉地飞奔到杨氏怀里。

    高力士笑道:“既然寻到夫人,奴才就告退了。”

    “多谢。”杨氏从袖中掏出一枚金裸子,但被高力士推辞了。

    待他走后,杨氏好奇地问:“蓁蓁,你怎么和相王府的人在一起?”

    蓁蓁扭捏道:“...没什么...阿娘,回宫再和你说。”

    此时,内侍总管王承站了出来,众人见他手中有圣旨,全都禁声恭听。

    王承轻咳一声,缓缓打开绢布,朗声道:“古之帝王,临御天下,莫不务农敦本,保俭为先,盖用勤身率下也。属东耕启候,爰事藉田,将欲劝彼蒸人,所以执兹耒耜.......”

    虽然用词古奥,但蓁蓁还是听明白了。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农民好好耕田,圣人身为天下百姓的表率,为了劝勉天下农人,今日会亲自拿起农具翻地。

    果然,圣人李显已经换下了沉重累赘的冕服,柘黄色的龙袍衬得他整个人都年轻了几岁。

    此时金吾卫开始陆陆续续地放一些百姓进场,既然圣人要劝勉农桑,必须得让长安城的百姓知道啊。

    当然这也不是谁都能进的,说是百姓,其实是长安城郊的大小地主,真正需要下地辛苦劳作的农人,根本到不了这样的场合。

    李隆基与几位兄弟并肩而立,远远看着一位背着葫芦、邋里邋遢的道士随着人流蹭了进来,不禁失笑:“几年不见,冯道力怎么还是这副样子?”

    高力士想起这位仁兄过往的事迹,也莞尔道:“这家伙惫懒惯了。”

    待人进的差不多后,金吾卫又开始警戒,犁耕大典开始。

    “皇后啊,今天你与朕一同扶犁吧。”

    李显对于没让韦后亚献,还是有些愧疚的,心想这回让妻子出出风头也好。

    韦后欣然答允,此刻她也换下了礼服,一袭明黄色绣鸾鸟朝凤云锦宫袍,很好地遮掩了她往日的凌厉,并不繁饰的发髻以及脸上挂着的淡淡笑意,让她有了十足的亲和感。

    不少百姓第一次见到皇后,除了赞美她雍容华贵以外,都觉得她和蔼可亲。

    看着百姓们诚挚的神情,韦后大为满意,她就是要做出十分亲民的姿态,以达到收揽人心的目的。

    一旁不远处冷眼旁观的张柬之等人,表情严肃,这个皇后什么时候都要出风头,一看就是不安分的人!

    更有不少官员将武三思和韦后恨到骨子里,觉得两人苟且,败坏了圣人以及大唐的名声,看向梁王武三思的眼神极为不善。

    说是圣人、皇后亲自扶犁耕种,其实也还是做做样子罢了,真正出力的是前面拉着绳的相王李旦。

    好在这位老王爷平日里真喜欢下个地、种个菜什么的,犁起地来还是颇为顺手的。

    铁犁缓缓拉动,围观的人将这片陇亩堵的水泄不通。

    “圣人亲自耕田,为万民表率,真是我大唐之福啊。”

    “你瞧这土质如此肥沃,今年农人必有个好收成。”

    “四海升平、五谷丰登,河清海晏,永无饥馁,这都是圣人的功劳!”

    “圣人勤政爱民,实在是千古名君。”

    “皇后贤德。”

    一片欢呼声中,歌功颂德之词层出不穷。

    张柬之欣慰地捋着胡须。

    “今春雨水不足,迟迟无雨,不少百姓家无以为继,圣人亲耕后,必天降甘霖!”

    李显眼中陡然寒光大盛,一旁的韦后敏锐地捕捉到丈夫的情绪,也若有所思地看了丞相张柬之一眼。

    这话表面上是恭维李显,实际上含有一个大大的陷阱,圣人亲耕后,必天降甘霖,可下不下雨是老天爷说的算,万一不下雨,是不是意味着皇帝失德,被老天厌弃了呢?